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含钛焊丝钢中夹杂物的形貌与组成,重点分析了冶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形成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LF进站前的夹杂物主要类型为球形的SiO2-Al2O3复合夹杂物,其尺寸在6 μm左右;在LF精炼中,SiO2-Al2O3型夹杂物转变为不规则椭球形SiO2-Al2O3-CaO型夹杂物,其尺寸为5~10 μm。且随着精炼的进行,夹杂物的数量密度由LF进站前的131.81变成最终出站时的42.84个/mm2。在钢水精炼期间,夹杂物成分由最初的w(Al2O3)<20%的区域向CaO含量升高的区域移动,Al2O3的质量分数为20%~35%;LF精炼结束后的夹杂物类型除了SiO2-Al2O3-CaO外,还存在较多的近球形SiO2-Al2O3-CaO-MgO与形状不规则的SiO2-Al2O3-CaO-MgO-TiOx系夹杂物。另外,在铸坯中的复合氧化夹杂物的外层还发现有TiN夹杂物析出。夹杂物成分最终在铸坯中停留在w(Al2O3)<25%的区域,数量密度降低到27个/mm2左右。  相似文献   

2.
曾溢彬  包燕平  赵家七  王敏 《钢铁》2022,57(8):69-77
 某钢厂生产的55SiCr弹簧钢采用硅锰脱氧工艺,但在其冶炼过程中存在大量尖晶石类夹杂物,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十分不利。尖晶石等硬、脆性夹杂物是弹簧在服役过程中疲劳断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明确弹簧钢中该类夹杂物的来源,进而控制并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通过夹杂物自动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分析了55SiCr弹簧钢冶炼过程夹杂物的演变及主要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LF精炼后钢中夹杂物数量大幅上升,且其平均成分偏向SiO2-Al2O3-CaO三元相图中高熔点区域;夹杂物主要以SiO2·Al2O3·CaO·MgO为主,多表现为钙铝酸盐包裹或半包裹尖晶石的复合夹杂物类形态,此外还有少量单独的尖晶石夹杂物存在于钢中。对于上述夹杂物的形成及演变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钢液中Mg、Al含量上升将导致钢中析出大量尖晶石夹杂物,并与液态夹杂结合形成含镁复相夹杂物;同时,钢液成分的变化也会导致精炼过程生成的SiO2·Al2O3·CaO·MgO类夹杂物中MgO、Al2O3含量大幅增加,在复合夹杂物内部析出尖晶石相。因此,为减少硅锰脱氧弹簧钢中尖晶石类硬脆性夹杂物的生成,需要严格控制钢中Mg、Al含量,尽可能降低夹杂物中MgO、Al2O3含量,以实现对弹簧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塑性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37Mn5钢精炼过程尺寸在10μm以上的大尺寸Al2O3-SiO2-MnO类夹杂物的形成与演变机理,在实际“EAF→LF→VD→钙处理→CC”工艺生产37Mn5钢的精炼全流程进行系统取样,检测了钢液成分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冶炼阶段大尺寸Al2O3-SiO2-MnO类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特征,结合实际生产工艺与热力学计算,揭示了这类夹杂物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出钢过程局部钢液Al含量低而O含量高,大尺寸Al2O3-SiO2-MnO夹杂物形成;LF精炼初期,局部Ca含量增加形成Al2O3-SiO2-MnO-CaO夹杂物;LF精炼中期以后Ti含量增加会变性前期形成的这两类夹杂物,形成含TiOx的夹杂物,随着冶炼的进行,Ti元素在夹杂物中分布逐渐均匀;VD后钙处理量不足导致夹杂物变性效果不理想,对大尺寸夹...  相似文献   

4.
李永超  杨玉丹  卢彩玲  黎才庆  王维 《钢铁》2023,(2):83-89+103
不变形大尺寸氧化物夹杂是造成弹簧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可通过获得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低熔点塑性夹杂物,减少轧制后氧化物夹杂的尺寸,以减轻夹杂物的不利影响。为了研究工业化生产的硅脱氧弹簧钢中氧化物夹杂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采用SEM+EDS分析连铸坯、中间坯到成品线材各阶段中氧化物夹杂的形貌、成分、尺寸和密度变化。结果表明,连铸坯中主要为SiO2-Al2O3和SiO2-Al2O3-CaO两类呈球状的夹杂物,基本处于低熔点区,中间坯中SiO2-Al2O3和SiO2-Al2O3-CaO类夹杂物呈长条状,同时发现了蝌蚪状的SiO2类夹杂物,线材中存在5类夹杂物,其中4类呈长条状的夹杂物,除了SiO2-Al2O3和SiO2-Al<...  相似文献   

5.
帘线钢凝固过程夹杂物生成热力学及工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金属夹杂物是影响帘线钢拉拔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帘线钢中夹杂物的生成及转变机理,使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帘线钢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碱度条件下从钢液到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转变现象,并使用FactSage7.0热力学计算软件对非金属夹杂物的转变机理进行了讨论。在高碱度条件下,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类型为低熔点的CaO-SiO2-Al2O3-MnO,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CaO和MnO含量有所降低,同时SiO2含量有所增加。在低碱度炉次中,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较高熔点的SiO2-MnO-CaO类型,Al2O3含量较低。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SiO2含量与钢液相比有所增加,同时MnO含量降低。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帘线钢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转变由夹杂物自身的相转变和析出、非金属夹杂物和钢液间的化学反应以及溶解氧和钢基体化学成分的反应3方面原因造成。热力学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帘线钢工业生产中钢液和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成分和形貌的转变,为帘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LF精炼和连铸过程钢水和炉渣取样,对3炉60钢冶炼各个阶段的T[O]显微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及类型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LF进站时,3炉60钢中T[O]为0.007 0%左右;从LF进站→钙处理后→软吹结束→中间包浇注→铸坯,3炉60钢中T[O]总体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其铸坯中T[O]降到0.003%以下。LF进站时,3炉60钢中夹杂物以硅锰脱氧产物SiO2-Mn0-(Al2O3)复合夹杂为主;经钙处理后,其钢中夹杂物转变为CaO-SiO2-Al2O3-Mg0系复合夹杂,该复合夹杂物的主要成分为CaO+MgO 20%~40%,SiO2 20%~40%,Al2O3 30%-50%。由于中间包浇注过程钢液存在明显二次氧化,导致60钢中间包内钢水T[O]和二次氧化产物SiO2-MnO-(Al2O3)夹杂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淬火轨冶炼过程中典型夹杂物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水平,以国内某钢厂“150 t转炉炼钢→150 t LF精炼→VD脱气→280 mm×380 mm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的淬火轨为研究对象,对冶炼过程系统取样,结合氧氮分析、钢液成分分析以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从夹杂物成分、数密度和尺寸等方面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淬火轨冶炼过程氧氮含量和夹杂物数密度持续降低,夹杂物去除效果明显;LF进站钢中典型夹杂物主要成分为SiO2-MnO-Al2O3,主要是转炉采用硅锰脱氧合金化产生的脱氧产物;LF合金化后典型夹杂物主要成分为CaO-SiO2-Al2O3-MgO,夹杂物中CaO和Al2O3含量显著升高,SiO2和MnO含量降低,主要是合金辅料带入的Ca和Als与钢中的溶解氧或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所致,MgO含量升高与钢包耐火材料侵蚀有关;LF出站钢中典型夹...  相似文献   

8.
某厂生产的20CrMnTiH齿轮钢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aS类夹杂物,影响了铸坯质量。为研究20CrMnTiH齿轮钢氧化物夹杂的演变规律,提出合理的钙处理工艺,以减少CaS类夹杂物的析出,对某厂BOF-LF-RH-CC流程生产的20CrMnTiH齿轮钢进行精炼全过程的取样,并通过电镜、夹杂物自动扫描分析系统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氧化物夹杂的演变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LF精炼后期的喂硫线工序,钢液存在二次氧化现象;精炼过程氧化物夹杂的演变规律为,纯Al2O3夹杂物→镁铝尖晶石和部分Al2O3-MgO-CaO复合夹杂物→钙处理后转变为Al2O3-MgO-CaO和Al2O3-CaO复合夹杂物→喂硫线后产生大量Al2O3-MgO-CaO-CaS和Al2O3-CaO-CaS类复合夹杂物。通过试验及热力学计算发现,现阶段的钙处理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GCr15轴承钢浇铸过程MgO·Al2O3夹杂物形成原因,以改善钢的可浇性,对LF结束、RH结束、中间包冲击区、中间包浇铸区进行夹杂物全流程分析。LF结束夹杂物主要为镁铝尖晶石,并含有少量钙铝酸盐夹杂物。RH真空处理后镁铝尖晶石夹杂物被高效化去除,钢液中仅剩少量低熔点和高熔点钙铝酸盐夹杂物,中间包浇铸时可以在钢液中检测到许多MgO·Al2O3夹杂物。采用不含氧化镁的中间包覆盖剂和铝质中间包内衬,在不改变连铸其他工艺参数条件下,中间包MgO·Al2O3夹杂物数量并没有得到显著降低,中间包钢液中仍然可以检测到许多MgO·Al2O3夹杂物,这说明中间包钢-渣-耐火材料间的反应并不是MgO·Al2O3夹杂物的生成原因。向铁质提桶取样器中加入成分以SiO2、Cr2O3、Fe2O  相似文献   

10.
王康  刘剑辉  杨树峰  李京社 《钢铁》2020,55(2):48-55
 为研究GCr15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对某钢厂EAF-LF-VD-CC流程生产的GCr15轴承钢进行全流程取样,利用可进行大面积自动检测分析的ASPEX扫描电镜结合普通扫描电镜(SEM-EDS),系统分析了各工序中夹杂物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精炼过程中夹杂物主要类型为MgO-Al2O3-CaO类复合夹杂物与MnS,少量SiO2-Al2O3,90%以上夹杂物尺寸为1~8 μm。随着精炼的进行,夹杂物数量逐渐减少,在VD软吹阶段后期夹杂物数量及总面积降到最低。精炼期间,夹杂物成分在最初的高Al2O3(w([Al2O3])>80%)的区域逐渐向MgO、CaO含量升高的区域转移,VD破真空后MgO(w([MgO])>20%)、CaO(w([CaO])>30%)达到最高,之后向Al2O3含量升高的区域移动,最终在中间包浇注时停留在高Al2O3(w([Al2O3])>65%)的区域。钢中Ds类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CaO类复合夹杂物,Ds类夹杂物的生成及去除随机性强,VD对Ds类夹杂物有较强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帘线钢的冶炼流程为150 tLD-RH-LF-软吹氩-CC工艺。通过LD出钢时加入Si-Mn脱氧,并在LF加入低碱度顶渣进行钢渣反应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塑性。结果表明,RH-LF-中间包和铸坯阶段,钢中主要夹杂物分别为MnO-Al2O3-Si02(RH),Ca0-Al2O3-Si02(LF)和MnO-Al2O3-SiO2(中间包和铸坯),采用Si-Mn脱氧和SiC扩散脱氧,低碱度低Al2O3顶渣精炼,控制T[O]≤20×10-6,[A1]s≤0.0013%,可有效控制钢中夹杂物数量和尺寸,以及控制夹杂物中Al2O3含量并形成可塑性夹杂。  相似文献   

12.
郭靖  陈兴润  韩少伟  闫岩  郭汉杰 《钢铁》2021,56(12):43-51
 精密压延不锈钢冷轧超薄板带(<0.3 mm)要求具有良好的洁净度和夹杂物塑性化以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但钢水的洁净化和夹杂物塑性化在冶炼上是相互矛盾的,这增加了精密压延不锈钢板带的冶炼难度。为解决不锈钢超薄带夹杂物塑性化和钢水洁净化的矛盾问题,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和实验室渣-金平衡试验研究了精密压延不锈钢冶炼的关键问题并得出相应应对策略,炉渣碱度降低,对脱氧和脱硫不利,钢水洁净度变差,高碱度渣的使用是获得较高洁净度钢水的必要条件;随着炉炉渣碱度降低,夹杂物由CaO-SiO2-Al2O3系演变为良好塑性的SiO2-Al2O3-MnO系,低碱度炉渣是夹杂物塑性化必需条件; 钢中Als含量降低,夹杂物中Al2O3含量明显减小,塑性变好; 通过在渣中配加适量的MgO,可以有效抑止低碱度渣对炉衬的侵蚀。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两次造渣法”冶炼工艺,在AOD脱硫期造高碱度渣脱硫和脱氧,在LF精炼造低碱度渣塑性化钢中夹杂物,实现不锈钢优异的钢水洁净度和夹杂物塑性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w(T[O])小于0.002 5%, w([S])小于0.001 0%,夹杂物成分为以SiO2-Al2O3-MnO系为主的硅锰铝榴石类夹杂物,Al2O3平均质量分数小于20%,具有良好的塑性,满足生产不锈钢超薄板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杜广巍  郭汉杰 《特殊钢》2016,37(4):18-22
55SiCr钢280 mm×325 mm铸坯(/%:0.55C,1.42Si,0.67Mn,0.008S,0.67Cr)的冶炼流程为80 t BOF-LF-RH-CC工艺。通过BOF出钢加Al和硅铁合金,同时加入精炼渣,控制精炼过程渣碱度R(CaO/SiO2)为2.0左右,RH≥20 min,软吹搅拌≥15 min,控制钢中夹杂物转变,得到洁净弹簧钢55SiCr。分析结果表明,LF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由早期的Al2O3-SiO2-MnO和Al2O3夹杂将逐渐转变为Al2O3-CaO-SiO2夹杂,RH真空处理后夹杂物全部转变为Al2O3-CaO-SiO2夹杂,LF开始精炼T[O]和[N]分别为36×10-6和26×10-6,铸坯T[O]、[N]分别为7×10-6和43×10-6,铸坯中夹杂物主要为Al2O3-CaO-SiO2和Al2O3,尺寸≤10μm。   相似文献   

14.
GCr15钢的生产流程为120 t BOF-LF-RH-CC工艺。BOF出钢加200 kg铝块进行强脱氧,同时LF过程控制Al含量至0.030%~0.045%,LF结束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RH真空后MgO·Al2O3夹杂物被去除,钢水中夹杂物以钙铝酸盐为主,但是连铸浇铸过程MgO·Al2O3夹杂物又会重新生成。因为LF精炼过程Al-MgO和C-MgO反应的存在,高碳铝脱氧GCr15轴承钢LF精炼结束更容易获得MgO·Al2O3夹杂物,并促进中间包钢水MgO·Al2O3夹杂物重新生成。当BOF出钢仅加40 kg铝块进行预脱氧,LF结束钢水MgO·Al2O3夹杂物数量显著降低,同时中间包钢水中MgO·Al2O3夹杂物不再重新生成。此外,将低钛低铝硅铁由出钢过程改为LF过程加入,也可以有效控制钢水中MgO·Al2O3夹杂物数量。   相似文献   

15.
王昆鹏  王郢  廖家明  徐建飞  姜敏  王新华 《钢铁》2022,57(2):101-108
针对超深拉拔类线材(钢帘线、切割钢丝和金刚线母线等用钢)的夹杂物控制,选取3种不同控制思路的超深拉拔用钢,即夹杂物低熔点化、夹杂物玻璃化和夹杂物低弹性模量化,借助扫描电镜研究了SiO2、SiO2-Al2O3-MnO、SiO2-CaO-Al2O3-(MgO)和SiO2-CaO-MgO-(Al2O3)4类典型氧化物夹杂在热...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石油套管钢管壁内缺陷,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并结合FactSage8.0软件计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缺陷纵向面主要由浅条纹及深条纹组成,浅条纹处存在大量MgO·Al2O3夹杂物,深条纹处有大量的Al2O3、MgO·Al2O3、CaO·Al2O3·SiO2等夹杂物聚集在一起。缺陷横截面上的夹杂物主要为CaO·Al2O3·SiO2、CaO·Al2O3·MgO和CaO·Al2O3·MgO·SiO2 3类。推测钢管壁内缺陷形成机理主要为:①大包钢水在浇注末期钢水卷带钢包渣进入中间包钢水中,该渣滴随后吸附钢中高Al2O3含量的微细xAl2O3·yCaO或Al2O3夹杂物,导致渣滴中的Al2O3含量升高;②大包钢水在真空脱气(VD)精炼过程大Ar气搅拌下卷入了钢包渣,该渣滴随后吸附钢中的微细Al2O3夹杂物,导致渣滴中的Al2O3含量升高;以上两种形式形成的渣滴在凝固冷却过程中,转变为CaO·Al2O3·SiO2, CaO·Al2O3·MgO,CaO·Al2O3·SiO2·MgO 3种类型的夹杂物。圆管坯在穿孔变形过程中,在纵向拉应力和横向切应力作用下,使卷入的大型渣滴沿纵向及横截面延伸扩展,最终形成钢管壁内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铝脱氧不锈钢开浇过程中二次氧化对钢水洁净度和夹杂物演变的影响,实现钢中夹杂物的有效控制,分别在LF精炼出站、开浇过程中不同时刻取样,采用扫描电镜、ASPEX自动分析仪、热力学计算等不同方法研究了铝脱氧不锈钢中夹杂物的形貌、成分、数量和尺寸分布,确定了铝脱氧不锈钢开浇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行为和对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开浇过程钢中氧氮质量分数、夹杂物数密度变化规律类似,20 min时分别增加至7.4×10-5、0.0674%、17.1 mm-2,此后随着浇铸过程进行逐渐降低;LF精炼出站时钙处理改性夹杂物效果较好,其类型主要为Ca O-Al2O3-SiO2-MnO-(MgO),开浇过程中二次氧化降低了钙处理操作的作用效果,20 min时夹杂物类型转变为MnO-Al2O3-SiO2-CaO复合夹杂物,浇铸约60 min时,连铸过程中钢水的洁净度基本达到稳定,此时夹杂物类型重新转变为Ca O-Al2O3-S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