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棉花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轲  张正圣 《棉花学报》2008,20(6):460-469
 基于DNA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 是研究植物基因组结构、功能以及进化的重要工具。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RFLP,RAPD,AFLP,SSR等多种DNA标记技术被用于棉花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以及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定位。本文通过对现有异源四倍体棉种的遗传图谱的分析,发现异源四倍体棉花种间遗传图谱已相对饱和,但所构建陆地棉种内遗传连锁图的基因组覆盖率低;同时QTL定位研究较多,MAS、图位克隆和物理图谱构建工作已经展开。今后棉花遗传图谱的研究任务,一方面是增加现有种间图谱的标记密度,另一方面是构建覆盖陆地棉全基因组的遗传图谱。  相似文献   

2.
甜瓜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甜瓜是一种世界性的园艺作物.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甜瓜基因组学研究越来越深入,国际葫芦科基因组计划也已经筹备完成即将启动.目前已构建有14张甜瓜遗传图谱,多个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已找到并定位在图中,并开始在葫芦科作物之间进行比较基因组图谱方面的研究.已克隆出枯萎病抗性基因Fom-2,其它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工作也在陆续开展.本文在甜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及OTL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及基因克隆等方面分别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的甜瓜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标记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以实现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归纳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上的应用研究系统性还不强、基础分子信息比较缺乏、遗传图谱还不精细,建议在实用新型分子标记开发、核心种质分子信息库建立、优良作图群体及精细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加强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分子标记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家畜育种工作中。本文详细总结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家畜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杂种优势预测、性别鉴定和抗病育种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应将表型性状、系谱和分子标记三者结合应用于家畜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晓梅  沈晋良 《棉花学报》2003,15(3):185-190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标记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重要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生物系统分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AFLP的原理、基本操作程序及其应用作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在松树遗传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且最具经济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松树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向。本文从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等角度,评述了松树遗传与进化上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如RFLP、RAPD、AFLP和SSR等的应用情况和进展。在遗传多样性方面,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鉴定松树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并用于指导杂交育种;在亲缘关系判定方面,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系统演化及分类情况,揭示育种亲本的选配和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松树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构建了二十多张连锁图谱,并对其生长、材性和抗性等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与抗病相连锁标记。  相似文献   

8.
简化基因组测序(Reduced-representation Genome Sequencing,RRGS)是在二代测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酶切手段对特定区域进行测序从而降低基因组复杂度的技术。此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廉,且不依赖参考基因组,便可获得全基因组水平的分子标记。本文总结了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技术种类,归纳了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植物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及群体遗传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提出了简化基因组目前在群体遗传学等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以期为植物在遗传进化,性状定位等方面的研究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RFLP分子标记及其在蔬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FLP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其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检测含同源序列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具有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等特点。本文综述了R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完整的覆盖全基因组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完成,高粱重要抗性性状包括高粱抗旱性QTL、抗病性QTL和抗虫性QTL,根据相应的分子标记定位于相应的遗传连锁图上,对于高粱抗性机制的生理研究、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基因的定向转移及基因聚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葫芦科瓜类作物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甜瓜和西瓜是重要的葫芦科瓜类作物,构建高密度的葫芦科瓜类分子遗传图谱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瓜类作物的育种水平。近年来,AFLP、RAPD和SSR等分子标记技术的运用,加速了瓜类作物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然而,与番茄、拟南芥的图谱研究相比,目前瓜类作物的遗传图谱密度还不够饱和,不能覆盖整个基因组。今后需要增加更多种类的分子标记和进行图谱整合工作,以获得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加速标记辅助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2.
SSR作为锚定标记构建白菜×芜菁分子遗传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已有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和已发表的A基因组参考图谱对应起来,本研究利用国际上发表的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特异SSR标记作为锚定标记,重新构建了白菜×芜菁分子遗传图谱。利用双亲和F1对326个SSR标记进行了筛选,共获得86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整合了已有的400个标记,最终构建了一张由10个连锁群组成,包含了347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008.7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2.91cM。此图谱上包含了已在A基因组参考图谱上定位的56个SSR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上,从而将各个连锁群与参考图谱的连锁群对应起来。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25~58个之间,连锁群长度在60.6~177.0cM范围内,平均图距在1.33~4.92cM之间。该图谱为白菜重要性状的遗传定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籼型水稻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偏分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稻是禾本科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是开展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利用两个优良的籼型水稻恢复系T219和T226衍生的202个重组自交系(RILs)作为作图群体,构建了水稻全基因组连锁图谱.图谱共包括181个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图谱总长1 559.6 cM.该图谱与多数已经发表的图谱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检测到偏分离标记有33个,除第4、第7和第9染色体没有偏分离标记外,其余染色体都存在偏分离标记,绝大多数偏分离标记偏向于T226.  相似文献   

14.
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图谱的统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威尔  BS 《作物学报》1996,22(5):535-549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基因组统计的深入,数量遗传学在数量性状基因(QTL)的定位方面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人类和动、植物基因组计划的早期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人类以及实验、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遗传连锁图、利用这些连锁图,可以对许多QTL进行单个分离测定和定位。许多复杂疾病和具有重要农 生物学意义的性状都属于数量性状。在QTL定位的研究中,统计分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许多新的统计方  相似文献   

15.
As PCR techniques have developed over the last 15 years, a wealth of new DNA marker technologies have arisen which have enabled the generation of high‐density molecular maps for all the major Brassica crop species. Molecular markers have also been heavily used in analyse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Brassica crops. The majority of the work utilizing molecular markers in Brassica oilseed breeding has to date been based on genetic mapping using various DNA marker systems in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generated for specific investigations of particular traits of interest. For numerous qualitative traits, traditional mapping approache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strategies in oilseed Brassica breeding, and in some cases to map‐based cloning of the responsibl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traits, however,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hat traditional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is often not sufficient to develop effective markers for trait introgression or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s responsible. In this case, allele‐trait association studies in non‐structured genetic populations represent an interesting new approach, provided the degree of gametic phas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the QTL and the marker loci is sufficient. Because Brassica species represent the closest crop plant relatives to the model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significant progress will be achieved in the coming years through integration of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in crop brassicas, using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now available for the Arabidopsis genom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model plant with the increasing supply of data from physical mapping and sequencing of the diploid Brassica genomes will undoubtedly give great insight into the genetics underlying both simple and complex traits in oilseed rape.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urrent use of available genetic marker technologies in oilseed rape breeding and provides an outlook for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including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arkers,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and allele‐trait associ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在于为以后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品种改良提供基础理论。利用‘新世纪梨’ב崇化大梨’杂交得到的210 株F1代实生苗为作图群体,对分离群体进行了ISSR、SRAP、SSR 标记的多态性检测,共得到154 条多态性条带,其中偏离孟德尔遗传比例的含21.4%(P<0.01)。应用JoinMap 4.0 软件对154 个多态性条带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包括9 个SSR标记,79个SRAP标记,8个ISSR标记,合计96个标记分属于1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530 cM,平均图距为16.1 cM,最大的连锁群含有64个标记,最小遗传距离小于0.1 cM。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二倍体马铃薯中,重要性状控制基因的QTL定位及克隆已经有大量报道。近年,随着同源四倍体分析软件的开发,四倍体马铃薯的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分子标记是马铃薯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可快速准确筛选出多个优良性状。对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和克隆,以及3个抗病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加快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花生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育种已成为花生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影响下,大量的花生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被挖掘出来,遗传连锁图谱更加精细化,强化了分子标记与常规育种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花生转基因技术发展。本文对国内外花生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花生分子育种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一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由于SS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随机分布于甜瓜的整个基因组中,并表现为共显性,所以它是进行甜瓜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本文就SSR标记在甜瓜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和定位目的基因及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