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4,(12):32-37
Q How do you perceive the topic of this competition the"Unexpected City"?您如何理解本次竞赛的题目"出乎意料的城市"?A卡尔·奥托·艾勒弗森:这个题目很难。因为"城市"这个问题是目前这个地球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决策者与建筑师都声称中国城市建设在经济层面上非常成功,这也跟中国的经济奇迹有关;但如果从生活环境、建筑与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和环境污染的角度看,情况非常不容乐观。我们讨论"出乎意料的城市",邀请年轻的建筑学生思考城市生活等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极其重要,同时也极端困难。  相似文献   

2.
对话崔愷     
<正>UED:您也曾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并获得大奖,这种在学生时代参加竞赛的经历为您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与您读书的那个年代相比,您觉得现在的学生做设计有哪些不一样?崔愷:学生时代的竞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对未来创作实践的畅想和试探,也可以说是创作的起点。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对他们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当然现在的学生设计概念开发手段先进,与我们那时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3.
UED:目前人们对于"城市综合体"这个建筑类型的称谓还比较模糊,有的称之为"城市综合体",有的称之为"商业综合体",请您谈谈您认为的"城市综合体"的定义。"千城一面"。这对于城市的地域特色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建筑师应该如何来协调设计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做出好的城市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崔愷访谈     
张利 《世界建筑》2013,(10):26-28
2013年9月11日崔愷、张利于中国建筑设计院崔愷工作室 张利:请您谈谈个人的教育背景和个人成长道路,还有可能大家都会关心的。即您现在对自己的定位。崔愷:我个人的成长道路实际上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误打误撞未声明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UED:有关天大的求学经历哪些是令你印象极为深刻的?孟令强:我于1979年至1983年间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崔愷比我高两届,是77级的,周愷比我小两届,张欣和王兴田是我的同班同学。79级算是个分界线,因为79级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大学的,  相似文献   

6.
对话王明贤     
UED: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带领中国知名建筑师考察团亲临双年展现场,感触颇深,也在主题沙龙上提出了"威尼斯离我们有多远?"的议题。请问您从双年展策展人或者评委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UED:您的这个办公场所位于"庭院的一角",当时这个地方是做什么用的? 王永刚:是一个废弃的花房。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253-253
UED:您的很多代表项目都属于文化建筑,您是否对这种类型的建筑情有独钟?您又是如何看待建筑与培育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的? 朱雄毅: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无论是对城市文化的培育,还是对城市居民精神层面的陶冶,文化建筑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城市文化这个题目包含着孕育的含义,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连续过程。城市文化塑造出一个城市,城市文化又再一次熏陶我们,而城市居民则在塑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动态     
《城市环境设计》2014,(6):231-233
正UED建筑品谈之崔愷:中信金陵酒店2014.06.21北京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支持单位: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出席嘉宾1、项目团队甲方:柳明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北京谷泉会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再昇中信金陵酒店董事长规划设计:邓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施工建造:张进杰北京建工总承包部谷泉项目部工程部部长  相似文献   

10.
安阳殷墟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ED:您所认为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建筑是什么? 崔懂(以下简称崔):是以艺术形式传递信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2012《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编委会于2012年7月28日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等20余位编委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言。会议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主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编委会主任张欣和《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彭礼孝分别为会议致辞。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设计》2012,(9):38-38
2012《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编委会于2012年7月28日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等20余位编委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言。会议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主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编委会主任张欣和《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彭礼孝分别为会议致辞。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3,(12):84-86
UED:如何理解此次竞赛的题目《建筑的消融》?多米尼克·佩罗:我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消融”这个概念的感受,从关注建筑的角度延伸到关注景观以及整个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对话崔恺     
UED:您也曾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并获得大奖,这种在学生时代参加竞赛的经历为您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昵?与您读书的那个年代相比,您觉得现在的学生做设计有哪些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天大教育——传统不能丢 UED:您对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育感受最深是的什么?周愷:天大的学生比较务实、踏实、注重基本功,这和教师的风格以及学校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我1981年入学,老师培养我们的第一步是指导我们画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设计》2012,(3):46-47
"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于4月12日傍晚18时30分在英国伦敦建筑中心(Building Center)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策展,都市实践URBANUS设计。  相似文献   

17.
对话崔愷     
UED:作为"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的策展人之一,您是怎样来选择展览的内容,即全面展示中国建筑师的执业状态,包括大院、大学和独立事务所?崔愷:我一直认为,中国建筑师给予国际建筑界的概念有些时候是模糊的。国内的一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建筑师通常都有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18.
UED专访崔愷     
正现阶段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节点,在回归理性的趋势下,设计者和决策者都需要对城市发展的再次定位和思路进行梳理与思考。UED就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片区设计理念及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万峰林规划项目上提出的"蔓藤城市"理念等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愷。  相似文献   

19.
唐克扬:超越“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ED:您在威尼斯现场时说很多媒体对您的采访"话题总是太沉重"。它们大致有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是否表明了中国社会对参展这样的事情心态很微妙? 唐克扬:"代表中国"这几个字金光闪闪,却多少也有些误导。  相似文献   

20.
崔愷 《建筑技艺》2021,27(8):70-73
刘爱华:1 城市的进化是一个不间断的状态 今天采访的主题是关于北京前门H地块这一具体的城市更新项目,借此机会想请您先谈谈城市更新这个大话题. 崔愷:这个话题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这么多年,今天的城市已经从原来的扩张式发展进入到存量发展阶段,许多城市面临如何在存量的建成环境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