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老龄患者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为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科于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2月 ,用苦参素、确炎舒松A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穴位注射治疗 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患者 ,其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入选合格的 64例均因明显疼痛 ,严重影响举手、弯腰、睡眠等功能 ,经一般止痛无效而来我院门诊治疗。其中男3 3例 ,女 3 1例。年龄 5 1~ 84岁 ,平均 65 2 5岁。病程 1月至 2年 ,平均 74 3 6天。受损神经 :颈神经 8例 ,胸神经 2 6例 ,腰神经 2 5例 ,骶神经 5例。 (排…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性 44例 ,女性 16例 ,41~ 5 0岁 2 3例 ,5 1~ 6 0岁 18例 ,6 1~ 70岁 16例 ,71~ 81岁 3例 ,以中老年为多数 ;发病部位 :额部 1例 ,颈部 18例 ,胸背腹部 37例 ,腰臀大腿 4例。1 2 治疗方法 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 5 0例 ,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对照组 10例 ,单纯用中药治疗。1 2 1 治疗组 无激素禁忌症者纳入治疗组 ,以曲炎缩松1 0ml加VitB12 5 0 μg+新VitB110 0mg +2 %利多卡因 1~ 2ml作痛点局部皮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后的并发至,属于慢性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患者表现为异常痛觉,包舌自发性,持续性灼痛或持续性深在疼、跳痛,自觉性刀割样痛或阵发性灼痛,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其疼痛时间较长,有些患者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瘙痒。6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发病率高达24%,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把近年来128例PHN治疗经验作以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8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7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较剧,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味配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止痛、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为主,结合中药清开灵可促进疱疹的消退,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从而达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胶囊防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2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防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活血理气通络方口服,同时口服呋喃硫胺片(50 mg/次,3次/d)、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盐酸阿米替林片(25 mg/次,2次/d)、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 mg/次,1次/晚)。对照组30例只采用后4种西药治疗。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西药更好。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激光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2003年10月~2005年6月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套管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我们应用套管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良效,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6岁,60岁以上18例,平均58.1岁。病程<1个月者8例,1~6个月者17例,>6个月者5例。受侵犯神经:肋间神经15例,颈神经9例,腰骶神经和三叉神经各3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7~82岁,60岁以上16例,平均57.8岁。病程<1个月者9例,1~6个月者19例,>…  相似文献   

11.
微波加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微波加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数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炎、止痛等治疗即可痊愈。但免疫功能低下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易遗留神经痛,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近10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和维生素B 1片,均为1天3次,1次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口服,初始剂量1天2次,1次75 mg,若疼痛控制不理想,可加量至1天2次,每次150 mg,也可根据服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适当减量。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治疗第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DLQI评分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的VAS评分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第2周的VAS评分和DLQI评分比第1周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的VAS评分和DLQI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嗜睡、头晕、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治疗;两组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症之一,本文就中药外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报道如下。用川乌10 g,生天南星10 g,王不留行10 g,冰片5g,前三味磨粉过40目筛,后加入冰片制成外敷用的川乌南星散,根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部面积大小以适量的药粉与香油调成  相似文献   

15.
电离子药物透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3个月;受侵犯神经:肋间神经25例,三叉神经7例,颈部神经6例,腰骶神经11例,臂丛神经5例。治疗方法:对照组20例,单用海普林和布洛芬乳膏交替外搽疼痛处,每日2次;口服消炎痛25mg,每日3次;肌注VitB1100mg,每日1次。治疗组34例,除上述治疗外,在疼痛处涂上海普林和布洛芬乳膏,用电离子导入仪的电极末端在疼痛部位皮肤上轻轻滑动,患者手握另一电极。电流由小到大以患者感到治疗处有轻微的麻、刺感为宜,每天导入1次,1…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十几年来,我科一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3组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VAS评分7~10分的中老年PHN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7天为1疗程,研究组常规治疗4疗程,前两疗程加用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4疗程。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治疗第1、2、3、4周分别有30例、40例、42例、46例获不同程度的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50.0%、66.6%、70.0%和7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利多卡因治疗中老年PHN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2002年1月-2005年1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较多患者疼痛仍不能缓解,治疗棘手.2010年抗癫(痫)药物普瑞巴林在我国上市,并被批准应用于PHN的治疗.我们从2011年4月开始观察普瑞巴林治疗40例PHN,现将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于老年人,但疗效不佳。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本病以抗病毒药及小剂量的泼尼松、阿米替林口服作为预防;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全身、物理及中医中药各种治疗方法,可针对患者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