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证辨治四要甘肃省榆中县中医医院(730100)高正星痹证是一种以肢体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重着、酸麻,甚至局部关节灼热肿痛,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病情迁延难愈。治疗效为棘手。笔者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简述在辨证论治中的四个要点。1辨治注意相兼...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3.
痹者,指筋骨、肌肉、经脉、气血凝滞不畅,其证多为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无力等症侯时称之为痹证,据其病变部位有肢体痹,经络痹,脏腑痹,脑络痹, 痹等之分.依其病理特性有行痹,着痹,痛痹,热痹, 痹之异.  相似文献   

4.
痹者,指筋骨、肌肉、经脉、气血凝滞不畅,其证多为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无力等症侯时称之为痹证,据其病变部位有肢体痹,经络痹,脏腑痹,脑络痹,痹等之分。依其病理特性有行痹,着痹,痛痹,热痹, 痹之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关节肌肉疼痛的患者和辨治。方法:举2例典型病案分析病机和辨治方法。结果与结论:肝病合并关节肌肉疼痛类似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病因病机均为风、寒、湿、热痹着于筋骨、血脉、肌肉,遵"异病同治"的原则,以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调理气血为大法,治肝为主,兼证为次,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郑玉云  郭宝云 《河北中医》2008,30(4):432-433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壅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相似文献   

7.
<正> 痹证是各种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疾患之统称。痹者闭也,痹证是指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经脉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经脉、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硬、畸形、肌肉萎缩。严重者影响脏腑等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痹证以病因分类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以症候分类为行痹、痛痹、着痹、周痹(疼痛遍及全身之痹)、众痹(此起彼伏,疼  相似文献   

8.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壅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正如《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相似文献   

9.
浅谈《内经》中有关痹证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内经》中有关“痹”字的解释有:①痹有疼痛之意,指肢体关节的疼痛,如《素问·痹论》中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痹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灵枢·官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说明了痹即是痛;  相似文献   

10.
痹证最早见于《内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痹证以病机论,泛指邪气痹阻,经气不利而导致的疾病;狭义痹证即今日所论之痹证,由风、寒、湿、热、痰、瘀等邪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痹证由于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较轻,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痹证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