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对荷瘤裸鼠放射免疫定位显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喉癌裸鼠模型研究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导向作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 用高效碘标法标记三株混合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McAbLC)经腹腔注入人喉癌裸鼠模型体内,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ECT)扫描显像并测定肿瘤、血液和组织单位质量浓集的放射性占注入总放射性的百分比(%ID/g)和肿瘤与主要器官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结果 单克隆抗体在一定时限内能够选择性的浓集在移植瘤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99mTc标记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McAb-Lc)的方法,观察99mTc-McAb-Lc在喉癌移植瘤模型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改良Schwarz法进行99mTc标记McAb-Lc,用γ计数仪测定放射强度,计算肿瘤和非肿瘤组织的单位质量摄取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ID%/g)和肿瘤与非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结果改良Schwarz法制备的99mTc-McAb-Lc无毒、无菌、无热原,性质稳定,标记率在90%~95%,抗体的活性在标记前后无明显改变。注射99mTc-McAb-Lc后,各时相肿瘤组织ID%/g均显著高于注射99mTc-鼠IgG对照组(P≤0.003),注射99mTc-McAb-Lc后2h和6h,肿瘤组织ID%/g和肿瘤与血液的放射性比值(T/B)分别从4.56±0.51、1.03±0.17增加到7.84±1.46和1.84±0.3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结论改良Schwarz法制备的99mTc-McAb-Lc,能较好地满足放射免疫显像(RII)的要求,McAb-Lc的免疫导向作用可靠,注射后6h,99mTc-McAb-Lc在肿瘤组织中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浓聚。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喉癌相关抗原在喉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采用自己研制的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McAb)三株混合应用,分别以ABC免疫组化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喉癌组织及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混合McAb应用可使喉癌组织中喉癌相关抗原检出率由单一McAb的80.0%~86.6%提高至97.7%。喉癌患者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水平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肿瘤范围扩大,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水平呈上升趋势。抗人喉癌混合McAb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好,可以作为喉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喉鳞状细胞癌单克隆抗体(McAb),经筛选得到4株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全部收集到腹水型McAb,并检测其特异性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该McAb能与标准喉癌细胞株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1:1280倍,且能特异性地检测喉癌患者癌组织中的喉癌抗原;此McAb纯度高,分子量在100~200kD之间。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均为多倍体。  相似文献   

5.
抗人喉癌双功能抗体制备及对Hep-2细胞株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制备高效的,特异的抗人喉癌/抗蓖麻毒素A双功能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对Hep-2细胞株杀伤作用。方法:选用BALB/C鼠,分别行蓖麻毒素A和人喉鳞状细胞癌腹腔免疫后,提取抗体,经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成抗人喉癌/抗蓖麻毒素A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果:该双功能抗体与喉癌组织的特异性结合率为87%,对Hep-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比游离环磷酰胺强40倍。结论:采用二次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双功能抗体优于化学偶联法,抗体效价具有均匀性和理想的信噪比,抗体易于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喉癌的免疫治疗方法,观察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tionhumantu-mornecrosisfactor,rhTNFα)三种不同浓度对喉鳞癌HLC14裸鼠的抗癌作用。结果表明rhTNFα高、中浓度时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均为54.4%(P<0.05),低剂量组虽有抗癌作用,但停药后肿瘤继续生长。超微结构观察表明,rhTNFα对瘤细胞膜结构有损伤作用,能增加细胞内溶酶体数量。光镜下,在肿瘤毛细血管内出现纤维物质。说明rhTNFα可做为喉鳞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但作用有明显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喉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lymphnodelymphocytes,LNL)在体内是否仍然具有抗肿瘤作用,分次向皮下接种了人喉鳞癌瘤系PHC3的裸鼠体内转输活化的人喉鳞癌引流LNL,观察到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LNL的表型发现:新鲜LNL中主要是CD3+的T细胞(67.8%±11.3%),其中主要是Th/i细胞,Ts/c较少,CD4+/CD8+比率为3.30±0.65。体外IL-2短期培养细胞无明显增殖,CD3+、CD4+/CD8+无明显改变,但HLA-DR+、CD25+细胞明显增加,提示活化细胞增加。以上结果证明,喉癌引流LNL经IL-2短期培养后具有体内抗肿瘤能力,可试用于临床肿瘤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双功能抗体 (bispecificantibody ,BsAb)是一种含有两个结合抗原的功能区 ,能同时识别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其已在生物学的多种领域得到应用 ,并成为肿瘤的生物治疗的热点。本文旨在应用抗人喉癌双功能抗体对喉癌相关抗原的免疫定位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电镜前染色法观察喉癌抗原的表达部位。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60例喉癌标本均取自我科住院患者术后标本。喉癌组 :经病理诊断为喉鳞状细胞癌 ,Ⅰ级 1 4例 ,Ⅱ级 2 5例 ,Ⅲ级 2 1例。喉癌前病组 :喉乳头状瘤 5例 ,喉角化症和喉白斑各 2例 ,喉重度…  相似文献   

10.
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喉鳞状细胞癌单克隆抗体,经筛选得到4株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全部收集到腹水型McAb,并检测其特异性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该McAb能与标准喉癌细胞株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定≥1:1280倍,且能特异性地检测喉癌患者癌组织中的喉癌抗原;此McAb纯度高,分子量在100-200kD之间,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均为多倍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提高肿瘤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tumor draininglymph nodelymphocyte,TDLNL) 转输后在肿瘤局部的数量,采用肿瘤局部注射的方法对喉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方法 用20 只人喉癌裸鼠移植瘤系PHC3 的裸鼠移植模型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2 组。10 只作为治疗组,取新鲜喉癌患者切除的淋巴结,分离得到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用白介素2(interleukin2 ,IL2)1 000IU/ml 激活后,每周一次注射于瘤内及周围,每次每只注射107 个细胞(悬于0.1 ml DHanks 液中),另10 只作为对照组,每周一次注射0.1 ml DHanks 缓冲液于瘤内及周围。治疗2 周,观察4 周。结果 治疗组肿瘤生长较对照组缓慢,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治疗组肿瘤内片状及灶状坏死,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增多,肿瘤血管周围亦可见较多淋巴细胞聚集,脾小结明显增生,肝、脾及肺脏未见任何转移。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坏死,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很少,脾小结增生不明显,并观察到1 例肺转移结节。结论 TDLNL在体外经IL2 短期活化后在肿瘤局部注射具有抗肿瘤作用,与以往经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喉癌的新方法。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基因重组技术,将新城疫病毒(NDV)的NP、HN及F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中。将体外培养的人喉上皮癌细胞系Hep-2细胞注射给15只裸鼠,制作人喉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接种3周后,随机将裸鼠分成2组:实验组(8只),将pcDNA3-NP、pcDNA3-HN及pcDNA3-F混合注射于肿瘤局部进行治疗;对照组(7只):将同量空质粒pcDNA。注射于肿瘤局部进行治疗。将2组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提取裸鼠各种组织染色体DNA为模板,以成功克隆NP基因的引物为引物,进行PCR检测是否存在NP基因;取裸鼠血清,以NDV V4株作为抗原,进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鼠重、瘤重、瘤体积和抑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裸鼠死亡1只,其余裸鼠呈恶液质状态,肿瘤呈结节状,表面有破溃。实验组肿瘤较对照组小,肿瘤呈圆形,质地较硬,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光、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坏死与凋亡。实验组未检测到NP基因;实验组血清中抗NDV的免疫球蛋白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NP、HN及F基因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理想的鼻咽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国内建株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制造了裸鼠鼻咽癌模型,用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NrhTNF-α),通过不同的用药途径(局部、全身)和模式(单独、联合)观察治疗荷鼻咽癌裸鼠的疗效。并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NrhTNF-α作用后肿瘤组织细胞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和结论①荷鼻咽癌裸鼠经NrhTNF-α治疗后可出现肿瘤出血、坏死,肿瘤缩小、消失、生存期延长。②NrhTNF-α局部使用的抗瘤效果优于全身用药。③NrhTNF-α与Cab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抗瘤效果。④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NrhTNF-α首先引起细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整个细胞空泡样变性,逐步导致核浓缩,崩解,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该研究为临床上鼻咽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离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LC9-G5轻链可变区(liht chain variable region,VL)基因,并测定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 使用PCR方法体外扩增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LC9-G5 VL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重组子测序,将其序列使用数据库NCBI和Kabat进行分析.结果 这段序列与小鼠卵巢癌抗体VL基因的同源性为99%,基因全长336 bp,属于小鼠免疫球蛋白轻链第Ⅱ亚类,该VL基因序列已被Gene Bank收录,收录号为U60463.结论 该基因为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LC9-G5轻链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理想的喉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裸鼠喉癌模型 ,通过不同的用药途径和模式观察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TNF α)治疗喉癌裸鼠的疗效。并在光、电镜下观察NrhTNF α作用后肿瘤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 ,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①喉癌裸鼠经NrhTNF α治疗后出现肿瘤出血、坏死 ,肿瘤缩小、消失 ,生存期延长。②NrhTNF α局部应用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全身用药。③NrhTNF α与CTX联合应用具有增强抗瘤作用。④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发现 ,NrhTNF α首先引起细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及整个细胞空泡样变性 ,逐步导致核浓缩、崩解 ,最终致细胞死亡。结论 :NrhTNF α具有抗癌活性高、局部用药或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毒副作用少等优点 ,该研究为临床喉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内皮抑素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裸鼠喉鳞状细胞癌皮下移植模型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及人喉癌生物治疗新方法。方法 建立人喉癌Hep-Ⅱ细胞株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用药后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查及电镜观察。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o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率。结果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瘤体积及瘤重/鼠净重,经t检验P值<0.05或<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抑瘤率为45.9%。病理学检查及电镜观察表明,实验组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分裂少见,可见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新生血管明显减少。MVD、PCNA及VEGF表达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值分别为<0.01、<0.05、<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内皮抑素可显著抑制人喉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其可能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荷瘤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eIF)家族成员(eIF4E、eIF4G)与肿瘤新生血管有关的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细胞制造裸鼠喉癌模型(共7组42只)腹腔注射用药并观察肿瘤体积,生长曲线以及抑瘤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榄香烯治疗后荷瘤中eIF4E、eIF4G、bFGF、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榄香烯可引起荷瘤体积和重量的减少,剂量越高作用越明显;榄香烯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2%、41.7%和50.5%;榄香烯乳作用组eIF4E、eIF4G、bFGF、VEGF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榄香烯乳作用组的微血管密度低于其他各组(P〈0.05)。榄香烯100mg/kg抑瘤效率与顺铂3mg/kg相似,榄香烯100mg/kg和顺铂3mg/kg联合用药抑瘤率为51.2%。结论榄香烯可抑制人喉鳞癌细胞荷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不仅与直接抑制蛋白合成有关,而且还与eIF家族成员引起相关蛋白bFGF和VEGF表达下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榄香烯和顺铂联合用药具有药物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喉癌生物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于喉癌的生物治疗手段 ,分别对免疫活性细胞 (CD3AK细胞 )、腺病毒介导的 P53基因(Ad5 CMVP53)、以及二者联合应用时在裸鼠体内的抗喉癌移植瘤作用进行了细致观察和对比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局部生物制剂注射的肿瘤生长均受到了明显抑制 ,各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 :单纯 Ad- P53组为 85 % ,单纯 CD3AK组为 76 % ,联合治疗组为 73%。结论 :在本次动物实验中虽未观察到前期体外实验中抑癌基因与免疫活性杀伤细胞协同抗喉癌细胞的作用 ,但 Ad5 CMVP53 基因疗法确已达到甚至超过现已被证实有较高抗喉癌作用的 CD3AK细胞 ,加之高效、安全、可靠、方便的应用特点 ,将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喉癌的首选生物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榄香烯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应用榄香烯治疗,观察移植肿瘤和裸鼠生长情况,计算肿瘤抑制率;逆转录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表达情况。结果: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2.24%。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和瘤体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榄香烯可显著抑制人喉鳞状细胞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其机制与榄香烯抑制VEGF-C和VEGFR-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