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32例淋巴结转移癌,28例无淋巴结转移癌)和13例正常肠黏膜中的OPN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80.0%(48/60)结直肠癌中、84.3%(27/32)淋巴结转移癌中和75.0%(21/28)无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mRNA在81.7%(49/60)结直肠癌、90.6%(29/32)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及其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FAT10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FAT10 mRNA在5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T-PCR法检测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病例中表达阳性率为68.6%,在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3.7%;(2)结直肠癌组织FAT10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FAT10表达水平与未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肝转移组的结直肠癌与无肝转移组结直肠癌FAT10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FAT10表达水平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FAT10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无表达或弱表达;测定FAT10的表达可能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潜能;结直肠癌组织中FAT10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提示FAT10基因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PTE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以上2种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 7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52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survivin基因的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分型、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浸润深度有关联性(P<0.05),而PTEN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urvivin和PTEN的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和PTEN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反映大肠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徐萌  高卫  曹永成  杨占华 《疑难病杂志》2012,(12):936-939,99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组)及20例良性腺瘤及周围正常结肠组织(对照组)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及VEGF-C、VEGFR-3的表达;分析LMVD、VEGF-C和VEGFR-3表达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LMVD高于对照组(14.82±4.41 vs 9.56±2.32.P<0.01),病例组中LMVD在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高、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分型和分化程度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R-3在病例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32%vs 35.00%和71.43%vs 40.00%,均为P<0·01),病例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较高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分型和分化程度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和VEGFR-3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良性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有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adm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n Vision二步法检测Cadm1,E-cadherin在80例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距肿块>5cm)和8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1)Cadm1和Ecadherin在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Cadm1,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 Cadm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Kis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Kiss-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83.33%)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30.16%)(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组Kiss-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组(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3+T4组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T1+T2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1+T2组(P<0.05);
中和低分化组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Kiss-1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高分化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Kiss-1基因启
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转移组(P<0.05)。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Kiss-1基因表达
水平及结直肠癌的恶性转化特性(特别是转移)有关联,Kiss-1基因甲基化状态有望成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华毅  王虹  谢先木 《广东医学》2012,33(6):817-8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意义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及结直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阳性表达率为55.9%,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化差、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者整合素αvβ3的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42.1%,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其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毅  邹磊  孙燕来  柴杰 《安徽医学》2012,33(8):945-947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80例直肠癌组织及其4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结果 BRMS1 mRNA在直肠癌中低表达(0.467±0.045),在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0.991±0.054),两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BRMS1 mRNA在直肠癌中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表达,探讨claudin-3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间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40例(癌组)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水平。分析和比较癌组不同病理参数和不同存活情况病例间的claudin-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laudin-3蛋白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癌组阳性表达率为92.5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的59.09%(P<0.05)。13例来自同一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分别为4.538和3.269(P=0.019)。在40例癌组患者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claudin-3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36.84%和85.71%,其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及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3强阳性率为61.1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2.72%(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长径的分组间,claudin-3强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癌组的40例患者,失访7例,术后生存期≤3年14例(死亡组),生存期>3年19例(存活组),两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分别为4.50和3.526(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显著升高, claudin-3的高强度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T细胞因子4(T cell factor 4,Tcf-4)、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MMP7)和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Tcf-4、MMP7和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Elivision)检测100例结直肠癌和6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Tcf-4、MMP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间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组织中Tcf-4、MMP7、survivin mRNA均表达,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cf-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00%(69/100),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00%(77/100),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00%(65/100),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16.67%(10/60),13.33%(8/60)和15.00%(9/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cf-4、MMP7、survivin三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MMP7蛋白表达还与患者癌组织浸润深度有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还与患者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cf-4蛋白阳性表达与MMP7(r=0.302,P<0.01)、survivin蛋白(r=0.279,P<0.0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MMP7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097,P>0.05)。结论 Tcf-4、MMP7和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 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和46.7%.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27.60、35.22,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16.08,P<0.05).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相关(χ2=4.59~13.6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χ2=14.46,P<0.05).结论 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Paxillin和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axillin和Survivin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9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肠黏膜、30例肠腺瘤的Paxillin和Survivin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为77.8%,高于腺瘤的50.0%和正常肠黏膜的23.3%(P<0.05,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为88.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65.0%(P<0.01);生存期<5a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为90.9%,高于生存期≥5a的60.5%(P<0.01)。结直肠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6%,高于腺瘤的16.7%和正常肠黏膜的10.0%(均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为57.5%(P<0.01);生存期<5a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生存期≥5a的67.4%(P<0.01)。结论:Paxillin和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阳性率越高,越易转移,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陈新岐  曹杰  李旺林  杨平  谭明华  唐伟镖  陈伟 《广东医学》2008,29(11):1886-1887
目的 研究CDX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65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CDX2蛋白的表达。结果 CDX2蛋白在58例(89.2%)结直肠癌组织表达阳性,64例(98.5%)正常组织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X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X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结直肠癌中CDX2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分析及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CDX2 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原癌基因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定量检测48例大肠癌、32例大肠腺瘤、18例正常肠黏膜PCNA与Bcl-2。结果PCNA的表达在正常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呈递增趋势,随癌分化程度的降低、伴有淋巴结转移,PCNA明显增高(P<0.05,P<0.01)。Bcl-2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分别为79.54%±11.41%和65.78%±12.95%,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1),癌又高于腺瘤(P<0.01);Bcl-2在高、中、低分化癌组织中逐渐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Bcl-2与PCNA无相关关系。结论大肠癌PCNA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cl-2的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定量检测大肠肿瘤中PC-NA和Bcl-2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预测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IF4E和cyclinD1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eIF4E和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①eIF4E蛋白在结直肠黏膜、腺瘤和腺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3.3%,92.5%,腺癌组和腺瘤组阳性率均高于黏膜组(P<0.01)。eIF4E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5年生存有显著相关性(P<0.05);②cyclinD1蛋白在结直肠黏膜、腺瘤和腺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46.7%,55.0%,腺癌组和腺瘤组阳性率均高于黏膜组(P<0.01)。cyclinD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P<0.01)有显著相关性;③结直肠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14,P<0.01)。结论①eIF4E蛋白表达上调可发生结直肠癌发展的全过程,提示eIF4E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IF4E蛋白高表达的结直肠癌大多浸润深、淋巴结转移较多,患者预后较差,eIF4E可作为临床上结直肠癌的预后评价指标;②结直肠癌中eIF4E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赵勇  高建飞  章必成  杜光祖 《医学争鸣》2006,27(14):1325-1327
目的:探讨survivin, PTEN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正常肠黏膜、腺瘤、结直肠癌中survivin, PTEN表达及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直肠癌细胞Ki-67表达. 结果:Survivin在正常肠黏膜中无表达,在腺瘤中表达率为18.4±3.4,结直肠癌中表达率为56.7±5.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PTEN阳性率由正常肠黏膜(87.6±3.1)、结直肠腺瘤(66.4±3.2)、结直肠癌组织(36.3±3.4)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 结直肠癌中survivin, PTEN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 结直肠癌的凋亡指数,Survivin高表达者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PTEN高表达者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 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Survivin高表达者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PTEN高表达者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s=-0.846, P<0.05). 结论:结直肠癌中survivin, PTEN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50例鼻咽癌和15例鼻咽部炎性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88%,15例炎性黏膜组织中表达率为2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100%,无颈淋巴结转移的为73.9%,两者差异显著(P<0.05)。50例鼻咽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62%,15例炎性黏膜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8%,无颈淋巴结转移的为43.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结论survivin和p53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0例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转移淋巴结、正常肠黏膜组织及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织中Hpa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4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及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均阴性.40例直肠癌标本中27例Hpa mRNA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67.5%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织(均P<0.01);直肠癌直径≥5 cm者Hpa mR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直径<5 cm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Ⅲ/Ⅳ期者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5).Hpa mRNA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Hpa mRNA参与了直肠癌的生长、进展,并可能对直肠癌的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反映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7例结直肠正常黏膜、13例腺瘤和61例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并探讨HIF-1α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等的关系.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HIF-1α无表达;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4%(2/13),且均为弱阳性表达,2组HIF-1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5.6%(40/61),其中弱阳性、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9%、19.7%、18.0%,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和腺瘤组织(P<0.01).HIF-1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5)和Dukes 分期密切相关(rs=0.554,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HIF-1α过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晚期事件,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和46.7%。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27.60、35.22,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16.08,P〈0.05)。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相关(2χ=4.59~13.6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χ2=14.46,P〈0.05)。结论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