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盐沉淀法脱除湿法磷酸中镁铝氟杂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复盐沉淀法脱除湿法磷酸中镁、铝、氟离子,介绍复盐沉淀法的基本原理、特点。该法可供磷酸浓缩前的净化,饲料磷酸氢钙和三聚磷酸钠生产过程中湿法磷酸的净化等生产流程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沉淀法净化湿法磷酸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励生 《磷肥与复肥》1996,11(2):16-19,42
探讨用湿法磷酸制饲料级磷酸氢钙时,采用沉淀法净化湿法磷酸的反应机理。着重介绍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脱镁过程的控制和脱镁反应动力学;氟在湿法磷酸中的赋存状态,脱氟反应过程和脱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湿法磷酸脱除铝离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湿法磷酸进行了脱除铝离子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树脂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铝离子净化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250rpm、树脂用量为100g、温度为25℃、时间为15min时,湿法磷酸中铝净化率可达到92.35%。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金河磷矿制得的二水湿法磷酸为对象 ,采用化学沉淀法 ,研究沉淀剂种类、用量 ,加入方式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液相混合状况以及沉淀剂配制方法对脱除磷酸中氟的影响。将实验数据回归整理得到 :(1)沉淀剂用量与磷酸中剩余氟含量的关系式 ;(2 )磷酸的脱氟温度与磷酸中剩余氟含量的关系式。当磷酸中先加入 Na2 S·9H2 O,后加入 Na2 CO3(分别为脱氟所需理论用量的 10 0 %和 2 0 0 % ) ,在 2 5~ 30℃ ,反应 2 5~ 30 m in,则磷酸中剩余氟、砷和铅等的含量将降至很低  相似文献   

5.
湿法磷酸中铝离子、镁离子影响其品质及后续磷酸盐的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研究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树脂(IER-FC)对湿法磷酸中铝离子和镁离子的吸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IER-FC对Al~(3+)和Mg~(2+)的载荷量分别为0.003 218、0.015 500 g/g,脱除率分别为40%、85%,反应在10 min内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对吸附净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黄美英  李军  龚海燕  陈亮 《化肥工业》2004,31(2):18-20,25
对50%P2O5湿法磷酸中硫酸根的脱除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脱硫剂、脱硫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硫酸根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磷矿和碳酸钡作脱硫剂,在70℃下经3 h反应可使磷酸中的SO42-脱除率达到98%以上,再结合溶剂萃取,可使净化酸中的SO42-含量低于100×10-6,达到工业级磷酸标准。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钙脱除湿法磷酸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研究了搅拌速度、沉淀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湿法磷酸中砷的脱除率及P2O5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较纯净的湿法磷酸。  相似文献   

8.
工业级磷酸一铵多采用热法磷酸为原料,成本较高且污染严重。研究了一种利用湿法磷酸制备工业级磷酸一铵的新方法,通过利用甲醇沉淀法净化杂质含量较高的低浓度湿法磷酸(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为17.44%),并在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制备工业级磷酸一铵。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本实验方法净化后的湿法磷酸在溶剂甲醇存在的情况下,所制备的磷酸一铵产品符合HG/T 4133—2010《工业磷酸二氢铵》的标准,并且磷的总回收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H2S循环脱湿法磷酸重金属的新工艺,通过对比分析了H2S循环脱湿法磷酸重金属新工艺与传统Na2S溶液脱重金属工艺的脱除效率、工艺安全性、循环经济性以及技术经济性,结论如下:H2S循环脱湿法磷酸重金属新工艺可以实现脱As后折85%H3PO4中As指标降至0.5mg/kg;本工艺拥有较高的工艺安全性、循环经济性、技术经济性,可使原料Na2S和NaOH的消耗量优化倍数达到了117、5.8倍,S元素的总利用率为94.5%,H2S循环脱重金属新工艺的尾气量由传统工艺的10 400 m3/kg(以As计)减至4 800 m3/kg(以As计)。  相似文献   

10.
湿法磷酸脱氟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王盛生 《化肥工业》1994,21(5):27-32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湿法磷酸化学脱氟过程中杂质铝氟的存在形态、活性SiO2的添加以及脱氟剂的用量诸因素对脱氟率的影响,并得出以脱氟率为指标,各影响因素为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磷酸中Al^3+含量的升高使脱氟率下降,以SiF^2-6存在的氟比以AlF^3-6存在的氟容易以钠盐脱除,活性SiO2难于将AlF^3-6.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paper relates to the treatment of crude wet-process phosphoric acid with ammonium nitrate and hydrofluoric acid to precipitate aluminum and magnesium impurities in the form of an easily separable phase: (NH4)xMgyAlz (F, OH)6.2 H2O. To check the effect of some concentration factors on this reaction, an orthogona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is realized with three variables: %Al3+, %NH4+ and %F?.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mount of aluminum in acid is the limiting factor of magnesium precipitation. Thus complete removal of magnesium, which is a major impurity in wet-process phosphoric acid, can be obtained by adding to the crude acid extra soluble aluminum salt simultaneously with hydrofluoric acid and ammonium nitrate.  相似文献   

12.
介绍脱除湿法磷酸中氟的实验研究;探讨了除氟剂、除氟助剂、过滤助剂、反应段数、温度、时间以及工业磷酸中其它杂质等因素对除氟效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除氟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浓缩湿法磷酸中存在大量的杂质离子,它们对浓缩磷酸的黏度和密度有着交互影响。通过模拟浓缩磷酸的组成,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来考察Fe,Mg,Al等杂质离子对磷酸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质相对质量分数小于3.1%时Al对浓缩磷酸黏度影响最大,当杂质相对质量分数大于3.1%时,Mg对浓缩磷酸黏度影响最大;并得出杂质质量分数与磷酸黏度关系的数学模型,模型检验所得误差为7.37%,对实现浓缩湿法磷酸的管道输送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湿法磷酸中金属离子杂质的净化一直是磷酸净化技术的难点,特别是镁离子的分离。主要介绍了反胶团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液膜分离法、化学沉淀法、反渗透法和浓缩法在湿法磷酸净化除镁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工业应用上的局限,展望了湿法磷酸除镁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着重指出了液膜分离法具有选择性强、分离效果好、传质效率高、流程简单、能耗低等特点,和其他方法的结合能有效净化湿法磷酸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工业上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湿法磷酸常用的净化方法,即化学沉淀法、溶剂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结晶法、溶剂萃取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并归纳了各种方法和工艺的优缺点,并对我国湿法磷酸净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盐酸法湿法磷酸的工艺流程,重点阐述了盐酸法湿法磷酸工业化生产所需解决的磷酸萃取净化、氯化钙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和设备腐蚀的技术难点。并分析了盐酸法在国内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原因。最后指出,盐酸法湿法磷酸兼具成本低、对磷矿品位要求低、副产物氯化钙易于资源化利用等优点,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将会迅速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优化湿法磷酸脱硫工艺,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BaCO3与硫酸根摩尔比对脱硫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脱硫率与影响因子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脱硫条件为:反应时间63.6 min,反应温度62℃,碳酸钡加量与硫酸根的摩尔比为1.312,在此条件下,脱硫率达96.24%。  相似文献   

19.
Phosphoric acid of a quality high enough for most industrial and food grade markets 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and food grade phosphate derivat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historically been produced by burning elemental phosphorus. However, in 1990, high quality phosphoric acid began to be commercially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purifying wet-process phosphoric acid via solvent extraction. The production facility, owned by Purified Acid Partners, is operated by Texasgulf Inc. with the product being marketed by Albright & Wilson Company (a partnership between Texasgulf Inc. and Albright & Wilson Americas, Inc.). In early 1991, Rhone-Poulenc began commercial production using different solvent extrac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thermal and purified phosphoric acid, discusses the introduction of purified acid into the marketplace, and shows that it has been accepted for all but a few low volume applications requiring uniqu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