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亚氨基二乙酸 (IDA )修饰聚乙二醇 60 0 0 (PEG)后 ,再与 Cu SO4反应 ,形成 PEG修饰聚合物 PEG-(IDA-Cu) 2 ,混合吐温 80、磷酸盐 ,即构成液 -固亲和萃取体系 .采用该体系 ,直接从大豆蛋白匀浆中提取了氨基酸 .选定萃取条件 :磷酸盐摩尔比 n(K2 HPO4)∶ n(Na H2 PO4) =4.8∶ 1,维持体系 p H值 7.70 ,总盐浓度 1.60 mol·L- 1;吐温 80的体积分数 10 .5% .结果表明 :该体系对大豆蛋白匀浆中氨基酸的二次萃取率为 66.5%  相似文献   

2.
IDA修饰PEG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分离钪(Ⅲ)和镱(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Sc和 Yb在亚氨基二乙酸修饰的聚乙二醇 (PEG- IDA)混合 Tween80 -盐水液 -固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讨论了 PEG- IDA用量、萃取酸度、吐温用量及分相盐种类和浓度对其萃取率的影响 ,筛选出适宜的萃取分离条件 ,控制萃取酸度 ,实现了 Sc和 Yb的分离 .并用 p H电位法在 30℃的 0 .1mol· L- 1 KNO3溶液中 ,测定了PEG- IDA的离解常数以及 PEG- IDA与 Sc和 Yb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研究了稳定常数与稀土在 PEG- IDA修饰聚合物 -盐水液 -固萃取体系中分配行为的关系 ,并对该体系富集分离稀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EDTA的酰氯化     
阐述了对EDTA进行酰氯化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物质--乙二胺四乙酰氯(简称EDTA酰氯),并对产物进行了鉴定和表征.将合成的EDTA酰氯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吐温80(Tween80)在N,N二甲基甲酰胺存在下反应制得了修饰聚合物PEGEDTA和TweenEDTA.并将所得产物用于构建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萃取体系富集分离Cu(Ⅱ),在pH=5.40,Tween80和(NH4)2SO4的浓度分别为9%(体积百分比)和20%(质量体积百分比)的条件下,两修饰物对Cu(Ⅱ)的一次萃取率分别为89.68%(PEG-EDTA)和81.54%(TweenEDTA).  相似文献   

4.
吐温80-(NH4)2SO4-H2O液-固萃取酚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吐温80-(NH4)2SO4-H2O液-固萃取体系对苯酚、邻硝基苯酚和邻氯酚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以吐温80的浓度(体积分数)为10.5 %,盐的种类以硫酸盐最好,其浓度为1.51 mol*L-1,萃取酸度pH 5.87.对模拟水样中苯酚、邻氯酚、邻硝基苯酚进行了萃取,用HPLC检测,其回收率分别为86.8 %、 95.7 %、100.2%.总酚回收率90.2 % .可用于水中酚类污染物的萃取.  相似文献   

5.
培养了含六聚组氨酸绿色荧光蛋白修饰融合蛋白的工程菌,对从工程菌中收集的蛋白原液用普通荧光和恒波长同步荧光2种荧光表征方式进行了比较,探究了分离蛋白的液固萃取体系中各因素(如硫酸铵浓度、吐温80浓度、酸度)对蛋白质荧光特性的影响,确定了萃取体系中适用的恒波长同步荧光测定法.运用该法得到液相的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 35,固相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 48,原始吐温80-硫酸铵液固萃取体系分离菌中目标蛋白,一次萃取固相收得率可达41.31%,调节pH 6.2时一次萃取固相收得率可达63.24%,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加入聚乙二醇修饰物可提高至93.50%.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乙二醇6000修饰物混合吐温80-硫酸铵盐-水液-固体系分离血红蛋白.研究了此萃取体系中修饰物的含量、成相聚合物吐温80的浓度、盐的浓度、体系酸度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在液固两相中分配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分离条件.体系中修饰物含量为2%(质量密度),吐温80含量为4.5%(体积百分数),酸度为pH=7.95,盐浓度为2mol/L.一次固相收得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7.
EDTA的酰氯化     
阐述了对EDTA进行酰氯化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物质-乙二胺四乙酰氯(简称EDTA酰氯),并对产物进行了鉴定和表征,将合成的EDTA酰氯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吐温80(Tween80)在N,N-二甲基甲酰胺存在下反应制得了修饰聚合物PEG-EDTA和Tween-EDTA。并将所得产物用于构建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萃取体系富集分离Cu(Ⅱ),在pH=5.40,Tween80和(NH4)2SO4的浓度分别为9%(体积百分比)和20%(质量体积百分比)的条件下,两修饰物对Cu(Ⅱ)的一次萃取率分别为89.68%(PEG-EDTA)和81.54%(Tween-EDTA)。  相似文献   

8.
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以2-甲基-8-羟基喹啉为螯合剂,考察了时间(10~90 min),温度(313~343K),压力(10~25 MPa),螯合物与金属的摩尔比(50︰1~200︰1)等因素对8种金属离子(Cu2+,CO2+,Ni2+,Fe3+,Pb2+,Cd2+,Mn2+,Zn2+)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螯合物对Cu2+萃取效率最高,在最佳条件下(323 K,30 min,25 MPa,螯合物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200︰1)达88.23%.而在同一萃取体系中,8种金属离子的萃取常数(Kex)随着萃取效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吐温80与几种盐的分相关系,探讨了盐浓度、碱度对螯合剂和金属离子螯合物萃取率的影响。在最佳分离条件下,实现了Co(Ⅱ)-Zn(Ⅱ),Ni(Ⅱ)-Zn(Ⅱ)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1,2-丙二醇体系中,分别使用吐温-80(Tween-80)、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的混合物作为修饰剂,利用1,2-丙二醇还原相同母体醋酸镍,制备形貌分别为海绵体、纤维状、雪花状多晶纳米镍;在水体系中,使用SDS为修饰剂,利用水合肼还原相同母体醋酸镍,制备球形多晶纳米镍.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所制备的纳米镍样品进行表征.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初步解释不同形貌纳米镍的形成机理.将纳米镍样品添加到15W/40SF汽油机油中,在UNT-Ⅱ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纳米镍样品的形貌不同,其对汽油机油摩擦学特性的改性亦不相同,纤维状纳米镍的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和HMM的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在信息提取中,召回率和精度都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HMM(Hidden Markov Models)模型,该模型采用一种新的文本分块技术。通过文本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征,抽取具有特征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抽取剩余的无特征的状态改进HMM,测试了由卡耐基梅隆大学数据搜索引擎研究小组所提供的100篇计算机科学文件头部。结果表明,与基于字词和传统的HMM方法相比,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1.99%和94.79%。  相似文献   

12.
13.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考察了溶剂种类及浓度、提取时间、液固比、溶剂PH、提取次数等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结合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绿原酸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液固比15,φ=0.4的乙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60s。将优化后的微波提取结果与其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蒙药文冠木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比较了水蒸汽蒸馏(SDE)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对文冠木挥发油的提取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两种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中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文冠木挥发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雾化-固相萃取法萃取,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小茴香中的挥发油.采用正十四烷作为洗脱溶剂,体积为50μL、吹扫气流速为200 m L/min,吹扫时间为5 min.利用优化后的方法测定了小茴香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与水蒸馏提取法所得结果相似.测定样品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回收率为65.8%~10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匀浆预处理在从雪莲果中提取低聚糖的应用,详细考察了传统水浴浸提中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以及匀浆转速和匀浆时间对低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这5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匀浆辅助水浴法提取雪莲果中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匀浆转速2500 r/min,匀浆时间90 s,提取温度80℃,提取总时间3 h,液料比1∶20.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法提取枸杞多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秋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3):3783-3785
采用超声法提取枸杞多糖,考察了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四个因素对枸杞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超声功率60 W、超声时间15 min,提取温度90℃。  相似文献   

18.
甘草中甘草酸的多级逆流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多级逆流技术提取甘草酸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级数和液固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多级逆流提取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考察了提取溶剂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室温冷浸法、超声波法、索氏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多级逆流提取甘草酸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单级提取时间60 min,液比6,提取级数为5.在此最佳条件下,多级逆流提取的提取率高于室温冷浸44.3 h、超声波提取40 min、索氏提取4 h、微波萃取54 min的提取率.多级逆流提取具有快速、高效、节能、节约溶剂的特点,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7):1097-1100
以桔梗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微波辅助热水浸提桔梗多糖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粒度、微波时间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热水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80℃,提取时间240 min,粒度80目,料液比1∶20;微波辅助热水浸提桔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0,微波处理时间2 min,微波功率400 W,热水浸提温度80℃,粒度80目,热水浸提时间240 min.采取短时高频微波前处理利于多糖析出,再通过后续热水浸提,其多糖提取率为32.85%,高于传统热水浸提(16.59%)和微波提取(22.83%).  相似文献   

20.
RNA的提取及3种RNA提取试剂盒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RNA的提取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并对实验室常用的3种RNA提取试剂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