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逐步缩聚聚合物中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线性及环状低聚物,会影响纤维材料的成形加工、纤维性能、纺织品加工等。为探究低聚物对生物基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结晶性能的影响,通过外部添加法制备得到具有不同低聚物质量分数(主要以环状二聚体为主)的生物基 PTT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方法对生物基PTT的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聚物的存在主要起成核剂的作用,其质量分数的增加可提高生物基 PTT的结晶速率、结晶温度及结晶度;添加低聚物质量分数为10%时,生物基 PTT的结晶速率常数由未添加的0.528提升至0.603,同时结晶温度由172.11 ℃提升至178.85 ℃。  相似文献   

2.
微胶囊分散染色工艺改善低聚物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聚物会影响上染过程和染色效果,而PTT为聚酯纤维中低聚物含量最高的纤维。溶剂萃取法提取PTT织物中的低聚物后,采用3只不同结构的商品分散染料及其微胶囊化染料(不同芯壁比)分别对提取过低聚物和未提取低聚物的PTT织物进行染色,并比较上染曲线、提升力曲线、色牢度和匀染性。结果表明,低聚物对分散染料上染PTT纤维的染色速率、提升性能、色牢度、K/S值及匀染性均有不利影响;微胶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散染料的提升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MW-PET)中低聚物的成分和含量及其对HMW-PET结晶和热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萃取法和沉淀法对纤维级PET、液相增黏和固相增黏HMW-PET产品及过程样中的低聚物进行提取,并借助超高效聚合物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低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法可快速分离不同工艺产品中的低聚物,得到的低聚物种类较齐全;而萃取法准确性较高,重复提取偏差控制在3% 以内;不同工艺制备的HMW-PET产品低聚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萃取的低聚物在246.6、310.7 ℃附近出现吸热峰,其中环状三聚体含量最高;纤维级PET 及HMW-PET经提取后冷结晶温度均升高,但纤维级PET 熔融焓降低,而HMW-PET熔融焓升高。  相似文献   

4.
王卫  余彩  李龙 《毛纺科技》2022,50(1):75-80
针对针梳工序深色涤纶纤维缠绕罗拉、皮辊的问题,文章对染藏青色涤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摩擦因数、低聚物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染藏青色涤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值为2.3×109(Ω·g)/cm2,大于原样涤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值。染藏青色涤纶纤维提取的总低聚物含有染料分子,低聚物的热稳定性比原样涤纶提取低聚物热稳定性差。原涤纶试样提取的总低聚物在热重测试温度为239℃时,质量损失1.8%;染藏青色涤纶纤维提取的总低聚物在热重测试温度为223℃时,质量损失4.9%。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产实际,在分析PTT纤维中低聚物的残留对混条复精梳等纺纱工艺影响的基础上,针对PTT纤维及低聚物的特点,综合酸性及碱性染色的差异,解决了染料选择的关键问题,采用新型碱性染色工艺及水洗的方法,控制了低聚物的沉积。结果表明,新型碱性染色工艺技术能有效消除低聚物,提高PTT纤维条的染色质量,实现了新型纱线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熔融显微投影法无法解决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纤维的智能识别和根数的自动统计技术问题,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对PTT 纤维与PBT 纤维混纺纱的显微图像进行前处理,获得较理想的二值化图像;再对二值化图像中各交叉纤维进行智能分离,解决纤维根数自动统计问题;然后提取每根纤维等效直径、色度和纤维伸直度3个特征值;再以200 根纤维的3个特征值矩阵为学习样本,建立BP 神经网络,以20根纤维作为检验样本。结果显示:该网络对PTT 纤维及PBT 纤维的识别率高于99%,成功地将混合纤维智能识别;采用该法对1 000根混纺纤维进行处理,并采用熔融显微投影法进行测试,PTT纤维及PBT 纤维混纺比为38%及62%或32%及68%,与对应实际混纺比4:6 或3:7相比,误差在± 3%之内。  相似文献   

7.
环状三聚物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 PET)中的一种环状低聚物 ,聚合度 ( DP)为 3 ,含量约1.5 % ,占总低聚物含量的 70 %以上。环状三聚物由于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 ,易聚集和结晶 ,因此其含量超过其他低聚物。 PET中低聚物的熔点约为 3 10℃ ,这表明环状三聚物稳定性较高。在13 0℃的染色温度下 ,环状三聚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 2 mg/l ,因此环状三聚物在预处理、染色或其他传统湿处理过程中不易洗去。虽然人们在聚合物合成和纤维生产过程中对减少 PET中环状三聚物及其他低聚物含量方面在工业生产中作了许多努力 ,但由于合成中小分子和大…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上油方式及油剂用量对酚醛纤维的摩擦因数和质量比电阻的影响,以32组去油的酚醛纤维为原料,采用浸油和喷油两种上油方式及油剂质量分数为0.1%~0.8%、油剂喷洒质量为10~80 g进行试验。测试纤维与纤维及纤维与金属的动、静摩擦因数,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发现:采用浸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3%~0.4%;采用喷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4%、油剂喷洒质量为30 g。实际梳理过程中,采用浸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3%~0.5%,采用喷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4%、油剂喷洒质量为40~60 g。  相似文献   

9.
专利信息     
专利名称:衣物柔顺剂专利申请号:CN201010266190.3公开号:CN101935949A申请日:2010.08.27公开日:2011.01.05申请人: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衣物柔顺剂,由下述组分按质量分数组成:双牛酯基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4%~6%;聚二甲基硅氧烷二季铵盐0.1%~0.2%;增稠剂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原因,筛选低聚物脱落性能差别显著的2种短纤维进行溶剂萃取和热诱导,制得萃取纤维、热诱导纤维和低聚物,基于其外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等测试,分析低聚物结构组分及其析出规律与原理。结果表明:2种萃取低聚物的主要成分均为环状三聚体(C3)和少量PET微晶聚合物,表面低聚物较多的PET短纤维(HM)含有可能是环状四聚体(C4)的高熔点低聚物;HM低聚物的C3和PET微晶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146.7℃;C3在短纤维、萃取低聚物和高温过程分别主要以A、B和A/B混合型晶型存在,HM低聚物的A和B型C3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314.5℃;2种纤维的低聚物含量相近,与表面低聚物较少的PET短纤维(LM)相比,HM短纤维的结晶度相对偏低11.25%,其A型C3含量相对偏少,熔点偏高1.7℃,B型C3的熔点偏高1.9℃,且含二甘醇残基的环聚物含量相对略高;对2种纤...  相似文献   

11.
肖红  刘晶  施楣梧 《纺织学报》2008,29(9):16-19
温度场下,后处理时间和介质会影响PET/PTT长丝的卷曲显现。PET/PTT长丝在不同温度处理的前5 min内,其卷曲收缩率基本可达到全部收缩率的80%~90%,此后变化缓慢,且温度越高,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越短。温度场下,水分子促进了纤维内大分子链的解取向作用。在松弛和小张力条件下,水分子对分子链运动的促进作用大于小张力的限制作用,湿态处理条件下纤维的解取向增加,利于卷曲显现;当张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相反。相同处理时间下,经沸水处理的PET/PTT长丝的卷曲收缩率和卷曲伸长率分别比在100℃烘箱里处理的高出10.2%和131.9%。  相似文献   

12.
从不同玉米深加工企业采集不同提胚工艺生产的玉米胚样品,同时在实验室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对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中油脂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结果显示:从玉米淀粉厂所采集玉米胚的纯胚率(60.29%~88.92%)高于从玉米酒精厂所采集玉米胚(42.29%~57.25%),通过风选和筛分可将玉米胚的纯胚率提高至84.11%~97.85%。半干法玉米胚水分含量(9.09%~14.48%)高于湿法玉米胚(3.51%~5.51%),粗脂肪含量(23.63%-26.94%)明显低于湿法玉米胚(53.42%-54.77%),粗蛋白含量(13.75%-18.46%)高于湿法玉米胚(10.10%-12.35%),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湿法玉米胚。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干法玉米胚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更高。半干法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38~46种)明显多于湿法玉米胚(11~36种),感官呈青草味和甜香味,颜色浅且有色泽,湿法玉米胚有哈喇味和刺激味,色泽偏黄且较为暗淡,但湿法玉米胚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更低。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半干法提取的玉米胚适合做为食用玉米胚的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织物的功能性且满足节能减排生态染整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生物基PTT织物进行阻燃与三防一步法整理。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和优化法,分析了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以及焙烘温度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整理工艺: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分别为390、43 g/L,带液率为42%,141 ℃下焙烘1 min。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PTT织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三防效果,其阻燃等级达到国标B1标准,水相和油相接触角分别达到145.6°和129.2°;经20次水洗和50次摩擦后织物仍保持良好的阻燃和三防效果。实验研究的泡沫多功能整理方法为生物基纤维材料绿色清洁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吕亭亭 《中国油脂》2021,46(11):50-56
以光皮木瓜为原料,采用水、50%乙醇、60%丙酮提取光皮木瓜原花青素。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同时采用Schaal加速氧化的方法考察其对3种不同饱和度油脂(花生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主要由原花青素高聚体和低聚体组成,其中高聚体含量均在90%以上,低聚体以原花青素二聚体为主。在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原花青素提取物均能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在花生油中,与空白样品相比,水提取物能够使油脂过氧化值下降33.00%,显著高于乙醇提取物(1866%)和丙酮提取物(9.15%)。在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中,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油脂氧化的抑制能力相似且强于水提取物。光皮木瓜原花青素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用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生物基纤维力学性能与耐热性不足的问题,以6-羟基-2-萘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酸(HPPA)为原料,采用一锅熔融聚合法合成了生物基液晶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得到初生纤维,对共聚酯及其初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基液晶共聚酯为向列型液晶,其熔点在200℃左右,并随着HPPA添...  相似文献   

16.
以亚酒石酸为单体,采用缩合聚合方法合成了低分子聚合物,测定了低聚物的分子量,并用5%的低聚物水溶液对染料罗丹红Ⅲ的正己烷溶液进行萃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萃取液的染料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合成的低聚物分子量达到较高数值时,低聚物就会产生对染料罗丹红Ⅲ的包合作用,表明低聚物中有树枝状大分子结构,树枝状大分子的内部空腔是疏水性的,可以容纳疏水性的染料分子。研究了低聚物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单体含量10%~20%、温度100℃、聚合时间140~160min,合成的低聚物对染料罗丹红Ⅲ的正己烷溶液有较高的萃取浓度。  相似文献   

17.
以香鱼为实验原料,从香鱼的鱼头、鱼身、香脂腺、卵巢和精巢等五个部分提取脂质并进行分析。使用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燕麦酚酸(OP)以及AP+OP混合物对含量最为丰富的香脂腺鱼油稳定性进行评价,比较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香鱼不同部位之间的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香脂腺脂肪质量分数最高,鱼头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50.20±2.23)%和(4.92±0.21)%。香鱼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为27.45%~34.73%,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07%~9.38%。氧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AP+OP混合使用有协同增效的效果,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TBHQ、OP和AP。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olyethylene furanoate polymer is intended to be used as a food contact material. A PEF polymer sample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oligomer composition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using HRLC-MS. The 20 oligomers found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I contains cyclic oligomers consisting of furandicarboxylic acid and monoethylene glycol units, group II comprises cyclic oligomers consisting of furandicarboxylic acid, monoethylene glycol units and one diethylene glycol unit, group III are cyclic oligomers were two monoethylene glycol units are substituted by diethylene glycol units and group IV are linear oligomers consisting of furandicarboxylic acid and monoethylene glycol units. Oligomers of group I account for around 87% of the total oligomer content, group II oligomers 12% and group III oligomers 1%. The contribution of group IV oligomers is very small: less than 0.05%. MS-MS experiments showed similar fragmentation patterns for all oligom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oligomers are abundant in the PEF material and are potential migrants to foods that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polymer. Oligomers of group I and group II have the same absorption maxima in UV detection which was used to develop a quantification approach for these oligomers using dimethyl 2,5-furandicarboxylate as external stand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