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好多年前,一位效率专家被亨利·福特雇来检测福特汽车公司员工的出勤表现。专家提交了一份报告,高度赞扬员工的表现,只指出了一个员工的问题。专家对亨利·福特说:"那个懒散的人整天待在办公室浪费你的钱。每次我经过,都看到他把腿支在桌子上闲待着。"亨利·福特回答:"那个人曾经出了一个主意,为我们公司省了上百万美元。他想到那个主意的时候,脚也是那样支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2.
案例:2015年3月7日晚,蔡小姐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帖子:"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并附上了一张辞职报告以及和男友的合影。蔡小姐的好友不解:"辞职还庆贺?"不过,蔡小姐的回复更让好友大跌眼镜:"我男朋友被美国一所大学邀请当访问学者,我要去陪读了……他明天陪我去单位交辞职报告。"蔡小姐今年27岁,2011年从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在一家纺织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相似文献   

3.
神灯与仆人     
李秀萍 《可乐》2011,(6):47-47
从前,有个男人每天要做很多工作。一天,非常疲惫的他在心中默默祈祷:"上帝啊,请赐予我一个仆人吧。我终日劳顿,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一边祈祷,一边擦着古老的黄铜灯。突然,一个精灵出现在他面前:"亲爱的主人,我是神灯精灵,可以满足您的一个愿望。"男人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恩惠     
一个经营书报亭的人因为生意越来越差而万分沮丧。他不自觉地走到近郊的一座寺庙。据说寺里的"明镜长老"是个颇有些见识的长者。他来到"明镜长老"面前,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几乎打懂事时起,就没人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高考落榜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工厂找到份工作,做点零活,没两年却下岗了,朋友也都不再联系了。后来勉强经营一个书报亭,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是现代小说的创造者,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对于卡夫卡而言,他所生活的政治动荡、思想转型的时代以及所面对的民族文化冲突和家庭阴影,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噩梦。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充溢在他的心头,他的内心因此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借助文学手段将它宣泄出来,成了他"巨大的幸福":在黑暗之中,他需要歌唱。  相似文献   

6.
他心知问题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论研究领域,它探讨的主要是"我"以外的他心的本体论地位问题以及如何得到关于他心知的问题。在我国,庄子与惠施关于"鱼乐"问题的争辩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他心知问题的典型代表,二者的争论不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出了他心知问题,而且在这一问题上可知论与怀疑论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从西方心灵哲学的角度深入挖掘"鱼乐之辩"中隐含的丰富的他心知问题的思想,对填补中国哲学在这一领域研究上的空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年早逝的庞统号称"凤雏",虽然无论是在史传、戏曲还是小说中,他与"卧龙"孔明都无法并驾齐驱,但是,在庞统身上寄寓着其他重要的意义:一者他是作为诸葛亮在现实生活中的对比与古今谋士在文学作品中的参照物而存在的;二者他是蜀汉政权甚至是《三国演义》悲剧的一个组成部分;三者围绕他的描写可以理析出三国故事素材流变的一条脉络。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位名叫埃克·巴赫曼的电气工程师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市创办了一家电梯制造公司,但几年之后就陷入了发展瓶颈:员工没有凝聚力,大量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销售不出去,甚至还被一家商业杂志评为"最无竞争力的公司"。巴赫曼决定对公司实施大整顿。他通过调查发现,公司员工中存在"部门分歧",特别是在面对客户的时候,经常能听见"是他们的错"这句话,虽然最终都处理好了,但是巴赫曼没有从客户脸上看出一点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9.
托尼·海沃德在个人声誉管理上的失败,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一种类型CEO的失败。这类CEO就是那种"公关缺钙"、自我管理"失范"的聪明人 。  相似文献   

10.
"写"作为对中国画作画状态的特殊表达形式,尤其是在中国画中"写意画"的广泛运用,使得它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自宋元以后由于这个直抒胸臆的"写"字使得画风大变,并且在之后的中国画发展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石涛所建立的"一画"系统也不例外,他把"写"作为支撑其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所使用的"写"与古代画学中的描述与运用,虽然在大体上一致,但是进一步分析就能看出,他不仅继承了古代画学中对"写"的运用,并且把"写"作为对当下的一种"创造"精神体现,运用到他的画论、画跋和当下的作画状态中。所以,石涛的"写"不仅是中国写意精神的高度体现,也是他"创造"思想的集中表现,更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丘戬 《可乐》2010,(10):22-23
我很鄙视阿汤这样的人,尽管他火锅店开业时,诚意邀请我去喝了一杯。他的火锅店叫"肚辣辣"。一个星期前,他的快餐店"阿饭达"宣告破产。曾经,"十月胃城"这样的名字也在他的考虑范围。"肚辣辣"在"阿饭达"的原址上进行了再装修,大红的主色调,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像个旺铺。  相似文献   

12.
李镜 《山西老年》2011,(6):16-16
离休干部老王,今年82岁,身体倒也强健。他三年前丧偶,从此独居。一个月前,经不住儿女们相劝,老王决定到大儿子家住些日子。他原计划住个一年半载的,结果不到一个月,便回来了。问他为何匆匆而归,他说":不如一个人自在。"究其原因,老王娓娓道来。原来,儿子儿媳都很孝顺,特别是儿媳待他更是不错。儿媳常常变着花样给他做饭,还给他换洗衣服。但是,儿媳就是有个"毛病"———爱干净。老王用过的马桶,她还要重新冲洗一次。有一次,老王在吃饭时打了个喷嚏,儿媳不由地皱眉,儿子忙说:"以后要打喷嚏去卫生间。"老王有点耳背,有次打电话时声音高了些,儿子便出来干涉,"低声点,  相似文献   

13.
黄其庄 《老友》2011,(3):1-1
英国过去有一位首相叫劳合·乔治,他有一个习惯,走到哪里都喜欢随手关上身后的门。一位朋友问他:"你有这个必要吗?"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一生我都在关上身后的门,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身后,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才可以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4.
竞鸿  童玲图 《可乐》2011,(7):80-80
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几年后,赵匡胤外出开眼界,闯世面。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个卖莜面的摊点。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都说,匹普在小伦敦时,由一位天真少年变成一个高傲、势利、自私的人,最后他"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其实,匹普不是"转了一个圈"回到原地,若不是这段经历,他永远不会快乐。这段经历不是他远大前程的失落,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另外,乔也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道德典范。  相似文献   

16.
庞启帆 《可乐》2011,(2):69-69
史迪曼是一个难对付的单身汉,常常厚着脸皮到朋友家蹭吃蹭喝。朋友对他好些,他就会赖着不走。朋友们苦不堪言。一次,他在老同学布朗家"驻扎"下来。布朗已经结婚安家,过着稳定的生活。他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让史迪曼走。一天,布朗对史迪曼说:"老伙计,真的很抱歉,恐怕我们不能再留你了。我碰到了难题。  相似文献   

17.
葛霞 《成才与就业》2013,(20):18-18
他曾经在风靡一时的电影《手机》中出演角色,可观众只记住了里边"嗯""啊"的台词,却没记住他;他同葛优、刘德华等一批影视名人演绎了拥有众多粉丝的《天下无贼》,可观众只依稀记得有一个连鬓胡子、艺术家模样的"反扒大队长",却不知道那演员是谁;直到《集结号》的导演眷顾了他,观众才深深地被"一个为了47个男人荣誉而战"的坚毅男人所震撼,渐渐认识他。  相似文献   

18.
代连华 《百姓生活》2014,(10):35-35
勇敢是一个褒义词,是一种值得肯定、赞扬的精神。然而,有时候"不敢"也不失为一种勇敢,而且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勇敢。 19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有名的决斗家。有一次,俾斯麦与科学家维磋因言语不和,向他提出决斗。收到邀请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并不擅长决斗。  相似文献   

19.
刘荒田 《可乐》2011,(2):49-49
说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他的死和他的哲学一样著名。他在雅典被判死刑后,直到死期逼近,仍面带喜色,大谈哲学。他说,他这一生都是一场戏的预演,这场戏的内容是:上帝善意地把人的灵魂幽禁在"肉体的栅栏"里面,如今它获得释放,将踏进更美好的世界,得到更大的自由。在此,真理和事实均一目了然,不必经"眼睛的格子窗"去窥视——对于一个好人来说,死亡就是这场戏的启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继承与创新问题,多少年来在美术界争鸣不止.翻开近日刚出版的《蔡兵画集》,蔡先生运用彩与墨的柔和幻境般的艺术处理,引起了我的思考,他那异人的田园风味,使现代中国画彩墨有了新的天际。现代中国画家的对于色彩.有两种倾向,一是坚持崇尚淡彩用色或单用墨色,认为有些高品位的中国画的特色便在于此,这种倾向的人竭力反对浓彩入画,把它视作是现代西方对东方的冲击,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另一种倾向则认为现代西方绘画色彩效果是东方绘画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