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多年来,以其高效、低毒、价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过敏试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用药情况。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用于溶解青霉素做皮试的溶媒大多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笔者通过对这2种溶媒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所做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后者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水不宜做青霉素皮试液的溶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院一直用注射用水为溶媒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大量患者局部反应呈阳性,通过以生理盐水为溶媒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与其对照,得出以注射用水为溶媒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出现的阳性反应,多数属假阳性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3.
一般护理     
青霉素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其溶媒的选择、给药浓度和时间、皮试液的配制等与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发生密切相关。青霉素最稳定的pH为6-6.8,偏酸偏硷都会加快其分解。实验证实青霉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一、溶媒的选择:青霉素G的水溶液在PH6.0—6.5时最稳定,偏离这一范围,易被水解而效价降低。实验表明,PH为5.3时青霉素G的水解速度较PH为6.0时高1倍;PH为4.3时较PH为6.0时高10倍。还有实验表明,青霉素G钾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只能于1小时左右输完,方可保持90%以上的效价;而4小时青霉素的含量仅为70.23%。因为5%及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3.2—5.5有轻微催化青霉素水解的作用。另有研究报道,在25℃时青霉素G钠盐如与5%、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而与氯化钠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使用时间可超过8小时,直至24小时。由此可见溶媒的PH对青霉素的水解及半衰期影响较大。故为了确保其青霉素的疗效,在静滴时最好用PH为4.7—7的氯化钠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mQY-1 A型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与常规皮试法的假阳性率有无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需要注射青霉素类的患者作为受试者,共2 000例,同时使用mQY-1 A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和常规皮试两种方法做皮肤过敏试验并进行对照观察,选择有假阳性反应的例数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皮试方法,皮试方法的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mQY-1 A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做青霉素类过敏试验,其假阳性率较常规皮试法低.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芝  胡高楼 《护理研究》2004,18(12):2113-2114
青霉素抗菌作用强、疗效好、毒性低,且价格低廉,在临床的应用经久不衰。在各种药物所致的过敏中无论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还是死亡率,青霉素均居首位。因此,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有资料显示,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高达1.5%~3.7%。为了更好地避免青霉素假阳性问题,扩大青霉素的使用范围,探讨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液在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可行性,将1800例需要应用青霉素的成年人分成两组,分别用0.1mL或0.05mL进行皮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30例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萍 《护理与康复》2008,7(3):208-209
分析30例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青霉素皮试假阴性与患者年龄、皮试液浓度、注入皮试液量、皮试观察时间及患者不重视有关。规范操作,皮试前做好卫生宣教,可减少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芝  胡高楼 《护理研究》2004,18(23):2113-2114
青霉素抗菌作用强、疗效好、毒性低 ,且价格低廉 ,在临床的应用经久不衰。在各种药物所致的过敏中无论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 ,还是死亡率 ,青霉素均居首位[1] 。因此 ,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有资料显示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高达1.5 %~ 3 .7% [2 ] 。为了更好地避免青霉素假阳性问题 ,扩大青霉素的使用范围 ,探讨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液在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可行性 ,将 180 0例需要应用青霉素的成年人分成两组 ,分别用 0 .1mL或 0 .0 5mL进行皮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   2 0 0 2年 8月— 2 0 0 4年 7月来我院就诊因感染需用…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与各种新型抗生素相比 ,青霉素虽然应用于临床已有 5 0多年的历史 ,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和毒性低等优点 ,在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中 ,仍为首选药物 ,但在使用中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1 皮试阳性的问题青霉素皮试阳性结果的判定有关书籍已有明确标准。由于部分医务人员怕担风险而放宽了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判断 ,使某些患者本来可以选用此药而不能应用 ,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对10 0例青霉素皮试患者进行观察 ,结果皮试阴性者占 86 % ,阳性者占 4% ,假阳性者占 10 % ,对青霉素假阳性患者中 ,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 ,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药物者…  相似文献   

10.
酸性氧化电位水皮肤消毒对青霉素皮试结果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皮肤消毒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甲组200例患儿左右侧前臂同时使用酸性氧化水和75%酒精进行青霉素皮试前皮肤消毒;将乙组2 902例青霉素皮试患儿随机分为两小组,分别采用75%酒精和酸性氧化水皮肤消毒后皮试.结果 甲组患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一致,但使用75%酒精消毒后皮试的假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乙组中两小组皮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75%酒精皮肤消毒者皮试假阳性率显著高于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P<0.01).结论 小儿使用75%酒精消毒后进行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高,使用酸性氧化水是更佳的可替代75%酒精的青霉素皮试消毒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 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 000例,按常规对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干预组1 000例,运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对照组阴性866例,假阳性98例,阳性36例;干预组阴性945例,假阳性21例,阳性3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静脉滴注液合理配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青霉素在溶液中降解产物青霉烯酸为观察指标,探讨了在20℃时不同剂量青霉素在不同溶媒、不同pH、不同配置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对青霉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了最佳方案,供护理人员参考。结果表明:现配现用的青霉素给药原则只适用于皮试和肌内注射,不适用于加入溶液中静脉滴注,可改用静脉推注。为了保证青霉素的有效浓度,合理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原则应根据溶媒的pH值、种类和配制后放置时间而定。0.9%氯化钠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pH值分别为5.7、7.8)可提前1~2h配制,2h内滴完,青霉素稳定性不受影响;不宜将青霉素加入pH为3.6~4.2的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只宜从茂菲氏管中一次或分次滴入。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合理使用青霉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随机对100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皮试阴性占84.3%,阳性者占5.1%,假阳性者占10.6%,现就其假阳性反应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6例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1个月~1岁42例,2~3岁30例,4~6岁21例,7~12岁13例.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者79例(占75%),青霉素皮试结果阴阳交替出现,而曾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无过敏反应者27例(占25%).  相似文献   

14.
胥传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2):1787-1787,1789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80例应用青霉素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学基础》方法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 480例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结果阴性410例,阳性20例,可疑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41例)。41例假阳性的患者中儿童(年龄<7岁)及老年人(年龄>60岁)27例;饮酒或热水浴后4例;发热10例。结论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较高,与年龄、疾病、皮试操作、医护人员等因素多种因素有关,应尽可能排除上述因素所导致的假阳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皮内过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叶时英  黄水雅 《护理研究》2005,19(3):538-539
青霉素是临床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抗生素,多年来一直为临床医生所青睐。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造成不良后果。为提高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率,我院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对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以其杀菌消炎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中,我们常遇到对青霉素皮试呈假阳性反应的患者。几年来,我们对961刘青霉素皮试中呈阴性反应的患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其中:呈阳性反应的9例,占0.94%;呈假阳性反应的132例,占13.8%。现将出现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报告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假阳性反应中试敏过程中的不正规因素。针头刺入过深,注入药量过多、浓度过高均可造成吸收不好,皮肤发红。 1.2 患者自身的假性病状。有些护士怕担风险或经验较少,皮试部位皮肤微红或吸收不好,或者患者主诉与皮试无关的症状,即判断为阳性。 1.3 假阳性多发生在儿童,特别是周岁以内的儿童,因其皮肤柔嫩,对刺激反应敏感,患儿皮试时与操作人员不易配合,致使局部摩擦受到更大刺激,其结果也易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陈爱君 《护理研究》2006,20(8):2173-2173
青霉素抗菌谱广、毒副反应少且经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上有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判断结果。我院门诊2004年3月-2005年5月随机从使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的病人中抽取320例病人,试用5%葡萄糖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并且与药典规定的用生理盐水做青霉素皮试溶剂作对照试验。结果发现,用5%葡萄糖做青霉素皮试溶剂能够明显降低皮内注射时的疼痛,青霉素皮试阴性率优于传统使用生理盐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较高的原因。以达到正确判断皮试结果,从而较安全地扩大青霉素的使用范围。方法:通过对241例行青霉素皮试的婴幼儿,按照标准,判断为阳性及弱阳性的。给予作对照试验,对判断为假阳性的患儿。在做好抢救准备的前提下,给予青霉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婴幼儿青霉素皮试阳性率、弱阳性率及阳性、弱阳性患者的假阳性率均较高。对假阳性患儿。选用青霉素治疗。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对皮试假阳性的患儿,在急救用品备齐及密切观察的前提下,仍可选用青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研究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试剂对婴幼儿皮试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并进行青霉素皮试实验的1 000例婴幼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皮试剂量为10 U/0.05,对照组给予20 U/0.05ml皮试试剂量,观察2组患儿皮试假阳性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出现假阳性率为3.8%,对照组患儿出现假阳性率为8.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U/0.05 ml的青霉素皮试试剂能够减少婴幼儿皮试假阳性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护理学研究     
950636青霉紊静脉滴注合理配制的实验研究/张莉…//中华护理杂志一1994.29(5)一270一2?3 以青霉素在溶液中降解产物青霉烯酸为观察指标,探讨了在2护C时不同剂量青霉素在不同溶媒、不同pH、不同配置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对青毒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了最佳方案,供护理人员参考。结果表明:现配现用的青霉素给药原则只适用于皮试和肌内注射.不适用于加入溶液中静脉滴注.可改用静脉推注。为了保证青霉素的有效浓度、合理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原则应根据溶媒的pH值、种类和配制后放置时间而定。。.9%氯化钠注射液和5肠碳酸氢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