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P-糖蛋白在膀胱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6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40例膀胱肿瘤中MRP、Pgp的阳性率分别为52.5%、57.5%,其中G1、G2、G3肿瘤阳性率分别为46.3%、38.5%;52.9%、39.8%;60.0%、80.0%。24例初发肿瘤标本阳性率为37.5%、41.7%,16例化疗后复发肿瘤标本阳性率为75.0%、81.3%。结果提示MRP、Pgp表达量随肿瘤级别增高呈表达增强的趋势,复发病人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膀胱腔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化疗效果不佳,大多数是由于肿瘤产生了耐药性〔1〕。目前有关肿瘤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报道日趋增多,有人发现MDR1基因及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Fischer大鼠肝细胞癌(HCC)中过度表达,且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2〕。但人肝癌Pgp的表达研究甚少。我们应用显微图像分析仪对肝癌Pg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含量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996年6月至1997年7月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HCC标本47例,男39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耐药模式的耐药因子对膀胱癌化疗耐药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4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44例膀胱移行上皮癌GST-π、MRP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68.2%,明显高于在正常粘膜的表达(16.7%、33.3%,P〉0.05);GST-π的表达有随肿瘤分级、分期升高的趋势,化疗后复发病例亦高于初发病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MR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其化疗与否并无明显相关;两者的表达显示有明显的相关性(r=0.685,P〈0.001)。结论 GST-π和MRP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提示其表达可能存在共同的调节机制,从而使之在膀胱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证实抗P糖蛋白(Pgp)单克隆抗体协同环孢素A(CsA)逆转人膀胱癌耐药细胞亚株的抗药性以及建立能有效地克服MDR的治疗方案,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系和BIU87/ADM耐药细胞亚株经柔红霉素(DNR)与抗Pgp单克隆抗体JSB1和单独或联合CsA;JSB1和单独或联合异搏定(Ver)处理后,采用MTT法评价细胞毒作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DNR的聚集量。结果:JSB1和CsA能协同增加DNR对BIU87/ADM的抗肿瘤作用,但JSB1和Ver联合应用却不存在这种协同效应。结果显示:JSB1和CsA联合应用能增加细胞毒剂对具有Pgp表达的MDR肿瘤的抗肿瘤效应,是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多药抗性逆转方案。  相似文献   

5.
MR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受(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mdr1/Pgp介导的MDR是膀胱癌MDR的重要机制,但不是唯一机制。新近发现的多药耐受相关蛋白(MRP)基因是介导MDR的一种肯定机制[1],我们将MRP基因转入膀胱癌细胞,并初步观察了其介导的MDR及MRP的表达。材料和方法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RP1的构建:含全长MRP1cDNA的载体PJ3Ω/MRP1由荷兰癌症研究所的MarcelKool博士赠送。用限制性内切酶NheI、NotI完全消化PJ3Ω/MRP1和pcD…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细胞膜和细胞核水平对肾癌多药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肾癌 M D R 的主要耐药指标 P 糖蛋白( Pgp) 、 D N A 拓扑异构酶Ⅱ( Topo Ⅱ) 进行检测。结果 88 .9 %的正常组织及65 .7 % 癌组织有 Pgp 表达,阳性染色位于正常近曲小管上皮或癌细胞膜和部分胞浆,表达强度与分级、分型无关,高期癌表达较低期癌强。21 .4 % 的癌组织 Topo Ⅱ表达阳性( Topo Ⅱ值≥100)阳性染色均位于胞核。表达1 种耐药指标者( Pgp 阳性或 Topo Ⅱ< 100) 占42 .9 % ,2 种耐药指标者占52 .9 % ,4 .2 % (3/70) 无耐性指标表达,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各型肾癌 Pgp 高表达,发挥药物排出泵的作用而产生 M D R。肾癌 Topo Ⅱ表达值显著降低,使大多数化疗药物丧失了作用靶点而产生 M D R。选择 Pgp 低表达同时 Topo Ⅱ高表达的患者并且针对不同 M D R 机制采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进行化疗将有助于提高化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p53单抗M1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126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扩增编码p53N端180个氨基酸的DNA片断并将其克隆在谷胱苷肽转移酶(GST)的表达质粒PGEX2T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产生p53GST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M126单抗。用M126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6例(77%)表达融合蛋白,平均阳性细胞指数为(345±29.0)%,并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P<0001,P<005)。与进口单抗PAb1801相比较,M126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增高,而且对不经微波修复的抗原也有很好的反应性。结论作为第一株国产抗p53单抗,M126将在肿瘤p53表达和突变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 应用阿霉素加环孢素化疗方案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初发膀胱癌组织42例标本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受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结果 42例患者应阿霉素和环孢素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平均观察20.4个月。随访期间未复发38例;4例复发,复发率为9.52%,病理分级与前次相同。初发膀胱癌中,MRP总阳性率为38.1%,P-gp总阳性率为40.4%。结论 环孢素与细胞毒制剂联合化疗,能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同时,增加化疗效果,抑制耐药性的形成,降低复发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方式和肾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以及与组织中浸润性白细胞的关系,应用抗ICAM1单克隆抗体配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43例肾癌和非癌肾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应用抗淋巴细胞毒(LC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组织中浸润性白细胞的分布。结果:ICAM1在正常肾小球和肾小管组织中为低表达,有炎症时表达增强;肾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76.7%(33/43例);表达强度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α=0.3,P=0.24);肿瘤组织中浸润性白细胞数量的增加伴有ICAM1表达增强的趋势。以上结果提示ICAM1表达是肾癌的恶性表型之一,也是肾癌导致宿主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mdm2基因和P53基因在膀胱癌中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mdm2基因单抗SMP14和抗P53基因单抗DO-7对70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ABC)检测。结果mdm2基因蛋白核染色阳性表达率为44.29%(31/70)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有关,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无关,且复发或转移率较低(P〈0.05),P53基因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45.71%(32/70),其中G3和T2-4肿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  相似文献   

11.
应用MDR(Ab-1)和C219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42例膀胱癌MDR1和MDR3基因编码的P-GP170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0例膀胱初发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中8例(27%)为强阳性染色,12例(43%)为阳性或部分阳性染色。12例化疗后复发的肿瘤切片,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83.3%,24例G(1~2)肿瘤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9%(19/24)。而18例G3肿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仅占44%(8/18)。42例膀胱肿瘤总的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3.8%(31/42)。实验结果提示,P-GP17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度或病理组织学分级不相关。复发性肿瘤P-GP170的表达率高于初发肿瘤,可能是腔内灌注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MTS1P16与突变P53表达的研究韩瑞发吴长利马腾骧朱方立为探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同MTS1P16与突变P53的表达关系,我们对38例高、中、低三种不同细胞分化的前列腺癌组织MTS1P16与突变P53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临床资料38例...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多向耐药基因P—GP170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MDR(Ab-1)和C219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42例膀胱癌MDR1和MDR3基因编码的P-GP170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0例膀胱初发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中8例(27%)为强性染色,12例(43%)为阳性或部分阳性染色。12例化疗后复发的肿瘤切片,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83.3%,24例G1~2肿瘤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9%(19/2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GST-π和MRP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BC超家族成员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π(GST π)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CC)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膀胱癌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材料与方法  44例TCC石蜡标本取自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开放手术或经尿道电切标本。男 36例 ,女 8例。平均年龄 5 8岁。病理分级 :G12 2例、G2 12例、G310例。临床分期 :Ta~T112例、T2 17例、T3~T4 15例。初发 30例 ,术后灌注化疗后复发 14例。另取 6例正常膀胱粘膜作对照。GST π单抗 (兔 )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 ,MRP (鼠 …  相似文献   

15.
Ki-67、p16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G I S M T) 人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抑癌基因p16 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修复抗原及免疫组化 S P 法检测人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免疫组化 S P 法检测抑癌基因p16 在86 例 G I S M T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Ki67 表达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Ⅰ、Ⅱ、Ⅲ级的顺序依次明显上升( P < 0 .01) ,而p16 的表达却依次明显下降( P <0 .05) 。同时, Ki67 、p16 的表达与肿瘤的良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大小、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的关系( P< 0 .01) 。 Ki67 低表达组的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 P < 0 .05) ,p16 阳性表达组的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 P < 0 .05) 。结论  Ki67 、p16 在 G I S M T 中表达呈相反趋势, Ki67 、p16 可作为判断 G I S M T 良恶性、恶性程度、转换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17.
多药耐药基因在泌尿系统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泌尿系统肿瘤多药耐药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方法对肾颗粒细胞癌细胞系GRC1,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RCC949,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T24、EJ,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和对照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只有GRC1同时表达P糖蛋白(PGP)和MDR1基因mRNA,其他肿瘤细胞系均无表达。结论泌尿系肿瘤细胞系多数无PGP也没有MDR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只有GRC1例外  相似文献   

18.
GSTPi表达与大肠癌化疗前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胎盘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 S T Pi) 表达与其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对64 例经术前化疗的大肠癌病例化疗前后的标本分别作 G S T Pi 和核增殖抗原( P C N A) 单抗 L S A B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原位末端标记( T U N E L) 法染色,分析 G S T Pi 表达与大肠癌化疗前后核增殖抗原( P C N A) 计数值和凋亡指数变化的关系。 结果 64 例大肠癌组织呈 G S T Pi 免疫染色阳性42例(66 % ) 。 G S T Pi 阳性的病例化疗前后大肠癌组织 P C N A 计数值分别为78 ±7 和78 ±8 ,其凋亡指数分别为29 ±04 和29 ±04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05) ;但阴性组经化疗后 P C N A 计数值从78 ±8降至73 ±6 ,凋亡指数则从28 ±07 升至56 ±09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1) 。 结论  G S T Pi 在大肠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不仅可对抗化疗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尚可对抗其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我们认为 G S T Pi 过量表达与临床大肠癌化疗耐药性有关,可作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膀胱移行细胞癌抑癌基因P16、Rb表达的比较性研究张淑敏畅继武孙光张新马腾骧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34例膀胱肿瘤中抑癌基因P16、Rb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P16与Rb在抑制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彼此间有协同作用。材料与方法标本来自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另用底物发色法测定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结果显示膀胱肿瘤组织中uPA呈不同程度阳性染色,并与膀胱肿瘤分期分级有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染色阴性。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肿瘤组织之间及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组织之间tPA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uPA可作为判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