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并不是因为他把生产力作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是因为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必须结合着生产力进行。他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必需的限度内,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马克思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但是,“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力的考察,渗透到每个过程、每个环节和每个方面。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每一细微变化,都是生产力运动发展的直接结果。我们只有弄明白马克思对生产力动态考察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彻底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生动内容。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提到:“手稿是从第三十七章开始(按:指地租篇导论),接着是第四十五章至第四十七章(按:指绝对地租,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然后才是第三十八章至第四十四章(按:指级差地租:概论、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恩格斯在这里已经表明,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本论》第三卷地租篇的顺序和马克思关于地租理论的手稿顺序是不一致的。恩格斯同时谈到“马克思在第四十三章(在手稿中是地租篇的最后一部分)发觉有必要把全篇提纲简略地重述一遍。”卢森贝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说:“指出来是有趣的,就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手稿中先为阐释绝对地租的各章,继而为表述级差地租的各章。可是在地租篇结尾,马克思放弃了全篇的计划,恩格斯于是按  相似文献   

4.
经济范畴是客观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理论表现。任何一种客观的经济内容在它的生成、发展和衰落过程中,总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因而反映客观经济关系的经济范畴在它的生命历程中总要以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马克思在他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涯中,十分注重分析经济范畴的运动形式。马克思曾赞扬古希腊思想家亚理士多德“最早分析了价值形式”;他批评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没有深入研究“作为商品的统一体的劳动赖以表现的特殊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经济范畴的运动形式的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他说:“研究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对于《资本论》的研究,很长时间内受20世纪50年代听前苏联专家讲《资本论》的深深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目前,我国《论本论》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新一轮热点。本文拟就几个重大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虽然没有对科学发展观作过系统全面的论述,但其中不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人为本的思想,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脑力劳动的论述,对于加快我国四化建设,无疑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马克思指出,所有劳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脑、神经的耗费,指的就是人的脑力的支出;肌肉、手的耗费,指的就是人的体力的支出。“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就劳动过程是纯粹的个人劳动过程来说,劳动者在劳动时头脑与手脚并用,既要支出体力也要支出脑力,在这种情况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直接结合在单个劳动者身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资本论》的主线问题,首先要弄清质料与形态的对立统一关系;其次,主线只能是质料与形态的原初矛盾,不能是形态与形态的派生矛盾。由此可以得出: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线——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性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第二,学术界广泛流行的关于商品生产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的观点是错误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只能是商品生产的派生矛盾;第三,《资本论》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不过是这个矛盾的抽象表现。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增加,在中文版的<资本论>中一直被翻译为价值增殖,同时,这个价值增殖被视为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这就排斥了社会主义价值增值的理论空间.然而,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价值增值,价值增值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价值增加的本来涵义就是超过预付资本或原资本的增加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价值增加在中文中被译为价值增殖,是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误解和引申.正是这一误解,阻碍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资本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资本论》中蕴含的方法论,是一个巨大的科学宝藏。深入地发掘这一巨大的科学宝藏,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范畴、理论、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的需要;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揭示现代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和回答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挑战的需要;是阐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理论和建立科学的逻辑结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构成与发展中占有极具重要的历史地位.结合理论界研究的现状,对生产力理论中的概念、外延、构成要素,及其相关范畴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利于重新认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容和时代价值,目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再生产基本公式问题,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与巫继学合写的《关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初步作了探讨。此后,学术界不少同志也就此发表过多种见解。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撰此拙文,一方面为了将该问题向前引申。另一方面,籍此作为对革命导师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巨著,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打碎旧世界和建立共户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我们好好掌握和运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蕴藏了无数瑰宝和各种学科的丰富知识,有待我们大力开掘。广泛开展对《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前年底发表的成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研究《资本论》、运用《资本论》的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已正式成立了。它在推动全国《资本论》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资本论》的学术研究方面,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场规模宏大的城乡经济改革正在全国掀起。这场经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经济改革必然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经济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面临并且思考的迫切问题。本文试图根据“《资本论》的逻辑”及其关于生产力的系统理论,对此作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以呈现给当前的经济改革。 一、经济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论述的重要主题之一,关于它的本质问题的探索,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不弄清它的本质,就得不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更不可能对它进行修正和发展。“科学必须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概念,供其本身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本文所要力图阐释的,是马克思关于矛盾发展过程的重要思想。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马恩选集》第1卷169页)。这是《资本论》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的一个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佃来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105-123+206-207
《资本论》的创作方法是研究者们不能绕开或回避的重大问题。《资本论》创作方法的内核,是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予以唯物主义改造的辩证法。马克思之所以对辩证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他向纵深不断质询、追问和探索的问题意识和致思路向分不开。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在他对从抽象到具体这一逻辑方法的贯彻上。从抽象到具体不是演绎逻辑,而是辩证逻辑,它构成了《资本论》创作方法的逻辑形式。《资本论》的创作方法既包括研究方法,也包括叙述方法。这两种方法构成一个整体,对于它们的理解,都要落脚到从抽象到具体。另外,《资本论》的创作方法作为一个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涉到如何把握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问题。以从抽象到具体为逻辑形式的辩证法所通达的认知层面,正是我们把握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最该到达的本体界面。在这个本体界面上得到展现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资本论》研究的若干思考周生贤一、《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中,《资本论》是分析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最系统、最完整的著作。(一)《资本论》主要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但是,马克思在揭示资*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毕生精力写作的宏伟巨著《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而且使“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证明了的原理”。因此,列宁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在马克思以前已经有了政治经济学,不过那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家因为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由于他们的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在科学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发  相似文献   

20.
张薰华同志在《学术月刊》一九八一年第七期发表的《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一文,新意颇多。拜读之后,感到如果适当改进,可能更加完美。这里,就所论及的叙述法或圆圈法问题提两点意见,仅供参考。第一,不能把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行程完全对立起来。张薰华同志说:“研究的方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叙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