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将国外天然麻纤维强力测试分成束纤维和单纤维两部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目前测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canny检测算子和八邻域跟踪算法相结合的任意形状封闭区域几何尺寸测量方法。首先利用canny算子提取目标区域,再利用八邻域跟踪目标区域边缘,得到连续、有序的边缘坐标点,最后采用欧氏距离公式和格林公式计算目标区域的周长和面积。该方法能较好的抑制噪声、算法实现容易、计算结果准确、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视觉跟踪算法是实现视觉目标有效跟踪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观测图像序列,推理获得目标运动参数,实现运动目标跟踪,主要有基于区域跟踪、基于特征跟踪、基于变形模板跟踪和基于模型跟踪等四个类型的跟踪算法,并各具不同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分析浆纱横截面切片图像,减少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浆纱横截面切片图像灰度直方图的特征分析,提出了应用高斯(Gaussian)拟合分析灰度直方图的方法。通过对实例中高斯拟合结果主项、次项及其他项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浆料因素在灰度直方图上的分布区间;根据该区间不同灰度概率的正态分布特征,应用3δ原则合理估计了浆料扩散范围,计算出浆纱的几何上浆率和浆料相对分布半径,所得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6.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药品着色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圣麻纤维和竹浆纤维进行了鉴别,测试了圣麻纤维和竹浆纤维的形态特征、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卷曲弹性等,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溶解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难以鉴别圣麻纤维和竹浆纤维;圣麻纤维的干、湿态初始模量小于竹浆纤维,两者吸湿后强度降低;圣麻纤维的抱合性好于竹浆纤维;圣麻纤维卷曲耐久性和卷曲的恢复能力差于竹浆纤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圣麻纤维与涤纶纤维的性能特征,介绍了圣麻纤维与涤纶纤维的纺纱工艺配置。两种纤维采用棉条混棉,保证了混合比例。根据两种纤维的特性合理确定工艺参数,可保证其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浅谈圣麻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麻纤维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纤维,是以黄麻和红麻材料为原料,采用高新技术把麻材料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然后得到加工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圣麻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性好,抑菌防霉,良好的染色性,可降解的特性,其织物具有手感滑爽、悬垂性好、耐磨性好、色泽亮丽、布面组织丰满圆润的特征,是一种新型、健康、时尚、绿色环保的生态纺织纤维。本文主要介绍了圣麻纤维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TMS320C6418芯片(DSP)为主体,设计了一套视频模板匹配跟踪设备,实现一种稳定快速跟踪复杂背景下目标的算法。算法通过边缘增强、统计分割等去除背景影响,分割出具有特征目标图像信息,再进行模板图像快速特征匹配。本文提出的算法对传统的匹配算法进行了改进,不仅提升了匹配算法的运算速度,还增强了目标跟踪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尝试研究和开发纤维横截面智能化软件,实现纤维多焦面融合、纤维边缘轮廓自动提取、纤维特征识别。试验得出:采用区域划分的方法可更好的实现多焦面纤维图像融合为单焦面图像,利用光斑扩散模型的多点扩散法,可实现各种纤维形态的探测,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可成功识别纤维种类。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大麻纤维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分别利用回流提取法、常温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和煎煮法从大麻纤维中提取抗菌有效物质再分别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打孔法、振荡法3种抗菌测试方法对提取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分析。红外测试表明,大麻原麻提取液中含有大麻酚和黄酮类物质,3种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也证实大麻提取液具有抗菌性能;使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法得到提取液的抗菌效果最显著,石油醚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比乙醇溶液的提取效率高,且石油醚溶液本身没有抗菌性更适合用作大麻纤维抗菌性能测试的提取溶剂;大麻纤维的提取液适合用琼脂平皿扩散法进行定性测试用振荡法进行定量测试。  相似文献   

12.
菠萝叶纤维脱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脱胶工艺参数对菠萝叶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选择了不同的工艺参数:煮练NaOH浓度、煮练时间、精练NaOH浓度、精练时间和酸洗H2SO4浓度,对菠萝叶纤维进行脱胶试验,分析不同参数对菠萝叶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包括脱胶纤维的残胶率、线密度、平均断裂强度等.结果表明,在多因素下,煮练时间对菠萝叶脱胶纤维残胶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精练NaOH浓度对线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酸洗H2SO4浓度对平均断裂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并得到了最佳的脱胶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揭示长寿地区膳食纤维与健康长寿的联系,本研究首先以火麻粕为切入点,优化火麻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并探索其益生特性。方法 以广西巴马特色食品—火麻为原料,以火麻膳食纤维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酶-碱法探索料液比、蛋白酶添加量、碱解时间、碱解温度,碱解pH对火麻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再进一步对其有关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料液比1∶10(g∶mL),蛋白酶添加量为2.90%,碱解时间79 min,碱解温度58 ℃,碱解pH=10的条件下,火麻总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到73.98%。此时,火麻的SDF持水力、膨胀率、持油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30±0.22 g/g、2.26±0.04 mL/g、4.04±0.20 g/g、54.29±4.80 %、34.69±4.65% 。火麻的IDF持水力、膨胀率、持油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89±0.01 g/g、1.17±0.01 mL/g、4.12±0.24 g/g、97.25±2.13%、96.94±3.7%。结论 酶-碱法提取的火麻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持水力及膨胀率,较高的持油力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王振 《中国油脂》2021,46(11):83-86
火麻仁蛋白是一种优质的功能活性蛋白。对火麻仁蛋白降血糖、减肥、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疲劳、改善贫血的营养功效,火麻仁蛋白制备技术、加工特性及相关产品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综述,同时对火麻仁蛋白一些未探明的功效机理、提取工艺的优化、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火麻仁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对静电纺丝网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滤波等预处理的基础上,使用LabVIEW软件编程,通过处理转动不同角度后的图片来对纤维的取向分布进行测量。所编测量程序可独立运行于个人计算机,具有方便、有效、直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异形纤维异形度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异形纤维生产的需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纤维截面分析、特征参数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运用VB研发了Y形纤维截面特征参数的自动测量及分析系统。系统通过一点法、手动修补、三点法等边缘检测方法获取纤维的截面,自动提取其面积、周长、外接圆、内切圆等特征参数,完成纤维各异形度指标的计算。并将异形度的检测结果与其相匹配的浆液水分、浆液温度、浆液预热温度等工艺参数输出为Excel报表形式,实现Y形纤维纺丝工艺与纤维异形度指标的相关性等工艺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实用性较好,对于纤维异形度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测试效率,系统提供的工艺自动分析功能有利于优化Y形纤维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7.
基于颜色和形状的机器人运动目标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类人足球机器人存在识别运动目标效果差、容易受光照变化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和形状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在HSI空间执行基于颜色信息的快速阈值分割,获取目标信息,加入自适应阈值更新,以增加算法的鲁棒性;利用卡尔曼滤波预测运动目标下一帧的位置,在局部范围根据目标形状信息执行优化边缘检测识别目标,获取目标准确的位置信息,然后继续跟踪.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对运动目标进行准确跟踪,可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棉纤维成熟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纤维成熟度对提高棉纺织工艺效率、保证棉纤维原料及成品质量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棉花品级评定的主要指标。本文介绍了棉纤维成熟度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各方法在准确性、检测速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基于纤维纵向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是实现快速、客观、准确地检测成熟度的有效途径,并提出这一方向可能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Stearns-Noechel模型的纤维光谱配色算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戎  宋阳  顾峰 《纺织学报》2007,28(1):77-80
为了研究有色纤维的配色算法,使用红、黄、蓝3种单色粘胶纤维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得到混色纤维,并对混色纤维的颜色进行了测量。通过对Stearns-Noechel模型的分析应用,结合光谱配色算法,对36个混色粘胶纤维的处方进行了匹配,配色结果显示最大色差为1.03 CIELAB单位,最小色差为0.10 CIELAB单位。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应用于有色纤维的配色。  相似文献   

20.
小麦麸皮中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膳食纤维的常用提取工艺,讨论了微波辐射在提取膳食纤维中的应用,概述了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的应用状况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