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并与病毒性肝炎组及正常组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已确认的45例艾滋病患者及上述各组患者血清中铁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艾滋病组血清铁蛋白平均含量为1052.8μg/L(46.55μg/L~6406.00μg/L);病毒性肝炎组平均含量为581.17μg/L,正常组平均含量为130.14μg/L;艾滋病与正常组及病毒性肝炎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病毒性肝炎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艾滋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较正常组及病毒性肝炎组明显增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庄奕宏  李春妹 《吉林医学》2006,27(7):732-73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体液免疫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色比浊法和速率法检测120例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0例正常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C3、C4和胆汁酸水平,并观察其与母婴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组IgG水平为(8.31±2.11)g/L,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0.1±1.87)g/L(P<0.05),IgM水平为(2.66±0.91)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61±0.81)g/L(P<0.05);②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gG和IgM水平分别与体内胆汁酸浓度(49.99±36.1)μmol/L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和0.327(P<0.05);③如将95%正常妊娠妇女体液免疫数值作为正常值范围,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体液免疫异常组和正常组,则异常组流产、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大部分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部分体免疫功能发生了改变,其异常程度与围生期母婴结局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中铁蛋白(Ferritin)水平了解其在临床诊断酒精性肝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49例经临床最后确诊为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铁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十分的显著性(P<0.01)。提示当肝脏受到长期大量酒精性损害时,酒精性肝病患者发展到酒精性肝炎阶段时血清FER水平增高十分显著。结论:血清FER测定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酒精性肝炎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4及其受体(IL-4R)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婴幼儿肺炎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者及51例正常对照组中血清中的IL-4及IL-4R浓度。结果:(1)RSV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IL-4浓度分别为(294.68±90.65)ng/L和(146.75±37.26)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SV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IL-4R浓度分别为(17.60±13.80)μg/L和(7.47±4.29)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4及IL-4R在RSV所致肺炎中含量明显增高,且随病情进展受体浓度增加,表明RSV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与IL-4及IL-4R含量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46例尿毒症患者血清铝含量,非透析组为33.8±17.7μg/L,血透组为48.5±16.3μg/L,与对照组(17.1±3.98μg/L)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1)。血清铝含量与血肌酐及透析时间之间未见有显著相关。西安地区自来水铝含量低于上海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肾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4(sB7-H4)的表达水平,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肾癌患者40例与非肾癌患者10例血清中sB7-H4浓度,根据肿瘤分期、分级及T细胞亚群结果进行分类分组。结果:(1)两组血清sB7-H4水平比较:肾癌组为(23.08±19.42)μg/L,对照组为(11.41±5.4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sB7-H4水平临床分期比较:肾癌I、II、III/IV期分别为13.24±9.08μg/L、26.99±10.89μg/L、53.63±27.22μg/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sB7-H4水平病理分级比较:I、II、III级分别为10.08±5.07μg/L、23.01±10.20μg/L、52.47±20.53μg/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肾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与T细胞亚群分析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肾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血T细胞亚群分析等情况呈线性负相关。提示sB7-H4与肾癌发生、发展有关,检测sB7-H4对肾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铁和铁蛋白的变化。方法:对酒精性肝病、嗜酒者、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Fer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238例嗜酒者中符合诊断ALD者65例,占27.3%;GGT异常者(>90 U/L)107例,占45%;MCV>99 fL者60例,占25%;AST异常者96例,占40%。ALD组的血清Fe(10.9±2.6)μmol/L,较嗜酒组(19.4±5.3)μ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rr增高者在ALD组中的阳性率为61%,在嗜酒组中的阳性率也达20%;血清铁蛋白在ALD组(207.7±50.3)μg/L,与嗜酒者组(196.6±55.4)μg/L均较对照组(161.3±30.1)μg/L明显增高。结论:Ferr在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敏感性较高,甚至高于GGT;多指标联合检测对酒精性肝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夹心ELISA法及免疫抑制法测定63例UA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含量。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为(6.34±1.69)mg/L,与SA组(2.21±0.96)mg/L及健康组(1.10±0.64)m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A患者血清cTnl含量为(8.60±8.34)μg/L,与SA组(2.47±1.79)μg/L及对照组(1.95±1.94)μ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K-M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UA患者存在微小心肌损伤,炎症反应是UA一个重要发病因素,cTnI是判断微小心肌损伤特异且敏感的指标,hs-CRP在UA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总胆红素(TBi)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对1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B型超声显像仪检查其胆囊壁厚度,依据胆囊壁是否增厚,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同时检测其肝功能指标TBi及ALT。结果:胆囊壁增厚组TBi水平(126.40±99.67μ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52.5±60.19μmol/L),两组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6.415,P<0.001)。而两组患者的ALT水平正常组为246.72±298.15u/L,增厚组为505.25±814.25u/L,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733,P=0.464)。胆囊壁增厚组患者TBi异常率(100%)高于ALT异常率(82.1%),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胆囊壁厚度对判断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等指标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正常成人和4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AFL)组、酒精性肝炎(HA)组、正常对照(NC)组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水平分别为(5.79±2.96)μg/L、(0.95±0.53)μg/L、(127.73±32.37)μg/L、(116.23±21.97)μg/L,(9.94±4.67)μg/L、(1.14±0.21)μg/L、(171.45±72.23)μg/L、(142.42±63.14)μg/L,(3.86±2.87)μg/L、(0.69±0.12)μg/L、(118.49±28.94)μg/L、(107.37±22.81)μg/L,AFL组血清瘦素、TNFα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H组清瘦素、TNFα、HA和PCⅢ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FL组血清瘦素、TNFα、HA水平与AH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早期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对延缓肝纤维化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健康成人血清铁蛋白。男性,女性分别为93.7及64.0μg/L,60岁以上老年为103.14μg/L。肺炎、结核、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男性、女性间无明显差异,但分别高于同性别正常组,也均高于正常老年组;尤其肺癌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同一患者胸水铁蛋白高于血清铁蛋白。肺癌胸水铁蛋白最高。血清及胸水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炎症、结核、肺癌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对13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50例正常人进行SF测定。结果乳腺癌术后未复发组SF含量为(79±63)μg/L,与正常对照组(69±65)μg/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局部转移组及术后复发局部伴内脏/骨转移组SF含量分别为(183±156)μg/L和(312±155)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乳腺癌患者病情越接近晚期,SF含量越高。结论SF测定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监测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高龄老年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6例80岁以上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空腹及餐后2 h血清GLP-1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GLP-1平均浓度为(0.973±0.385)μg/L,餐后2 h为(7.406±2.418)μg/L;观察组空腹血清GLP-1平均浓度为(0.885±0.461)μg/L,餐后2 h为(4.103±0.613)μg/L。2组餐后2 h血清GLP-1均高于空腹血清GLP-1(P<0.01);观察组空腹血清GLP-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2 h血清GLP-1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患者餐后血清GLP-1浓度明显升高,而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清GLP-1浓度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检测3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2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50例正常成人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表明RA组HA值为225.7±208.3μg/L,风湿性关节炎组56.0±42.9μg/L,与对照组HA值34.2±7.1μg/L相比,P<0.05,且RA组血清HA含量与C-反应性蛋白、血尿酸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ELISA法检测了乙肝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HSS水平。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清中HSS含量为78.4±41.8μg/L,急性肝炎组为365.0±412.4μg/L,慢性活动性肝炎组为457.3±862.2μg/L,肝硬化组为518.1±425.6μg/L,肝癌组为304.8±216.9μg/L。各类乙肝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HSS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血清中HSS升高与肝细胞损害有关,HSS可能是一种抗肝细胞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含量及PG I/PG II比值(PGR)在胃腺癌和胃溃疡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1例中对照组20例,胃溃疡组28例,胃癌组4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 I、PG II含量。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 I、PG II含量分别为(179.48±64.08)μg/L、(30.53±8.43)μg/L,明显高于对照的(134.02±22.82)μg/L、(20.07±6.51)μg/L及胃癌组的(80.50±24.33)μg/L、(18.36±6.31)μg/L,均P<0.01。胃癌组血清PG I、P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PGⅡ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GI及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和0.805)。结论:血清PG I、PG II显著升高是良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而血清PG I、PGR明显降低应高度警惕胃癌可能。检测血清PG有助于胃癌与胃溃疡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156例妊高征患者(其中轻度71例,中度33例,重度52例)及220名同期正常晚期单胎妊娠孕妇的血清β-hCG、HPL.结果(1)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清β-hCG分别为14.29±6.25μg/L、18.07±12.44μg/L、21.59±13.67μg/L;正常晚期妊娠组为12.89±5.97μg/L,妊高征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轻、中、重度妊高征妇女血清HPL分别为4.58±1.01μg/L、4.33±1.21μg/L、4 29±0.93μg/L;正常晚期妊娠组为4.29±0.84μg/L,妊高征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妊高征患者血清β-hCG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妊高征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β-hCG可作为妊高征病情的监测指标之一,HPL水平的变化不能作为妊高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对290份临床血清标本进行肌钙蛋白I检测效果。方法:用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免疫层析法检测临床标本,根据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的定量结果分成<0.04μg/L组、0.04~0.50μg/L组、>0.50μg/L组,与免疫层析法的定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层析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的<0.04μg/L组、>0.50μg/L组完全一致;与0.04~0.50μg/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敏感度高,是检测心肌受损的有效方法,快速定性法在验证心肌梗死患者时起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福州地区110例健康成人血清转铁蛋白(Tf)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血清Tf 2.59±0.54g/L,女性高于男性(P<0.05);SF 59.57±39.87μg/L,则女性低于男性(P<0.01)。血清Tf和S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前列腺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收集血清9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良性组各30例,比较三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1.59±0.93)μg/L;前列腺癌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72.34±69.87)μg/L,阳性率9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3.47±2.37)μg/L,阳性率23.7%,与正常对照比较,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诊断的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