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轧制始极片     
介绍了始极片轧制法生产始极片的工艺,比较了轧制法和传统的钛种板生产始极片的优缺点,并讨论了采用轧制始极片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始极片轧制法生产始极片的工艺,比较了轧制法和传统的钛种板生产始极片的优缺点,并讨论了采用轧制始极片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轧制法生产始极片的新工艺——MKM公司铜板带连铸连轧工艺。与传统钛种板生产始极片相比,轧制法生产的始极片,由于其表面提高了几何准确性,减少了电极间距,增大电流密度,取消了制造始极片所需的电解槽,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解车间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小极板工艺的铜电解系统中使用的阴极始极片,要求电解液成分以及添加剂比较严格,以确保始极片成分以及物理特性满足生产要求。通过时在特殊情况下生产系统生产始极片的实践,掌握了影响始极片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利因素,采取了对应措施,保障了始极片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提高铜电解始极片垂直度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林 《铜业工程》2005,(3):36-37,17
在传统法铜电解工艺中,加工出垂直度好的始极片是生产出高品质阴极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如何提高始极片垂直度进行探讨并介绍贵冶在这方面的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法铜电解工艺中,种板系统生产出好的始极片是生产高品质阴极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如何改善始极片质量进行探讨并介绍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贵冶)在这方面的一些优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贵溪冶炼厂始极片生产加工工艺,分析了影响始极片垂直度的主要因素,叙述了为提高始极片垂直度对种板生产及加工机组所做的改进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步进台是传统法电解始极片加工机组的重要部件,由于使用年限过长,故障频发,严重制约了机组作业速度,且难以保证始极片加工质量,已无法满足现有生产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对故障原因的深入分析研究,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对步进台初始设计进行了优化,降低了该部位的故障率,提升了机组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厂铅始极片的制备和生产,建国以来一直处在落后的手工操作状态,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试制成一台铅始极片制备联动线,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操作。1978年3月投产以来的实践表明,不但提高了始极片的质量,并实现了始极片的装槽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始极片是传统铜电解生产的核心,除工艺参数控制和添加剂的种类、数量主要影响其质量外,种板的打磨情况也是影响始极片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电解分厂采用机组打磨种板改善始极片质量及其实施过程的优化措施进行了介绍,对种板打磨影响始极片质量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打磨质量、效率、槽电压和始极片质量、成品率、经济效益等固化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外热轧板带的板形检测技术及几种板形检测方法的发展应用状况,并就热轧板带产 品的发展及要求展望了未来板形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用薄钢板的连续退火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建锋 《钢铁研究》2004,32(4):39-42,51
回顾了冷轧板退火技术的发展 ,对汽车板高温退火中的通板技术、高速冷却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简要总结了宝钢冷轧汽车板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板带热轧无头轧制技术分析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热带无头轧制技术概要、工艺效果和无头轧制在板带高精度轧制技术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无头轧制的中间坯连接技术、板厚、板形和品质控制技术以及在极薄热轧带钢生产和热轧超深冲钢板生产上的应用成果,指出无头轧制在高品质热轧薄板新产品生产方面的应用前景和有关无头轧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课题。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what improvements might be obtained in the bend ductility of beryllium sheet by starting with high purity commercial powder and consolidating it into sheet by techniques that minimized deformation and texturing. Sound sheet was achieved with reduction ratios from 2∶1 to 12∶1 at temperatures from 700° to 1050°C by forging, upsetting and compression rolling. Compression rolling is accomplished by successively changing the rolling direction by 30 deg after each pass so that no preferred rolling direction was developed. It was found that as the plastic bend ductility increased (up to 4 pct) the yield strength decreased. The higher bend ductilities corresponded to lower reduction ratios, lower degrees of preferred orientation and a larger subgrain size as deter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eet prepared by commercial rolling practices from the less pure commercial powder exhibited similar behavior. The 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for bending decreased with improved purity and reduced texture.  相似文献   

15.
板形控制技术在鞍钢冷连轧机组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鞍钢冷连轧机组采用的先进板形控制技术,包括冷连轧机组轧机机型、板形控制系统及其主要设备工艺参数等,重点分析了板形控制系统的组成。对进一步提高该冷连轧机组板形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兆勇 《铝加工》2011,(5):41-42,46
研究了宽幅、高性能、高平直度的单层幕墙板用卷材的生产技术,着重对单层幕墙板用卷材的合金选择、铸轧工艺、冷轧工艺、中间退火工艺和轧辊辊型设计进行了研究。顾客可对单层幕墙板用卷材进行矫直、折弯成型、脱脂、氟碳喷涂或静电喷涂等处理,以满足幕墙装饰需求。  相似文献   

17.
鞍钢1780mm热轧带钢生产线板形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锋 《鞍钢技术》2003,(1):37-42
对当今世界广泛采用的三种板形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运用离线板形控制程序对热带钢轧机精轧机组板形控制方案进行模拟研究,从而确定出鞍钢1780机组最佳板形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轧钢技术和装备国产化问题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板带轧制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过程,说明了60年代我国已自主设计制造了2800、4200大型板带轧机和1700热连轧机,而现在为什么还从国外成套引进的原因。由于国外板形理论未突破,提高板形质量主要靠设备创新及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我国工业的基础水平来看,跟踪国外的发展并从设备上赶上国外从而实现国产化是行不通的。板带装备与技术国产化必须走一条创新道路。板形计方法、张力复合控制系统的工业实验和推广应用不仅可实现国产化,而且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