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金融危机导致了实体经济的下滑,县域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明光市的情况为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导致了实体经济的下滑,县域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明光市的情况为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经济增速自去年一季度以来连续六个季度回落。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县域经济不能独善其身,也处于下行轨道中。本文结合浠水县域经济情况,就经济下行对农行的影响作出粗浅估判,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浠水县为例,2012年上半年全县经济的负面情况为:。上半年财政总收入4.4亿元,增长10.2%,同比少增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1亿元,增长15.4%;城镇固定资产25.56亿元,增县域经济下行的基本情况(一)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是一个事实和趋势。2012年一季度GDP增速降到8.1%,二季度进一步降到7.6%,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季度经济增速首次跌破8%。大家关心的是,这是暂时现象,还是中长期趋势?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很可能是中长期趋势。根据我们中心的研究,在"十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1998-2001年增速减缓(7%-8%)、2002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之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2003年增速达到9.1%,GDP达116693.6亿元,居世界第6位。那么,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特点是什么?首都经济面临哪些机遇,又有哪些挑战?  相似文献   

6.
一、地方政府面临紧张的财政(一)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1.经济增速减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经济步入衰退,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从2008年GDP的走势就可以看出,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6%,二季度为10.4%,三季度为  相似文献   

7.
时修松 《时代金融》2015,(8):221-222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2、2013两年GDP增速低于8%之后,2014年的增速也只有7.5%左右,连续三年低于8%的增速,在新中国历史上以前只有三次,但这次是在没有重大外部冲击的前提下的自主降速。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态"。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研究把握这些变化并提供政策建议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李惠勇 《证券导刊》2010,(14):16-16
2010年1季度数据基本符合预期。GDP高速增长,物价如期回落。11.9%的GDP增速,环比年率在11%左右,超过潜在GDP增速,经济呈现过热态势。GDP增速过热迹象明显2010年中国GDP增速11.9%,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值11.3%。虽然有基数影响,但是通过计算环比年率在11%左右,也超过了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说明经济已经过热。为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过热,预计2季度将成为政策的密集期,我们预期可能出现既升值又升息的双紧缩政策,在经济和政策的博弈下,未来3-6个月,经济全年GDP增速呈现U型走势。三大产业  相似文献   

9.
2012年对于中国经济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GDP增长率在2010年第一季度恢复至顶峰,随后又开始持续下滑。2012年第一季度更呈急剧下滑之势。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2012年中国GDP全年增长回落至7.8%,增速堪比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困难的1998、1999两年。然而,在令人担忧的经济增速下滑中我们看到一线曙光,中国经济终于开始从其失衡状态中逐渐恢复。消费连续第二年成为经济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研究》2014,(2):26-30
<正>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近年来,四川省县域经济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为农行县域支行加强竞争力建设、加快业务经营转型升级带来良好机遇。(一)县域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给县域支行加强市场竞争力奠定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占比高。截至2012年末,四川省的县域人口、幅员面积、GDP总量、一般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95.8%、94.7%、67%、46%。全省旅游、水能、天然气、矿产等自然资源98%分布在县域。二是县域经济贡献突出。近年来,四川省的县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总额持续增长,增速相对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2013年的开局数据已公布,GDP同比增长7.7%,环比仅增1.6%,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仍然运行在2011年以来形成的下行减速趋势中。而过去两年,虽然有超过GDP增速加通货膨胀的温和货币供应增速,以及更快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虽然有超过GDP1%以上的财政赤字,但中国经济仍在每年惯性下行1.2个百分点以上。因此,要维持2013年中国经济的弱复苏,也许需要政策更有新意。如何解读这些开局数据?这又会给全年宏观经济运行以何种预示?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宏观我国前三季度GDP为141477亿元同比增长10.7%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第三季度GDP增长10.4%,较二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基本回落到一季度10.3%的增长水平。经济偏快增长势头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同时,第三季度工业生产增速、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8年9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日渐明显,县域实体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突出表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部分中小企业亏损,出口额锐减,银行存款小幅下降等,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着很大压力。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域的实体经济发展同样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14.
杜若 《银行家》2001,(2):62-64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经济放缓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减速引起了各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广泛重视,也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危机是否会卷土重来的担忧.上半年经济增长率高达7.9%的中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枝独秀是否能够坚持下去?为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做了哪些改革?经济全球化能够给全球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就这些问题,中国<银行家>杂志特别采访了前来中国苏州出席APEC财长会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霍斯特·克勒先生(HOrst K0hler).  相似文献   

15.
胡健 《中国外资》2014,(15):38-39
全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企稳回升,地方经济半年报却未达预期。虽然绝大部分省市的GDP增速普遍高于7.4%,但和全年预期目标相比,上半年GDP增速绝大部分没有达标。全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企稳回升,地方经济半年报却未达预期。虽然绝大部分省市的GDP增速普遍高于7.4%,但和全年预期目标相比,上半年GDP增速绝大部分没有达标。据统计发现,依赖能源和重工业的省份仍然深受经济下行压力困扰,吉林、河北和山西三省在上半年增速均不及7%,分别为6.8%、5.8%和6.1%,在各省增速中垫底,且大幅低于全年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三大经济背景基本面变化是触发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近期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拐点有三大背景:一是全球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面,全球经济出现多年未见的共振复苏。美国今年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在2%以上;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上涨2.3%,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最快增速;截至今年二季度,日本经济连续六个季度扩张,创金融危机后最长扩张纪录。除三大经济体外,中国经济运行稳健,  相似文献   

17.
从2009年中期开始,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政策刺激下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复苏。受基期因素影响,今年GDP增速可能逐季提高,但经济结构增长仍呈现内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尽管期间经历了高科技泡沫破裂、SARS、特别是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冲击,但经济仍表现优异,GDP年均增速达10.5%,就业年均新增660百万人,财政收入年均增20%。然而在经济优异表现的同时,也有贸易顺差年均增长34.9%,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4%,外汇储备年均增幅33.2%,构成外部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财经速览     
《投资北京》2008,(11):11-13
亚欧峰会就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共识,我国有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基础、空间和能力,银监会: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有限,林毅夫:三大因素助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专家: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正当其时,我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不断调整经贸政策,其中有些政策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内容.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危害,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对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