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西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莫北油气田、莫索湾油气田和莫西庄油田等,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集层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过剖析和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石炭系上部岩性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深层石炭系存在特大型背斜圈闭,石炭系上部是否存在火山岩是莫索湾凸起深层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莫索湾凸起与相邻地区石炭系油气藏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火山岩与沉积岩在磁力异常、地震相特征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位于莫索湾凸起高部位的莫深1井区磁力异常特征与相邻的石西凸起火山岩油气田具有相似性,处于强—弱磁力异常之间的过渡带,接近中酸性火山岩磁力异常特征。地震相分析表明,莫索湾凸起大部分地区以强振幅反射为主,弱振幅反射主要分布在莫索湾凸起东南凹陷区。综合磁力异常与地震相特征,推测莫索湾凸起石炭系上部岩相特征为:凸起中部为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相分布区,凸起西南翼和东北翼为中基性火山岩分布区,凸起东南翼(芳2井区)和东道海子凹陷中南部及陆南1井区为沉积岩分布区。莫索湾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后期改造具有4个有利条件,推测莫索湾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4.
《新疆石油地质》2003,24(1):40-40
2002年11月26日、27日、28日,准噶尔盆地的莫7井、石南24井和彩43井3口重点预探井相继出油。莫7井位于莫索湾油气田和莫北油气田之间,在构造上位于中央坳陷莫北凸起盆5井东断背斜上,该井完钻井深4315m,11月26日试油,日产油19.15m3、天然气14×104m3.莫7井有可能使莫索湾油气田和莫北油气田连成一片,至少,它们构成了油气藏群,这种形势为将来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石南24井构造上位于陆梁隆起基东鼻凸石南11号背斜上,该井完钻井深2115m,11月27日试油,日产油18m3.该…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为典型的中央地块型复合叠加盆地。多旋回的构造形成多样的构造组合和沉积体系,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有机地化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主要源岩为二叠系,次为中、下侏罗统,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十分显著,大多数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垂向运移相关。准噶尔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表明,充足的油气资源、良好的圈闭条件、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畅通的运移通道、稳定的保存环境和有效的盖层、优质的储层体是形成大油气田的重要地质因素,缺一不可。预测陆南斜坡带、西北缘斜坡带、阜东斜坡带及玛湖背斜、达巴松凸起等坳中隆起带和盆地南缘为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最大的生烃凹陷,位于渤中凹陷北侧的石臼坨凸起在潜山继承性发育的新近系背斜上发现了数亿t的石油地质储量,而处于亿t级油气田群油气运移必经之路上的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的钻探成果十分有限,成藏规律研究相对不足.在对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进行了认真分析,明确了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的成藏规律:主要目的层系为古近系,新近系油气藏主要在具有断穿馆陶组以下断裂附近富集;石臼坨凸起边界断层和斜坡区油源断层附近是寻找新近系油气藏的有利区域;相对洼陷区具有古隆起构造背景的区域是寻找大型气藏的优良场所.  相似文献   

7.
陆梁隆起是一个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海西运动晚期的石炭纪—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其构造格局;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2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2套含油气组合:深层下组合成藏遵循"源控论",近源成藏,沿梁富集,主要成藏控制要素为不整合与岩相;中浅层侏罗系与白垩系均为次生油气藏,多沿梁、沿油源断裂聚集,受构造与油源断裂控制。燕山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起改造与再分配作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对高成熟的油气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区域性不整合和火山岩是否发育,是基岩型油气藏形成必备条件。今后勘探方向:深层下组合为夏盐凸起西北环带、石西凸起、滴北凸起;中浅层组合为石西-莫北凸起结合部、三个泉凸起、英西凹陷、滴南凸起断裂带前缘、滴北凸起断裂带前缘。  相似文献   

8.
ZHONGGUO SHIYOU KANTAN(1996-2003年试刊2004年创刊双月刊)11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预测16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特征22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动力学34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40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油气成藏模式46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深层压力预测55东南亚石油资源与勘探潜力61近年来各油公司勘探活动特点石油地质特约报道海外勘探1深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勘探战略第1期第2期9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15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23辽河…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莫北凸起油藏的油气主要为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的成熟和过成熟型油气。纵向上莫北凸起的沉积盖层可分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三个构造层。在侏罗系内,油气主要通过断裂运移,好储集层优先聚集油气成藏。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不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以构造型为主。深部三叠—石炭系圈闭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10.
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控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阿克库勒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的南翼,奥陶系碳酸盐岩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受区域构造背景及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明显,油气分布不均,通过奥陶系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控油地质特征等方面分析,并预测了奥陶系油气藏有利成藏分布范围,认为阿克库勒凸起南部斜坡区的岩溶潜丘与强变形地带发育,并保留了有效的储集体和存在多期次的油气运聚成藏,封盖条件较好,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塔北隆起和巴楚断隆都经历过前缘隆起这一发展阶段,两者存在诸多共性。笔者通过对比塔北隆起和巴楚断隆中新生代构造发展的异同,认为巴楚断隆存在前缘隆起发育时间晚、破坏严重和距生油中心远等诸多劣势。但巴东斜坡区在后期演化上与塔北隆起更为相近,尤其是其周边背冲断裂带,具有后期构造变形弱、构造位置高、新老圈闭多、油源较丰富等优点,不失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因其结构类型不同而具有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失为一种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有效手段.彩南油田东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原油属于同一组群类型,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组成以烷基咔唑为主,苯并咔唑含量低,烷基咔唑中又以C2-咔唑和C3-咔唑为主.对吡咯类运移分馏效应参数的分析表明,彩南油田东区块主要有西方、北方两个原油充注方向,油藏内部断裂对成藏过程起了重要的通道作用.白家海凸起西方的东道海子北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可能是主要烃源灶,但也不排除凸起南方的阜康凹陷及其北斜坡供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槽台过渡带地区古生界弧形裂谷系的发育、发展推动下,地块形变成南北成带、东西分区、隆洼相间的弧形构造带,并控制了油气分布规律,经后期盆山转换和耦合,这种变形至今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方向仍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相继发现了众多的凝析气藏,主要集中分布在轮台断隆和轮台低隆两大构造带。1998年又在南喀—英买力低隆第三系、白垩系发现了玉东2凝析气藏。塔北凝析气藏顶部埋深普遍超过4500m,属超深层凝析气藏。单相凝析气藏在塔北比较多见,其次是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再次是凝析气顶型油藏。从成因类型上可分为三种,即海相凝析气、陆相凝析气、海陆交互相凝析气。塔北凝析气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气油比,区带不同差异较大;二是凝析油含量普遍较高,但异地或异层其差异较大;三是流体富轻组分、贫中间组分、微含或不含重组分。通过分析认为:轮南低隆凝析气藏的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西晚期—印支期,第二阶段为喜山晚期。前者是在低压条件下,石油直接蒸发变为凝析气,后者是在异常高压条件下,石油溶解在压缩气中形成次生凝析气藏。轮台断隆凝析气藏是在下第三系沉积前后形成了现今构造格局,来自北面库车坳陷烃源岩排出的油气向南面隆起带上运移、聚集而形成现今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东部大型碳酸岩盐油气藏勘探方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东部,具有下部碳酸盐岩、上部碎屑岩地层层序和古隆起、中坳陷、晚稳定的构造发育史。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油气资源雄厚;生储盖组合配置好,背斜构造和地层圈闭大,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条件优越。北部的群克低凸起(原孔雀河斜坡)和南部的塔东、罗南低凸起,分别是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向东的延伸部分,而且较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构造部位更高,是油气长期运移和聚集的指向。建议加强塔东和群克低凸起寒武系灰岩背斜油气藏和震旦系白云岩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系统评价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5套烃源岩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从剖面和平面上研究了各层碳酸盐烃源岩和泥质烃源岩的有机相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巴楚隆起的油气来源。研究表明,该区的主要烃源岩为其深部的高成熟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烃源岩,其次为海陆混源的石炭系烃源岩;其油气主要来自该区深部的烃源岩,生油贡献明显呈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的特点,同时亦有从西南凹陷侧向运移而来的石炭系原油。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燕山期的发展演化及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海 《石油实验地质》1993,15(4):325-334
燕山期是川西上三叠统源岩生烃高峰期,该期的构造演化对油气聚集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构造背景和沉积特点,燕山期川西的构造演化可分为隆拗发展、挤压褶皱、萎缩沉降三个阶段。其中隆升活动对川西气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现今构造展布及燕山期的演化特点,可将川西划分为东部龙泉山断褶带、南部隆升断褶区、西部龙门山前陡坡断褶带和中部凹陷区四个区带。其中,燕山期存在的隆起或斜坡及与断褶区、带的叠合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塔北隆起奥陶系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促进了地质学家对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探讨.早古生代不整合的地理、几何和时间变量解析有助于认识塔北古隆起的形成过程.基于大量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析了塔北隆起地区志留系底、顶部不整合,厘定了古隆起在晚奥陶世末和中泥盆世末的形态和展布范围,最终探讨了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变.研究表明,塔北隆起地区...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中央隆起是夹持在东、西两大断陷带之间的大型正向潜山构造带,两侧发育徐家围子、长岭等富油气凹陷,资源十分丰富,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成藏条件优越,近期风险探井隆探2井、隆平1井获得突破,证实了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根据隆起和凹陷的接触关系以及运移通道的组合,构建了断—断双顺型、断—断双反型、断—断顺反型、断—超双顺型、断—超顺反型和超—超双顺型6种供烃方式以及断裂—缝网型、砂砾岩—断裂—缝网型、断裂—不整合—缝网型、砂砾岩—不整合—缝网型及砂砾岩—断裂—缝网—不整合型5种输导体系,并将中央隆起成藏演化及成藏概括为褶皱基底剥蚀夷平阶段、裂隆耦合风化淋滤阶段、中央隆起封盖成藏阶段和中央隆起稳定保存4个阶段。通过解剖和类比中央隆起成藏模式,指出夹持于断陷期富油气凹陷之间的凸起具有和中央隆起相似的成藏条件,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领域,凸起潜山和内幕是主要的突破目标。  相似文献   

20.
塔北隆起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北隆地优质储集层的分布区控制了该区油气的分布。根据大量岩心的物性检测资料,对塔北隆起第二系——三叠系的碎屑岩储集层进行评价。储集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土,物性总体较好,以高孔—中,高渗及中孔—中渗为主,仅侏罗系储集层物性总体偏差,储集层评价以较好、中等储集层为主。其中,新近系与油 组优质储集层分布于塔北的东部地区,吉近系苏维依组优质储集层分布于东部及北部地区;白主系优质储集层主要分布于西部的羊塔克地区、英尺7井区、红旗区带侏罗系储集层物性下部好于上部,哈拉哈塘凹陷储集层较好;三叠系储集层较侏罗系储集层好,优质储集层分布于塔北中部轮南地区、中东部草湖凹陷及西部地区的南部地带。图1表5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