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农民在传承传统道德的同时道德观念也随时代而变化,其道德现状表现为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并存。要引导农民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实现新农村“乡风文明”,就必须对农民现有的道德观念进行扬弃并创新,创建新型的农民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正从传统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换。在这样一个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农村的道德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调整。文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解读,论述了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转型期农村道德建设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全面、和谐的新农村。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题中之意。现阶段我国农村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还面临宗族观念残留、科技意识不强、愚昧消费迷信思想依然严重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道德建设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其参与竞争,抵抗风险、增加收入的能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提升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山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的许多问题。为此,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空间,建构全方位的政府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均衡和协调,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农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农民的文化科技、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健康水平等,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农村教育为重点,通过采取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交流、改善农村环境等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农民、政府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必须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中的主体,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于2005年提出的用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旅游以其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切入点。阐述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以及农民在依靠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期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渠道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国家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努力的一项长远事业。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农民的平等权利逐步实现的过程,二者应该保持同步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考察,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平等权保护的漠视是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直接原因,而现在对农民平等权的保护则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农民为主体的内涵,从理论层面、现实层面、国内经验和国外经验等方面阐述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396份。主要从农民的视角分析研究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得出:农民对其生活状况总体表现不满意;大部分农民都非常愿意参加新农村的建设;农民认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增长和政府对农村投入低是其增收难的主要原因;农村缺乏能力强并能为农民办实事的领导干部是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农民热切期望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并培养素质高的领导人和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生产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土地流转有着密切联系。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项工作当前仍面临不少问题。为此,要从思想观念、制度建设、政策实施、服务跟进等方面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和效率,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纪难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提出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单纯的农村经济每年发展多少、农民生活提高多少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制度的建设,农民具备现代的政治文化观念至关重要.它是农村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直接影响着农村未来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培育和引导合理的新农村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型农民是农民的带头人,最具潜力带头发挥主体性作用;主体性特征丰富了新型农民内涵,为新型农民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方向。新农村建设需要打破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态,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通过理顺人力资源流动渠道,注入专家等优质人力资源,激活内部劳动力存量,多层面系统培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5.
独具"城尾乡首"特质的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交融的平台或基本点,将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小城镇紧密结合起来是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取向,必将加速农村生产方式的非农化转型与生活方式的城镇化跨越。  相似文献   

16.
综观中国贫困问题,贫困的主要区域在农村,农村的贫困主要分布在山区。我国许多山区农村由于受历史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市场经济发育水平的限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的区域。在对贫困山区农村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寻求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新思路,拓展新途径,贯彻新原则,以城乡统筹为关键,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贯彻以工哺农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紧密联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促进新农村特色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建设是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的稳定繁荣和谐。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战略意义、发展对策进行有益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人百年来的梦想,中国很多有识之士在“五四”运动期间就开始研究新农村。着重对改革开放至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并对当前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