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 CS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缓解期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 (HD-MTX)治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预防作用。方法  12例 AL L 缓解期患者共接受 HD- MTX化疗 34周期 ,随机分成 3组 ,A组 (对照组 )、B组 (化疗后给予 rh G- CSF2μg/ kg皮下注射 ,d2~ 1 1 )和 C组 (化疗后给予 rh G- CSF5μg/ kg皮下注射 ,d2~ 1 1 )。结果  B组和 C组 3~ 4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 ,且两组白细胞减少程度均较 A组轻 (P<0 .0 1) ,但 B组和 C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小剂量 rh G- CSF可以防治 AL L 缓解期患者 HD- MTX治疗所致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2.
化学治疗是当前小儿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作为造血生长因子对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国产rhG CSF(特尔津)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并与进口同类产品(惠尔血)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特尔津组:1999~2 0 0 3年住院患儿2 6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2 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例。对照组2 4例,其中ALL 2 0例,NHL 4例。白血病患儿均按M…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患者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 CSF)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对象均为细胞或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 ,既往化疗有白细胞低下的倾向 (<4.0× 10 9/ L ) ,生活质量评分≥ 70分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ANC)≥ 2 .0× 10 9/L ,PL T≥ 10 0× 10 9/ L。随机分为 2组 :A组 17例 ,化疗结束后 2 4h开始使用 rh G- CSF。 B组 11例化疗结束后外周血 WBC<4.0× 10 9/ L时开始使用 rh G- CSF。结果 :2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 81.5 % (2 2 / 2 7) ,总感染率 30 % ,重度感染率 3.7% ,不良反应轻微。A组 WBC和 ANC下降的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 ,下降最低值显著高于 B组 (P<0 .0 1) , 、 度 ANC下降发生率低 (P<0 .0 1) ;A组所用的 rh G- CSF量与 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rh G- CSF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作用 ;对外周血 WBC下降的治疗作用显著 ,对于那些预计有化疗后 WBC明显下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 rh G- CSF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治疗进展很快 ,大剂量联合化疗使该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都有了显著提高 ,但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因粒细胞缺乏导致严重感染 ,甚至部分病人早期死亡。另外 ,由于细胞动力学原因 ,G0 期白血病细胞对阿糖胞苷产生耐药 ,这些都可使疗效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旨在克服上述影响疗效的不利因素 ,采用 G- CSF与联合化疗同时应用治疗 AML 13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G- GSF与化疗联合应用组 ( 组 ) :自 1994年 10月至1998年 12月 ,用本方法治疗 13例 ,男性 8例 ,女…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联合化疗主要用于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或对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的强化治疗。感染及出血是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如何保证化疗后患者安全渡过骨髓抑制期 ,提高患者耐受性 ,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是化疗顺利进行和平安康复的关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 45例难治性、复发性白血病进行大剂量化疗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 2 4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2 1例 ,男 31例 ,女 14例 ,年龄 14~5 4岁 ,中位年龄 36岁 ,实施大剂量化疗 94次 ;AML采用阿糖胞苷 (A ra- C) 15 …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le colony stim ulating factor,rh G- CSF)在临床应用已有近十余年历史。其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所致的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 (ANC)下降的预防和治疗 ,它不但解决了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 ,显著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大大提高了化疗疗效 ,而且也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疗效在临床已得到了肯定。但目前 G- CSF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的疗效尚有分歧 ,本文将就 G- CSF作为 AML 化疗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发热护理、化疗后感染护理、外周静脉置管护理、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等,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中,实验组患者的发热率、感染率、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8.
层流床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病人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菌层流病床对白血病病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作用。方法以137例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护理分组进行对比,将67例安置在单人无菌层流病床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将70例安置普通病房中的患者设为普通组,两组患者的保护性措施相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继发感染例数、发热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住院天数比普通组患者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层流床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发生率低,出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层流床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住层流床,对照组住普通病室。观察两组医院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能显著降低院感的发生率,提高病床周转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 G CSF)有促进粒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其所致Ⅰ型超敏反应少见,最严重者可引起休克、死亡等。快速与其他急性重症疾病鉴别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7例白血病化疗患者,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加强护理措施,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87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和对症护理均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38例患者发热,4例患者口腔溃疡,肛周感染16例,牙龈出血13例,鼻黏膜出血16例,均为Ⅰ~Ⅲ度,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骨髓抑制是白血病化疗常见并发症,加强骨髓抑制的护理干预,提高综合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出血防治、感染防治等,观察患儿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指数,观察抑制期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骨髓抑制期出现发热15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口腔溃疡2例,经过综合护理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儿发生脑出血后死亡,其余患儿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恢复期的MCV、MCH、MCHC指数显著低于骨髓抑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白血病患儿进行心理、口腔、皮肤、饮食等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感染,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实施连续强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实施巩固治疗,是提高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的重要环节。然而急性白血病在争取完全缓解的化疗过程中,往往必需经过一个骨髓抑制阶段,此阶段易感染、出血,是致死原因。在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如何缩短骨髓抑制期是一个主要问题。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造血有促进作用,我们观察rHG-CSF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rhG-CSF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见附表。两组在年龄、性别、诊断、化疗方案大致相同,对照组采用以前病例,未用rhG-CSF.附表 …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化疗中钝顶螺旋藻对血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疗对5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治疗,其中41例加用螺旋藻辅助治疗。化疗结束后均有明显的骨髓抑制,加用螺旋藻组则使抑制期缩短,更早地进入骨髓恢复期且外周血细胞上升幅度明显,本研究表明,螺旋藻在辅助化疗中有修复正常造血,促使血细胞上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77例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化疗后感染的护理、外周静脉置管的护理、高热的护理等合适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7例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患者顺利度过了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缺乏状态改善,不良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极大地减少,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地达到了治疗效果,效果良好。结论对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可以使患者不良状况得到相应的控制,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实践结果证明,护理对策有效可行。进而保证了患者按时、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6.
叶顶琼 《哈尔滨医药》2013,33(2):164-165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特点,探讨临床对策以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本院的51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资料,总结系统护理方法,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51例患者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在化疗后25~40 d均平稳康复。结论给予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系统化护理,有助于减少感染率,对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化学治疗是当前小儿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作为造血生长因子对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国产rhG-CSF(特尔津)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并与进口同类产品(惠尔  相似文献   

18.
1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导致口腔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化疗后因骨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患者唾液腺受损,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引起口腔感染,给患者的生活和后续治疗带来了很大影响。现将笔者所在科1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骨髓抑制期口腔感染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全面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进行化学治疗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展开试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和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发热、头晕乏力、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血管损伤及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等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化疗期间的痛苦,帮助患儿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随着血液学的发展,对白血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大剂量化疗、联合化疗、巩固维持治疗、新的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提高了白血病的缓解率。口腔溃疡是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极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文献报道,大剂量化疗后约75%的患者发生明显的口腔溃疡,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疡、疼痛剧烈,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合并感染,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