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种城域网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在几年之前,电信运营商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如何解决长途骨干光纤网络容量的问题上。众多的设备制造商纷纷投入精力研发DWDM产品,DWDM也成广电信市场上最热的热点,多家公司因为在竞争对手之前推出产品而赚了一大笔钱。今天,M给带宽容量已十分充足,并且具备厂向太比特或更高速率过渡的能力。但是,当传输容量问题解决之后,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又接着出现了。由于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数拥业务受的增长速度十分迅猛。企业m广匕绿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更快的速率和出宽的带宽,而现有的以话音为培础的城域网匕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部长的…  相似文献   

2.
贾鹏 《电信建设》2004,(3):59-64
首先对城域网发展作了简要回顾与前景的展望,并介绍了城域网的由来以及和局域网、广域网的区别.其次以城域网分层模型为基础对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进行了逐一说明,分析各层的特点及功能结构.最后对各种城域网解决方案做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以SDH为基础的MSTP多业务平台;以太网解决方案;以WDM为基础的城域网多业务平台;以ATM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方案;光纤直连技术;基于RPR的解决方案.提出上述技术的优势及不足,对何种技术适合承载那些业务提出观点,同时着重对国际上普遍认为具有市场前景的RPR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案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各种接入网技术在广电城域网中的应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广电网络主要应用的接入技术有双向HFC+DOCSIS系统、点到点有源以太网系统、点到多点无源光网络系统(EPON、GPON)等,对这些技术用于广电城域网的适用性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4.
城域内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促使运营商建设高效率、高容量的城域网。然而,目前城域传送网络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所有的业务都是由分离独立的传送设备来完成,而发展在同一网络平面解决语音、数据业务的综合传送需要的城域网络是下一代网络的必然趋势,因而,MSTP与RPR便引起业内人士普遍的关注,这是两种有潜力的城域传送技术,本文在对比过程中深入探讨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城域内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促使运营商建设高效率、高容量的城域网。然而,目前城域传送网络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所有的业务都是由分离独立的传送设备来完成,而发展在同一网络平面解决语音、数据业务的综合传送需要的城域网络是下一代网络的必然趋势,因而,MSTP与RPR便引起业内人士普遍的关注,这是两种有潜力的城域传送技术,本文在对比过程中深入探讨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在流行网络模式:现在流行的网络模式很多,表1就以下的几种网络模式进行了一些对比说明。表1详细介绍:(1)高端FC例如:S2A8000特点:功能全面,性能高,成本高*每个S2A80002U控制器包含4个2Gb/s端口。*20个光纤磁盘链路支持DATADIRECT公司原装FC或SATA硬盘。*支持最大1120个磁盘,512个DirectHost登陆连接,最大支持8192个LUN。*容量从5TB到336TB,可以使用300GBFC磁盘或者SATA磁盘。*可达到1GByte/s持续可用带宽,最大可达到1.6GByte/s可用带宽。*在磁盘故障状态,保持不便的网络性能,快速RAID重建功能。*最大支持20G B快速缓…  相似文献   

7.
宽带城域网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宽带城域网分成了三个层面(骨干层,汇接层,接入层),并对每个层面目前最流行的各种技术类型进行系统的介绍,特别是对骨干层的几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量化分析,得出结论,笼地对每个层面的任一种技术进行比较并分出高低是毫无意义的,只有与当地的用户需求,市场可扩展空间结合起来选择技术类型才是最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各种光纤在北京城域网中的应用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国 《通讯世界》2002,8(5):88-89
在选择城域WDM光网络的光纤时,不仅应考虑各种光纤本身的特性,还应考虑本地网的业务量大小、地理范围、网络结构和采用的网络技术。城域网中光纤选型和光缆组网的总原则是应满足特定时期通信业务的需求,并且能够满足城域网发展的需要。G.652光纤G.652光纤是早期研制出来的单模光纤,其横截面内折射率的形状是简单的台阶状。G.652光纤的损耗特性具有三个特点:l、在短波长区内的衰减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在这个区域内,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的瑞利散射所引起的衰减是主要的;2、损耗曲线上有羟基引起的几个吸收峰,特别是1.385…  相似文献   

9.
本介绍了城域网业务需求与技术分析,及北电网络的城域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JG/T22-1999、ANSI/ASHRAE52.1-1992、EN779:2002、JISB9908:2001等国内外四个标准的容尘量的定义和试验方法,对容尘量试验的终止条件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标准存在的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前ADSL宽带数据接入技术有三种方式,即ATM方式、IP方式和帧中继方式。ATM方式的接入思想主要是基于ATM应用的发展,即骨干网的IP化使得ATM的应用由骨干传输网退到网络边缘,更好地发挥ATM带有QoS保证的综合业务接入能力。但由于ATM本地网建设的相关投资非常大,回报周期长,同时路由器的广泛应用和以太网到桌面已成为全球事实上的标准,因此,在ADSL宽带接入网建设的初期,从价格、市场需求、建设周期、对现有设备兼容性、保护投资等角度出发,网络结构采用基于IP方式是一种较好的过渡方案。由于帧中继技术通过减少网络节…  相似文献   

12.
城域网建设的主要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伟 《光通信研究》2007,33(4):31-33
文章从城域网的网络现状、网络结构、支撑的业务及城域网建设的主流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城域网的建设与发展.在现状分析中重点分析了现有城域网的缺点,进而讨论了多业务传送平台、城域波分传输和自动交换光网络3种主流城域网建设技术的特点,得出了在将来的城域网建设中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各大运营商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宽带城域网建设计划.组建宽带城域网采用哪一种技术,取决于多种因素.文章分别介绍了几种城域网技术,并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移动通信专用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某个特定区域内的无线移动通信正在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各个厂商和科研机构开发的热点。虽然无线局域通信存在性价比相对不高、速率较低、安全性较差等“先天不足”。但发展前景还是被IT行业所看好。如股票大厅、港口、医院、人烟稀少的地区,这些铺设电缆投资巨大、维修不便、气候恶劣但实时通信要求很高的特殊场合,使用无线局域网有其优越性。1998年,经过7年的努力工作,IEEE的802.11工作组制定了世界第一个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ca Netw…  相似文献   

15.
随着骨干传输网、局域网容量的大幅度增长,网络宽带化的“瓶颈”已经转移到了城域网。文中分别介绍当前城域网中的粗波分复用技术、10G以太网技术和弹性分组环技术,并对其特点和应用作了分析比较,最后提出了构建新一代城域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光放大器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放大器技术是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放大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现有主要几种放大器技术在工作原理、性能、应用和发展方向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与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的关键技术,并对这两种数字用户线技术从调制技术、拓扑结构和应用环境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陈要武 《信息技术》2010,(4):171-173
1 LTE技术与其他技术对比 1.1 调制技术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无线信道,HSDPA,WiMAX 和 LTE 都采用了多种调制方式,同时都可以根据无线信道质量的变化,动态改变调制方式,以使得传输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9.
稀疏波分复用与密集波分复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桦  管健 《通讯世界》2002,8(7):42-43
稀疏波分复用(CWDM)系统的作用与WDM相同。如今部分厂商已经能够提供具有2到8个波长的商用CWDM系统,将来这些系统有望在1290nm到1610nm的频谱内扩展到16个复用波长。目前,大多数CWDM系统工作在从778nm到850nm和1470nm到1610nm的范围内,其信道间距为20nm,并可以利用大量的旧光纤(G.652光纤),节省了投资成本。硬件CWDM系统不包含线路放大器。由于器件成本和系统要求的降低,使得CWDM系统的造价比DWDM系统大幅下降。DWDM的收发设备要比CWDM系统的同类产品贵四、五倍,这与激光器的许多因素相关。CWDM的激光器与DWDM…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城域网的构建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关注的焦点。各大设备商纷纷推出实用化的城域网方案和组网设备,这些方案在性能和价格方面有很大不同。比较了几家主要设备厂商的城域网方案,简要介绍了其产品性能,并分析了技术优势、价格和应用领域等设备选择指标,为各运营商量身定做自己的城域网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