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吸声材料的法向声阻抗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声阻抗率是吸声材料或结构的一种重要声学参数。它比吸声系数更确切地反映了材料的声学性质。法向声阻抗率定义为材料表面的声压与质点法向速度之比。一般来说,它与声波的频率及它的入射角有关,不同的材料或结构对声波的反应也就不同。声阻抗率不但可以反映入射波与反射波在数量上的关系,而且也可以反映它们之间相位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驻波管法分别对金属纤维不同厚度的吸声系数、护面板在不同穿孔率时的吸声系数和金属纤维加护面板结构吸声系数的测试分析表明,金属纤维不但是一种吸声性能优良的新型吸声材料,尤其中高频性能更优,而且抗恶劣工作条件能力较强。采用穿孔护面板的金属纤维吸声结构,不但可以提高金属纤维材料使用寿命,而且可进一步提高低频吸声能力。合理设计护面板的结构参数,可满足不同吸声频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多层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从云  黄其柏 《声学技术》2008,27(1):101-105
目前由穿孔板和空腔以及多孔吸声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还没有理论方法求解,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理论解法。首先,对于由穿孔板和空腔或穿孔板和吸声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用等效声电类比图求出声阻抗,从而求得吸声系数;然后,对由穿孔板和空腔以及吸声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利用递推方法求得声阻抗,从而求得吸声系数。最后,对由不同层材料组成的多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理论计算多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三种边界封闭方式对实测吸声系数值的实验分析陆凤华,邵惠鑫,李竹园(太原工业大学)一、引言常用的吸声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测试方法有两种,混响室法和驻波管法。尽管混响室法所测得的吸声系数从理论上讲比驻波管法更接近实际使用条件,而且国内外为了统一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盛胜我  莫方朔 《声学技术》2008,27(2):251-254
对一种木质装饰微孔板的声学特性进行了理论预测,导出了各项结构参数与表面声阻抗率和法向吸声系数之间的关系。与驻波法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良好吻合。通过预测可以得出木质微孔板的开槽深度,条纹宽度与间隔等对吸声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其结构。这种木质微孔板特别适用于厅堂的音质设计,它可以兼顾室内装饰和声学处理两种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对于吸声材料或者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通无用驻波管法或混响时间法进行测量。驻波管法只能测定小面积试件的法向吸声系数,对于较大的构件,例如吸声尖劈,由于它的单个尺寸较大,必须采用大型驻波管。截面60×60厘米2的驻波管,测量的频率应在250赫以下,最高不得超过500赫。 混响时间法只能测出大面积试件的无规入射吸声系数,而不能测量不同入射角时的吸声系数。用混响时间法进行现场测量时,由于实际房间往往并不满足完全扩散的条件,因此测量结果并不真实反映壁面的吸声系数。 为了弥补上述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本文探讨采用脉冲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由于主动吸声在低频声波入射时方有吸声效果,而在中高频声波入射时,吸声效果不明显。鉴此,采用一种新的半主动吸声方法;即由一层吸声材料和可移动的刚性壁组合结构,改变刚性壁移动的速度,使吸声材料的表面声阻抗与空气的阻抗相匹配,从而使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达到最大。最后,对平面入射声波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在100~2 000 Hz时,吸声系数能达到0.8~1.0,而对于更高频率的入射声波,用此方法进行纯主动吸声的效果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测量吸声系数的多传声器脉冲响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冲响应法是测量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声系数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使用单个传声器难以排除被测对象散射效应的影响,因此不能测量具有不平整表面构件的吸声系数。针对这一缺陷,本提出了一种用多个传声器同时测量反射脉冲的实验分析技术,可以排除被测对象的反射与散射指向性对吸声系数分析的影响,故可用来测量具有不平整表面吸声结构在各种不同入射方向下的吸声系数。用该方法在半消声室内分析了一种表面呈锯齿形的声屏障斜入射吸声系数,结果表明本提出方法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浒苔作为吸声材料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驻波管法测定了不同厚度、不同结构的浒苔样品的吸声系数,并与相近的有机和无机纤维吸声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浒苔的微管结构对其吸声性能的提高有较大的贡献,浒苔具有很好的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10.
黄学辉  唐辉  陶志南 《材料导报》2007,21(6):152-154
以半硬质聚氨酯泡沫体为吸声骨料,水泥为胶结材料,研制成一种复合吸声材料.水灰比、引气剂含量及孔径大小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引气剂含量为0.2%,水灰比为0.5,孔径大小为1.9mm时,材料的吸声性能最佳.采用驻波管法测试材料的吸声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最大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分别达0.64和0.63,且中低频吸声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1.
高效纤维-石膏功能复合吸声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辉  唐辉  陶志南  陈浩 《功能材料》2007,38(5):822-824,828
以高强石膏为胶凝材料,内掺玻璃纤维,制备出一种新型多孔吸声材料.实验发现,孔隙率、平均孔径大小、玻璃纤维含量、发气剂含量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驻波管法测试材料的吸声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分别达0.58和0.60,且材料的中低频吸声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美国IBM公司的声学研究室利用计算机系统测定吸声材料的声学特性,可以方便地获得反射系数、吸声系数以及声阻抗(声阻和声抗)等数据。在驻波管中采用一个宽频带声源,两个传声器,一个双通道数字信号分析仪。测量的结果可以得到一张材料声学特性随频率变化的高分辨率图,这是其他方法不能做到的,而且这种方法所需的时间仅为通常方法的1/15到 1/20。 采用1/3倍频程频带噪声激发的混响室法测定不仅很费时间,而且局限于测定幅值的变化,对于声抗的作用不能完全掌握。常用的驻波管(SWR)法是按驻波的极大极小位置和大小来逐个进行测定的。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传声器技术常用来测量声场中某点的声强。由声学原理知,声强是声场中某点的瞬时声压和质点速度的乘积,而声阻抗率则是二者之比。所以可以利用双传声器技术来测量材料表面的声阻抗率,从而推知吸声系数。 在半消声室中用此法测定了 1m~2矿渣棉的吸声系数。声源为悬挂在四米多高的喇叭,双传声器尽量靠近材料表面,可假设在材料表面的小段距离内近似为平面波声场。测定了在不同△X(双传声器间距)与X(双传声器中点至材料表面距离)组合下的吸声系数,并与驻波管中测得的正入射吸声系数值作了比较。 误差分析及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 (1)双传声器间…  相似文献   

14.
铝纤维板共振结构声学特性的理论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佐民  俞悟周 《声学技术》2005,24(3):183-185,192
铝纤维板与背后空腔组成的吸声结构具有明显的共振吸声特性。铝纤维板的声学参量,即相对声阻抗率ζ和等效厚度l与等效参孔率σ的比值,可由驻波管法测量的吸声系数频响曲线反演求得。南于铝纤维毡的材质均摊性,铝纤维板共振吸声结构不再可以看成“局部反应”的声学元件,在空腔内加置小间距的横隔板有助于提高结构的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固废镍铁渣为基本原料,通过添加胶凝溶剂,采用高温聚合成型工艺,制备出镍铁渣聚合微粒吸声材料,应用于吸声型声屏障中解决交通运输噪音污染问题。使用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法,对镍铁渣聚合微粒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吸声材料具有高效的吸声性能,特别是对中低频吸声性能优于高频,降噪系数NRC可达0.68。而镍铁渣聚合微粒吸声材料的粒度配比、胶凝溶剂掺量、厚度和空腔等参数均影响其吸声性能,增加空腔深度可显著提升吸声材料的中低频吸声性能。该吸声材料适用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6.
陈华 《中国科技博览》2014,(38):279-279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是由吸声材料表面特性阻抗表征的,因此通过测量吸声材料的表面特性阻抗就可以得到吸声材料在某一频率的吸声系数。基于此,根据吸声材料表面的表面特性阻抗是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一个重要参数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吸声系数的方法。本系统的测量方法不仅简单,这对快速测量材料吸声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高强石膏为主要原料,内掺玻璃纤维,在发泡剂的作用下,制备出一种新型多孔吸声材料,采用驻波管法测试材料的吸声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发泡剂、水灰比及厚度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当玻璃纤维含量为3%、发泡剂含量为0.4%、水灰比为0.7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材料的降噪系数达0.6,中低频吸声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微粒吸声材料的声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氨酯泡沫组装不同高分子微粒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微粒吸声材料。初步讨论了微粒种类、粒径、构造层次以及微粒本体性质等因素对材料吸声效果的影响。并尝试从材料的微观结构联系材料的声学性质(声阻抗等),探索材料多层次结构与材料吸声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姜在秀  毛东兴 《声学技术》2003,22(Z2):307-309
1引言 微穿孔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及其吸声特性已有详细的研究,由于计算量过大,以前的一些文献计算微管声阻抗率都是根据近似表达式进行的,本文通过编制程序从微管声阻抗率精确表达式计算微管的声阻抗率及单层穿孔板的垂直和无规入射吸声系数并与根据近似表达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微穿孔结构的宽频吸声特性.  相似文献   

20.
夹层复合吸声结构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以往研究的此夹层结构的吸声芯材存在密度较大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玻璃钢作为表层材料,多种空心玻璃微珠混合填充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合成的高分子吸声材料作为芯材,设计一种轻质夹层复合吸声结构.首先研究确定了表层材料的厚度,并制作了脉冲声管测试试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芯材的合成配方,根据此配方制作了消声水池测试试件,在消声水池中测试了其吸声系数和反射系数,最后对该结构的吸声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用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可以合成低密度高分子吸声材料(相对密度0.8±0.05),用其作为芯材制作的夹层复合吸声结构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降低夹层结构的整体重量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声隐身效果,更有利于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