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科学中污染物来源的数学模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污染源为对象的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另一种是以污染区域为对象的受体模型(receptor model)。简介了受体模型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我国源解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给体-受体环丙烷在有机合成中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分子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最常用的是在路易斯酸作用下,给体-受体环丙烷化合物开环,并与烯烃、炔烃、1,3-偶极子或其他不饱和化合物发生环加成反应。本文简单报道了传统的实现给体-受体环丙烷环加成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阴离子识别化学,作为超分子化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简单介绍了阴离子识别与传感的发展历史,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阴离子受体,这些受体可以简单的分为金属配合物类和非金属类阴离子受体,非金属类受体一般含有氨、酰胺、脲、硫脲、吡咯或羟基等基团,这类基团中的极化氢作为体系中的阴离子结合位点。概述了几种可行的阴离子识别方法,包括1HNMR、比色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及电化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离子型GABA受体是杀虫剂的重要靶标之一.以人GABA受体为模板同源模建了黑腹果蝇GABA受体的三维结构,通过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方法对小分子数据库进行了虚拟筛选,结合对接模式发现了 6个GABA受体拮抗剂苗头化合物,为靶向GABA受体新型杀虫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离子识别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离子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重金属离子很容易在生态系统中富集,从而对生物体产生极大的毒性,因此,研究具有识别重金属离子能力的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很多简单有效且低成本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这些方法中最常用到的重金属离子识别材料,主要从合金与汞合金、有机合成受体和生物大分子受体这三类进行介绍,这些材料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咪唑[1,2-b]哒嗪类m TOR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模型。结合两个模型实验结果,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间关系。方法 采用比较分子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来研究咪唑[1,2-b]哒嗪类m TOR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用分子对接方法来研究化合物与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建立了可靠、合理的咪唑[1,2-b]哒嗪类m TOR抑制剂Co MFA(q2=0.628,r2=0.989,r2pred=0.991)和Co MSIA(q2=0.593,r2=0.988,r2pred=0.989)模型。通过分析分子对接模型得出化合物与受体蛋白之间有关键的氢键连接。设计出了新化合物并预测了活性。结论:根据3DQSAR模型得到咪唑[1,2-b]哒嗪类m TOR抑制剂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分子对接模型发现化合物与受体蛋白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以上设计出了具有较好活性的新化合物。实验的研究发现为该类m TOR抑制剂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胰岛素受体的分离提取方法为凝集素亲和层析与以胰岛素作为配体的亲和层析。建立磁分离法,采用胰岛素受体亲和磁分离探针提取受体蛋白,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以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作用下受体蛋白酪氨酸的自磷酸化反应。结果表明,磁分离探针与粗提取总蛋白孵育16 h是提取受体蛋白的较优条件,所得胰岛素受体保持了其生物活性,能够发生自磷酸化反应。这些结果表明磁分离方法可应用于胰岛素受体的分离纯化,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强、稳定、可靠,为胰岛素信号传导、糖尿病病理、药物筛选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8.
首先建立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键合图模型,在键合图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故障树分析法,针对逆变器功率管的开路故障,进行了定性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通过分析验证,该方法具有对模型精度要求低及计算量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谢德华  施周  陈世洋 《工业水处理》2012,32(5):21-23,27
将离子交换膜分离装置与化学反应器结合构成离子交换膜化学反应器,并对含铜离子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反应器能将从受体池进入化学反应器的铜离子沉淀下来,而含有高浓度补偿离子钾离子的溶液则全部回流到受体池,节约了药剂及水的成本。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用模型化合物(给予体和接受体),在与煤液化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传氢反应。着重研究了具有C-C键的接受体以及官能度与煤相类似的含氧化合物。在400~450℃下,联苄基的裂解比二  相似文献   

11.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主要采用填充石英砂敲击震动、自行分选压实的方法得到物理模型,其渗透率和孔隙度平行性差,并且具有工作量大、噪音大的缺点。本文探索研究了一种利用简单液压机械设备,逐渐填充压实石英砂制作模型的方法,对这两种方法制作的模型通过饱和油压力、含水与注入倍数、采收率与注入倍数、压差与注入倍数关系进行了对比,拟合效果很好。该方法平行性好、工作量小,无噪音、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苏华  严峰 《广东化工》2016,(15):91-92
文章文围绕α1-肾上腺素受体的纯化及制备展开研究,将细胞经复苏后,以含有抗生素200μg/m L G418和10%FBS的DMEM溶液为培养液,在37℃和5%CO2的培养箱培养,获得大量α1-AR高表达细胞,并获得该受体,与文献通过亲和色谱法得到的该受体相比,具有纯度高、省时、省力的特点,能为后续的受体生物色谱模型的建立提供有利的保障,并且为进一步采用亲和色谱法进行受体纯化提供了足量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周云龙  刘博  李书芳 《现代化工》2012,32(12):104-107
回顾了气液两相流在T形处相分离研究的起因,阐述了对其研究的意义。从实验研究方面着重介绍了不同因素对T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的影响。在模型研究方面,介绍了目前为止的3种模型化方法,简单阐述利用数值模拟(CFD)方法研究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的情况,指出了T型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的研究难点,并且对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会泽硫化矿异步浮选新技术的特点推导一种新的浮选模型,称之为分速浮选模型.选择传统浮选模型中的经典一级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本文推导的分速浮选模型,基于MATIAB/GUI方法设计出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视化强的矿物浮选动力学研究平台,实现了矿物浮选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图形输出,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周丽春  刘毅  金福江 《化工学报》2015,66(1):272-277
针对非线性系统的在线辨识, 提出了一种选择性递推岭参数极限学习机方法。首先, 推导了岭参数极限学习机模型节点增加的递推算法, 以有效地更新在线模型。其次, 结合训练模型的相对误差, 提出模型节点递推增加的选择性策略, 以限制模型的复杂度, 获得更简单的递推辨识模型。通过一个典型非线性化工过程的在线辨识, 从多方面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简单有效, 更适合非线性过程的在线辨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栀子苷衍生物的合理设计。方法:采用Autodock分子对接模块对栀子苷与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酯化的结构衍生物同受体蛋白作用的精确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构象全局搜索方法和Total-Score评分函数筛选对接结果。结果:最佳药效作用构象模型:配体中葡萄糖基上21位,22位,23位,24位上氢同受体ARG131,THR68,THR141和HOH1205形成氢键,栀子苷与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新形成的酯键与受体SER329形成氢键,原栀子苷吡喃环上的氧与LYS267形成氢键。GN2分子对接结果分数最高。结论:本构象模型和评分函数的结果给栀子苷衍生物结构改造提供了一些改良建议并为其抗炎机制的探讨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热固性材料化学流变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热固性材料化学流变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交联固化反应动力学和热固性流变学的内容,并简单叙述了建立化学流变学数学模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作为医学界一个重要的成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PPARγ受体的配体有两类:天然和合成的配体。PPRA有许多亚型,其γ亚型(PPARγ)是控制内分泌代谢的关键因素。该通过实验的方法论证了PPAR受体在小分子肽筛选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的菌落特性能够很好地识别PPARγ受体,并且能够从特定的混合液体中筛选出PPARγ受体的成分。同时,该PPAR色谱模型能够在小分子肽筛选中取得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基于数字化管道平台的大中型穿越演示模块功能和数字化管道建设的基础理论。探讨了包括管道穿越模型及隧道模型等的创建方法和三维可视化实现,同时给出了大中型穿越演示模块三维模型的结构,对附属设施、房屋、植被和环境的设计进行研究并以简单效果显示系统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有机功能染料在新型光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染料的光学特性与稳定性是影响其应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应用于有机太阳电池的敏化染料是决定电池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的关键组分。传统有机敏化染料的设计主要遵循电子给体-共轭桥连-电子受体(D-π-A)模型,但其对设计宽光谱、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有机敏化染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近年来系统引入额外的强吸电子基团作为电荷分离“阱”受体,成功发展高稳定性敏化染料,显著提升敏化染料稳定性及光电转换效率,创新地提出D-A-π-A型纯有机敏化染料概念。本文主要依据在纯有机敏化染料设计与合成方面的相关工作,简单介绍D-A-π-A模型中额外受体对染料能级、光谱等性能的调控机制,以及该模型对提升有机敏化染料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及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