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行了3种测定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乙醇连续发酵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硅橡胶膜的渗透蒸发作用可有效消除乙醇发酵过程中的产品抑制效应,将乙醇产率提高至传统发酵过程的3~4倍;从发酵液中连续分离出来的乙醇,经过冷凝后成为高浓度产品,冷阱收集液乙醇浓度可达原料液乙醇浓度的4倍左右.膜的固定作用使反应器中保持了较高的酵母细胞浓度,但是无机盐、不挥发性副产物及老化细胞的堆积会影响细胞活性,为了获取高乙醇产率,必须将部分发酵液从膜生物反应器中取出.  相似文献   

2.
SO4^2-/TiO2固体超强酸薄膜化催化剂能完全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用乙酸、乙醇来合成乙酸乙酯。在膜催化器上,考察了薄膜化催化剂对乙醇和乙酸合成乙酸乙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薄膜化催化剂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当n(乙醇):n(乙酸)=1.5:1,原料流量3.0mL/h,在反应温度为110℃时,乙酸乙酯产率可达94.8%,且薄膜催化剂的处理很方便,催化剂再生后可重复使用,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陶瓷管载体内壁制成高岭土动态膜及动态膜对城市二级出水的过滤性能、动态膜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实验中采用错流操作方式处理二级出水,结果表明,涂膜液中高岭土质量浓度在0.3~0.7g/L、涂制时间在10~37min时,成膜的水处理性能差别不大;跨膜压差对过滤有一定影响,当0.1~0.3MPa时,滤出液通量基本相同,但明显低于0.4MPa时滤出液通量;错流速度对过滤影响显著,速度愈大则滤出液通量愈大,错流速度在1~2m/s时出水通量比较稳定,动态膜对浊度的去除率基本上为100%,对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约为40%。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Φ3&;#215;0.5&;#215;20000不锈钢柱内填弃GDX-102(80-100目),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以乙醇为内标物,测定了苯酚和双氯水羟化反应液中水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较好,回收率为99.5%~101.3%,标准偏差为0.055~0.057(n=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静止系统的气-液两相界面处水合物膜形成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一维水合物膜形成过程的传热数学模型,提出了根据气体的消耗率确定出水合物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水合物的反应体系中各相的温度分布,明确了水侧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强化水侧的传热效果对提高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激活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了SnO_2掺杂透明导电膜,并研究了薄膜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制得的薄膜电阻最低约为17Ω/口,其可见光透射率为85%以上,红外吸收率为80%左右;还测得该膜具有负温阻特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HS—GC法测定甲醇燃料中的乙醇,选用加参一内加法定量,精密区实验变异系数为1.36%~2.15%,回收率为98.30%~102.75%.  相似文献   

8.
实验事实证明关于膜上水分裂的两种经典理论模型都存在缺陷.本文制取了一系列含有Nafion主碳链结构、带不同端基的离子交换膜,实验了这些膜在水分裂中表现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膜上水分裂理论模型──水分子结构预变形.本文首次将红外光谱方法引入水分裂研究,证实了易发生水分裂膜上的水分子处于一种不对称的微环境中,不对称的原因来源于膜上的两性基团.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糖母液为基质对夫法酵母进行了间歇、恒速及变速流加发酵实验,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母液为基质培养夫法酵母生产胡萝卜素是可行的.同时,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夫法酵母的产量.当流加控制因子K=8.7×10-4时,变速流加发酵比间歇发酵夫法酵母产量提高了58.4%.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热态下飞灰磨损现象,用俄歇电子能谱仪(AES)测定了20碳钢在200~350℃范围内氧化膜的厚度变化,并用线性回归法得到了氧化膜厚度与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式,据此分析金属氧化膜厚度及性质对飞灰冲蚀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减压蒸溜,0℃低温气相淀积法在聚酯(PET)基材上合成了聚乙烯醇-聚噻吩(PVA-PTh),获得性能优良的透明导电聚合物复合膜。研究了FeCl3和PVA浓度配比、反应压强、聚合温度和时间对透过率和导电率的影响。最优工艺条件:FeCl38.0wt%,PVA6.0wt%,压强3.37×104Pa,温度0℃,气相淀积聚合时间10min。550nm处膜的透过率Tr≥80%,导电率ρ≥0.2s·cm-1,膜厚约1μm。  相似文献   

12.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黑曲霉、毛霉和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枯饼固态发酵后,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程度为66.7%~99.7%;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的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为74.2%~110.7%;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其粗蛋白质含量接近20%,氨基酸组成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电位滴定法快速测定磷肥中水溶性磷含量的方法。用蒸馏水溶解磷肥中的水溶性磷.通过硝酸钡和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干扰离子,用六次甲基四胺-硝酸缓冲溶液控制试液的酸度(PH=5.4),在乙醇体系中,用一定浓度的硝酸铅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用二阶微分法确定硝酸铅标准溶液的滴定终点体积。方法的RSD为0.66%~0.97%,回收率为100.00%~100.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的研究,证明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可得到直接回用的优良水质.MBR工艺对有机物和NH4^ -N的去除是微生物和膜分离的共同结果,在较低的进水COD条件下,MBR工艺的污泥排放量趋于零.同时,化学清洗是解决膜污染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菊花脑茎叶为材料,对其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石油醚除脂,热水浸提、活性炭脱色、Sevage法除蛋白、乙醇醇析提取、沉淀、干燥等方法研究菊花脑茎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用硫酸-苯酚法对多糖含量进行了检测.对菊花脑茎叶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M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又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对甲醇提取物进行特征测定,观测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并用HPLC法分析测定其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菊花脑茎叶干品中粗多糖含量为0.29%,粗多糖中精品含量为88.79%,干品中总黄酮含量为0.203%.其结果证明了菊花脑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香樟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香樟叶为材料,采用石油醚除脂,乙醇浸提方法,获得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AI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这提示样品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用该提取物对4种细菌,3种霉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两个λ/4的红外高反膜系的理论,给出了卤钨灯以及其他白炽灯红外高反膜的设计思想,并讨论了确定中心波长的一般原则,节能接近50%。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不同水果原料(苹果、梨),添加不同量的酵母菌进行发酵,酿制果酒,在此基础上加入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进一步酿制果醋,得到一系列的果酒和果醋产品,并通过对产品的还原糖,乙醇,总酸的测定,从而寻找最佳风味的酿制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还原糖、乙醇和醋酸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讨论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和价值,同时针对中学生物的实验,探索适合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考察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处理效果、膜污染和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在很低的有机负荷(MLSS可承受的TOC负荷为0.014 kg/(kg.d))下有机物去除率大于60%,NH4 -N去除率大于95%,浊度去除率约为92%,可维持30 d左右.平行实验显示,投加PAC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而对NH4 -N和浊度的去除无显著影响;投加PAC能有效减缓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使膜污染缓慢发展阶段的历时时间延长了一倍多,并使膜过滤污泥的凝胶极化阻力和总阻力分别减小40.5%和17.4%;另外投加PAC改变了污泥特性,是使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水、乙醇及四氯化碳作为工质,流过内径分别为0.168mm、0.399mm和0.799mm不锈钢管及内径分别为0.242mm、0.315mm和0.52mm石英玻璃管,测量其压降与流量,从而获得摩擦系数厂与雷诺数Re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Re小于1200~1800时,除内径为0.168mm的不锈钢管外,其他微管内的与经典层流理论值几乎一致;而对于内径为0.168mm,相对粗糙度为8%~10%的不锈钢管,当Re超过800时,其值比经典理论值高10%~15%;当Re超过1800时,所有微管的厂值明显偏离经典层流理论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