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文章以瓯江入海河口水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综合指数法对2013—2018年瓯江入海水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变化,以期为温州海域近岸环境改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瓯江河口水体中TP、CODCr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瓯江河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6.54,平均污染指数均值为0.60,主要污染物为TP和CODCr,研究期间瓯江河口水体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瓯江年均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665 950 t,污染物入海通量中CODCr占比最大,其次为TP;2014—2018年,TP入海通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辽东湾入海河流120个监测断面(含16个入海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其有机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的污染特征和入海通量,并分析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水质超标指标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AN)浓度、总磷(TP)浓度和总氮(TN)浓度,其他指标符合I类地表水水质标准。TN/TP比值较高,严重偏离Redfield比值,陆源高含量氮和低含量磷的输入是造成渤海海水TN/TP升高的主要因素。非汛期的溶解氧(DO)浓度、电导率(EC)、AN浓度和TN浓度显著高于汛期,而非汛期的pH、浊度、CODMn和TP浓度显著低于汛期。2021年河口有机物和营养盐浓度受河流穿行农业区等因素的影响,重金属浓度则与域内工业企业分布有关。TN、TP、化学需氧量(COD)、AN和石油类年入海通量分别为3.63 × 104 t、1 608.5 t、14.8 ×104 t、3 086.6 t和221.9 t,Hg、Cd、Pb、As和Cr6+分别为0.264 t、0.253 t、1.978 t、20.434 t和31.651 t。研究区主要的污染源按照其贡献大小依次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动力条件等水文因素所致的污染源、水−气界面物质交换及二次转化源和农田地表径流与交通运输产生的非点源。  相似文献   

3.
亚洲入海河流的化学通量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发育于俄罗斯(极地)、中国及南亚地区的20多条亚洲主要河流的比较研究,发现亚洲入海河流的化学一存在明显的规律性。根据离子径流量、离子浓度及离子侵蚀模中将亚洲的入海河流分为三个区,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化学通量。中国的主要入海河流具有截然不同的化学通量特点,在亚洲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流经黄土高原条河流具有特征的化学通量。气候、植被、土壤及地层岩性、化学风化、构造活动等因子基本控制了亚洲的入海河流的化  相似文献   

4.
入海河流河口及其近海水域盐度分析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质监测及水环境调查中,盐度分析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现行的《水质分析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地表水及生活用水的盐度分析一般采用前者,而海洋水样则采用后者,对于长江口及其近海水域既有适用《水质分析国家标准》(TB11896-89)的区段,又有适用《海洋调查规范》的区域,亦有两种都不适用的部分配 长江口盐度分析方法的研究,阐述了该区域进行水样盐度分析的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提高效率保证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1—2011年黄河口营养盐变化及入海通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认识黄河向渤海的营养盐输送情况及其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验室监测数据,讨论了黄河口淡水端4a间的营养盐浓度月际变化,并用月均浓度占年均浓度比例的方法对2001—2011年营养盐入海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黄河口DIN的月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222.6~403.8μmol/L,NO3--N占DIN的比例约为94.3%,5月份浓度约为8月份的1.8倍。NH4+-N枯水期浓度约为丰水期的10倍。NO2--N浓度变化范围较大,约有1/4的月份超过7.14μmol/L。PO34--P普遍处于0.80μmol/L以下,秋、冬季高于春、夏季。SiO23--Si的月浓度基本在年均浓度上下浮动。2001—2011年黄河口DIN的年平均通量约为6.51×104 t/a,其中NO3--N约为5.76×104 t/a,NH4+-N约为0.80×104t/a,NO2--N约为0.108×104 t/a。PO34--P的年入海通量约为211.4t/a,SiO23--Si约为5.79×104 t/a。2005年以来DIN通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同期径流量的下降幅度,说明黄河向渤海输送的营养盐浓度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2009~2011年珠江口海域获取的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240个气溶胶样品,分析重金属(Cu、Pb、Zn、ca)质量浓度和大气干沉降通量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溶胶中zn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Pb和Cu,Cd的质量浓度最低,年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69,2、31.2、12.6和0.58ng/m3.Cu、Pb和Zn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和入海通量表现为2009年〉2011年〉2010年.Cd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和入海通量呈现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各金属质量浓度及大气干沉降通量均为秋季最高,冬春季次之,夏季最低,这种季节性差异主要与季风和雨水冲刷作用有关.气溶胶中Cu、Ph、Cd和Zn平均质量浓度的较低值出现在2010年夏季.Pb在4个季节的平均质量浓度低值均出现在2010年,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18.9、3.8、56.7、20.2ng/m3,表明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可有效地降低气溶胶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通过评估金属元素分别从大气和河流进入珠江口海域的输入量,该海域金属物质输送入海仍以河流输入为主,但大气中Pb对该海域的输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书作者是美国J.D.Milliman教授和K.L.Farnsworth博士,于2011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共384页。这本专著是J.D.Milliman教授近30年不懈钻研的结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了河流入海通量问题的研究。对于河流-海岸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的研究者,本书将是一份重要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8.
本书作者是美国J.D.Milliman教授和K.L.Farnsworth博士,于2011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共384页。这本专著是J.D.Milliman教授近30年不懈钻研的结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了河流入海通量问题的研究。对于河流-海岸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的研究者,本书将是一份重要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是我国冬季冰情最严重的海区,大面积海冰覆盖会对海上经济活动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以辽东湾海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卫星影像资料重构了辽东湾2001−2021年海冰分布面积时间序列。同时,确定了辽东湾浮冰范围与海冰分布面积的非线性关系式,并利用此关系式将辽东湾历史海冰最大分布面积延拓至1953年。通过对其年际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获得工程设计重现期辽东湾海冰分布面积。进一步分析了辽东湾海冰最大分布面积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海冰最大分布面积与冻冰度日及北风分量的相关系数达0.96。此外,分析了秋季北极部分海区海冰密集度与辽东湾冬季海冰覆盖程度的相关性。本文成果可为辽东湾海冰长期趋势研究和海冰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除了断裂发育、火山活动早期剧烈而晚期衰弱、现代地震活跃以及地壳差异和反差升降运动明显之外,还显示了:(1)深大断裂的控制性,(2)沉降中心的迁移性,(3)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旋回性.  相似文献   

11.
12.
岳海波  张杰  纪永刚  张晰 《海洋学报》2009,31(5):169-174
辽东湾是我国海冰冰情最重的海区,其周边分布了大量的油田,海冰面积的变化对海上油气勘探及海上生产等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需要开展对辽东湾海冰面积变化的模拟与预测研究,为海冰灾害的业务化监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 Ithasbeenapprovedthatoceanisthenetsink foratmosphericcarbondioxide(Sabineetal.,2000;Milleretal.,2002;Takahashietal.,2002;DeGrandpreetal.,2002;Song,2004).Thereare twoprincipalwaysinwhichcarbonisdrawndown fromthesurfaceocean:thereductionofinor…  相似文献   

14.
The modern change and evolution tendency of sand coast in the eastern area of Liaodong GulfMiaoFengmin;BiZhaoqi;LiShuyuan;Xia...  相似文献   

15.
The levels of 19 kind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in the aqueous phas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pore water and sediments from Daliao River estuary of Liaodong Bay (Bohai Sea)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ir potential pollution risks. The total OCPs concentrations in the aqueous phase, SPM, pore water and sediments were 3.7–30.1 ng l−1, 4.6–52.6 ng l−1, 157–830 ng l−1 and 2.1–21.3 ng g−1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OCPs, in the Daliao River estuary, are in the mid-range, as compared to those reported in other estuaries worldwide. The distribution of HCHs and DDTs were different indicating different contamination sources. Lindane is the main type of HCH and continuing use in northeast China of ‘pure’ HCH (lindane) rather than technical HCH accounts for the source. The ratios of (DDE + DDD)/DDT in the samples indicate no recent inputs of these chemicals to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0—2019年象山港主要入海污染物监测数据,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年变化、月变化,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入海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的入海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月变化较高值主要出现在冬季的1—3月,且主要集中在港底附近入海口。通过对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估算,发现河流入海污染物以颜公河贡献最大,水闸入海污染物中COD以红胜海塘1号闸贡献最大,占比27.7%,其次为大嵩江水闸和红胜海塘3号闸;TN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占入海总量的91.0%,其余均较低;TP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占比25.1%,横江闸次之,但总体上均呈现一定的降低趋势。COD主要受水土流失和生活污染影响,TN和TP主要受农业和水土流失影响。最后,以宁海颜公河入海污染为例,分析了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入海污染物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相似文献   

17.
辽河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潮位资料分析,辽河三角洲平原和辽东湾东岸近四五十年来相对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从7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上升量为5mm左右.考虑到辽河三角洲平原地面下沉以及全球性海平面将加速上升,预计下个世纪内,辽河三角洲平原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将达到8-10mm/a,到205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量将达到40~55cm.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的海平面上升量将造成的土地淹没损失进行了预测.如不加防护,相对海平面上升0.5m时,将淹没近4000km2,包括整个营口市区和半个盘锦市区;上升1.0m时,将淹没5000km2.对海平面上升将造成海岸侵蚀、风暴潮和洪涝等灾害加剧等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辽东湾东岸鲅鱼圈、营口和长兴岛三地实测海冰抗压强度资料,分析了海冰破坏应力与破坏时间的关系,应变率和冰温对海冰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海冰生成环境对海冰抗压强度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三地破坏应力随破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应变率对三地海冰抗压强度有显著的影响,三地海冰抗压强度随温度降低总体有增大的趋势,冰龄、盐度、含沙量的差异是造成辽东湾东岸海冰抗压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