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苏省经异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ciency virus,HIV)病例性行为感染方式及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确证阳性前后性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报告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病例,询问具体感染方式,调查商业异性性传播病例确证前后性行为信息。结果:调查对象以商业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7.21%,但女性主要为婚内传播。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同时存在固定和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固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确证前100.0%、14.35%和17.72%降至确证后7.59%、5.06%和2.95%,但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性伴不告知和不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等传播风险仍然存在。调查对象的感染及感染后的传播均主要发生在本省内。结论:除继续推行现有的干预措施外,还应进一步缩短发现到治疗的时间以及推进“配偶强制告知”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病例性行为感染方式及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确证阳性前后性行为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报告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病例,询问具体感染方式,调查商业异性性传播病例确证前后性行为信息。结果 调查对象以商业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7.21%,但女性主要为婚内传播。经商业异性行为感染病例同时存在固定和临时性行为,三种性行为的比例由确证前100.0%、14.35%和17.72%降至确证后7.59%、5.06%和2.95%,但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性伴不告知和不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等传播风险仍然存在。调查对象的感染及感染后的传播均主要发生在本省内。结论 除继续推行现有的干预措施外,还应进一步缩短发现到治疗的时间以及推进“配偶强制告知”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建筑农民工HIV/AIDS高危行为与性病感染情况,为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市主城3个区建筑工地工作的农民工,每个区不少于400人,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行为、生殖健康、艾滋病检测等.结果 共调查1 243人,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关系每周1次及其以上者占 44.2%,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占21.8%,最近一年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者占44.0%.商业性性行为者占14.9%;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占60.5%;最近一年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占21.1%.98人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占7.9%;最近一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者占83.3%;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者占58.2%,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者占27.6%.性疾病感染人数为75人,感染率为6.03%,3个区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P<0.05).结论 农民工存在商业性性行为和临时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延缓或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茂名市新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的相关高危行为的特征,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现住址为"茂名市"的新发现并最终确认为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对象信息、高危行为史、配偶及性伴HIV检测情况等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调查新发现HIV感染者340人,完成合格的调查问卷272份,占80%。272人中男性211人,女性61人,男女比例为3.5∶1,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占55.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1.7%,职业以农民最多,占64.3%,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为18.5%。最近3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分别为22.4%、22.4%、23.2%和8.1%,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为11.7%、16.7%、6.3%和36.4%;3个月前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分别为42.6%、36.4%、60.3%和29.0%,每次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5.2%、7.1%、3.0%和3.8%。调查对象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率为36.4%。调查对象中,既往有吸毒史为0.4%。结论茂名市的HIV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感染者的性伴种类多、配偶及固定性伴的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提示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控策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性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现状,为更好管理和开展宣传干预HIV感染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202例经性途径感染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分析经性途径感染HIV感染者高危行为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HIV感染者以女性、中青年、农民为主,文化程度偏低。HIV感染者最近6个月与配偶或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1.01%,14.28%,6.25%。结论经性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普遍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监测,宣传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以有效地控制HIV经性途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性行为,为兰州市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2012年7~12月在本市长期居住的已经确诊的HIV/AIDS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一对一基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等信息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32例,63.79%(148/232)的调查对象报告有固定性伴,诊断为HIV后最近6个月,68.92%(102/148)报告与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3.14%(44/102),诊断前后与固定性伴性行为的比例明显下降(χ2=24.788,P<0.0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明显上升(χ2=30.426,P<0.05);27.16%(63/232)的调查对象报告有非商业非固定性伴,诊断为HIV后最近6个月,14.29%(9/63)报告与非商业非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6.67%(6/9),诊断前后与非商业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的比例明显下降(χ2=37.852,P<0.0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明显上升(χ2=4.940,P<0.05);21.98%(51/232)的调查对象报告有商业性伴;诊断为HIV后最近6个月,47.06%(24/51)的调查对象人报告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6.67%(4/24),诊断前后与商业性伴性行为的比例无明显变化(χ2=0.039,P>0.05),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也无明显变化(χ2=0.091,P>0.05)。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发生性行为比例较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应加强该人群的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昌平区VCT门诊求询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2名检测者中,20~39岁占77.23%,男性多于女性;检出阳性18例,阳性率2.68%,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既往接受过HIV抗体检测者阳性率高于初次检测者(P<0.05)。求询原因以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史为主,不同原因求询者的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83,P=0.001)。结论应大力宣传艾滋病VCT服务,健全VCT服务网络,特别是针对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要加强宣传和干预工作,提高艾滋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HIV")抗体阳性吸毒者在感染前后的危险行为特征。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HIV抗体阳性吸毒者进行调查。结果155例调查对象中,有静脉注射吸毒史占98.7%(153/155),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者占84.3%(128/153);46.1%调查对象发生过婚外性行为;54.7%的调查对象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40例调查对象在获知自己感染状况后,其危险行为发生率大幅下降。结论HIV阳性告知是降低阳性吸毒人群危险行为发生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为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利用2006~2007年重庆市开展MSM人群调查的资料,比较MSM人群中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结果MSM人群中的HIV感染者较非感染者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85.5%vs 90.3%),HIV感染者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性伴女性所占比例高于非HIV感染者(53.4%vs 41.5%)、最近6个月发生插入性性行为的男性性伴数多于非HIV感染者(79.0%vs 65.1%),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于非感染者(73.4%vs 64.9%),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非感染者(36.8%vs 23.1%),最近1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更低(18.4%vs 35.6%)、自报性病感染史高于非感染者(21.1%vs 15.4%)、梅毒感染率HIV感染者高于非感染者(19.2%vs 7.6%)。结论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多性伴、高无保护性性行为比例、防治知识缺乏、高性病感染等高危因素使他们成为了HIV感染者,同时,HIV感染者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肛肠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信行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石家庄市某综合医院肛肠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液进行血清检查。结果共调查400名肛肠门诊男性就诊者,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37.9±9.3)岁,因痔就诊者最多(占51.8%);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9.0%,不同疾病诊断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吗"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7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答对6个及以上问题的知晓率均不同(P0.05);0.5%的调查对象承认与小姐(暗娼)发生过性行为,承认最近三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占3.0%,0.3%的调查对象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率为0.5%,梅毒ELISA检测阳性率为3.3%,梅毒TRUST检测阳性率为2.0%。不同疾病诊断的调查对象性行为情况、梅毒ELISA及TRUST检测阳性率无差异,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占25.0%(100/400),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占20.5%(82/400)。结论肛肠门诊就诊者HIV、TP感染率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肛肠门诊医务人员应主动对就诊者提供HIV检测咨询,同时开展有效的艾滋病性病宣传干预工作,探索肛肠疾病临床诊疗与高危行为干预相结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吸毒人员HIV感染危险性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湖南省两所强制戒毒机构的323名吸毒人员作为调查样本, 以面对面访谈方式,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危险性性行为问卷、相关知识问卷和性态度开放程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时点前1年内, 309名吸毒人员有效样本中, 279人(90.3%)有固定性伴;27.5%(85/309)有多个固定性伴;临时性性行为发生率为38.2% (118/309), 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5.9% (80/309), 既有商业性又有非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3.9%(74/309), 多性伴性行为总发生率为62.8% (194/309)。总分为25分(25条目)的相关知识中位数得分为18分(P25=15, P75=20);总分为66分的性态度开放程度中位数评分为33分(P25=14, P75=38)。按照本研究界定的危险性性行为分级方法, 经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无稳定婚姻关系、有注射吸毒行为、既往有性传播疾病感染史是其性行为危险程度等级增高的危险因素, 初次性行为年龄越低、性态度趋向保守是样本性行为危险程度增高的保护因素。结论:研究点吸毒人员有较高比例的危险性性行为, 对该人群危险性性行为的有效干预对于预防和控制HIV向普通人群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HIV/AIDS)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6年建立的贵港市AIDS防治数据库中存活的HIV/AIDS者,对愿意接受调查的194人进行问卷访谈,总结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HIV/AIDS人群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固定性伴的HIV/AIDS者共178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81.5%(145/178).年龄为40~<60岁的HIV/AIDS人群倾向于在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P<0.05),而固定性伴HIV检测结果阴性者则倾向于不使用安全套(P<0.05).结论 HIV/AIDS人群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高,但需加强对固定性伴HIV阴性的家庭安全套使用的行为促进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MSM)性行为特征现状,分析肛交多性伴影响因素。方法 以四川省绵阳市15~24周岁YMSM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社会人口学及性行为等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肛交多性伴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近6个月肛交63.8%、异性性伴7.7%、男性商业性伴8.8%、固定性伴74.7%、偶然性伴53.3%,多性伴32.3%,性角色插入方31.3%、被插入方41.0%、均可27.6%。多性伴者HIV-抗体阳性率15.4%,高于无多性伴的6.1% (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朋友>10人、曾自杀未遂、浴室/公园/互联网型寻找性伴、近6个月偶然性伴、近6个月固定性伴无保护肛交是多性伴危险因素,年龄>1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YMSM具一定性行为特征,多性伴与人口学特征、社会及性行为相关联,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six months immediately after a public information campaign about th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1115 women who attended a genitourinary medicine clinic in west London were tested for antibodies to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hree women (0.27%) were positive, and all three were regular sexual partners of men with high risk lifestyles--two intravenous drug users and one bisexual.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647 women from the cohort was tested for antibodies for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27 were positive, of whom six had been bor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were not known to have been at risk. The two women who were seropositive for HIV who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on their sexual behaviour before they were tested reported both anal and oral receipt of semen and were in the upper fifth percentile for lifetime sexual partners. More than half (53%) of 424 women who reported that they had non-regular sexual partners never used a condom. It is concluded that heterosexual women in London are at a low risk of becoming infected with HIV.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risk of HIV sexual transmission is much higher among people unaware of their HIV status than among those aware.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unsafe sex can be reduced when people know their HIV status.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is effect in China.
Methods A cohort study consisting of two surveys was conducted at two different times among a group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whose status was newly diagnosed with HIV via sexual contact, in Shanghai, Chongqing, and Kunming. The first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823 people tested positive for HIV before notifying them of the HIV status. The second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50 HIV-positive people at six months following the first survey (after notification of HIV status). The scope of survey covered unsafe sex practices, number of unsafe sexual partners, and frequency of unsafe sexual behaviors over the prior six months. Unsafe sex is defined as unprotected anal or vaginal sex with partners who are HIV positive or whose HIV status is unknown.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unsafe sex was reduced by about 85% after HIV status notification. The risk of HIV sexual transmission was 15 times higher among persons unaware of their HIV status than among those aware. Approximately 95% of new sexually transmitted HIV infections stemmed from 56% of the infected persons unaware of their HIV status in China.
Conclusion Timely HIV status notific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unsafe sex among HIV-infected persons and reduce the risk for HIV transmission via unsafe sex.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娱乐服务场所流动妇女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对娱乐服务场所流动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效果.方法 对290名娱乐场所流动妇女进行干预前后的匿名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明显提高(P〈0.05),尤其是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知识.然而,婚前及婚外性行为、避孕套使用率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娱乐场所妇女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ale students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为针对该人群制定艾滋病防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 年4月—2018年3月,在哈尔滨、天津、西安、重庆4 个城市,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受试者推荐的混合抽样方法,对HIV感染青年学生社交圈(其中既包含HIV阳性者也包含HIV阴性者)中的MSM 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IV阳性与阴性者在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结果: 共获得问卷583 份,其中有效问卷548 份,有效率94.0%。接受教育为大专及以下(P=0.002)、月消费水平在2 000元以下(P=0.021)、主要居住地为校外(P=0.004)与HIV检测阳性间存在关联。在任何学段接受艾滋病预防教育都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小学OR=0.203(0.073~0.561),初中OR=0.287(0.142~0.581),高中OR=0.271(0.142~0.518),大学OR=0.322(0.168~0.616)]。HIV阳性与阴性者对“国八条”(P=0.907)和“青八条”(P=0.782)的认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知晓率均约在90%,对某些具体知识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防治政策”P=0.012,“识别并预防高危性行为的方法”P<0.001)。HIV阳性者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P=0.006),早期性伴较多(P<0.001)且安全套使用情况较差(P<0.001),但两者后期性伴数量(P=0.247)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对固定性伴P=0.735,对临时性伴P=0.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HIV感染导致其性行为特征改变有关(对固定性伴P<0.001,对临时性伴P=0.006)。结论: 青年学生MSM中HIV阳性与阴性者在“国八条”和“青八条”的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国家要求的95%,但在知识需求上体现出了一定特异性;两者近期性行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IV阳性者在早期性行为活动中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提示应该继续加强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并将关口前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尽早预防青年学生MSM发生高危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986名戒毒人员HIV抗体检测和相关危险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戒毒的HIV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学检测和问卷方法,对986名戒毒进行调查。结果 检出HIV感染3例,阳性率为0.30%;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无业居多,化程度低;海洛因为主要吸食毒品,静脉吸毒率为63.69%,其中53.98%的人有过共用注射器行为;性乱在男性与女性吸毒中同样存在;有81.07%在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特别是静脉吸毒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男同性恋者性行为调查及艾滋病干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同性恋者性行为方式及艾滋病感染情况,并进行措施干预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性行为方式的调查,进行性行为干预指导,并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 共对109名男同性恋者进行了性行为调查及艾滋病感染检测,HIV感染率为2.8%。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22岁。所有调查对象均与男性发生过性关系,65.1%的调查对象同时也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88.1%的调查对象在半年内有肛交性行为,且77.4%在半年内有过无保护的肛交性行为。其中71名调查对象完成了干预后问卷调查,干预后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性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结论 男同性恋者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适当的性行为干预可以降低艾滋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