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G4水平及IgG4/IgG比值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就医并确诊的15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gG4-RD患者60例(IgG4-RD组),其他疾病95例(其他疾病组,包括干燥综合征患者31例,血管炎患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4例,斯蒂尔病患者3例,皮肌炎患者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2例)。另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标本血清IgG4、IgG水平,并计算IgG4/IgG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IgG4水平、IgG4/IgG比值鉴别诊断IgG4-RD的最佳cut-off值、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IgG4-RD患者治疗前后IgG4水平、IgG4/IgG比值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IgG4-RD组血清IgG4水平、IgG4/IgG比值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2.
正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IgG4水平升高、器官组织中大量淋巴浆细胞归巢及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1])。由于目前IgG4-RD在我国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就国内外IgG4-RD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IgG4分子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是由机体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组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IgG4含量及IgG4与总IgG的比率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s,IgG4-R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健康人群(健康人对照组)血清80份,IgG4-RD确诊患者(IgG4-RD组)血清33份,其他自身免疫病组血清150份.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IgG、IgG1和IgG4在膜性肾病(MN)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膜性肾病分期中的意义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肾穿刺活检病理(免疫荧光、光镜、电镜)确诊的144例膜性肾病,对其进行免疫组化IgG亚型的观察,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点,进行统计的分析,评价在膜性肾病分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144例MN中,MN-I占81.9%,MN-II占16.7%,MN-III占1.4%。IgG亚型在各期MN中的分布:MN-I期中,IgG阳性率最高(98.3%),其次为IgG4(86.4%),IgG和IgG4阳性率显著高于IgG1(49.2%),差异显著(P0.05)。(2)MN-II期中,IgG阳性率最高(100%),其次为IgG4(87.5%),IgG阳性率显著高于IgG1(70.8%),差异显著(P0.05)。(3)MN-III期中,IgG及IgG1阳性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IgG4(50%),IgG和IgG1阳性率显著高于IgG4,差异显著(P0.05)。结论 (1)经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N-I期中以IgG沉积为主,MN-II期中以IgG和IgG4沉积为主,MN-III期中以IgG和IgG1沉积为主。(2)IgG、IgG1和IgG4在膜性肾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有助于各期膜性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肝病IgG4增高者血清中IgG4/IgG二组差异,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上海市仁济医院南院门诊和住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例,慢性肝病患者伴IgG4增高者血清49例,以健康体检者血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上述三组患者血清IgG4和IgG水平,计算IgG4与IgG比值,并分析三组之间血清IgG4水平和IgG4/IgG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慢性肝病伴IgG4增高组IgG4水平均显著升高,IgG4/IgG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慢性肝病伴IgG4增高组相比,自身免疫性疾病组IgG4水平和IgG4/IgG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慢性肝病伴IgG4增高患者IgG4与IgG水平并非成一定比例增高,IgG4具有含量和比例增高现象,说明IgG4单项检测和IgG4/IgG检测对鉴别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肝病具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G型免疫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上IgG亚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从2005—2009年我院确诊为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患者中,选取46名IgG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患者,进一步用免疫沉淀法鉴定其IgG亚型及效价,并结合病史观察其疾病状况及愈后。结果 46名IgG型DAT阳性患者的红细胞上IgG各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IgG1 91.30%,IgG2 32.61%,IgG3 39.13%,IgG4 26.09%,IgG1与IgG2和IgG4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gG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3亚型效价分布与Hb之间存在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19,而其它3项与之无明显相关性;IgG1和IgG3 2种亚型的效价高低与疗效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AT阳性患者的抗IgG型免疫溶血性贫血中红细胞上以IgG1多见,IgG3随着效价的增高所致贫血更为严重。检测IgG亚型的分布并观察其效价的高低,有助于分析贫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张颖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0):1221-1222
目的探讨IgG和IgG指数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7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脑脊液配对标本,用BNP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脑脊液清蛋白(CALB)、脑脊液IgG(CIgG)、血清IgG(SIgG),用0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SALB),将其结果套入相应公式换算CALB/SALB的比值(QALB)及IgG指数。结果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QALB、CIgG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指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QALB、CIgG、IgG指数均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硬化组QALB无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gG、IgG指数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林-巴利综合征QALB、CIgG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指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ALB、CIgG及IgG指数可以了解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及脑脊液中IgG的来源,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IgG4相关疾病     
IgG4相关疾病是一种近几年发现并受到广泛关注的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而IgG4相关疾病中最受关注的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其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误治。本文就近年对IgG4相关疾病及AIP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徐芳  任士卿 《临床荟萃》2008,23(18):1363-1365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主要侵犯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1870年由Allbutt[1]首次报道,1894年Devic和其学生Gault复习了文献中报道的16例以及他们收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命名为Devic病[2]。随着NMO病例报道的增多以及研究的进展,发现NMO和部分MS临床  相似文献   

10.
1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汉族,36岁。1年前因贫血输注红细胞悬液2U。1个月前在基层医院输血100ml时曾发生发热、胸闷等症状,遂停止输血对症治疗痊愈。今因面色苍白、乏力人院治疗,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临床医生为了对贫血原因作出鉴别诊断,遂送该患者血液标本到本站检测。  相似文献   

12.
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组近年来逐渐为大家所认知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2003年,Kamisawa等[1]首次提出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IgG4RD的疾病谱也逐渐扩大,并于2010年首次宣布了该种疾病的诞生[2]。一、IgG4RD的发病机制IgG4R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而且研究多在IgG4相关性胰腺炎、泪腺炎、腮腺炎基础上进行,存在一定局限性。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克隆抗体测定表明,某些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制备工艺影响IgG生物学活性,其使IgG的亚基有所改变,Fc段也有损害。而完整的Fc和Fab段及其活性在IgG用于免疫缺损病人的替代治疗时十分重要。作者用Opsonistation法检测不同的非脂裹性流感病毒,用ELISA法测定抗H-流感病毒的IgG,结果发现用低pH/微量胃酶处理的IgG优于降解/烷化或β-丙内脂处理的IgG,由于流感抗体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群中,因此所有IVIG原料应含有等量抗体,但是对4种IVIG制品的重复检测表明低p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血清总IgG和IgG亚型变化。方法:对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总IgG和IgG亚型平均浓度测定。结果:总IgG平均浓度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gG2水平增高,IgG1I、gG3、IgG4水平降低。结论: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存在IgG亚型分布改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系统评价血清IgG4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所有以探讨血清IgG4对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价值为目的的英文文献,制定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 1.4软件及STATA15.0软件中“midas”命令进行异质性分析及综合定量合成,计算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绘制相关森林图并拟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将纳入文献按地区、疾病类型以及样本量大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有17篇文献, 17095名研究对象纳入本次Meta分析,IgG4的临界值为1.3~1.44 g/L,各研究合并的灵敏度0.88(95%CI:0.81-0.93),特异度为0.89(95%CI:0.83-0.93),阳性似然比为8.3( 95%CI:5.1-13.7),阴性似然比为0.13(95%CI:0.08-0.22),诊断优势比为62(95%CI:25-153)。11篇文献报道了血清IgG4>2×ULN(2.7-2.8 g/L)时的诊断价值,各研究合并的灵敏度0.59(95%CI:0.47-0.7),特异度为0.96(95%CI:0.94-0.97),阳性似然比为14.3( 95%CI:9.1-22.7),阴性似然比为0.42(95%CI:0.32-0.57),诊断优势比为34(95%CI:17-69)。亚组分析显示地域、是否仅纳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以及IgG4-RD患者样本量大小均可能为异质性来源。Deeks漏斗图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血清IgG4在IgG4-RD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提高临界值至2×ULN并没有明显的诊断优势,这一结果仍需更多前瞻性高质量诊断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G4水平和IgG4/IgG比值诊断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最佳临界值及性能。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47例Ⅰ型AIP患者、109例胰腺胆管恶性肿瘤患者(疾病对照组)及99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G亚类(IgG1、IgG2、IgG3、IgG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IgG4水平和IgG4/IgG比值鉴别诊断Ⅰ型AIP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Ⅰ型AIP组血清IgG2、IgG4、IgG水平和IgG4/IgG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疾病对照组血清IgG1、IgG3、IgG4水平和IgG4/IgG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Ⅰ型AIP组中血清IgG4水平升高者占95.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3.7%)和正常对照组(2.0%)(P0.001);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G4鉴别诊断Ⅰ型AIP的AUC为0.992,最佳临界值为1740 mg/L,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9%、96.2%和96.5%;IgG4/IgG比值鉴别诊断Ⅰ型AIP的AUC为0.988,最佳临界值为0.103,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9%、93.8%、94.5%。血清IgG4与IgG4/IgG比值鉴别诊断Ⅰ型AIP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gG4水平及IgG4/IgG比值对于诊断Ⅰ型AIP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20种食物特异性IgG(sIgG)、特异性IgG4(sIgG4)的水平,分析sIgG、sIgG4水平与荨麻疹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并观察患者在阳性食物回避6个月后荨麻疹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5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患者组)和51名正常者(对照组)血清中20种食物sIgG和sIgG4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其中65例患者(随机抽取)的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皮肤科生活质量评分(DLQI)、抗组胺药用量,并对26例进行了阳性食物回避6个月的患者再次评估。结果患者组食物sIgG、s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74.4%和69.3%,对照组食物sIgG、s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13.7%和5.9%,对照组食物sIgG、sIgG4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患者组(P0.01)。患者组阳性率较高的食物为鸡蛋、花生、牛奶、大豆、蟹。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UAS7、DLQI、抗组胺药用量与sIgG、sIgG4水平无相关性。患者食物回避前后UAS7、DLQI、抗组胺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物sIgG和sIgG4水平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交叉配血工作中,不规则抗体的存在常常导致交叉配血困难。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多数由单一的同种抗体或同种抗体合并自身冷抗所致,2种同种抗体引发的交叉配血困难相对少见。新近我科在配血过程中,发现1例IgG抗-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