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头穴丛刺治疗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26 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 组)、模型组(B 组)和头穴丛刺组(C 组).C 组采用头穴丛刺法,A 组和B 组不予治疗.术后8 周采用Morris 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额叶皮层、海马HIF-1α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8 周B 组和C 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均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与A 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C 组与B 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A 组偶见HIF-1α阳性细胞表达,B 组和C 组均可见HIF-1α表达增高,与A 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 组较B 组表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可能通过促进HIF-1α表达来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丛刺组,每组15只。模型组、药物组、丛刺组采用Aβ1-42向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定向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假手术组给予双侧海马区注射等量蒸馏水。药物组给予多奈呱齐(安理申)灌胃作为基础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4周;丛刺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加头穴丛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休息1d,共干预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常规喂养。干预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大体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区Ch AT、Ach E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第二象限百分比和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丛刺组、药物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第二象限百分比和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丛刺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第二象限百分比和跨越平台次数增加(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hAT表达下降(P0.01),Ach E表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Ch 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E表达下降(P0.05),丛刺组海马区ChAT表达增加(P0.05),AchE表达下降(P0.01);与药物组相比,丛刺组ChAT表达上升(P0.05),AchE表达下降(P0.05)。结论:头穴丛刺辅助治疗AD的机制之一可能是上调海马区ChAT活性及下调AchE活性,头穴丛刺联合安理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孙远征  王雅青  许娜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61-64,F0003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HIF-1α及其靶基因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制造慢性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手术组包括尼莫地平组、头穴丛刺组、模型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额叶皮层、海马病理变化和HIF-1α及其靶基因HO-1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平台所在象限游泳路程明显延长(J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中HIF-1α及HO-1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假手术组几乎不表达.结论:头穴丛刺可能通过影响HIF-1α及其靶基因HO-1的表达达到神经保护作用,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从而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β-APP的表达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模型组、头穴丛刺组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 1 – 42诱导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干预,头穴丛刺组选取百会穴及百会穴左侧旁开1mm处、百会穴右侧旁开1mm进行针刺干预,1次/d,留针30min,连续干预14d。应用Morris水迷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大鼠行为学测试;干预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APP蛋白表达;干预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APP mRNA表达。结果:治疗前和干预14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1),穿台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干预14d后,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大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β-APP蛋白表达和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大鼠海马区β-APP蛋白表达和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头穴丛刺针刺法能有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区β-AP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VE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国内改进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头穴丛刺组、尼莫地平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查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缺血组大鼠比较,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区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能上调VEGF在慢性脑缺血大鼠中的表达,减轻大鼠的缺血缺氧情况,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王春霞  孙远征 《针刺研究》2012,37(5):375-37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抗慢性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32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另设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头穴丛刺组于术后第5周起,取"百会"和"百会"左右旁开2mm 3个穴位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4周。尼莫地平组于术后第5周起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每天1次,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术后8周,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变性的神经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尼莫地平组均可见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VEGF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脑缺血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神经元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慢性酒精性中毒大鼠的模型,运用Morris圆形水迷宫、免疫组化等方法及手段,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TH表达的影响。结果:头穴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免疫组化检测头穴组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可能通过促进TH表达,从而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MAPK信号中的erk、jnk、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传统头针组及体针组,每组各12只。经过4周干预后,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区组织中p-jnk/jnk、p-erk/erk、p-p38/p38的变化。结果头穴丛刺组、传统头针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nk/jnk表达变化:各治疗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穴丛刺组优于传统头针组及体针组;p-erk/erk表达变化:体针组与头穴丛刺组和传统头针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穴丛刺组较优,头穴丛刺组与传统头针组相比有上升趋势,但P0.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38/p38表达变化:各治疗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穴丛刺组优于传统头针组及体针组。结论头穴丛刺通过上调p-erk、下调p-jnk及p-p38的表达,进而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常规头穴组)和治疗组(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将制备好的Aβ1-42寡聚体缓慢注射在双侧海马区,造成老年痴呆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d后开始针刺,头穴丛刺选取于氏头针中顶区、顶前区和额区,常规头穴选取百会、四神聪穴,4周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GSH-Px活性及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SOD活性、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OD活性、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机制,清除自由基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能量底物转运蛋白GLUT3、MCT2、MCT4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能量底物转运机制。方法:13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7只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针刺组选择"百会"穴、"涌泉"穴进行针刺,1次/天,5次1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价,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GLUT3、MCT2、MC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 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 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第1~2天逃避潜伏期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 05),第3、4、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 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 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GLUT3、MCT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 01),MCT4蛋白表达下降(P0. 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海马组织GLUT3、MC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1),MCT4蛋白表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刺可以提升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对海马组织能量底物转运蛋白GLUT3、MCT2具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波  邹伟  孔妍 《中医药信息》2013,30(1):78-82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环境刺激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的氮氧混合气体2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造模组(B)、头穴丛刺组(C)、环境刺激组(D)、头穴丛刺加环境刺激组(E).治疗14天和21天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4天和21天各治疗组C、D、E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环境刺激可改善HIBD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头针运动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头针丛刺组和头针运动组,每组8只,Olsson法建立VaD模型;造模成功后,运动训练组予康复运动训练,头针丛刺组采用于氏头针七区划分法,取顶区、顶前区及额区(即神庭穴、百会穴、前顶穴及这三穴左、右侧各旁开5 mm),给予皮内针针刺;头针运动组采用运动训练结合头针丛刺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无特殊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炎症因子IL-6、IL-17、IL-1β、TNF-α含量。结果 (1)治疗后,运动训练组、头针丛刺组和头针运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头针运动组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IL-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β分泌酶1(BACE1)、β淀粉样蛋白(Aβ)及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头穴丛刺治疗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头穴丛刺组选取“百会”及“百会”左、右各旁开1 mm处针刺,1次/d, 30 min/次,治疗14 d;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0.5 mg·kg-1·d-1)灌胃治疗,治疗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清中Aβ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F-κB p65、IKBα、BACE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组织和血清中Aβ含量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门诊就诊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双侧八脉交会穴,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法配合病侧常规体针,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统计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对于头穴丛刺法配合病侧体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情况。方法建立煤工尘肺大鼠模型,并进行血氧检测,应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平均逃避潜伏期来评估其学习能力,穿越平台次数及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来评估其记忆能力。结果动脉血氧分压70mmHg95mmHg(1mmHg=0.133kPa),动脉血氧饱和度80%-95%。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第4天训练结束时,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在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百分率也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煤工尘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减退.  相似文献   

16.
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制备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方法:采用单侧反复夹闭、单侧永久性结扎和双侧中一侧永久性结扎,另一侧反复夹闭大鼠颈总动脉3种方法造成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图像自动采集和软件分析系统记录逃避潜伏期、平台穿越次数、各象限中游泳时间及距离。结果:空间定位航行试验中双侧造模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比正常假手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长,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单侧造模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假手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不明显。空间探索试验中双侧造模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比正常假手术组的平台穿越次数少,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第一、三象限中游泳距离均有不同差异。两组单侧造模大鼠的平台穿越数与正常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双侧造模方法更有利于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17.
武志全  梅成 《光明中医》2011,26(7):1412-1413
目的探讨针刺合并小柴胡汤加减对中风后焦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24例给予头穴丛刺长留针,合并小柴胡汤加减。对照组24例予以头穴丛刺长留针。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和安全性作对比。结论治疗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针刺头穴丛刺长留针合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焦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松果体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摘除老年大鼠松果体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去松果体组穿环次数显著性减少,逃避潜伏期及T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去松果体可降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丛刺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证明头穴丛刺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3月龄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法造模,给予模型组和针刺组14天随机不同应激刺激,之后对针刺组进行针刺治疗,选“百会”“神庭”及“四神聪”,留针20 min,每日针刺1次,连续针刺治疗14天.在实验前1天、实验的第14天、21天、28天对大鼠进行测量体重、open - field评分及糖水消耗试验.结果:造模后14天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造模后21天模型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针刺组大鼠仅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糖水消耗量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不明显(P>0.05);造模第28天模型组大鼠体重、垂直运动、水平运动、糖水消耗量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头穴丛刺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法制造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肤后缝合,其余各组造模后治疗组采用二根龙蛭汤灌胃,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片灌胃治疗。治疗后第7d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脑组织Bax、Bcl-2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Bax阳性率明显降低、Bcl-2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显增加、Bax阳性率明显降低、Bcl-2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穿越平台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