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受承压水影响的深基坑工程中的群井抽水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深基坑工程的承压水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受承压水影响的深基坑工程,群井抽水试验的作用十分重要。作者结合多个受承压水影响的深基坑工程的群井抽水试验,总结了群井抽水试验结果对深基坑工程承压水控制的作用,包括获取较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合理的降压井深度和相关参数;确定上部隔水层与承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根据群井试验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监测结果,预估承压水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对类似工程设计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TRD工法及其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建筑基坑向“大、深”方向发展,深基坑围护施工技术面临的难题日显突出,特别是高水位地区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问题愈来愈重要.水泥土搅拌桩(墙)围护结构要满足深基坑工程截水的需要,截断或部分截断承压水层与深基坑的水力联系,控制由于基坑降水而引起的地面过度沉降,确保深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介绍了TRD工法及其在深基坑工程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太原漫滩地质下基坑工程中所存在的地下水位高、开挖面积大、变形控制等级高等问题,通过对车站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并对基坑边角部位和中间部位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太原漫滩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基本规律:该地区墙后地表沉降表现为明显的凹槽形,空间效应显著,开挖过程中墙后地表局部隆起,提前降水和采用强支护可以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最后给出太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墙后地表沉降预估曲线。  相似文献   

4.
复杂越流条件下超深基坑抽水试验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上海宝钢集团浦钢公司搬迁工程(特殊钢分公司部分)炉卷热轧机项目(第二批)旋流池基坑为例,通过抽水试验认识到含水层之间存在复杂越流,建立其合理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基于该概念模型设计坑内-坑外联合作用的降水方案,群井试验验证了降水设计的正确性.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坑内-坑外抽水井的联合作用,完全达到预期降水效果,开挖过程中,坑内干爽.结合群井试验中出现的隔断承压含水层无法疏干,2口井抽水,停泵1口后,另一口抽水井水位恢复较快情况,基于试验数据预测地墙存在渗漏,建立应急预案,在问题出现后及时处理,避免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此工程实践也可作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深井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基坑深井降水非稳定流的理论 ,分析了承压含水层水位降深及地面沉降与降水时间的关系 ,提出了深井降水工程的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和基于安全水位控制、坑底抗突涌、避免基坑周边地面过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约束条件。对某深基坑深井降水工程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 ,深井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深基坑降水施工的施工风险,以沈阳地铁9号线皇姑屯站为例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深基坑降水技术及应急措施以降低其风险隐患。地铁车站基坑降水工程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管道沉降、建筑物沉降等工程风险,提前为降水工程提供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对于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杭州地铁江南风井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江南风井深基坑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在渗透性极好的圆砾层中如何进行深基坑承压水降压施工,重点阐述了该工程深基坑降水应用三维流降水理论,采用坑内布置除水井的方法,充分利用围护墙的隔水效果,有效地降低了承压水头,确保了基坑底板的稳定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类似地下工程的降水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预测减压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及其分布,实测了上海某深基坑工程群井抽水试验引起的观测井水头降深和地表沉降,分析了地表沉降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并引出场地的等效综合模量来建立承压含水层水位降深与相应地表点沉降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等效综合模量和渗流场的数值模拟相结合,提出了减压降水诱发地表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辐射井降水技术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锋  刘永亮 《施工技术》2005,34(5):51-56
针对深基坑和地下工程施工中无法采用常规降水、堵水方法控制地下水的情况,采用辐射井降水技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文中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辐射井降水技术措施、改进的施工工艺、工程效果及工程效益作了较全面地介绍。  相似文献   

10.
对于超深基坑且周边环境复杂的项目,一般都会进行群井抽水试验以获得水位与沉降数据。本文结合某商业综合体深基坑项目,建立在有关渗流理论和深基坑降水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降水方案,进行深基坑降水设计,对影响降水效果的降水设计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以满足基坑工程安全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下工程的蓬勃发展,由地面沉降引发的建筑物开裂等灾害也日益增多,降水是引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得到大家的共识,然而其中的机理却依然复杂,因此,本文从地下水动力学降水涉及变形的理论公式的角度对降水引发地面变形机理进行探讨,考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最后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M8线周家渡站隧道风井基坑降水试验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上海M8线周家渡车站隧道风井抽水试验及沉降监测,为降水方案设计取得了合理参数,就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掖某深基坑在降水条件下支护结构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坑工程中地下水对基坑支护结构性能的影响不能忽视。本文以张掖市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论述了复合支护土钉墙(上部土钉墙支护,下部排桩预应力锚杆支护)设计要点,同时对降水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利用岩土分析软件PLAXIS,采用HSS土体高级本构模型对此工程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作用对基坑坑底的隆起量影响较小,但对基坑壁的侧向变形影响较大,同时设计软件计算的排桩桩身弯矩值比考虑降水条件下和未考虑降水条件下的弯矩值都大,因此设计结果偏于保守。最后在降水条件下基坑地表的沉降量比一般条件都大,这与地下水的源汇项和土体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深基坑工程中降水技术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地面沉降的控制措施.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出基坑涌水量,并设计抽水井;然后根据降水深度要求及土层渗透系数,选择井点降水方法,确定井径、井深、单井涌水量及井数.对降水引起地面沉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对于深基坑的降水技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因深基坑降水和基坑渗漏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通常在坑外进行地下水回灌,而回灌参数会影响地表沉降控制效果。为了选取合适的回灌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进行滤管长度、回灌井井径、井深、回灌压力对地表沉降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回灌压力和回灌井井深为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对控制基坑周边的沉降变形相对敏感,在设计回灌井时应首先考虑;而滤管长度和回灌井井径对控制地表沉降变形不敏感。回灌压力越大,控制地表沉降的效果越好,但不能无限制增加回灌压力,应根据回灌井周围密封强度计算回灌压力上限值。回灌井越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越小,但应结合地质条件选取合理的井深。将选取的回灌参数用于现场回灌试验,回灌后坑外地下水位明显抬升,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6.
36层超高层建筑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基坑大致成方形(80m×92m),基坑挖土深度15~20m,其中核心筒电梯井深坑开挖深度19.15~20.25m。基坑西北侧为正在运营中的轨道交通4号线,距离基坑最近处约为10m;东侧为拟建的轨道交通10号线,其上行线距离基坑最近处约6m;基坑周边还有不少地下管线。为保证基坑周边环境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如地下连续墙两侧用三轴搅拌桩护壁;基坑内设置中隔墙;增设井点进行降水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基坑降水工程中管井的施工工艺及其优化方法,并从成井工艺、方案设计研究、降水管钻进工艺等方面对管井降水进行了全面合理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地方性的建筑基坑降水技术经验,以期为同类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曹蔓  刘刚 《山西建筑》2007,33(33):137-138
结合某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深井降水技术应用,介绍了深井降水的方案选定、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指出深井降水施工减少了基坑开挖的工作量,并降低了施工成本,是深基坑降水比较理想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和修正剑桥模型,利用流固耦合模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基坑的时间效应进行研究,并以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对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的渗流固结进行了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揭示了基坑渗流场分布及基坑水土压力和地下连续墙变形、周围地面沉降及基坑底部回弹的分布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考虑流固耦合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基坑渗流与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20.
顾军政 《山西建筑》2009,35(19):111-112
通过克拉玛依雅典娜商住楼基坑降水及支护技术的应用,介绍了土钉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并指出了在施工及后期支护监测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降水工程施工时应遵循科学规律,制定切实可行方案,确保井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