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120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CT扫描检查料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CT资料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颈椎病CT诊断;1.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2.颈椎间盘突出;3.横突孔的狭窄。认为CT对颈椎病可以独立诊断,能提供传统X线显示不佳的影像表现;CTM显示颈椎病很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患者关节突关节面方位的CT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24例颈椎病患者和123例正常人颈椎病的CT扫描,对上关节突关节面的水平倾角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正常人C3,C4,C5,C6,C7关节突的水平倾角分别为-23.7,-7.1,5.2,15.3,4.9度,提示正常人自C3至C6,水平倾角逐渐由负变正,由小变大,水平倾角较大或两侧不对称,是颈椎病的潜在发病因素,同时探讨了水平倾角与颈椎病变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SPECT脑血流显像定位诊断癫痫病灶的临床应用──与CT、皮质脑电图及病理检查对比分析[吴华,鲜于志群,赵明等.中华核医学杂志,1995,15(2):69]应用 ̄99mTc-ECIDSPECT脑血流显像对142例癫痫病人进行了研究,并与脑CT、MRI...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临床与影象学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友松  余能伟 《四川医学》1998,19(5):396-398
通过对82例颈椎病临床和影象学对比分析,发现颈椎病好发部位是C4,C5及C6,骨质增生以累及多节段为主,而椎间盘突出以1个或2个节段为多。临床和影象学狭窄不完全一致,但椎管前后长等于或小于10mm会出现脊髓损害体征,影象学诊断椎和狭窄与脊髓型符合率最高,春原因是本组脊髓型椎管前后径明显小于其他颈椎病类型,脊髓型感觉平面常低于实际病变节段,在定位诊断中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10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C扫描表现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CT扫描可对该病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脑部病变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随访CT复查有助于对该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胰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检查方法虽然有超声、CT、核磁共振、ERCP、血管造影及酶学检查等,但对胰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仍十分困难。胰腺细胞活检是诊断胰腺占位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自1997年12月至1998年9月开始采用PTC针在CT片定位下进行胰腺细胞活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CT发现胰腺内占位病变者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5~67岁。病变在胰头部4例,胰体尾部2例。均为经CT检查胰腺占位性病变者,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和胰腺肿大者。1.2方法应用日本…  相似文献   

7.
二维超声心动图与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与核素心肌显(ECT)对冠心病(CAD)诊断的价值,本文以冠脉造影(CAG)为标准,将不包括心肌梗塞的27例临床诊断或疑诊CAD患者的2DE与ECT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显著性差异,ECT敏感性高于2ED,P〈0.01;2DE特异性(91.7%)高于ECT(50.0%)。  相似文献   

8.
BACTEC—460在结核菌快速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BACTEC-460在结核菌快速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BACTEC-460检测结核杆菌,并与涂片和改良罗氏培养法(L-J)进行比较。结果 1068份临床标本BACTEC培养阳性269份(25.2%)阳性报告时间平均12.5天,培养污染27份(2.5%)BACTEC阳性率比涂片高18.4%,比L-J法高10.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BACTEC快速药敏试验表明总耐药率为5  相似文献   

9.
丁美琳  张育君 《广东医学》1997,18(3):153-155
对9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作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断层显像(ECT),55例作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monitor),结果显示CAG诊断CHD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100%,故阳性者诊断CHD无疑。ECT诊断CHD敏感性83.1%,特异性只有31.0%,故ECT阳性诊断CHD须结合临床。Holter诊断CHD敏感性只有45.2%,但特异性达79.2%,是诊断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含CATTCCT,CATTGCT核心序列的两种寡核苷酸与鸡骨骼肌核因子的结合反应。分析MCAT结合活性在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含CATTCCT或CATTGCT核心序列的不同寡核苷酸与发育阶段骨骼肌核抽提物进行胶阻滞实验及竞争反应,结果:胶阻滞实验显示各阶段鸡骨骼肌核提物与含CATTCCT核心序列的寡核苷酸形成L,H两条DNA-蛋白质阻滞条带,条带于出生后减弱2周消失,含CAT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的核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0例经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MRI表现,并与颈椎平片、CT及CTM比较,MRI有如下优点:1.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的变性及突出情况;2.能明确显示蛛网膜下腔与脊贿受压的原因、方位、范围及程度;3.能清楚显示脊髓组织的变化,如水肿、软化灶、囊性变及陈旧出血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158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临床检查,CT扫描明确定位,定性诊断,采用开颅血肿清除,部分包膜切除或钻孔冲洗引流手术治疗。结果:CSDH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58例CSDH患者除1例死亡,157例治愈。结论:依靠CT扫描的准确定位,钻孔冲洗引流治疗CSDH安全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全身发作型癫痫(包括癫痫大发作和失神小发作)病灶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还与CT、MRI和EEG(脑电图)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进行ECT、MRI、CT显像和EEG检查。结果: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本型癫痫病灶的阳性检出率为84.2%(64/76),显著高于MRI、CT和EEG。而EEG的阳性检出率也达52.6%(40/76),但它的定位诊断价值较小。从ECT检出的病灶在脑叶分布特点看:颞叶最多,其次分别为额叶、枕叶和顶叶。结论:ECT显像的探测灵敏度显著高于MRI、CT和EEG,定位诊断价值也优于EEG检查。全身发作型癫痫的脑ECT血流灌注影像表现为多个脑叶同时受累或一侧颞叶受累,其构成比例显著高于其它脑叶受累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塞(HCI)的发病率、发病时间、易发于何种脑梗塞、继发性出血后的临床和脑CT表现。方法 对24例经脑CT检查证实的HCI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HCl占我科同期脑梗塞的3.4%,占大面积梗塞的11.8%,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者占同期脑栓塞的47%,91.6%的出血发生于脑梗塞后的2周内,79.2%的病人临床症状加重,脑CT发现在原有梗塞灶内出现的点状、斑片状出血(75%)或单一血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测量CT机部分机械参数的原理与方法。方法 利用Catphan体模对10台CT机的定位光精度、诊视床运动精度和层厚进行测试,并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结果 10台设备中有2台设备的机械参数不符合要求。结论 (1)利用斜线的投影值来测量机械参数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2)必须定期对CT机的各项机械参数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64例脑性瘫痪的临床与CT分析附属医院儿科侯文敏廉道三高恒淼吴惠兰CT科董威鲁清王胜林关键词儿童;脑性瘫痪;CT;诊断脑性瘫痪(CP)是指在孕期至生后1个月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非进行性损伤性疾病[2],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本文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侧C4 ̄T1皮节,在刺激同侧Erb点及对侧头皮C3’/C4’点分别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及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并对记录信号行叠加处理,将结果与病人颈椎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检出率达100%,与CT检查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上肢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定  相似文献   

18.
以1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SHCC)作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分析。增强前(NC)的敏感性(62.2%)低于增强后(+C)(78.1%),低于进床式动态团注增强CT(DIB-CT)(84.6%),P<0.01、P<0.05,但与4h延迟CT(D-CT)(78.5%)相比P>0.05。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C(P<0.05)。B超(US)的敏感性显著低于+C、CTA和CTAP(P<0.05)。同位素(PMT)检查的敏感性均低于其他各种影象学方法(P<0.01)。对≤1cm的SHCC,以CTA(71.4%)和CTAP(100%)的敏感性为最高,与US(3.0%)和+C(15.2%)相比P<0.01。对SHCC的定性诊断,以CTA和DIB-CT最佳。以CTA和CTAP敏感性最高,DIB-CT和D-CT次之,常规CT优于US。  相似文献   

19.
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压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临床易误诊为颈椎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等病。本文通过对130例CTS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30例CTS患者中男15例,女115例。年龄28~70岁。大鱼际肌萎缩者38例,双手麻木者64例,单纯左手麻木者30例,单纯右手麻木者29例,手疼痛20例,双手无力2例,左右手无力各15例,远端痛觉减退37例,正常27例。130例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察,结果均为双正中神经不完全损害。2 讨 论CTS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本文男女比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分型与MRI的表现。方法:1995年2月-1998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31例,并经颈椎MRI检查。结果:颈椎病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在C4-7,骨质增生以多节段为主,占81.5%,椎间盘突出常见于C5-6、C4-5或C6-7,占84.1%。以一个或二个合并存在为多,占76.2%。MRI诊断颈椎管狭窄,在脊髓型中比例最高达93.8%。结论:MRI诊断颈椎病的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