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在油气管道建设中,由于受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多条管道并行敷设逐渐增多。与单管敷设相比,并行敷设具有节省工程投资、减少环境破坏、便于管道投产运行管理等优点,但同时也增加了影响相邻管道安全、增加施工及维修抢修难度等不利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法律、规范标准,重点分析了管道失效、温降、施工及维修抢修等影响管道并行间距的因素,推荐了各种条件下管道并行敷设的合理间距。  相似文献   

2.
陕京三线输气管道是将中亚天然气、塔里木气区、长庆气区的天然气资源通过管道输往急需清洁能源的环渤海地区,以满足该地区对天然气能源的迫切需要。针对陕京三线输气管道与在役陕京一线、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及在建中石化榆济输气管道在局部地区并行敷设的安全问题,尽量减少对地方规划的影响,通过分析国内外油气管道设计规范在这一问题上的有关规定及相关工程并行敷设实例,探讨输气管道并行敷设的间距,研究从设计施工角度如何确保管道安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河西走廊管道敷设概况,对河西走廊在役运行油气管道及规划建设的油气管道,参考国内外已建管道的经验,从运行管理、现场施工、防腐蚀设计等方面对多条油气管道并行敷设间距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多条管道并行敷设的可能,提出了有关管道并行敷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并行油气管道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条管道共用管廊带可以节约用地,便于统一规划及管理,但必须处理好安全问题,尤其是山区段,地形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维抢修困难。文章简要地分析了并行管道失效的原因,并以中卫—贵阳天然气管道与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并行段为例,从线路用管、施工要求、地质灾害治理、预防第三方破坏等方面提出了安全措施,为其他并行管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国外油气管道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管道运营期间由于受腐蚀、外力作用、操作失误或管材缺陷等原因就会造成管道破裂、油气泄漏甚至起火爆炸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和减少事故,提高管道安全运营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8.
介绍1997年世界在建和计划的管道建设项目。预计1997年及其以后全世界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油气管道达11.4万km,超过一年前制定的计划。由于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近些年天然气管道一直活跃,不过1997年计划建成的天然气管道比上一年计划建成的减少1602km。预计1997年全世界管道建设费用将超过38亿美元。估计1997年后管道建设计划费用需要50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并行管道阴极保护防干扰的最小间距,分别开展了现场测试、室内模拟试验及数值模拟,最终得出对于3PE涂层的并行敷设管道,在土壤电阻率为100Ω·m以下时,阴极保护系统防干扰的最小间距为4m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建成的“陕--京输气管道”、正建设的“涩--兰输气管道”,拟建设的“西气东输管道”等长输管道都大段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敷设,在此地区虽已建成和运行了一些油、气管道工程,但水害却严重影响了管道的安全运行,故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敷设还需深入开展对策研究。本文通过对陕甘宁气田--北京输气管道工程途径吕梁山黄土沟壑梁峁山区段所进行的管道设计,提出了“七个环节”的全过程保证体系的思路;针对四种不同地形情况,  相似文献   

11.
油气输送管材料阻力曲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气输送管壁薄、高韧性的特点 ,从管体上取样进行了J积分测试 ,以寻找一种有效控制管道断裂的控制指标。试验按照GB2 0 38标准要求 ,采用三点弯曲试样 ,分别对进口X52ERW焊管母材、焊缝以及国产X60SSAW焊管母材、焊缝、热影响区进行系列温度J积分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变化对两种焊管各区J积分测试值影响不大。前者的韧脆转化温度约为 - 60℃ ,后者的韧脆转化温度低于 - 60℃。给出了两种焊管母材的焊区JR 阻力曲线的回归方程。对ERW和SSAW焊管各区JR 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 ,焊缝JR 值高于母材。在管道设计与安全评价中 ,采用焊管各区JR 断裂韧性和阻力曲线下回归方程和 (或 )母材JR 阻力曲线 ,可得到偏于安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西南山区管道埋设地质条件复杂,多条管道在同一管道廊带并行敷设,每条管线均采用独立的阴极保护系统,线路阴极保护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风险。对西南山区并行管道阴极保护系统通断电后目标管线阴保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相互干扰的管地电位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连续监测,选取2个典型并行管段共计5处测试点进行腐蚀速率分析。结果表明,5处位置的土壤自然腐蚀速率为0.080~0.217 mm/a,阴保下的腐蚀速率为0~0.126 mm/a,阴极保护效果良好处腐蚀风险低,土壤自然腐蚀速率是阴极保护下腐蚀速率的几倍、十几倍,在阴极保护良好的条件下并行管道阴极保护间的相互干扰对管道的腐蚀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油气管道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国内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国内油气管道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输气管道天然气水合物段塞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多数水合物预测模型无法描述输气管道水合物段塞形成过程这一问题,依据管道中气液分布特点,构建了描述输气管道中水合物生成状态的物理模型。以此为基础,借用传热学、多相流和相平衡理论建立了预测水合物段塞形成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定解条件,继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合物段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成功预测段塞的形成位置、形态及变化过程;气流量、绝热层的厚度和导热系数对初始状态下水合物生成区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随着气流量的增加,气芯的携液能力增强,液膜厚度减小;水合物段塞形成过程中引起管线压降增大、温度降低、气芯携液能力增强、液膜厚度减小等一系列参数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可以作用于段塞使其进一步生成。  相似文献   

15.
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定量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永基 《石油学报》2004,25(5):108-112
介绍了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步骤.分析了泄漏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并根据事故基本参数确定其数值.根据这两种指标,运用危险矩阵来简单地确定风险等级及提出推荐的处理建议.此外,在考虑事故后果时,介绍了事件树分析法.根据油气泄漏事故可能造成的3种后果(无燃烧、燃烧和爆炸事件),分别估算了其发生概率.从安全、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评价了油气泄漏的后果,讨论了相应后果指标的考虑因素.同时还介绍了推荐的管道失效概率分类准则,并阐述了3类损伤发展模型,即速度模型、敏感模型和无关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1]所建立的海底管道系统失效故障树,探讨了将主观判断法与模糊数学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海底管道系统失效可能性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确定了失效故障树分析中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了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并对影响海底管道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埋地管道弹性敷设的计算与放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输管道的弹性敷设具有施工方便、节省管件、受力良好、工艺合理等优点。本文提供了埋地管道和管沟开挖的曲率半径、弧形管沟标高的计算方法以及埋地管道弹性敷设的放线方法,并指出敷设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含缺陷油气管线结构的可靠性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有关计算含缺陷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方法--一次二阶矩可靠性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含腐蚀缺陷油气管线结构可靠性计算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一次二阶矩可靠性方法与常规Monte-Carlo方法相比,只须迭代6次就可求得所需的可靠度β,计算效率很高,计算结果可精确到0.0001.此外,根据结构的动态失效模型还可以确定油气管线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可靠度以及结构的有效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19.
油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永  罗艳龙  孙明  王俊强 《石油学报》2021,42(9):1247-1254
系统综述了交流杂散电流对油气管道腐蚀速率、腐蚀电位、腐蚀形貌、阴极保护的影响及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交流干扰不仅会改变油气管道腐蚀电位、加速腐蚀及造成局部腐蚀,而且会使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发生偏移及在保护电位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发生腐蚀。同时,腐蚀介质环境也对油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腐蚀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交流腐蚀的影响因素众多,目前提出的各种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虽然能解释部分腐蚀现象,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进一步展望了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灰色理论的长输管道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长输管道传统风险分析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利用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度来进行长输管道系统的定量风险分析。该方法对长输管道常见的故障模式进行风险优先排序,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具有原理简单、易于掌握、计算简便、排序明确、对数据分布类型及变量之间的相关类型无特殊要求等特点。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其结果为采取有效的运行维修策略,提高长输管道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