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深化煤层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开展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区块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数据采集针对宽方位、小道距和高覆盖次数目标设计,采用16L×6S×160R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针对复杂地貌野外静校正问题和陡倾角煤层成像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难点,建立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以满足煤层气富集区预测需求。根据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埋深、断层特征、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含气量等)定义了煤层气富集区划分原则和有利区分类模式。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将地震资料解释与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利用地震岩性反演结果获得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含气量信息。在钻孔约束下,进行了研究区B4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生产井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2.
黔西红梅勘探区主煤层含气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黔西珠藏向斜红梅勘探区23号主煤层含气性的分布规律,从构造、煤层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该煤层含气性的地质因素。研究发现:煤层含气量具有“南部高、北部低,轴部高、两翼低”的分布特点,表现出向斜控气的特征;煤层埋藏浅但合气量相对较高,煤层气风化带深度不超过150m;煤层厚度增大,含气量趋于减小。研究认为: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该勘察区煤层含气量的主要因素,煤层及其顶板沉积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煤层含气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通过建立煤层气资源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方法,预测煤层气开发甜点区。结果表明,条湖-马朗凹陷煤层气赋存条件优越,9#煤层主体埋深600~2 600 m,含气量1.3~4.5 m3/t,煤层厚度5.0~60.9 m,构造较为简单,顶底板岩性均以泥岩为主。优选煤层厚度、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构造、沉积相带、孔隙度、渗透率、脆性指数、破裂压力、泥质含量10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预测煤层气甜点区(Ⅰ类区)主要分布于条湖凹陷东北部和马朗凹陷西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非洲卡鲁盆地煤层地质特征及含气量,对已有的钻孔煤层气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关系拟合,获得非洲卡鲁盆地8号煤层底板标高与含气量的预测模型,利用已知资料煤层底板标高建立煤层气含量预测模型,获得8号煤层预测的含气量值,再与该煤层钻井的实测含气量进行数据对比验证,预测精度达到在85%以上,这种利用有限的地质资料预测含气量的方法可行的。研究表明非洲卡鲁盆地煤层演化程度较高,生气能力强,构造区成煤条件好,煤层的厚度较大,从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推断盆地煤层气富集,属于煤层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开发区块,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非洲卡鲁盆地煤层地质特征及含气量,对已有的钻孔煤层气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关系拟合,获得非洲卡鲁盆地8号煤层底板标高与含气量的预测模型及8号煤层预测的含气量值,再与该煤层钻井的实测含气量进行数据对比验证,预测精度在85%以上,说明这种利用有限的地质资料预测含气量的方法可行。8号煤层预测含气量研究结果表明:非洲卡鲁盆地煤层演化程度较高,生气能力强,构造区成煤条件好,煤层的厚度较大,从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推断盆地煤层气富集,属于煤层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开发区块。  相似文献   

6.
甘肃靖远宝积山矿区煤层埋深小于1500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98.28×10^8m^3,且具有煤层厚度大、层数多,埋藏浅、含气量较高、水动力径流条件差、顶底板岩性封盖性能较好和发育复式向斜构造等条件,利于区域内煤层气的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层气分布赋存主控地质因素与富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煤层气分布和富集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就煤层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的地质构造条件、煤层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沉积环境、煤层物性和岩浆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构造沉降作用、水力封堵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逆断层以及向斜核部有利于煤层气赋存;构造抬升作用、水力运移逸散作用、正断层、背斜核部以及陷落柱不利于煤层气赋存;随煤层埋深增加,煤层气吸附量逐渐增加,临界埋深之后吸附量开始降低;煤层顶、底板厚度越大,岩性越致密,越有利于煤层气保存;煤层气含量与煤厚呈正相关性。根据各地质因素的影响程度,煤层气分布赋存可概括为"多因素综合控制"和"多因素影响、某一两个因素主控"2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吴静 《资源与产业》2018,20(4):52-55
沁水煤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区块,已进行了大量的煤层气勘探及开发工作,但是其中玉溪井田地面煤层气开发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沁水煤田玉溪井田3号煤的储层地质特征,分析3号煤的含气性及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其含气量与煤变质程度、煤厚、埋深、煤层顶底板、构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地面压裂直井的产气量和采收率,评价了3号煤煤层气的地面抽采潜力。结果表明:玉溪井田构造简单,断层较少,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含气量较高,渗透性较好,吸附性强,储层地质条件较好;井田构造为一单斜,3号煤的顶底板岩性致密,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储存;3号煤含气量随厚度、埋深和煤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预测垂直压裂井15年累计产气量为410.53×10^4 m^3,采收率达60%,且能将工作面含气量降至8 m^3/t以下,煤层气地面抽采潜力较大。研究成果可为玉溪井田的煤层气开发和瓦斯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含量控制因素研究是煤层气开发的基础。根据鹤煤六矿二1煤地质勘探资料,从煤层气地质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控制该矿煤层气含量的顶底板岩性、构造特征、水动力条件和埋藏深度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矿二1煤顶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层厚稳定,裂隙不发育,为煤层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向斜轴部区域及压性、压扭性逆断层附近煤层气含量高;地下水基本上处于弱径流和滞留状态,对煤层气保存有利,但局部区域地下水活跃,煤层气含量较低;煤层埋藏深,煤层气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但大部分区域煤体为软煤,煤体松软,且煤层透气性差,该区煤层气开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黔西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分析研究表明井田煤储层压力封存与顶底板岩性封盖条件好,主要煤层含气量高、含气高-过饱和,具良好的成藏及开发条件。井田煤层气资源富集平面上受煤层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及井田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垂向上主要受煤层厚度控制。合层排采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见套压前的动液面降幅,以提高压裂液返排率;并严格控制憋压幅度,避免层间干扰带来严重的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11.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成庄煤矿3^#煤层未知区域的含气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利用煤田地质资料和已采煤层实际瓦斯涌出量数据,定性、定量分析了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顶底板岩性、水文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对含气量的控制作用,认为煤层上覆基岩厚度是3^#煤层含气量分布的主控因素。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编制了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等值线图,这对煤层气资源量计算、煤矿瓦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吸附性、煤围岩特征、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煤体结构和地质构造区域演化、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和突出的控制作用,得出结论:煤层中瓦斯的含量受许多地质因素控制,目前所含的瓦斯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织金县中寨井田煤炭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分析该井田煤层气分布特征并对资源潜力进行评价,讨论了井田煤层气的分布规律以及赋存特征,并采用体积法估算了煤层气资源量。结果表明:井田东北部露头甲烷含量最低,井田中深部及三塘铺向斜轴部甲烷含量较高;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围岩封闭性、地质构造等;井田内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为24.90×108 m3;三塘向斜为煤层气勘查的有利靶区,向斜轴部比翼部更有利于煤层气富集。  相似文献   

14.
延川南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川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系的主要分布区,本文通过研究延川南地区的主力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及演化程度、煤层吸附性、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煤层气保存条件等因素,认为延川南地区煤层层数多、主力煤层厚度大、储层含气量高、顶底板封盖性能好、构造简单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是中高煤阶煤层气勘探有利目标区。并通过与已获得较好煤层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效果的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的对比。认为延川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from the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Liupanshui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faults, folds, roof and floor lithology, and depth of coal seam gas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assessment of CBM resources calculated through buried depth scope, average coal seam thickness, and gas content,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 2006, which launched the “national new round of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evaluation” project to evaluate the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in the standard category and divided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into I, II and III Category of three resources categories. With this method on the other syncline to resources assessment, the area below 1 000 m is named as I Category resources. And with the depth increasing, resources level decreas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煤层埋藏深度、煤层裂隙、节理发育程度、煤层厚度及倾角变化的分析,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裂隙及节理发育程度、煤层透气性系数、围岩储层发育情况及封闭条件的分析,阐述了鸡西盆地煤及围岩储层的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叶红军 《中州煤炭》2018,(5):144-147
沉积环境及岩浆岩侵入常常引起煤层厚度的变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厚度的变化常常困扰着煤矿的巷道布设及安全生产,尤其是煤层尖灭影响更为严重。作为煤炭勘查主要手段之一的地震勘探,其数据中蕴含了大量的岩性信息,通过分析提取煤层、顶底板等岩性物性信息,构建地质模型,进行正反演模拟,以证实煤层变薄乃至尖灭时,其对地震反射波的频率、振幅、相位等地震属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约束反演的分辨率受地震子波主频及频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寨崖底煤矿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采用了现场测试、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寨崖底煤矿煤层顶底板岩性、岩性边界、煤对瓦斯的吸附常数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6号煤层和9号煤层瓦斯含量与顶板泥岩厚度的关系;证实了影响寨崖底煤矿6号煤层瓦斯含量远大于9号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顶板泥岩厚度、岩性边界、区域地质演化有关;而影响6号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的次要因素主要是煤的吸附常数和孔隙率。  相似文献   

19.
沿空留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为了使该技术在中小型煤矿中得到推广,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沿空留巷适应性评价模型。根据专家现场经验和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适应性等级的6个主要地质因素,分别为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巷道埋深、直接顶厚度影响系数、直接顶岩性和顶板完整性。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以西南某煤矿回采巷道为例,确定其留巷适应性等级为Ⅴ级,与实际留巷条件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够实现对沿空留巷适应性等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