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是有利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近年来在其新近系沙湾组沙二段发现了一批高产岩性油藏, 实现了浅层勘探的重大突破。在研究剖析沙二段油气分布与典型油藏特征的基础上, 重点对沙二段油气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及总结, 提出“湖扩滩坝砂、油气输导体系、侧向封堵条件、古构造脊”是控制油气成藏的4大要 素和“远源、晚期聚集、多因素控藏”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出, 与古湖岸线平行分布的滩坝砂体是今后钻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钻探表明,车排子凸起具有多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和多油质品位等“三多”成藏特征。通过地层沉积、构造演化和油源对比分析,认为“三多”成藏特征与构造格架的分割、沉积旋回和成藏期次的控制和多向油源充注密切相关,并且由于车排子凸起南部南偏东方向古山脊的存在和北部东南方向古山梁的发育,形成了南部古近-新近系浅层以稀油聚集、晚期成藏为主,北部侏罗系-石炭系以后期改造、稠油分布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3.
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特征和成藏要素后指出,该凸起中东部沙湾组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断块-岩性型稀油油藏,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在沙二段;西北部主要为岩性稠油油藏,数量少、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沙一段;沙二段砂体、断裂及圈闭是其成藏主控因素,沙一段岩性圈闭是其成藏关键因素;沙二段砂体主要发育在坡折带附近,其顶部薄砂体控藏特点表现突出;控藏断裂为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张性正断裂,它有效沟通了沙湾凹陷侏罗系油源和红车断裂带深层圈闭,同时又起遮挡作用;该组油源主要为沙湾凹陷侏罗系生油岩,其次有深层油藏向上再调整原油的混入,成藏期在第四纪。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古地貌分析、砂砾岩含量分析、地层倾角分析以及岩屑组分分析等方法,对沙湾组物源及古水流方向进行系统研究,认为沙湾组存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两大物源体系,早期发育西北部物源体系,控制了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晚期物源方向往东迁移,以东北方向为主,控制了砂体呈东北-西南向展布。  相似文献   

5.
周霞  李海涛 《石油物探》2011,50(4):417-424,26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首先,综合应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断层描述;然后,以排206井东断层和排2-70井北断层为例,从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两方面综合评价了断层的封堵性;最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勘探实践,分析了断层与圈闭、油气运移、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该区沙湾组断层与地层尖灭线匹配形成的圈闭是有利圈闭,红车断裂的长期活动和喜马拉雅期小断层的纵向沟通使得油气得以运移至沙湾组地层,有断层沟通的圈闭更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6.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段,紧邻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石炭系火山岩非常发育。石炭系烃源岩无生烃能力,其油源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储层多发育在物性较好的火山角砾岩或玄武岩中,被致密的火山岩或泥岩所覆盖;车排子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断裂、岩相和不整合面的控制,表现为受构造控制的两期成藏,一期调整。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勘探存在较多难题。其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地震反射杂乱,预测火成岩有利储层分布及裂缝有利发育区的难度较大。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利用重磁电预测技术和地震预测技术等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的烃源岩条件、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海西期形成以来长期继承性隆起,是油气的有利运移指向区;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的油气通过断层和裂缝运移至石炭系火成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中聚集成藏;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具有生烃条件,可以提供油源形成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发育巨厚火成岩,并已获得工业油气流;其火成岩储层的含油气性主要与裂缝发育程度成正相关。根据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断裂破碎带及裂缝分布的预测结果,已成功钻探32口井,其中11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已上报控制石油地质储量6 101×104t。  相似文献   

8.
在对车排子地区单井层序、连井层序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地层学为指导,进行精细的井一震标定,结合车89井区的属性分析,认为该井区沙湾组油气层的地震响应为亮点,但不可逆。而构造与岩性地层构成典型的“反向屋脊断块”,断裂平面上呈现的弧形特征才是含油气更为有利的区域,构造与岩性及其配置关系共同控制着研究区的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油藏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结合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合成记录标定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层反演技术等技术,总结了该区新近系沙湾组岩性油气藏预测过程中定量描述的技术系列,为该区同类型油气藏的精确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在不同层位发现众多稠油及油气显示,并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轻质油,因此,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期次,对车排子地区的勘探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原油按地化特征的差异可分为3类,油源分析表明它们分别来自中下侏罗统混合型烃源岩、中二叠统烃源岩以及中二叠统和中下侏罗统腐泥型烃源岩的混源。在油源分析和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准噶尔盆地及车排子地区构造发育史,将车排子地区油气充注分为4期,即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来自中二叠统烃源岩的油气充注成藏、中晚白垩世以来早期形成的稠油发生再次运移形成次生稠油油藏、新近纪早期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早期生成的少量油气在中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充注成藏以及新近纪中晚期至第四纪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中晚期生成的油气在新近系地层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具有多油气源、多套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成藏的特征。文中运用烃源岩地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多套烃源岩各自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并对源岩地化特征与油气地化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油气的来源。运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分析了不同构造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差异,确定了不同层系油藏的成藏时间。在烃源岩分析、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期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和沉降埋藏史分析,充分考虑在不同成藏阶段多套烃源岩的供烃差异和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建立了多烃源岩、多储盖组合、多油藏类型的多期次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部署的排2井,近日获高产工业油流,揭开了车排子地区油气勘探新的篇章。排2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2号构造高部位,该井于2005年2月20日完钻,在新近系沙湾组解释出油层3.8m,射开后4mm油嘴日产油62.79m^3,油压2.5MPa,原油密度0.791g/cm^3,不含水。该井的钻探成功,预示着在准噶尔盆地又诞生了一个新油田。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火山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储集层储集结构;总结了火山岩储集层物性特征以及火山岩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集层主要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火山岩油藏主要为受构造和火山岩岩相控制的断块和断层-岩性油气藏。含油性取决于物性、裂缝的匹配,以及断裂、不整合面的连通性。油气成藏主要受断裂、岩相及不整合面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央凸起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勘探程度较低的辽河坳陷中央凸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带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多层次分布特征.从潜山内幕储隔层岩性识别、构造特征、烃源岩、供油“窗口”、封盖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古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条件和主控因素,建立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分析结果认为:裂缝发育受构造活动和优势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变质岩古潜山存...  相似文献   

15.
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相继在排2井、车89井、车95井获得工业油流.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含油气前景。车89井油气藏的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油气来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次生混源油气源,为一构造-岩性型复合圈闭。与车89井沙湾组出油气特征相比较。其下伏白垩系与其有相似的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条件.并且该区在白垩系车64井、车38井、车56井等井见油气显示,只是并未获得储量,因此该区白垩系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厘定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的油气来源,利用全烃气相色谱和热蒸发烃色谱方法对研究区的原油和油砂进行轻烃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北部稠油和南部稀油具有相似的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其原油母质来源均为腐泥型有机质,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原油成熟度均处于成熟阶段。分析不同类型原油具有相似轻烃地球化学特征的原因认为,研究区早期充注原油的轻烃组分多已散失或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现今稠油和稀油中的轻烃组分主要为后期油气充注的结果,主要反映的是二次充注的原油特征。根据对准噶尔盆地烃源岩的研究认为,车排子凸起后期充注的原油应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富含低等水生生物母质类型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微量元素分析,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下白垩统胜金口组的沉积环境,综合钻井、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比分析了胜金口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通过古地貌恢复,明确了车排子凸起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胜金口组沉积时期为干热气候背景下富氧的淡水—半咸水沉积环境,古水体温度为27.3~29.2 ℃;胜金口组发育有扇三角洲—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湖泊2种沉积体系。在胜金口组沉积时期,车排子凸起的西南部发育多个扇三角洲朵体,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朵体。搬运通道、距物源远近及地形坡度是影响车排子凸起形成2种类型三角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车排子地区原油的族组成分析,发现该区不仅未降解的轻质油中不含沥青质,在部分稠油中也不含沥青质,这与稠油中常见的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特征明显不同.根据沥青质含量不同将车排子地区原油及油砂分为4类:第1类为不含沥青质的轻质油,是晚期高成熟油气;第2类为不含沥青质的稠油,为轻质油溶洗稠油形成;第3类为富含沥青质的稠油,为早期原生稠油油藏被轻质油溶洗残余;第4类为沥青质含量中等的稠油,为轻质油充注后稠油稀化运移溶解运移形成.造成油气沥青质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区不同充注期次油气性质差异较大,早期成藏正常成熟原油因埋藏浅降解后形成富含非烃和沥青质的稠油,后期充注的轻质油对沥青质的溶解能力弱,充注过程中不能溶解和运移沥青质.这种轻质油对早期稠油组分的选择性溶解是造成目前车排子地区原油性质巨大差异的内在因素.车排子地区不同沥青质含量原油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区轻质油在四棵树凹陷深部位的断层处发生纵向穿层运移,分别进入了含早期稠油和不含稠油的运移通道,经过含稠油运移通道的轻质油对早期稠油中不同组分选择性地进行了溶解运移,从而造成目前车排子地区油气性质差异大,且原油纵向上呈现上稀下稠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莫北凸起油藏的油气主要为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的成熟和过成熟型油气。纵向上莫北凸起的沉积盖层可分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三个构造层。在侏罗系内,油气主要通过断裂运移,好储集层优先聚集油气成藏。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不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以构造型为主。深部三叠—石炭系圈闭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化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块主要位于车排子凸起,由于远离油源,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油气发现缓慢,勘探程度较低。为了明确该区油气资源潜力,有效指导下步勘探方向,基于车排子凸起地层与沉积相分布,系统分析油源、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开展了西缘区块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研究认为该区虽然远离烃源岩,但石油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资源潜力大。在油源对比、成藏期次研究基础上,明确了断层—毯砂输导性能,建立了盆缘远离油源地区"侧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毯砂横向输导、毯缘聚集"的油气成藏及富集模式。以此认识成功指导了钻探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商业发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