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钻井液流变参数的计算和流变模式的优选对于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回归分析和最优化的理论,在穷举法的基础上,引入相关指数、残差平方和以及残差方差3个评价标准,利用黄金分割法加快有根区间的收缩速度,提出了改进的黄金分割搜索算法。利用该方法,不用给定迭代初始值,收敛性好,克服了已有钻井液流变模式优选算法的缺点,同时适用于2参数、3参数、4参数流变方程的参数计算与流变模式优选。借助MATLAB语言编制相应计算程序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采用的3种回归评价标准是有效的,与改进的黄金分割搜索算法相结合,能够回归出钻井液的流变参数,并准确地优选出流变模式,残差方差的计算结果平均降低了19.70%,计算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沥青粘滞性对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解决沥青路面的车辙、拥包等问题出发,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蠕变特性、沥青结合料的剪切蠕变,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与沥青粘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现行的马歇尔试验方法不足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蠕变试验能充分反映沥青混合料的粘流性质,说明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机理;沥青结合料的粘度对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有直接影响,因此抗车辙沥青结合料必须具备足够的粘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运行汽轮机油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现行运行汽轮机油的质量标准、试验方法的建立、制定、修订情况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运行汽轮机油质量监督标准,并与国外相应标准进行比较,对现行运行汽轮机油标准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评述目前比较常用的流变模式基础上,对林伯亨提出的流变模式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种新的四参数流变模式。利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选用水基、油基、高密度、聚合物和甲酸盐5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液实验数据,拟合出不同流变模式的流变参数,并对拟合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得到的新流变模式与宾汉、幂律、H-B以及林伯亨模式相比,拟合效果最好,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种类钻井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流变测量实验,对某稠油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中,分别测量油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关系曲线,对得到的多组实验数据分别使用牛顿迭代法、相关系数法以及作者新提出的相对误差比较法拟合流变方程,并详细对三种方法的拟合效果进行了比较;对实验中温度与粘度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粘温关系多项式,并对实验结果的图形化进行了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快速、经济的钻井液试验方法--回归正交试验法。在进行多因素影响。多参数限制的钻井液优选优配的同时,建立了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式-回归方程,因此能进行配方或参数的预测与控制。利用该方法,在温度等因素对钻井液流变特性影响的研究中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管道在安装施工及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机械损伤,机械损伤破裂是管道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沟槽缺陷是管道机械损伤的主要形式。国际上普遍采用NG-18公式评估管道沟槽缺陷。将各种形式的NG-18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流变应力是影响NG-18公式预测失效应力的主要因素。采用修正后的ASME B31G标准中的Folias因子与取均值的流动应力的组合最接近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四参数模式流变参数准确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根据牛顿流体所得剪切速率计算非牛顿流体流变参数,计算结果存在误差,不利于准确描述钻井液流变性及提高水力计算精度,因此需要修正其剪切速率。根据四参数流变模式本构方程,运用幂级数展开理论推导,得出了流体在水平旋转运动中的流变规律及剪切速率表达式。编制了流变参数计算程序,根据剪切速率计算式迭代修正剪切速率,再利用修正的剪切速率回归计算流变参数。应用不同类型钻井液数据及一组水力实测数据对文中计算方法进行了流变分析及水力计算评价。结果表明:未修正的剪切速率误差较大,修正剪切速率后所得流变参数能够更好地描述钻井液流变性;运用剪切速率修正后所得流变参数进行水力计算,压降计算精度提高0.5 MPa,井底附加循环当量密度(ECD)与实测数据吻合更好,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了两种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分别测试了它们的布氏粘度,并比较了它们的DSR试验结果,从中发现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与普通沥青相差较大;同时提出了改性沥青拌和施工温度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欧洲、美国和中国交通部现行规范中的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异同点。结合当前我国离析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了不同冷却温度对于离析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离析试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井下强电流脉冲放电解堵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法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该技术具有能量储存时间较长、瞬间释放能量大的特点。介绍了该技术井下放电解堵原理、放电对套管的作用。通过强电流套管损伤试验和套管磁粉探伤试验,定量地分析了强电流脉冲放电对套管的影响程度,初步得出结论:目前国内外井下放电设备对套管产生的冲击波强度都不会损伤套管。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进口电动钻机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在国内运行时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可行性分析,得出了进口交流电动机完全可由国产电动机代替的结论,并对损坏的进口电动机进行了代换实验,证明了一结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全正确。同时提出了一套改进方案并予以实施,经过12a的实际使用证明此方案可行、安全可靠。在同类型的钻机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用物理光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地震波时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目前偏移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仅仅根据孤立的二次点震源的讨论,认为波动逆过程的惠更斯原理是正确的,并把其作为偏移的唯一基本原理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用“广义绕射变换”来归纳和解释各种偏移方法也是不妥的。承认界面上的二次点源,与否定在实际记录中可以分解出二次点震源的绕射波是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5种组合形式的重力式网箱模型,借助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在纯流、纯波及波流联合作用下,测试了各种模型网箱的锚绳受力,并进行正向锚绳、侧向锚绳的受力分析,总结了组合式网箱锚绳受力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养殖中采用的网箱组合形式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目前国内输气量最大的跨国输气管道,黑河首站是该管道在我国境内的首座站场,设有跨国天然气贸易计量比对设施。该设施含有多路计量支路,各计量支路的流量分配不均,有可能影响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了避免黑河首站计量系统管汇的偏流问题,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该计量系统进行了流场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有限元模拟进行计量系统管汇安装方案设计,较之于工程上通过各支路沿程摩阻平衡来避免偏流的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的精细度和可信度;②黑河首站在设计工况下,“同侧进出”安装形式能更有效地避免计量系统管汇偏流现象,刷新了多支路管汇常采用“异侧进出”安装形式避免偏流的认知经验;③不同备用支路选择会对偏流效果产生影响,黑河首站“同侧进出”的安装形式中,第1、2支路备用时,偏流量最小;④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了黑河首站计量系统的安装形式及推荐运行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确保黑河首站比对计量系统的准确性、保障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还可以为其他跨国天然气贸易计量比对系统管汇偏流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电磁频率测深法在山西阳曲找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阳曲地区运用电磁频率测深法进行地面探测,对所采集的数据采用曲线类型分析和曲线特征点分析进行定性解释,用广义逆矩阵反演法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定量反演计算,并对全区资料进行相位转换处理,推断解释出本区有含煤构造存在,钻探资料的验证表明结论正确。用电磁频率测深技术寻找出储量为10多亿吨的大煤田,推翻了本区深掩层下无煤系地层赋存之错误论断。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直缝埋弧焊管生产过程中焊缝产生CO气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直缝埋弧焊管生产过程中产生CO气孔的工艺原因是焊接电流小而焊缝熔深大的结论。并针对CO气孔产生的原因在焊接工艺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电流较小时更换细焊丝;增大一丝电流;减小预焊合缝钝边间隙;改变坡口尺寸;提高预焊缝焊接质量;降低焊速。在钢管生产过程中采用以上措施后,有气孔缺陷钢管的比例从生产初期的40%降到2%以下,钢管的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浊流与等深流的流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交错纹理、大型纵向交错层和粘性交错层不可能在浊流沉积体中存在,从B、C、D、E 段的沉积特征上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组成这些单元的颗粒在沉积前或搬运的最后阶段是被牵引流搬运的,并非浊流成因。浊流沉积仅仅是发育在A 段的重力流沉积,在B、C、D、E 段转化为等深流,等深流在浊流的后期广泛发育并占主体地位。从沉积相、相组合、古流向以及遗迹化石的生态特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碎屑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识别出碎屑岩等深岩体,认为拉什仲组不存在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19.
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潜力分析及挖潜方向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建立了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计算各类井地质储量的新方法并对喇萨杏油田各类井地质储量进行了测算。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分布特点,明确了油田进一步调整挖潜的方向。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驱分类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比例、含水、采油速度等开发状况,分析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针对各类井网目前含水接近的情况,论证了满足一定产油量约束下的各类井产液比例与产油比例尽量接近于它们的地质储量比例时控水效果最好。应用此结论,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驱分类井优化结构调整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0.
页岩气储层脆性指数是页岩气藏压裂方案设计所需的核心参数之一,但目前获取该指数的方法成本较高、耗时耗力且过分依赖于取心资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区的成像测井数据进行分析和校正、进行图像的直方图加强,将成像测井图像刻度为成像矿物谱;然后基于正态分布理论,并结合实验分析数据,通过解析成像矿物谱,获得了页岩气储层矿物含量;进而结合裂缝特征等建立了脆性指数的计算模型,形成了矿物含量及脆性指数的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并在该区的多口页岩气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新方法具有成本较低、适用性强、计算精度和实用价值较高等优点;②较之于目前常用的方法,新方法数据资料具有普遍性、脆性指数计算结果具有连续性;③新方法能够精确地反映层理、薄层及局部岩性变化等对脆性指数的影响,对于页岩气储层脆性及可压裂性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④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高,该区多口井测试均获得了页岩气工业产能。结论认为,新方法为海相页岩气储层压裂优选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