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beta-protein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的发病机制不清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 ,Aβ)的生成、代谢及其毒性作用在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1Aβ的形成和代谢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iodprecursorprotein ,APP)是Aβ的前体蛋白 ,异常代谢后形成Aβ ,聚集形成老年斑。APP的基因位于第 2 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 ,有 18个外显子和 17个内含子。该基因通过选择性剪辑产生数种APP的异构体 ,主要有APP770、APP75 1、APP6 95。1.1APP的 3种代谢途径1.1.1通过 3种分泌酶水解 APP是一个跨膜糖蛋白 …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在AD发病中起着主轴作用,Aβ的神经毒作用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病的共同通路。目前针对Aβ的神经毒作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减少Aβ的前体即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的量;调节APP的裂解,减少Aβ的产生;促进Aβ的降解和清除;防止Aβ的聚集和沉积;阻断Aβ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中针对β淀粉样蛋白治疗的进展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AD发病中起着主轴作用,Aβ的神经毒作用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病的共同通路。目前针对Aβ的神经毒作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减少Aβ的前体即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量;调节APP的裂解,减少Aβ的产生;促进Aβ的降解和清除;防止Aβ的聚集和沉积;阻断Aβ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sorLA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脑内淀粉样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例尸检明确诊断的散发性AD患者(AD组)和15例非AD患者(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测定2组颞叶皮质组织中sorLA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AD组脑内sorLA水平与淀粉样斑块数量的关系.结果:2组性别、年龄、死后尸检时间等匹配.AD组颞叶皮质内sorLA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达63%(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组脑内sorLA水平与淀粉样斑块数量明显呈反比.结论:散发性AD患者脑内sorL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其表达量与淀粉样β蛋白(Aβ)的沉积量直接相关,提示sorLA可能涉及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早老素1基因突变对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的影响,以及对tau蛋白异常修饰及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探讨早老素1基因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变化的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9与早老素1,基因突变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章,检索词“Prcsenilin 1,mutation.Alzheim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5-09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早老素-1,基因突变,阿尔茨海默病”。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406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早老素1基因突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20多篇,无论研究对象为患者还是动物或细胞全部纳入,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 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22篇重点文献按早老素1生物学功能、和病理作用分类:其中4篇与早老素1的生物学功能相关,10篇与早老素1和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的关系有关,4篇与早老素1和tan蛋白异常修饰的关系有关,4篇与早老素1和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有关。 资料综合:22篇文献综合结果说明早老素1有可能作为γ分泌酶本身或其活性中心来影响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从而使淀粉样β蛋白42的产生增加;早老素1也可通过参与一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增加tan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并且影响神经元对凋亡的敏感性。 结论:早老素1基因突变是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尽管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与遗传性AD病理上都表现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与散发性AD的发病之间并无明显联系,并且脑内Aβ积聚的个体可长期无临床症状的出现。已证实,AD患者体内存在线粒体结构、功能紊乱和线粒体DNA突变,且为AD病理改变的早期事件,因而提出了AD病理机制的线粒体级联假说。基于动物和细胞模型的大量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与线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AD病理进展的关键环节,靶向作用于线粒体的抗氧化药物为AD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背景:淀粉样β蛋白沉积是引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过度表达或某部分发生突变,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03-12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2例,以性别、年龄相当的非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结果:6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63±9.34),(6.75±5.37)μg/L,t=3.354,P<0.01]。②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24±298),(1275±269)拷贝/μL,t=4.42,P<0.01]。③阿尔茨海默病组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表达增高,且淀粉样β蛋白水平越高,其前体基因表达越高,痴呆程度越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前体密切相关。但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中β淀粉样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脑内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肽(β-AmyloidPeptide,Aβ),其生理功能以及合成和代谢的过程中相关基因和酶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揭示了Aβ与AD病的内在联系及其在治疗方面的一些新的方法,抑制毒性Aβ的合成聚集是治疗AD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进行性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细胞外大量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经元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是AD重要的病理特征。目前AD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至今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瘦素在改善AD的认知功能方面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综述简要介绍瘦素对A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早老素1基因突变对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的影响,以及对tau蛋白异常修饰及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探讨早老素1基因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变化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9与早老素1,基因突变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章,检索词“presenilin1,mutation,Alzheim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5-09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早老素-1,基因突变,阿尔茨海默病”。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406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早老素1基因突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20多篇,无论研究对象为患者还是动物或细胞全部纳入,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22篇重点文献按早老素1生物学功能、和病理作用分类:其中4篇与早老素1的生物学功能相关,10篇与早老素1和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的关系有关,4篇与早老素1和tau蛋白异常修饰的关系有关,4篇与早老素1和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有关。资料综合:22篇文献综合结果说明早老素1有可能作为γ分泌酶本身或其活性中心来影响淀粉样β蛋白前体代谢,从而使淀粉样β蛋白42的产生增加;早老素1也可通过参与一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增加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并且影响神经元对凋亡的敏感性。结论:早老素1基因突变是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背景:淀粉样β蛋白沉积是引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过度表达或某部分发生突变,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03-12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2例,以性别、年龄相当的非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结果:6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63&;#177;9.34),(6.75&;#177;5.37)μg/L,t=3.354,P〈0.01]。②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B蛋白前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24&;#177;298),(1275&;#177;269)拷贝/μL。t=4.42,P〈0.01]。③阿尔茨海默病组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表达增高,且淀粉样β蛋白水平越高,其前体基因表达越高。痴呆程度越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前体密切相关。但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进行性智能衰退,多伴有人格障碍,其病因迄今不明。目前认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引起的炎性反应是AD的病理机制核心。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MG)是AD炎性反应中最主要的炎性细胞,介导并贯穿AD病理发展全程。本文就MG及AD的炎性反应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两种类型。老年斑 (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是AD的两大病理改变。其中 β淀粉样蛋白 (Aβ)是SP的主要成分 ,NFT与tau蛋白密切相关 ,而IL 6在AD神经中枢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脑脊液中Aβ1 42 、tau蛋白及IL 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对D-半乳糖模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及其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运动组(T组,n=8).两组大鼠连续8周经腹腔按120mg/kg·d的浓度注射D-半乳糖造模AD大鼠,同时对T组大鼠进行连续8周,每周5次的有氧跑台运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显著下调了T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其中,APP的下调幅度为42%(P< 0.05),Tau蛋白的下调幅度为45%(P< 0.01),GSK-3β的下调幅度为38%(P< 0.05).结论: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有效抑制了APP和Tau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与运动抑制了GSK-3β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MCI患者,30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36例健康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水平。结果:MCI组血清中Tau蛋白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的浓度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Aβ1-42、及磷酸化Tau(P-tau)浓度异常情况,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家林  王金环 《新医学》2012,43(1):1-3,6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为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β-淀粉样蛋白(Aβ)在老年痴呆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文分析了Aβ与AD的关系,初步探讨了Aβ在AD发病中的机制,并回顾了近几年免疫治疗的疫苗研发方向和研究背景,以便为今后研究新的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在脑组织中的积聚有关。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和早老素(PS1和PS2)基因的突变均导致Aβ产生和积累,通常Aβ积累出现于家族性AD患者和唐氏综合征病人体内。所以,Aβ可能在遗传性和偶发性AD形成过程中起着前提和核心作用。以转基因鼠为对象的研究表明有,  相似文献   

19.
Alzheimer病早期生化诊断指标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zheimer病(AD)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和预后的限制性因素。目前从AD患者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具有诊断意义的生化指标有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载脂蛋白E(ApoE),Aβ的前体蛋白(APP),早老素(PS-1,PS-2)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其中以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尤其是过度磷酸化tau蛋白(p-tan)有可能成为AD的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淀粉样β蛋白沉淀及其神经毒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淀粉样β蛋白的代谢及其神经毒性机制研究的文献,归纳综述淀粉样β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10/2005-10与淀粉样β蛋白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章,检索词“Amyloid beta protein,Alzheimer’s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 1995—10/2005—10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β淀粉样蛋白,Alzheimer病”。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4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淀粉样β蛋白代谢、毒性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文献19篇,无论观察对象为动物还是患者全部纳入,其中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 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19篇文献按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形成以及毒性作用分类:其中4篇与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形成相关,15篇与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毒性作用相关。 资料综合:19篇文献说明了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形成与淀粉样β蛋白的生成增多、降解减少有关。淀粉样β蛋白可诱导细胞凋亡、触发氧化应激、介导炎症损伤、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以及导致Ca^2+超载等,从而触发阿尔茨海默病。 结论:淀粉样β蛋白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触发和诱导了神经元的变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