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6月13日至18日,云南省卫生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联合主持在昆明召开了尖吻蝮蛇毒“去纤酶”鉴定会,参加鉴定会有9省(市)39个单位的科技、临床、教学、药检、生产等方面的专家、医师和有关人员共71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974年开始对尖吻蝮蛇毒去纤酶进行分离、纯化和理化、药理、毒性试验。1979年与云南省药品检验所共同制定临床试用品标准,生产出符合临床应用的产品,并经动物试验和人体试用后,上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在8省(市)20个医院开展临床验证工作。临床结果:共治疗308例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86.7%,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214例,总有效率为86.9%;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显效12人占  相似文献   

2.
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昌华 《蛇志》1989,1(3):5-7
Ottyang,C.等(1967)从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凝血酶样成分,分子量33500,由17种263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体内去纤作用,但未见用于临床的报道。杉原久义等(1978)也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个促凝组分,分子量52000,具有精氨酸酯酶和凝血酶活性,未见体内血液学效应及临床应用的报道。我们从1974年起,对尖吻蝮蛇毒凝血酶样酶进行7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研制成“去纤酶注射液”,于1978年首先用于临床,1981年鉴定通过。这是我国最先研制并用于临床的蛇毒酶制剂。它由四个凝血酶样同工酶组成,其分子量分别是33500,68000,19500,30000;它们均由17种氨基酸组成,但组成  相似文献   

3.
胡建国 《蛇志》2012,24(1):56-57
蛇毒是从毒蛇头部毒腺分泌的有毒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动物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现已被应用于溶栓、抗癌、止血、止痛等方面。传统上蛇毒分为神经毒、血循毒与混合毒。尖吻蝮是我国十大剧毒蛇之一,其毒液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引起出血、肿胀与局部组织坏死。已经发现尖吻蝮蛇毒多属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磷脂酶屯家族,部分蛋白质可能属于去整合素家族[1]。现就尖吻蝮蛇毒生理活性及药理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别使用5微克/公斤、25微克/公斤、100微克/公斤的剂量,对15只家犬进行了尖吻蝮蛇毒去纤维蛋白酶(简称去纤酶)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去纤酶可使三组实验狗(每组5只)血浆中纤维蛋白元非常显著(P<0.01)地降低。由于纤维蛋白元的降低而产生的抗凝血作用亦是显著的(给药后5小时所取得的血样在37℃放置24小时以上不凝)这一显著的抗凝血作用至少可以持续24小时。未观察到自发性出血现象或其他毒付作用。表明去纤酶具有较为安全,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尖吻蝮(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是我国特有的毒蛇,尖吻蝮蛇毒除引起局部出血肿胀和坏死等症状外,临床常伴有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症状。为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对尖吻蝮蛇毒引起损伤后肾脏的改变,用小鼠作了试验观察,材料与方法取体重20克左右的小白鼠。每只注入40微克的尖吻蝮蛇毒,先将粗蛇毒溶子生理盐水中,使每0.1毫升生理盐水含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 (NHFLE)对动物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应用家兔、大鼠作动物体内外实验观察 NHFLE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分别测定了纤维蛋白含量、全血凝固时间(C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凝血酶时间 (TT)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结果无论是体外法还是体内法 ,尖吻蝮蛇毒 NHFLE都能明显延长 CT、 APTT、 PT、 TT,缩短 ELT的溶解时间 ,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给药后 30 min纤维蛋白原降低最明显 ,但对血小板聚集均无抑制作…  相似文献   

7.
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促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素芳  钟满森 《蛇志》1997,9(4):1-5
探讨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DATLE)的促凝作用特点及影响其药效的有关因素。方法测定DATLE诱导的体外全血浆及吸咐血浆凝固时间,不同实验条件对DATLE及凝血酶诱导体外全血浆凝固时间(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在体外,DATLE能直接使人全血浆及吸咐血浆凝固,并呈剂量相关性,该促凝作用不受AT-Ⅲ和肝素的影响,Na+离子抑制,而Ca2+离子能增强其促凝作用;DATLE促凝作用的最适pH值在5.0~8.5之间;DATLE在体内能增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作用,在0.05~0.1mg/kg的促凝剂量下,DATLE略使血浆纤原含量减少。结论DATLE为一类凝血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主要表现为促凝作用,有不同于凝血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松  黄接棠 《蛇志》2005,17(4):237-240
目的 探讨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王锦蛇血清与不同剂量的尖吻蝮蛇毒分别混合后,注射到小鼠背皮下,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出血活力;腹腔注射此混合物后,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毒效价;先后注射尖吻蝮蛇毒和王锦蛇血清,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引起的死亡、组织损伤和炎症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 1ml王锦蛇血清可完全抑制10mg(干重)的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活力;1ml王锦蛇血清可中和11mg(干重)尖吻蝮蛇毒的致死活力;王锦蛇血清对由尖吻蝮蛇毒引起的致死、组织损伤和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论 王锦蛇血清是尖吻蝮蛇毒的强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新的蛇伤治疗药物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尖吻蝮蛇毒对蟾蜍交感神经节细胞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以离体蟾蜍交感链为标本,观察了尖吻蝮蛇毒(AAV)的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该蛇毒(10-200μg/ml)对交感神经元的静息电位、膜电阻和膜电容没有显著的作用,对动作电位形状也无可测出的影响,但能使阈电位轻皮升高,即使神经元兴奋性稍降低。AAV(>25μg/ml)对胆碱能性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有剂量依从性的,部分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至少应部分归之于AAV对突触后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的阻断作用。本研究发现的AAV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单元尖吻蝮蛇毒蛋白组分有无差异性。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方法,比较采自安徽黄山(黄山单元)和贵州梵净山(西部单元)尖吻蝮蛇毒组分。结果梵净山尖吻蝮的蛇毒蛋白表达量和条带数目均高于黄山尖吻蝮。结论黄山单元和西部单元的尖吻蝮蛇毒蛋白组分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蛇伤凉血合剂对尖吻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尖吻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蛇伤凉血合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咬伤2h内)、咬伤后72h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TT、PT、APTT、Fg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72h,两组患者的TT、PT、APTT均升高,Fg均降低,而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伤凉血合剂对尖吻蝮蛇咬伤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南尖吻蝮蛇毒出血毒素的圆二色性和化学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远紫外CD谱研究了湖南产尖吻蝮蛇毒的两个出血毒素的溶液构象,计算得DaHT-1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分别为23.4%、31.3%、45.3%。随PH的增大或减小,峰位蓝移,酸性条件下的变化比碱性条件下的变化大。构象单元含量计算表明:α螺旋减少,无规卷曲增多,β折叠基本未变,温度和PH对CD谱的影响相似,50℃时峰位蓝移,α螺旋减少,无规卷曲增多,EDTA对CD谱影响显著,0.02mol/LE  相似文献   

13.
用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的方法,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显著降压作用的组分,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及等电聚焦电泳证实为单一区带,其等电点为6.8,分子量为31000,LD50为7.35±0.51mg/kg(i.v小白鼠)。该组分能使兔和大白鼠颈动脉血压降低,其降压作用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较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观察大白鼠肠系膜微循环微动脉管径的变化,发现大白鼠颈动脉血压降低与微动脉扩张有关。兔血液流变学实验表明该组分能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等,提示该降压组分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其扩张微小血管及降低血液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尖吻蝮 Dienagkistrotrodon acutus(Guenther)属于蝰科 viperidae 蝮亚科 crolalinae 尖吻蝮属Dienagkistrodon 是一种剧毒蛇,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主产我国南方山区,为进一步做好蛇伤防治,我们对武夷山区不同月份的尖吻蝮蛇毒的毒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远紫外CD谱研究了湖南产尖吻蝮蛇毒的两个出血毒素(DaHT-1、DaHT-2)的溶液构象,计算得DaHT-1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的含量分别为36.9%、35.5%、27.6%;DaHT-2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分别为23.4%、31.3%、45.3%。随pH的增大或减小,峰位蓝移,酸性条件下的变化比碱性条件下的变化大。构象单元含量计算表明:α螺旋减少,无规卷曲增多,β折叠基本未变。温度和pH对CD谱的影响相似,50℃时峰位蓝移,α螺旋减少,无规卷曲增多.EDTA对CD谱影响显著,0.02mol/LEDTA便导致两个出血毒素呈极度的无序状态。EDTA完全抑制,半胱氨酸部分抑制,胰蛋白酶不影响它们的出血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AVC-Ⅰ)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活性的影响,探讨AAVC-Ⅰ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用AAVC-Ⅰ(0、20、40、80μg/ml)处理细胞后再孵育24 h。划痕实验和趋化小室实验观察AAVC-Ⅰ对内皮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HUVECs比较,AAVC-Ⅰ各浓度组细胞迁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降低,P-selectin和ICAM-1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AAVC-Ⅰ可能通过下调P-selectin和ICAM-1 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内皮细胞迁移活性。  相似文献   

17.
贺玲  向泽初  孔天翰 《蛇志》2010,22(1):52-52
尖吻蝮蛇(别名五步蛇)毒酒是用捏鼻法和挤压法提取尖吻蝮蛇毒液,加入枸杞等中草药用50°粮食白酒浸泡加工、纯化而成。调配成尖吻蝮蛇毒酒,口服一定疗程后,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促进饮食,增进性欲等功能,对皮肤病、牛皮癣(银屑病)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黄韶玲  管锦霞 《蛇志》1997,9(4):8-9
目的 探讨尖吻蛇毒促凝组分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方法 用氯胺和蝮蛇毒的促凝组份进行^125I标记,以放射性参量与的比值作为促凝组分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一致性快速静脉注射促凝组后2h,以肾分布了高,肺,脾和肝的放射性参比量也较高,尿中量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皖南尖吻蝮蛇蛇毒中纤溶组分。研究了Acr对FP内源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FP分子含有多个Trp残基,这些Trp残基约有83%可被Acr所淬灭,而且这些Trp残基位于FP分子的较疏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周先果  雷丹青  周先丽  李映新 《蛇志》2007,19(4):253-256
目的应用电镜研究尖吻蝮蛇毒活性肽(K组分)对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取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观察K组分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将已调好的PRP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D组为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C、E组为加K组分组。B、C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D、E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胶原,各组分别制成超薄切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摄片,测出其聚集抑制率。结果K组分能抑制由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剂量与抑制率成量效关系,IC50经直线回归分别为0.067和0.088μmol/L。ADP和胶原组血小板形态不规则,突起明显增多。K组分组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膜表面清晰光滑,颗粒较ADP与胶原组明显增加,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K组分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