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治疗28 d和90 d,序贯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9.5±19.4)μmol/L和(29.5±10.4)μmol/L,显著低于PE组【分别为(149.5±30.5)μmol/L和(52.4±15.9)μmol/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别为(12.6±3.5)mg/L、(0.5±0.2)ng/L和(13.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3)mg/L、(0.7±0.4)ng/L和(18.2±3.5)ng/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生存26例(83.9%),PE组生存19例(57.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ACLF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提高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50例,其中25例观察组采用TDF联合DPMAS序贯PE治疗,另25例对照组采用TDF联合PE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在治疗12周末,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0±14.5)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1±0.3),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6±15.9)μmol/L和(1.3±0.4),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4.8±6.1)g/L,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2)g/L,P<0.05】;血清IL-6水平为(52.7±25.2)ng/L ,降钙素原为(0.4±0.1)ng/L,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为(120.6±24.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1.9±0.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2±30.8)ng/L、(0.5±0.2)ng/L 、(139.3±26.7)和(2.4±0.6),P<0.05】;对照组生存12例(48.0%),观察组生存18例(72.0%,P<0.05)。结论 TDF联合DPMAS序贯PE治疗HBV-ACLF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能与有效清除了血清内毒素,降低了细胞因子水平,改善了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采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2019年11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65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AKI患者,其中35例接受CRRT联合PE治疗,30例接受PE治疗。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清除率(Ccr)和联合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结果 联合组患者90 d生存率为54.3%,显著高于PE组的23.3%(P<0.05);在治疗后90 d,联合组19例生产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8.8±11.1)μmol/L,显著低于PE治疗组7例生存者的【(39.4±13.0)μmol/L,P<0.05】;在治疗后28 d,联合组25例生存者eGFR水平为(79.4±24.7) mL/min/1.73 m2,显著高于PE组16例生存者的【(65.75±16.1)mL/min/1.73 m2,P<0.05】,Ccr水平为(77.3±25.7)mL/min,显著高于PE组的【(63.4±20.1)mL/min,P<0.05】,MELD-Na水平为(22.4±4.5)分,显著低于PE组的【(29.5±4.1)%,P<0.05】,在治疗90 d,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CRRT和PE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AKI患者可提示短期生存率,可能与保护肝肾功能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CLF患者45例,其中20例接受DPMA(对照组),另25例接受UC-MSCs移植联合DPMAS治疗(观察组),观察8周。使用BD公司FACScalibe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43.3±14.5)μmol/L,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6.8±4.1),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6±10.5)μmol/L和(20.6±4.8),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1±6.8)g/L,PTA为(57.9±5.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2±7.3)g/L和(53.8±5.5)%,P<0.05】;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比为(13.1±2.5)% ,显著低于对照组【(17.1±3.3)%,P<0.05】,而CD3+T细胞为(63.1±3.1)%,显著高于对照组【(59.7±4.2)%,P<0.05】,CD3+CD4+T细胞百分比为(3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34.9±4.1)%,P<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7.1±4.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2)ng/L,P<0.05】,血清IL-6水平为(8.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2±3.2)ng/L,P<0.05】;对照组生存12例(60.0%)例,观察组生存22例(88.0%,P<0.05)。结论 在DPMAS治疗的基础上适时给予UC-MSC移植治疗ACLF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肝素钠与枸橼酸钠封管液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1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在人工肝治疗后,分别采用肝素封管19例(79例次)和枸橼酸封管22例(80例次)。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在封管后2 h,枸橼酸封管组APTT为(65.6±12.2)s,显著短于肝素封管组的【(89.8±43.1)s,P<0.01】;肝素封管组和枸橼酸封管组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3%(1/19)和0.0%(0/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两组患者3 m生存率(52.3%对54.5%)、住院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工肝治疗后,应用4%枸橼酸钠封管有效,不会导致封管期间人体明显的凝血功能指标改变,可能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亚太肝脏研究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小组评分(AARC-ACLF)和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CLIF-SOFA)等4种预后评分系统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真菌感染(IF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ACLF并发IFI患者6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分别计算MELD、MELD-Na+、AARC-ACLF和CLIF-SOFA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4种预后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治疗观察12 w末,本组ACLF并发IFI患者病死率为68.3%;41例死亡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和乳酸水平分别为(362.9±79.7)μmol/L、(2.3±0.2)、(131.7±21.5)μmol/L和(1.6±0.4)mmol/L,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77.4±63.6)μmol/L、(1.7±0.1)、(102.9±15.3)μmol/L和(1.3±0.3)mmol/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9.6±2.2)g/L,显著低于生存组【(31.8±2.7)g/L,P<0.05】;死亡组并发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3.9%,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0.5%(P<0.05);死亡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SOFA评分和AARC-ACLF评分分别为(29.1±7.3)分、(30.4±7.5)分、(8.7±1.4)分和(9.2±1.1)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0.7±4.6)分、(21.9±5.2)分、(6.8±1.0)分和(7.3±0.8)分,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分别以MELD评分>22.0分、MELD-Na+评分>23.0分、AARC-ACLF评分>8.0分和CLIF-SOFA评分>8.0分为截断点,预测ACLF并发IFI患者12 w死亡风险高的AUC分别为0.687、0.716、0.893和0.884,提示CLIF-SOFA评分和AARC-ACLF评分预测效能显著优于MELD评分或MELD-Na+评分(P<0.05)。结论 应用AARC-ACLF和CLIF-SOFA评分可预测ACLF并发IFI患者近期病死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血源紧张条件下采用半量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肝衰竭患者接受半量PE联合DPMAS(对照组),另40例接受更少量PE联合DPMAS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144.6±69.5)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8±65.4) μmol/L,血清ALB水平为(30.3±5.2) 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5±5.2) g/L(P<0.05);经过2周内科综合治疗后,患者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较前明显好转,PTA较前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8,P>0.05);在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发生皮疹、低血糖和口唇周围麻木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少量血浆PE联合DPMAS治疗肝衰竭早中期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规律。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的肝衰竭患者47例,分别接受3次以上PE治疗。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在治疗12 w末,本组47例患者生存22例(46.8%),死亡25例;25例死亡患者年龄为(47.5±13.4)岁、基线MELD评分为(33.5±6.1)分、PTA为(23.8±10.1)%、APTT为(93.8±40.6)s,与22例生存患者比,差异显著,死亡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4.0%,显著高于生存组的27.3%(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基线PTA是影响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E术后TBIL下降与术前TBIL 水平呈正相关(r=0.866,P<0.05),首次PE术后PTA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 年龄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了解这些重要的指标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地给予处理对改善预后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肝肾内科就诊的94例HBV-ACLF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透析滤过(PDF)和PDF联合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COG)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价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状态。结果 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组生存率分别为72.3%和5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和31.9%(P<0.05);在治疗24周末,34例观察组生存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5.8±3.9)g/L,显著高于25例对照组【(32.3±3.5)g/L,P<0.05】;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组ECOG评分≥2级发生率为26.5%和12.0%,显著低于对照组56.5%和40.0%(P<0.05);在治疗48周时,观察组MELD评分为(9.7±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4±1.5)分,P<0.05】。结论 采取PDF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HBV-ACLF患者可显著促进蛋白合成,降低病死率,提高ECOG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接受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1周,观察两组肝肾功能、体质量、腹围、腹水和尿量的变化。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腹围分别为(86.3±4.3)cm和(89.8±6.4)cm(P<0.05),腹水深度分别为(31.5±8.4)mm和(53.3±9.4)mm(P<0.05),血清胆红素水分别为(60.8±9.8)μmol/L和(71.5±8.7)μmol/L(P<0.05),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3±3.0)g/L和(30.0±3.1)g/L(P<0.05),尿素氮分别为(6.8±1.8)μmol/L和(9.8±2.8)μmol/L(P<0.05),血清肌酐分别为(104.5±14.4)μmol/L和(133.8±15.3)μmol/L(P<0.05),24 h尿量分别为(1088.3±285.9)mL和(1385.9±337.9)mL(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日分别为(28.8±3.7)d和(38.5±8.3)d(P<0.05);腹水浓缩分别进行了(4.3±1.4)次和(10.7±3.2)次(P<0.05),差异显著。结论 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患者能减少腹水量、改善肝肾功能、缩短住院日,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采用腹水浓缩回输联合抗感染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分别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或在此基础上给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2 w.采用放射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的血浆置换治疗组118例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98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两组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转归情况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和Cr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394.20±156.40u/L对144.15±34.84u/L、374.54±151.34u/L对253.47±106.74u/L、399.01±146.18μmol/L对359.70±110.69μmol/L、189.72±121.94μmol/L对139.14±82.53μmol/L,P<0.01),血清CHE和PTA水平明显升高(2964.37±1475.45u/L对4480.97±1009.84u/L,40.01±17.99%对49.49±23.46%,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LT、AST、TBil、Cr、CHE、PTA水平与治疗后一周的血清水平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单纯内科治疗的对照组(61.86%对34.70%,x2=15.63,P<0.001),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3%对8.16%,x2=14.37,P<0.001);治疗组中好转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低于死亡患者(352.49±151.17μmol/L对397.25±173.53μmol/L,P<0.05),而PTA高于死亡患者(41.15±9.79%对36.24±8.23%,P<0.05);治疗组中死亡患者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组(32.5%对10.0%和20.0%对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7%,经对症处理后能缓解。结论血浆置换明显提高了肝衰竭患者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从该科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出10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缬沙坦单独治疗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患者血糖与肾功能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7.52±1.23)mmol/L、2 hPG(7.71±0.94)mmol/L、HbA1c(5.24±0.6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6.687、4.040,P<0.05);观察组经治疗,患者腰膝酸软(1.36±0.69)分、浮肿(1.15±0.76)分、疲倦乏力(1.04±0.41)分、肢体麻木(0.56±0.02)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97.25±20.24)μmol/L、BUN(5.67±1.23)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2、0.245,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88.49±16.78)μg/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0,P<0.05)。观察组发生口干、头晕及胃肠不适患者共5例,其发生率为9.80%,低于对照组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症状与肾功能改善效果显著,疗效明显强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胡大山  刘欢  宣佶 《肝脏》2022,27(1):54-5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不同发病阶段停药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治疗后的病情变化,进一步增强规范用药意识。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05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停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硬化(CIR)患者40例,分析停药种类和发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系,停药发生ACLF后经积极综合治疗的病情转归。结果引起ACLF的停药种类中,停用恩替卡韦的比例最高(52.5%)。乙型肝炎组患者停药后引起ACLF的患者中,停用恩替卡韦的比例最高(65.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停药后引起ACLF的患者中,停用阿德福韦酯(41.2%)的比例最高。40例停药患者中,乙型肝炎组患者的CHE[(7235±825.2)U/L]、AFP[(156.7±34.0)ng/L]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CHE[(5534±900.4)U/L]、AFP[(30.8±12.6)ng/L]水平(P<0.05),乙型肝炎组的TBA[(52.7±11.4)μmol/L]、TBil[(95.6±17.5)μmol/L]、DBil[(62.7±8.6)μmol/L]、PT[(14.7±9.5)s]水平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BA[(67.5±15.5)μmol/L]、TBil[(349.7±62.2)μmol/L]、DBil[(214.0±18.7)μmol/L]、PT[(30.5±12.9)s]水平(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的ALB(30.3±7.2)、CHE[(7005±890.4)U/L]、AFP[(139.5±28.7)ng/L]水平显著高于未愈组患者的ALB(25.3±9.4)、CHE[(5021±976.4)U/L]、AFP[(29.8±4.7)ng/L]水平(P<0.05),治疗有效组的TBA[(40.7±18.2)μmol/L]、TBil[(96.5±15.3)μmol/L]、DBil[(53.5±7.2)μmol/L]、PT[(15.4±8.9)s]水平显著低于未愈组的TBA[(50.9±20.4)μmol/L]、TBil[(350.6±50.8)μmol/L]、DBil[(218.0±20.7)μmol/L]、PT[(29.7±11.4)s]水平(P<0.05)。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治疗有效组和未愈组在病情转归上比较,发生失代偿肝硬化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停药后发生ACLF病情较重,对病情的预后影响较大,停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NAFLD合并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6例。指导对照组患者有氧运动和调节饮食,并接受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口服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血TG水平分别为(1.9±0.4)mmol/L对(3.5±0.5)mmol/L, TC水平分别为(4.9±0.7)mmol/L对(6.4±0.8)mmol/L,HDLC水平分别为(1.4±0.3)mmol/L对(1.2±0.4)mmol/L,LDLC水平分别为(2.4±0.3)mmol/L对(2.6±0.4)m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内皮素水平分别为(49.5±3.7)pg/mL对(52.4±6.8)pg/mL,血栓素水平分别为(184.5±92.6)pg/mL对(272.7±94.8)pg/mL,前列环素水平分别为(32.1±18.4)pg/mL对(23.5±11.3)pg/mL,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为(64.8±13.6)μmol/L对(53.2±12.4)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分别为(170.3±65.3)μg/L对(208.7±77.4)μg/L,透明质酸水平分别为(178.6±83.4)μg/L对(233.6±81.6)μg/L,Ⅳ型胶原水平分别为(6.6±1.4)μg/L对(7.4±1.3)μg/L,Ⅲ型前胶原水平分别为(118.4±22.9)μg/L对(132.5±31.7)μg/L,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非诺贝特能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值得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DILI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治疗,给予观察组异甘草酸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分别为(14.2±4.6)μmol/L、(62.9±6.8)U/L、(67.5±6.9)、(54.9±8.9)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4±7.3)μmol/L、(90.3±8.4)U/L、(86.4±7.5)U/L、(63.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为(4.8±0.7)μ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6.2±1.1)μmol/L,P<0.05】,血清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81.5±7.9)U/L和(124.7±9.9)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5±8.3)U/L和(92.6±8.7)U/L,P<0.05】,血清IL-6和PCT水平分别为(4.2±0.7)pg/L 和(0.3±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6±1.2)pg/L和(0.5±0.1)ng/L, P<0.05】。结论 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DILI患者,近期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软件SAS以随机数生成器模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水平变化、脂联素与瘦素水平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9、0.182、0.194,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16±0.95)mmol/L、(6.25±1.15)mmol/L、(5.21±0.69)%均低于对照组(6.48±1.05)mmol/L、(7.58±1.22)mmol/L、(6.45±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3、5.380、8.87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胰岛功能指数(HOMA-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2、0.538、0.923,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HOMA-IR、HOMA-β分别为(8.25±0.65)mIU/L、(1.53±0.31)、(135.47±16.59),对照组分别为(8.32±0.68)mIU/L、(2.58±0.39)、(86.64±8.61),其中HOMA-IR、HOMA-β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4.294、17.7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脂联素、瘦素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0、0.270,P>0.05);治疗后观察组脂联素、瘦素分别为(54.39±8.41)mg/L、(3.45±0.58)μg/L,对照组分别为(43.69±7.62)mg/L、(4.65±0.6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5、9.029,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高血压、低血糖等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窒息、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9,P<0.05)。结论GDM采用规范化治疗方案,血糖维持效果更理想,同时有利于患者胰岛功能和脂联素、瘦素的改善,对妊娠结局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HHc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患者5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正常者共30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GLU)、血脂、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E/A,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34.69±10.31)μmol/L,(9.57±2.57)μmol/L,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46.78±2.42)μmol/L,(34.88±3.39)μmol/L,(22.36±3.24)μmol/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34.88±3.39)μmol/L,(22.36±3.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中IRA狭窄程度100%组血浆Hcy水平高于100%>IRA≥95%组〔(37.27±10.06)μmol/L,(31.39±9.89)μmol/L,P<0.05〕(1例IRA狭窄程度<75%除外)。AMI组血浆Hcy与BNP呈正相关(r=0.16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35,P<0.05),与E/A无相关(r=0.072,P>0.05)。结论 (1)AMI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2)AMI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3)HHcy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