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人类的生物性去探索人类发展历史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源于其生物利益最大性。因此,要实现环境文明,应以“道法自然”为人类行为的起点,借鉴“中庸”思想,抑制生物利益最大性,提倡“制衡”思想和“家庭”观念,促进全人类的更广泛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类的生物性去探索人类发展历史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源于其生物利益最大性。因此,要实现环境文明,应以“道法自然”为人类行为的起点,借鉴“中庸”思想,抑制生物利益最大性,提倡“制衡”思想和“家庭”观念,促进全人类的更广泛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一、气候变化治理的司法转向 (一)立法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呈现"疲软"的弊病 作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环境、经济、政治等诸多错综复杂利益博弈的国际综合议题,以气候谈判为主要应对之道的国际立法模式越发陷入"治理疲软"的窠臼.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20年来,人们一直把保护的目的更多地集中在"生物多样性"的保存上,强调物种丧失所可能造成的损失.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也一直是建立公园和保护区,以保护那些"热点地区",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程度非常高的热带地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常常还包括建立保护区之间的联系,以允许生物在保护区之间移动.这种方法已经得以法规化,例如<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inthe United States)>和<生物多样性公约(Biodiversity Treaty)>.这两个法案都逐一列出了应当保护的濒危物种,但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做法可能是适当的,但是作为拥有60亿人口、掌握着毁灭性技术、为了直接的人类利益而事实上开发了所有的地球资源的世界性保护活动,却是不充分的.作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栖息地,生物圈的功能正在迅速衰退,这并不是因为物种的消失,而是因为自然群落的不断贫化,这种贫化是由于全球性、普遍存在的人类活动的慢性破坏而产生的.这种自然群落的贫化导致了演变中的环境功能的紊乱,功能紊乱的累积,最后导致了物种的消失.其实,远在物种消失这一问题变得如此重要之前,局地的生物生态型就受到损失了,这在遗传学上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它们赖以发育的自然群落就变得贫化,功能出现了紊乱.最明显的影响是气候上的,这是每一个生态系统都经历的环境的全球变化.自然保护区的最精细、最谨慎的连结方式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其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而且生物多样性将大幅度丧失.尽管所建立的公园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丧失,但是在这之前,人类环境就将遭受显著破坏.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保存景观(以及水体)的功能整体性.其重点往往是地球上天然林区的森林,因为森林占据了地球上很大的面积,而且对环境的每一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在大多数地方,功能的整体需要85%或以上的天然林区结构的整体性.当然,这还需要科学界的客观测定和定义.这样看来,自然保护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它并不是所谓的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而是人类环境功能整体性的保存,其核心目的是要求我们以民主形式建立的政府,定义并保护公共利益.现在已经不是迫切需要科学界和保护界认识这种转变、定义新的保护目的以及将这种转变告诉公众的时候了,而是迫切需要政府承担起在这样的责任,即在一个可以栖息的生物圈之中保护公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它随处可见,从最大的海洋到最小的水坑,从最茂密的森林到最干旱的荒漠,从最富饶的沼泽到最高的山峰……它是一个活的银行账户,为人类全部事业和财富提供资本.它是什么?它就是……生物多样性." 翻开《生物多样性知识达人手册》的第一页,在"开头的话"中,你就能读到上面这一段饶有趣味的文字,让你不自觉地联想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没错,这是一本新鲜出炉的、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读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重要?你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个星球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提出背景及研究进展的阐述分析,指出该制度的本质是法律价值由"人类利益为中心"向"生态利益为中心"的转变,该制度以法律形式实现对产品的环境影响全过程控制,它是一项新的具有强制性、综合性和特殊公益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玲龙  姚建  洪敏  朱静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145-148,172
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因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文章针对当前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中外传统发展观及环境伦理问题出发,阐述了环境伦理与发展观的密切关系,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构筑新的发展观和环境伦理观,当前中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5周年前夕,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一份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公元2000年及其后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人口、粮食和农业、能源、工业、健康和住房,国际经济关系.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海洋污染、和平利用外空、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安全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客体满足人类主体需要的属性,在这种意义上,环境价值就是指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需要的满足。它表现为维护人类生命的生态价值、作为生产前提的资源价值、科学研究的价值、人的享乐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总之,环境是否具有价值,环境中的哪些事物应该保护,都得视人的需要和利益而定。在这种环境价值观的误导下,保护环境的行为实质上就成了仅仅维护人类利益的行为,而完全忽视了环境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似乎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天地之间的所有东西都拱卫着人类的发展。而人类则可以按自己的好恶,任意决定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一、总则,权利和责任 1.基本人权:全体人类都享有适合其健康和福利的环境基本权利。 2.世代衡平:各国应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和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 3.保护与持续利用:各国应维护生物圈功能活动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学进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遵循利用生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持最佳持续生产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