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极滤质器的原理是1953年由西德人Paul提出的(1), 1960年前,一直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1962年西德第一个做出商品四极滤质器,主要用于分任强测定[2]。 1964年,北京分析仪器厂与清华大学协作,研制四极滤质器,于1966年试制成功ZhL—01型四极滤质器性能样机,对其作为分任强计、探漏仪和化学分析质谱计的主要性能作了初步测试,在此基础上又试制了ZhL—02型分压强计。 一、基本原理 四极滤质器的原理及其计算公式已有大量文章介绍[1,3],这里仅复述如下。 (一)四极滤质器分离质量的基本原理。 在四根平行对称放置的双曲形电极上(图1)加电压: 叩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一种新型的玻璃外壳四极滤质器管。它采用了分离规式离子源及最佳过渡场设计。整管具有四根备用灯丝。四极杆直径8毫米,长100毫米,用单一陶瓷环固定,结构巧妙,简单,价格低廉。经正式鉴定,性能良好,灵敏度(对氮28)为1×10~(-4)安/托,分辨率(按5%峰高定义,对Kr 84)为140,整管可耐300℃烘烤。它完全可满足一般玻璃真空系统中残余气体分析的需要。特别是管子内部的结构清晰可见,一目了然,更适用于教学演示和实验。本四极滤质器管可直接与定型生产的ZLS-150电源或廉价的ZLS-100电源联用。  相似文献   

3.
四极滤质器是通过静电计直接将离子流放大,然后转变成电压。它不但能检测出大于5×10~(-15)A的离子流,而且能根据离子流的多少,判断容器中某种气体成份的大小。这是目前四极滤质器的优点所在。但当某种气体的成份很少,以至它产生的离子流小于5×10~(-15)A时,就受到该仪器性能的限制。当然可使用讯号倍增管来放大离子流,但  相似文献   

4.
四极滤质器在交叉分子束研究中的应用,为质谱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本文报道了在交叉分子束装置上研究Ba+N_2O化学发光反应时,四极滤质器完成的二项工作:(1)测试不同条件下超音速分子束中混合气体的成分和N_2O分子的相对数密度;(2)用时间渡越法(TOF)测试超音速分子束中N_2O分子飞行的平均速度,并且从理论上讨论了双元混合气体中N_2O/He载气比和喷嘴温度对N_2O分子速度的影响。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载气配比对改变反应物N_2O的平动能作用很大,而喷嘴温度主要影响N_2O分子的振动能,对于平动能的影响相对小些。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反应区,分子束中N_20/He比例与喷管内混合气体的N_2O/He比例不同,前者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六十年代初,国外提出了从测质谱计绝对灵敏度S入手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验校准方法[1],它是用真空计量校准的办法来测定S值的,这在工厂难以做到,关键是这样测得的S值精度差,难以实现符合精度要求的分压强测量。经过探讨,我们提出了一种实验校准的方法,它的显著特点在于回避了计量问题,易于实行,分析精度稳定良好。用于对常见的十二种原始气压在10-2托以上的常量气体进行分压强测量和对1%以下的微量气体的比较定量分析。 二、本实验校准的基本 原理摘要 在如图1所示的质谱图中,代表一种气体的谱峰即为“特征峰”,对任意气体,用符号I+n…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法拉第筒作为离子检测器的四极滤质器存在干扰电子流的原因。这种电子流对轻质量部分质谱的零输出基线起干扰作用,致使这部分谱峰的峰高不能很好地测量和记录。为消除这种现象,作者提出一种电子—离子分离器式离子检测器来代替常用的法拉第筒检测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极滤质器上使用辅助激励电压进行质谱分析时,当辅助激励电压的频率等于或接近四极场中离子运动的基频或谐振频率,就会引发共振现象。使用Matlab软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仿真分析。在设定条件下,以一定步长逐渐增加辅助激励电压交流成分(RF电压)的频率,观察离子振荡幅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x和y方向的多个不同频率的辅助激励电压作用下,都出现了明显的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8.
4.装置 4.1 离子源 如式所示,入射滤质器离子的能量分散容许有相当大的另散,因此无需考虑电离室内电位的均匀性。适用于残余气体分析的开放式的电离室正在普及。最近,图16那样的与B—A计构造相同的离子源已实际应用[14、15]。这个离子源由于电子在栅网状的电离室内外往返运动,电子的行程延长能增加离子的产生。在这个离子源里如果放射电流增多,由于电子的空间电荷的影响电离室内电位变得不均匀,然而几乎不影响滤质器的特性,所以能够增加放射电流来增加灵敏度。通常用1mA~5mA的放射电流工作,也有用50mA工作得到高灵敏度的[16]。为了避免…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四极滤质器研究的Mashieu方程的近似解法。所得之解有足够的精度,可用于理想场区的束流传输研究,从而得到了100%传输接受相图的一般形态。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1953年西德波恩大学的保尔(Paul)教授~[1]发表了四极滤质器,其后根据他们的研究开辟了实际应用~[2]的道路。1960年开始商品化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现在占据了残余气体分析市场的大部分,又由于这个滤质器所具有的独特的性质以及装置不断在改进,其应用范围一直不断在扩大。 因为滤质器在动态质谱计中也是相当复杂的仪器,理解其工作原理是非常不易的,此外关于和磁偏转质谱计的优缺点的比较,也没有看见在以前的报告里有充分讨论。鉴于这样的现状,本报告包含了近年来的发展,为了现在使用滤质器的人或有兴趣的人,试着把滤质器从原理到应…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四极质谱定量分析方法的典型应用实例。表明它确实能为科研与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定量数据。介绍了器件的质量保证诊断分析和吸气剂实际吸气效果的评价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各种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MYZ-A医用四极质谱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原理和结构在医学上,使用质谱计作生理研究和临床诊断已有较长的历史。但采用四极质谱计的医用仪器仅在70年代末才出现。目前国内尚没有这种仪器。由于四极质谱计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因此它可用于人体呼气和血气的动态测量。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对四极质谱计定量分析的需求,建立了一台四极质谱计校准与应用研究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四极质谱计分压强灵敏度及图样系数的校准和四极质谱计稳定性的研究,并可用作演示系统。为实现在各种应用条件下的分析应用,本系统采用四种进样系统,把四极质谱分析器与被测系统连接起来,即超高真空条件下直接进样、10~(-2)~10~2Pa压强分析时的分子流动态进样、高压强下直到大气压的毛细管进样以及微量气体分析时的静态或准静态进样系统。  相似文献   

14.
四极质谱计在真空检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冯焱  李得天 《真空》2006,43(3):45-47
介绍了使用四极质谱计进行真空检漏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对超高和极高真空系统做了检漏实验研究,并取到了满意的结果。四极质谱计检漏有检漏仪检漏无法比拟的优点,适合在真空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真空》2015,(4)
本文介绍了航天器单点检漏过程中3种常见的单点模型,并依据航天器泄漏设计指标对单点模型的示漏气体浓度进行分析计算。根据现有的四极质谱仪装置GAM500对单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说明四极质谱仪可测漏率满足航天器漏率设计指标要求,可以应用在航天器单点检漏工艺中。  相似文献   

16.
四极质谱计校准和应用研究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研究了提高四极质谱仪分辨率的新方法。在主射频电场上附加偶极辅助四极激发电场,使得四极质谱的第一稳定区分裂成岛状,第一稳定区尖端附近连续弹射出多余离子,从而避免出现多个峰。新的稳定区域稳定性更好,提高了四极质谱仪的分辨率和质量分离速率。使用MATLAB软件开展了离子运动轨迹的仿真计算,研究偶极辅助四极激发对稳定区变化以及模拟相关参数对通过率、分辨率及峰形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模拟仿真计算发现,该方法不需要对机械结构进行改造,只需对控制电路进行一定程度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四极质谱仪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从电机基本关系式分析单相异步电机由两极变为四极后电机转速、转矩的变化关系,并制作四极电机样机,就样机在压缩实际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工频电源单相异步四极电机不适用于滚动转子式空调压缩机的结论,提出采用电机有限元计算软件,将压缩机泵体阻力代入电机负载,分析电机在压缩机内的瞬态运行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四极质谱计广泛用于托卡马克装置上,用来监测聚变装置的真空品质,为真空系统的状态提供判断依据。本文介绍了四极质谱计在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EAST)上的多种应用,为聚变装置的第一壁处理和聚变过程中多种残余气体成分含量变化提供数据。实验证明四极质谱计是EAST装置真空系统运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研究过程中一种较为基础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0.
《真空》2018,(6)
真空检漏是漂移管直线加速器(DTL)获得高真空的重要技术。四极质谱计是分析真空系统内残余气体成分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检漏手段。本文利用氦质谱检漏仪和四极质谱计两种手段对DTL1~#腔进行检漏。当对12~#漂移管的线圈加电时,腔体内的真空度、漏率和残余气体成分都发生了变化,并且水的谱峰增加最显著,所以判断12#漂移管出现了问题。通过恰当的处理,使腔体很快获得了10~(-6)Pa的高真空,满足了直线加速器对真空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