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中的乙烷等组分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轻烃回收工艺可将天然气中乙烷或更重组分进行高效回收,保障了工业安全生产,提高了轻烃利用效率,增加了油田利润。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乙烷回收技术发展历程,并对几种高效乙烷回收技术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目前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的评价和优化方法,提出了提高乙烷收率的主要途径,旨在为实际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28个矿井煤层瓦斯组份的测定得出了以下结论:在煤质和地质条件相同情况下,突出煤样的重烃浓度较非突出区为高;煤中重烃含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以中等变质程度的煤中重烃含量最高,呈中间高两头低;由于煤中富含苯,可用苯作为识别煤型气与油田气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解-扩散模型,对三醋酸纤维素膜用于乙醇-水休系渗透汽化分离过程进行数学模拟,计算膜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通过模拟计算求出了组分在膜内浓度分布,表明膜近真空侧存在一很薄的“干膜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不同采样地点煤心样品在自然解吸过程中的煤层气组分,对煤层气中重烃浓度与煤化程度、煤层埋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对应的煤层气中重烃浓度较高,低、高煤化程度的煤对应的煤层气中几乎不存在重烃;采样地点相近、煤化程度相近的样品,煤层埋深较浅时,深度对重烃浓度的影响不大,但是当煤层埋深达到一定值时,较深样品中重烃浓度明显大于较浅样品中重烃浓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超深层勘探程度较差,为了提升天然气勘探成功率,为天然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超深层天然气成因及分布特征。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超深层天然气组分与轻烃参数,采用同位素测定仪分析天然气中焕烃气碳同位素,依据轻烃参数与焕烃气碳同位素,分析超深层天然气成因;依据研究区域的测井资料,统计分析该区域超深层气层有关参数,得到超深层气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天然气内主要成分为甲烷;通过分析轻烃参数与焕烃气碳同位素可知,该区域超深层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含有少量混合气,演化程度为高成熟;各井中长10油层组最为发育,当气层厚度为3 m、含气饱和度为40%时,该区域的超深层气层数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褐煤提质装置生产的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研究建立了中低温煤焦油自身结构-组成-性质的分子水平表征方法,从宏观水平描述了中低温煤焦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分子层次上详细研究了中低温煤焦油及其不同馏程、不同性质亚组分的化学组成。首先将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进行实沸点蒸馏分离为16个窄馏分并进行性质分析,其次对180℃重质馏分通过酸碱萃取分离出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并且中性组分在萃取色谱装置上分离获取6个特征亚组分;利用GC/MS分析了其全馏分、窄馏分及各亚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煤焦油全馏分的水含量为28%,20℃时密度1 003.7 kg/m~3,氧含量为7.4%,180℃馏分含量为14.24%,360℃馏分含量为63.4%,属一种典型的中低温煤焦油。中低温煤焦油的180℃轻质馏分的分子组成以苯、甲苯和二甲苯为主,含有部分小分子烷烃和烯烃。在 180℃重质馏分中,其酸性组分占27.6%,碱性组分占2.46%,中性组分占69.94%。中性组分中饱和分为33.60%,芳香分为38.70%,胶质占为25.10%,沥青质为2.60%。且中间馏分和重质馏分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类型以芳烃为主,同时存在长链正构烷烃。中低温煤焦油中含有大量含氧化合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以烷基苯酚类为主,在160~280℃相对丰度较高,少部分以酮类化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钼矿石开采量的逐年增加,钼矿石贫细杂化现象日益严重,我国传统的脂肪烃类捕收剂煤油捕收能力相对不足,造成部分粒度较粗的辉钼矿颗粒以及大量辉钼矿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收;柴油虽然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但是其在矿浆中的弥散性能较差,温度对其影响较大,在低温的情况下,柴油的选钼效果极其不佳。为此,以增强脂肪烃类捕收剂捕收能力,改善其在矿浆中的弥散性能为目的,将不同碳链长度的饱和脂肪烃复配使用,通过优化脂肪烃类捕收剂中不同碳链长度组分的比例,获得一种基于脂肪烃的复合烃油选钼捕收剂。  相似文献   

8.
张健青 《煤炭技术》2013,(9):212-214
为了有效回收煤低温热解过程中伴生的副产物-焦炉煤气中的氢气成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甲烷蒸汽重整和水煤气变换制氢的工艺路线,并通过耦合反应和分离过程的膜反应器提高了氢气的产率,通过膜渗透和基于金属氢化物的变温吸附分离可输出不同纯度的氢气产品。  相似文献   

9.
对牛马司水井头煤矿煤样中含不同浓度重烃的瓦斯进行等温解吸,得到了煤样在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不同重烃浓度的瓦斯解吸量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在一定吸附平衡压力条件下,煤样中不同重烃浓度的瓦斯解吸特性。建立了新的瓦斯解吸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新建经验公式能够描述含不同重烃浓度的瓦斯解吸规律,为瓦斯含量测定过程中损失量的推算提供了依据,进而指导煤层瓦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太西洗煤厂一分区针对末煤重介生产系统磁选尾矿中粗颗粒较多,粗煤泥回收工艺不完善,造成粗颗粒在系统中循环,进而影响重介旋流器的分选精度和浮选效果的情况,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完善了粗煤泥回收工艺系统,使磁选尾矿中的粗颗粒得到了有效回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神府煤不同组分的光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凤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6):54-56,60
将用重力浮选得到的神府煤不同密度级组分在自制的固定床光氧化反应器中进行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测定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与煤样的失重关系,并对光氧化得到的产物进行腐植酸、溶胀度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神府煤低温氧化后,甲基、亚甲基等脂肪烃侧链与氧反应导致其含氧官能团增加和芳香族相对比例提高,在低于200℃的情况下,芳香环没有参与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热解法(400℃~650℃)对褐煤进行改性处理,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对原煤热解前后物质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半焦的成浆性能和原煤进行配煤后的成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热解能够有效提高褐煤的成浆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陆矿煤层气气源条件,提出了一种低浓度煤层气低温液化精馏分离的工艺流程。该方法中的液化系统采用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低温部分采用低温精馏的方法从LNG中分离氮氧,运用大型化工流程软件对液化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与比较分析,分析了煤层气中O2含量的变化及精馏塔的再沸比的变化对LNG的组分的影响,以及再沸比的变化对再沸器热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重介质旋流器对高含量重密度组分难选原煤的分选效率,设计了新型重介质旋流器模型装置,建立了颗粒在离心旋转流场中沉降分离数学模型,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特性,揭示高含量重密度组分难选煤分选特性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探索影响新型重介质旋流器流场工作悬浮液动态稳定性的因素及重产物排料输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重介质旋流器分选高含量重密度组分煤时,底流重产物排料能力强、处理量大;离心旋流场中的悬浮液密度梯度分布小、密度相对均匀,底流与溢流密度差值较低,流场中悬浮液稳定性更强;入料的压力与悬浮液动态稳定性、分选精度及重产物排料效率直接相关,随着入料的压力增大,底流、溢流口排出悬浮液密度差值增大,可能偏差E值降低,分选精度提高,重产物排出量升高;当入料的压力为25 kPa时,实际分选密度为1.666 g/cm3,可能偏差E值为0.09 g/cm3,重产物产率为75.23%。本研究为高含量重密度组分煤的分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和4种族组分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热解活化能以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LP、DMSOS、BA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及其后续增长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4/3、G(α)=[-ln(1-α)]4、G(α)=[-ln(1-α)]2,活化能分别为73.99、180.20、46.09 kJ/mol, lg A分别为5.82、13.57、3.32;BAS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E=85.36 kJ/mol, lg A=6.18;DMSOI...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高炉渣中富集浓缩物约3%的钨的回收技术。将原料在球磨机中粉碎、分级,然后进行重液分离。结果各部分钨的浓  相似文献   

17.
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伊敏褐煤不同化学组分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origin7.5软件对伊敏褐煤不同化学组分红外光谱曲线进行了分段分峰拟合,计算了伊敏褐煤不同化学组分的红外光谱结构参数。结果表明,脱灰后伊敏煤的羧基振动强度增强,由原煤中的肩峰变为尖峰,脂肪CH和芳香CH的振动也均受到影响,表现为,苯环四取代增多,苯环二取代减少,脂肪CH2振动减少,脂肪CH3振动增加,结构参数I1,I2和A值均增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潜在生烃能力;腐殖酸和沥青质中的羧酸及OH-π氢键含量较高,芳香结构中苯环四取代和苯环一取代较多,脂肪CH振动所占比例较高,而不对称CH2振动所占比例较低,红外光谱结构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腐殖酸的脂肪氢浓度最大,说明腐殖酸和沥青质中含有的脂肪烃其长度较短,且支链化程度较高;残煤中的芳香CC振动较大,脂肪烃以长链为主,且支链较短。  相似文献   

18.
摘要:铬渣是黑金属危险废物,但同时也是重要的含铬二次资源。目前处理铬渣的方法普遍存在解毒不彻底、成本较高、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而最理想的处理方法就是将铬渣中可能溶出进入环境的那部分Cr完全分离出来,同时将其以含Cr产品的形式进行回收利用。因此,研究从铬渣中有效的分离、回收铬,对于解决铬渣彻底解毒及其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铬渣组分的基础上,全面概述了湿法和干法两类分离、回收铬渣中铬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湿法分离回收法,阐述了其处理思路,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浸取方式及回收方法。最后,总结指出浸取—微生物回收法以及氯化焙烧回收法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以期为解决铬渣污染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物料运动的分析,得出了物料离开输送带的条件及其分离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给出了卸料过程中物料轨迹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计算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陈娟 《煤炭工程》2011,(3):76-78
 摘要 为了研究煤全组分分离工艺中溶剂循环优化问题,采用新鲜NMP溶剂、精馏塔釜液NMP和减压蒸馏回收NMP溶剂分别与CS2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成混合溶剂,同时使用反萃取剂,对淮北童亭煤进行了温和条件下的萃取反萃取实验研究,分别制得了相应的萃余煤组分、精煤组分、沥青质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对各族组分的产率和FTIR特征吸收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煤经三种溶剂三级萃取后总产率以新鲜NMP溶剂>精馏塔釜液NMP>减压回收NMP溶剂;三种溶剂萃取所得同一族组分组成结构彼此相似,脂肪族成分主要富集于沥青质组分,含氢键缔合的-OH(或-NH)及酚类组分主要富集于精煤组分,而含芳香族结构的成分和矿物质则主要富集于萃余煤组分中。精馏塔釜液NMP可直接作为循环溶剂使用,当其中的轻质组分积累到一定量后,提取部分塔釜液由减压蒸馏除去其中的轻质组分后再循环,以此实现溶剂的循环优化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全组分分离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