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消除进展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进展期癌症患者在手术前后及化疗前后行护理干预,并与同期未行护理干预的40例进展期癌症患者对照,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应用简易疲乏表、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5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癌因性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9893.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0411,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2、0.92、1.26、0.61、0.63、1.10、0.50.P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6、6.99、4.12、6.85、3.06、2.3l、2.86,P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写疲乏日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提供药膳饮食,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进展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消除进展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进展期癌症患者在手术前后及化疗前后行护理干预,并与同期未行护理干预的40例进展期癌症患者对照,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应用简易疲乏表、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5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癌因性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9893,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0411,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2、0.92、1.26、0.61、0.63、1.10、0.50,P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6、6.99、4.12、6.85、3,06、2.31、2.86,P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写疲乏日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提供药膳饮食,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进展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乳腺癌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5d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9893,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0411,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3、0.90、1.25、0.60、0.63、1.10、0.50,P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4、6.98、4.11、6.83、3.02、2.24、2.74,P均<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指导病人写疲乏日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提供药膳饮食,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癌因性疲乏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4例癌因性疲乏社区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干预组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行追踪观察,不施加任何干预.再应用简易疲乏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0d后对2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 干预前2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有明显优势,指导病人写疲乏日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提供饮食调理,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的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80例在本院完成治疗出院的恶性肿瘤病人按出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行追踪观察。应用简短疲乏评估量表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EORTC-QIQ-C30)、卡氏行为状态评分法,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对两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病人非常重要,对缓解、消除疲乏以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数学表法,将86例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双介入治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可控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晚期贲门癌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癌因性疲乏相关的可控性护理干预措施。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表、简易疲乏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贲门癌双介入患者进行可控性干预,包括心理支持、适当活动锻炼和对症护理等措施,可缓解或消除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7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即日记干预、食疗干预、运动干预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量表(RPFS)得分和整体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RPF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RPFS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RPFS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可消除或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癌症姑息治疗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50例)采取知信行教育模式予以干预,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状况,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疲乏总分、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及认知疲乏等癌因性疲乏状况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及生活感受等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模式可明显改善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当代护士》2016,(12):64-65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人文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实行人文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