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生物毒性高导致生化处理设施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中试研究了有机营养剂对煤化工废水A/O生化系统活性生物量及其处理效能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在进水以煤气化废水为主,COD约400 mg/L、NH_4~+-N的质量浓度约100 mg/L的条件下,通过适量投加有机营养剂可在10 d内使系统脱氢酶活性增加6.7%,ρ(MLVSS)/ρ(MLSS)提高0.088;出水COD从50 mg/L左右降至35 mg/L左右,菌胶团结构更加密实,丝状菌数量显著减少;在水力负荷提升时,投加有机营养剂可使生化系统出水水质更加稳定。以上结果表明使用有机营养剂可使现有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设施稳定性明显增强,处理效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硝化菌包埋载体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获得到工程应用的参数,针对该技术进行了中试,考察了硝化菌包埋载体系统的活化启动特性和稳定运行情况及主要影响条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20~25℃),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以包埋硝化菌载体为核心的处理系统活化启动时间不超过15d;稳定运行阶段,包埋硝化菌载体系统在低污泥含量条件、投加体积分数7.95%和负荷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可使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平均达2 mg/L左右,去除率达95%以上,且该系统最终所需气水体积比只有7:1。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苏某化工厂原有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物化-厌氧-好氧"工艺进行精细化工废水处理中试,并对该系统进行改造。第1次中试结果表明,在原有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设施与2#厌氧池、生化系统HRT约为3.20d时,进水COD提高至4500mg/L时,系统COD去除率为97.33%;第2次中试结果表明,在第1次中试基础上新增加电化学装置、2#好氧池、2#混凝沉淀池,生化系统HRT约为4.74 d时,进水COD提高至7383mg/L,系统COD去除率为96.66%。工程改造结果表明,增加混凝气浮装置、局部调整原有废水处理工艺结构,生化系统HRT由8.05 d减少到5.95 d左右;进水质量流量为80t/d、COD为5 626mg/L时,COD去除率为97.85%,出水能达标排放,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A/O除磷工艺中试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生物除磷系统的快速启动策略。结果表明,在启动初期向好氧段分流体积分数45%的进水有利于抑制硝化反硝化作用,有利于加速聚磷菌的富集,分段进水3 d后即可明显抑制硝化反硝化作用,进出水氨化率26.82%、硝化率8.98%,同时,长时间分段进水会导致过高的有机负荷进入好氧段而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取消分段进水并降低负荷后,污泥膨胀短期内即可恢复,对系统的运行影响较小。控制负荷和分段进水有利于实现无硝化A/O生物除磷系统的快速启动。系统启动,运行24 d后可实现TP去除率为90%,出水TP的质量浓度为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将一株高效PVA降解菌P-3和PVA培养物固定在填料上,并对系统的启动情况、运行稳定性、抗冲击能力以及活性的调控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化高效菌系统与活性污泥相比,启动时间少2d,PVA去除率高35%左右,脱氢酶活性高90μgTF.g-1.h-1左右;系统更稳定,连续运行6个月,PVA去除率维持在80%左右,脱氢酶活性维持在180μgTF.g-1.h-1;耐冲击能力强,最高耐受负荷为2 000 mg.L-1左右,比活性污泥高1 100 mg.L-1左右。当PVA负荷超过2 000 mg.L-1时,PVA负荷每增加10%,分别加入P-3菌悬液5 mL和1 g酵母汁可使系统PVA去除率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焦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投加有机营养剂对系统生化处理能力的提升效果和菌群结构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反应器平行运行以进行对比,生化能力提升后的焦化废水生化系统的CODCr平均去除率为85.1%,对照组为81.9%,提高了3.2%。增效后NH3-N平均去除率为79.5%,对照组为71.3%,提高了8.2%。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好氧池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硝化螺菌纲(Nitrospira)和未分类菌纲(Unclassified),试验组较对照组具有较高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级生物强化的好氧工艺处理高盐难降解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水,考察了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在高盐环境下处理低浓度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一级好氧阶段投加嗜盐单胞菌能够将生化系统COD去除率由20%~26%提高到40%~60%。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氨氮的去除能力与投加的嗜盐单胞菌及白腐菌无关。二级好氧阶段投加白腐菌能够继续提升COD去除率10%~40%,而投加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可使出水COD去除率继续提升40%~60%,两菌可相互协同强化生化处理效果,并使其出水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采用投加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的生物强化技术可有效提升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水中难降解COD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石油炼化废水处理系统容易受到上游生产影响,导致生化系统受到冲击。本文阐述炼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生物强化技术及产品(硝化菌种,除油菌,生物促生剂,生物解毒剂)来恢复受硫化物和石油类的冲击,结果表明:当硫化物冲击造成硝化系统受损时,投加生物强化产品,在4 d内建立硝化反应,7 d的时间完全恢复硝化系统;除油菌能够快速分解石油类物质,20 d的时间完全恢复好氧池碳化菌的降解COD及絮凝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六联浪尾排洪渠尾段水为对象,采用动态膜组合快速氨氮生化(SDAF-EMSR-DM)一体化水处理设备进行了污水净化处理中试研究,为期30 d。结果表明,一体化中试装备运行稳定,对水体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COD、NH_3-N、SS、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06%、85.04%、98.38%、96.32%。气浮池、生化反应池和动态膜3个模块处理效果显著,生化阶段水力停留时间最短可达到3.12 h;出水满足《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消除黑臭的标准,以及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一级A类标准。因此,SDAF-EMSR-DM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可应用于污水应急处理,对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工》2021,49(15)
通过对黄山市某环氧树脂厂生产废水水质和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分析,中试考察微电解、厌氧、AO组合工艺对废水中COD的降解效果。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厌氧系统需要投加碳酸钠来补充碱度,厌氧稳定后增加AO工艺,并提升AO工艺进水COD容积负荷;对比目前系统水解+AO工艺的处理效果,发现在提升AO进水COD负荷后,二沉池出水COD无法稳定低于350 mg·L~(-1)。增加微电解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微电解+厌氧+AO组合工艺基本实现中试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发电成本,解决石油深加工后造成的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点火用渣油不存在的问题,经过试验研究,成功地实现了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启动点火用合成煤焦油代替渣油,并且达到了锅炉小油点火启动,每台锅炉一次冷态启动减少耗油量20 t;并对原来的油系统和油喷嘴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无蒸汽加热、小油枪雾化的点火方式,总结出相应的启动运行方案.通过热态试验测得,锅炉启动时参数变化平稳,锅炉升温、升压速度及壁温控制正常.  相似文献   

12.
冯书辉  王光华  雷剑 《煤化工》2007,35(2):49-51,54
针对原A2/O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改造后的HSB/O-A-O-A工艺,在采用了台湾HSB生物菌剂的条件下,通过对污泥的培养和强化,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的一级标准,并可节约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难降解石化废水,以序批式运行方式考察了高效COD降解菌对常规污泥系统的强化效果。结果显示,向常规污泥系统中投加高效COD降解菌可加速生化系统启动,稳定运行后,其对石化废水的COD去除率较常规污泥系统高12%~14%。同时研究表明,当缩短停留时间或提高进水负荷时,经高效COD降解菌强化的污泥系统会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14.
谭靓  宁淑香  王颖 《辽宁化工》2011,(8):800-804
偶氮染料是一类应用最为广泛的染料,其处理过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偶氮染料的生物处理过程中,脱色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本研究利用耐盐偶氮还原菌Exiguobacterium sp.TL及氧化还原介体——蒽醌联合强化活性污泥处理高盐活性艳红X-3B废水,分别考察了蒽醌对活性污泥和强化菌脱色效率的影响,以及生物强化作用对活性污泥驯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耐盐菌生物强化可提高活性污泥驯化的速率,而蒽醌对强化菌的脱色效率也有加速作用,但对活性污泥产生了抑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先生物强化,再投加蒽醌的分步联合强化工艺,模拟工艺启动时间缩短了约3 d,脱色效率最高可达约1 000 mg/(g.d)。  相似文献   

15.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快速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等浓度啤酒废水为水源,在低温下(14~20℃)研究了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的快速启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污水厂消化污泥接种,投加粉末活性炭并以间歇搅拌方式运行到第76天时,反应器容积负荷为6.5kg/(m3.d),出水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CODCr去除效率分别为2.5mmol/L以下和96.1%,污泥停留时间达到了19.4d,同时完成污泥的颗粒化。和未添加活性炭相比污泥颗粒化时间缩短10d,表明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低温下处理啤酒废水的快速启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试倒置A^2/O工艺,通过污泥自然培养和接种培养试验,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快速调试启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然培养方式需耗时30d完成污泥培养和驯化,出水COD和TP浓度分别于8d和9d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增殖缓慢;接种培养试验中,竹园二厂和曲阳厂的混合污泥接种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启动所需时间最短。建议在升级扩建工程启动调试期间,采用竹园二厂和曲阳厂的混合脱水污泥进行接种.采取闷曝与连续进出水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快速启动A^2/O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接种厌氧絮状污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厌氧氨氧化技术因其节能、运行费用低、不需添加有机物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反应器启动慢是该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为了加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该研究在两个不同阶段中先后在同一UASB反应器中接种絮状污泥和添加颗粒活性炭,以含NH4+-N和NO2--N的人工配水为进水,进行连续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调整运行参数,最终添加活性炭的絮状污泥反应器在运行85 d后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过程,总氮去除率稳定在80%-90%。结果表明在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固定化时,反应器启动迅速,活性炭可以成为厌氧氨氧化菌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8.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糖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制糖废水的启动过程及其微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33℃,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条件下,进水COD由1 200 mg/L逐步提升到2 400 mg/L,经过68 d,ABR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启动过程中第1隔室的抗冲击性最大,挥发酸浓度最高达22.69 mmo1/L.微生态情况第1隔室以杆菌为主,第2隔室中由杆菌组成的链状结构较为明显,第5隔室则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球菌.第5隔室颗粒污泥的辅酶F420含量最高,为1.25 μmo1/g,具有较好的产甲烷活性.小瓶静态批量试验表明ABR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工艺流程、催化剂升温还原操作、轻负荷生产、正常运行等方面介绍了20万t/a低压甲醇装置的开车过程;提出了正常运行时的压力控制、催化剂温度控制、空速控制的操作要求;简述了开车过程中出现的合成塔超温、合成塔出口温度过低、合成塔进出口压差过大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0万t/a低压甲醇系统仅用6.5天一次开车成功并达标达产,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设计指标,其中吨醇电耗840kW·h,吨醇副产蒸汽1t以上。  相似文献   

20.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俊芹  周少奇 《化工学报》2005,56(10):1826-1831
1994年,荷兰学者首先在一个反硝化流化床中发现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现象,后来的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途径.由于ANAMMOX能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且费用低,近10年来已成为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ANAMMOX的反应机理,ANAMMOX菌的基本生理生化特征,国内外学者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过程的多种反应器,基于ANAMMOX原理开发的OLAND、SHARON-ANAMMOX和CANON工艺,并简要报道了作者近期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硝化活性污泥为驯化微生物,成功地在56 d里启动了ANAMMOX反应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