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分析了368例甲状腺手术,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未发生一例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术中喉返神经是否暴露,采用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方法,对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病变,尽可能术中不暴露喉返神经,但对于较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再次手术病例,术中应暴露喉返神经;甲状腺癌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阐明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优点。方法在452例不同类型的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前后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情况。结果共显露喉返神经748根,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4例(占1.88%),永久性损伤2例(占0.27%)。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防止其损伤并有利于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手术中解剖的63条喉返神经的有关资料:结果:48条喉返神经入喉前分成前、后两支.占喉返神经总数的76.19%。29条(46.03%)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部.19条(30.56%)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浅面.8侧(12.70%)甲状腺下动脉分叉.神经穿行其间.7侧(11.11%)术中未发现甲状腺下动脉:术后喉返神经暂时麻痹1例,永久麻痹1例。结论:充分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术中正确辨认并安全地解剖喉返神经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自主研发改良的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方法对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实时监测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 对我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昆 明医科大学附一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共计76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患者应用人体术中神经多功能检测报警系统进行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结果 术中双侧475例(950条),单侧286例(286条),共1236条喉返神经功能监测顺利,术后行喉镜检查有12例出现声带麻痹,3个月内恢复正常,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损伤为2例。喉返神经探查时间为(3.1±1.1)分钟,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识别率、暂时性损伤率及永久性损伤率分别为100%、1.58%(12/761)和0.26%(2/761)。结论 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术者与患者的心理压力,缩短喉返神经探查时间,能及时有效的监测与保护喉返神经,有广泛推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外科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甲亢患者仔细进行病情评估及术前准备,采用暴露喉返神经、必要时显微镜下识别甲状旁腺、结扎甲状腺下动脉第三级血管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无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复发病例。随访16个月-5年,术后26例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其中42.3%(11/26)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57.7%(15/26)甲状腺功能低下正在治疗观察中。所有患者血清钙水平在2.15~2.45mmol/L。结论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采用上述方法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甲亢有效地防止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1月~2005年5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变患者517例,解剖喉返神经组(解剖组)163例187侧,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未解剖组)354例438侧。未解剖组按常规甲状腺手术保护喉返神经行走区的神经。解剖组于甲状腺下极下方离气管食管间沟0~1cm处先找到喉返神经,顺其向上解剖;或先找到喉返神经入喉处,顺其向下解剖。边解剖喉返神经边切除甲状腺病变,解剖长度视甲状腺病变而定。结果:解剖组喉返神经部分解剖123侧,全程解剖64侧,除2例甲状腺癌已侵犯喉返神经术前已有声带麻痹外,无一例发生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未解剖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3例3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7%,明显高于解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喉返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解剖喉返神经的长度视病变大小及部位而定。远离气管食管间沟的良性病变可不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的安全性,使其成为治疗某些甲状腺良性或恶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近5年来施行的351例甲状腺全切术,手术前后均行电子喉镜检查判断喉返神经的功能。术前及术后当日、3d和1周分别化验血清钙,并记录患者的症状。结果:术后1周内无症状低血钙发生率为47.01%,症状轻微者为21.37%,症状较重者为15.67%,永久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且需长期补钙治疗者为0.85%;无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42%,永久性声带麻痹者为0.56%。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暴露喉返神经、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及保留甲状腺动脉手术方法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55例行甲状腺全切及次全切除术,192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中均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术前及术后均行电子喉镜检查,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检测。结果247例患者,术后均无声嘶症状出现,无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均无手足抽搐及麻木症状出现,术后检测血钙及甲状旁腺素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电子喉镜显示无声带麻痹。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声带麻痹症状。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及保留甲状腺动脉可以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保全甲状旁腺功能,值得在甲状腺手术方法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甲状腺外科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的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物中的作用,以提高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甲状腺良性肿瘤或甲状腺癌患者152例临床资料,甲状腺切除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结果 152例患者中,行喉返神经探查262侧,均成功辨认及保护;行喉上神经外支探查231侧,174例成功辨认(75.3%)。原位解剖保护甲状旁腺150例,行甲状旁腺移植术2例。术后发生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外支功能障碍。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13例,术后1周恢复9例, 4周后恢复3例, 5个月后恢复1例。无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病例。结论 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技术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是安全的甲状腺手术操作,有效避免了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喉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提高了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中静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cN0)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定位喉返神经的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cN0)213例,术中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来定位喉返神经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13例患者中颈淋巴结转移82例,淋巴结转移率38.4%.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6例.3例在术后3年内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6%.结论: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定位喉返神经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率和甲状旁腺损伤率较低.因而认为,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暴露喉返神经全程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疾病再手术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13例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因甲状腺疾病而再手术的病例,尤其注意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与同期261例甲状腺恶性疾病首次手术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43例均治愈,30例恶性病变的并发症(喉返神经的损伤)发生率为20%,较初次手术者高(P<0.01)。结论:初次手术方式选择和病理因素是甲状腺疾病再手术的重要原因。甲状腺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明显增加,术中解剖并保护好喉返神经是避免其损伤的关键。甲状腺再手术时的手术风险比初次手术时大,应尽可能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对避免损伤喉返神经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瘤125例,术中均顺利显露同侧喉返神经;甲状腺癌25例,其中仅10例能显露喉返神经。结果 随访6个月~4年,甲状腺瘤术后声带麻痹(单侧)5例,其余120例术后声带运动良好,发声正常。甲状腺癌15例术后并发声带麻痹,10例声带运动正常。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对显露过长的喉返神经,术中应利用游离筋膜覆盖,以免术后瘢痕形成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22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甲状腺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4年间2228例甲状腺肿瘤(207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156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07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是0.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1%;55例复发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6%。术后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出血。甲状腺癌156例,8例复发,3例死亡,直接法统计5年生存率为95.50k,(64/67),Kaplan-Meier法统计5年生存率为98.0%。60例微小癌中无1例复发或转移,5年生存率为100.0%。156例甲状腺癌中1例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术后无出血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遵循甲状腺肿瘤正确外科治疗原则能有效降低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并发症、复发率等,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非返性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非返性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 复习4例非返性喉返神经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了解非返性喉返神经的变异类型及甲状腺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结果 湘雅医院2156例甲状腺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共719条,4例被确认具有非返性喉返神经,占0.56%。其中右侧和左侧各2例。3例因首次手术后声嘶再次手术时证实为非返性喉返神经,1例于首次手术中发现。其中3例为同时伴有返支和非返支的喉返神经,且2支均在入喉前2cm处汇合。另外1例为不伴有返支的右侧非返性喉返神经。结论 非返性喉返神经属少见变异,在甲状腺手术中容易损伤。充分认识非返性喉返神经及变异类型,有助于预防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在预防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74例甲状腺肿瘤,84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90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解剖喉返神经。结果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总损伤率为1.2%;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3例,永久性损伤3例,总损伤率为6.7%,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但术者需充分掌握神经行径的解剖特点,术中正确地辨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避免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02例甲状腺患者,按手术科别、性别、麻醉方法、病变性质、术中是否常规解剖喉返神经、手术次数及手术范围分组,观察喉返神经损伤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1.84%。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多次手术及甲状腺广泛性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96、1.893、1.467,P<0.05)。在甲状腺广泛性手术中,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χ2=1.758,P<0.05);而在保守性手术中,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喉返神经损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次手术及甲状腺广泛性手术是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病变范围较小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保留部分甲状腺背侧组织是安全可靠的。而对于广泛性甲状腺切除手术,术中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及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行单侧腺叶切除术109例,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59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8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根据术中病变情况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喉镜观察声带活动情况.结果: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共292条(右侧156条,左侧136条);位于气管食管沟内走行者134条,偏离者158条;神经位于下动脉深面通过197例(67.5%),神经位于动脉浅面通过60例(20.5%).神经在动脉分支之间通过24例(8.2%),神经分支与动脉分支交叉穿过者11例(3.8%).喉返神经入喉前分支者185条(63.4%),未分支直接入喉者107条(36.6%).术后8例出现声音嘶哑,经过治疗7例恢复,1例经6个月后对侧声带超越代偿嘶哑改善,无永久性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是防止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规律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及中早期神经减压的疗效。方法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87例,其中行喉返神经探查65例,非手术治疗22例。探查术中观察喉返神经损伤部位、类型、程度及神经肌肉形态;对缝扎、粘连伤行神经减压治疗14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探查发现喉返神经被缝线结扎、瘢痕粘连压迫、断离分别占43%(28/65)、9%(6/65)、48%(31/65)。损伤部位以近环甲关节处多见,占75%(49/65);甲状腺中下部占25%(16/65)。病程半年以内喉内肌及损伤处远端神经干萎缩并不严重,病程越长萎缩变性越明显。神经切断伤上述改变较缝扎伤及压迫伤更为明显;但病程18个月喉内肌仍可见肌纤维组织结构。病程3个月内神经减压10例中9例声带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内收及外展功能;病程3个月以内1例、3—5个月4例神经减压术后声带未恢复运动,但均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非手术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嗓音未恢复正常,声带亦未恢复运动。结论通过喉返神经探查初步揭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中早期喉返神经减压术能恢复声带生理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行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患者的资料,均在内镜直视下寻找喉返神经并进一步显露直至人喉处,行甲状腺次全切或腺叶全切除。结果:2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均成功显露颈段喉返神经并保护之。术中、术后病理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185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5例。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及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3个月内声带活动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是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对防止其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4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中解剖喉返神经548例(解剖组),未解剖喉返神经4796例(未解剖组);比较两组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12例,发生率为2.2%;未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512例,发生率为10.7%。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能有效防止其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