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白银区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形势,做好全面防控工作。方法统计白银区2005~2011年布病在人间、畜间发病及监测数据,并结合开展的防治工作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区2005~2011年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2.17%;新发现血清学阳性19例,新发阳性率0.93%。结论白银区布病疫情波动,人畜间传染源存在,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布病监测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为了巩固布病防治达标成果,及时开展了对全州人、畜间的疫情监测,结果如下: 人间疫情监测:1986~1989年对检出病畜乡(场)以及畜牧从业人员进行了人间布病血清学监测,共调查20113人,血检3576人,阳性1人,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疆裕民县布鲁氏菌病监测,掌握疫情状态,为疫情预测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全面控制裕民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方法根据《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调查方法及调查表格开展监测。结果 2012年新疆裕民县布鲁氏菌病监测503人,阳性17人,其中农民阳性14人,牧民阳性1人,兽医1人,医务人员1人。结论裕民县布鲁氏菌病疫情仍广泛存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有效地杜绝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高发地区,1996年国家和自治区确定尉犁县为全国布病固定监测县.1995~2000年,原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对尉犁县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1 060人的血样中,布病感染阳性人数达139人,阳性率为13%.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3团布病的发病现状,2003~2004年,我们对33团的人间布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控制新疆人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客观评价施行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现状、疫情动态及流行影响因素制定,为新疆布病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部署、按照《新疆人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和《全国布病监测方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9-2007)《布病诊断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对45个监测点上报的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97 877人,检测数(血检数)44 702份,阳性数1 778份,阳性率3.98%,患病数1 606例,患病率1.64%,新发病人1 421例。结论新疆人间布病疫情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甘肃省2000~2010年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流行特点,为下一步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0年甘肃省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11年间共报告年内新发病人166例,发病率在0.004~0.271/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0.054/10万,特别近几年来,全省布病阳性血清地区分布前几位均为兰州市所辖各县(区)。结论全省人间布病感染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布病疫情出现大幅回升;疫情重点地区已由传统的牧区逐渐转向农区,并向城镇逼近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0~2005年河南省焦作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焦作市布鲁氏菌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规疫情监测和人间布病主动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焦作市2000~2005年常规疫情监测布病102例,分布在9个县市区;以4~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82.4%;感染途径是主要与流产羔羊接触,占41.2%;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75d;发病比较集中的疫点有2个。主动监测1 119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65人,阳性率5.8%。结论河南省焦作市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季节发病高峰可能与产羔季节有关,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疫点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的村庄,人间主动监测阳性率较高,预示可能疫情有扩大趋势;应深入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基层防治技术水平,做好人间和畜间布病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自1991~1992年新疆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考核验收至2007年间,新疆95%以上的县市人间布病防治监测工作处于基本停滞状态,特别是2000年后更加突出,2007年布病防治工作被列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瘫痪15年的新疆人间布病防治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中心制订了《新疆人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以及3~5年掌握和了解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现状、疫情动态、流行范围等总体目标,逐步建立人间布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疆喀什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对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防治监测工作基本上未开展,为了尽快摸清和掌握全区人间布病流行范围、疫情现状和流行趋势,制定和建立全区人间布病综合防治措施和监测长效机制,2009年6~8月,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地区开展了人间布病的基线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呼伦贝尔盟布病疫情在 80年代处于稳定状态 ,进入 90年代处在流行态势 ,疫情逐年回升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布病疫情 ,按照内蒙古“布病监测方案”要求 ,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现将 1996~ 2 0 0 1年布病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范围和方法1.1 范围  对全盟有不同程度疫情出现的旗 (市 )进行布病监测 ,人间主要是与家畜及其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 ;畜间以成羊、牛为检疫对象 ,尤其是种畜。1.2 方法  人间对易感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有可疑临床表现的人员做血清学检查或细菌学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衢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布病监测工作统一布署和要求,血清学结果和病例判定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8-1995)”。结果2007年衢州市畜间布病共监测奶牛1071头,阳性26头,阳性率2.43%(26/1071);共监测重点人群血清304份,发现1例布病血清阳性,阳性率0.33%(1/304)。结论衢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威胁仍然存在,今后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大连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调查大连市7~60岁与牲畜密切接触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并对可疑布病或布病高危人群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虎红试验进行定性检测,并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进行血清抗体定量检测;同时对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规监测和本次调查中确诊的布病病例,采用辽宁省布病个案调查表进行人间疫情调查.结果 共计调查1563人,其中男性1310人,女性253人,饲养人员占56.05%(876/1563).采血240个,阳性检出牢为3.75%(9/240).确诊布病患者2例,常规监测确诊3例.3例患者为本地感染发病,而且均为接触布病染疫奶牛感染,2例为输入性病例,均为接触布病羊感染.结论 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及时处理染疫病畜仍是布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大连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调查大连市7~60岁与牲畜密切接触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并对可疑布病或布病高危人群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虎红试验进行定性检测,并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进行血清抗体定量检测;同时对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规监测和本次调查中确诊的布病病例,采用辽宁省布病个案调查表进行人间疫情调查.结果 共计调查1563人,其中男性1310人,女性253人,饲养人员占56.05%(876/1563).采血240个,阳性检出牢为3.75%(9/240).确诊布病患者2例,常规监测确诊3例.3例患者为本地感染发病,而且均为接触布病染疫奶牛感染,2例为输入性病例,均为接触布病羊感染.结论 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及时处理染疫病畜仍是布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四平市1955~-2008年布鲁杆菌病(布病)疫情分析,了解布病疫情现状及疫情回升原因,并提出今后工作建议。方法查阅1955~2008年四平市疫情汇编资料、吉林省地方病病情资料。结果四平市布病疫情近年来较为严重,人间布病疫情迅速上升1,996~2003年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四平市布病疫情活跃,应加大防治力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查清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对全省畜间有布病疫情的54个县(市)40537名职业人群进行了布病调查。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1448人,阳性率为3.57%,血清学阳性224人,阳性率为0.55%,首次发现布病患者97人,患病率为0.24%,病人以慢性最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说明我省在职业人群中已有布病感染和发病,传染源主要从外地输入。查清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对指导我省布病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科右前旗地区流行历史久远,在1980年以前曾有不同程度流行,由于当地畜牧业发展有限,加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农村、牧区经济多元化发展,畜牧业日趋繁荣,也使得布病疫情死灰复燃,2002年再次发生人间布病疫情,目前波及到6个乡(镇)、2个国营牧场,均为人间布病暴发点。为更好地控制布病暴发,掌握流行趋势,对各暴发点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1调查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重点对科右前旗全部暴发点15~60岁密切接触畜牧业的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1.2调查方法及标准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中部及河西走廊南侧 ,为纯牧业县。 6区 1镇 2场 2 3个乡 97个行政村 ,总人口为3.35 8万人。 1998年末全县牲畜存栏数 6 5万头 (只 ) ,畜牧业是支柱产业。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危害我县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地方病 ,1996年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936人 ,皮变试验 837人 ,阳性 2 42人 ,阳性率 2 8.91% ,血清学检查 (SAT)2 5 5人 ,阳性 5 5人 ,阳性率 2 1.5 7% ,确定病人 5 3例 ,患病率6 .33% ,系慢性布病患者 ,当年无新发病人。为掌握人畜间疫情动态 ,根据甘肃省地病办 (1995 ) 8号文件《关于布…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江苏省历史上人间布病疫情不明。为了掌握疫情动态,从1982年起对全省的布病疫情进行了调查及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布氏杆菌病(布病)在人间感染情况,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方法2000~2004年采用布氏菌素皮试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对重点人群进行连续5年布病监测。结果5年未发现布病疑似病例或现症病例,布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由5%~14%,提高到38%~71%。结论加大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加强牲畜检疫、免疫,是预防、控制布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系统监测工作始于90年代初,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布病疫情,对调整布病防治策略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近些年布疫情态势,为进一步加强布病监测工作,2009年对全国布病监测点布局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疫情较重省区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