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 B 超或 CT 引导下经皮肝脏肿块细针穿刺标本进行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 B 超或 CT 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及甲胎蛋白(AFP)标准、随访观察证实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例临床资料。结果60例肝脏肿块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及 AFP 标准、随访观察证实为恶性肿瘤55例,良性病变5例。穿刺病理组织学提示恶性肿瘤55例,良性病变5例;细胞学提示恶性肿瘤53例,良性病变7例。与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6.4%(53/55),特异度为:100%(5/5),阳性预测值为100%(53/53),阴性预测值为71.4%(5/7),约登指数为0.96。组织学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96.7%。结论 B 超或 CT 引导下经皮肝脏肿块穿刺活检的是一种准确而又安全的微创诊断方法,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各有优势,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时同时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更准确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做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为主(MPV)、脾静脉(SPV)宽度及脾脏厚度;同时检测周围血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为S0期15例,S1期40例,S2期25例,S3期24例,S4期16例.从S1~S4期,MPV、SPV增宽及脾脏增厚的比率逐渐上升,但MPV、SPV增宽的比率各期差别不大(P>0.05),而脾脏增厚的发生率各期差别较大(0.01<P<0.025).从S1~S4期,周围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逐渐下降,尤以PLT下降最明显,S3、S4期显著低于S1、S2期(P分别<0.05、0.01),其中S4期已在正常下限以下.RBC,WBC在S1、S2、S3期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S4期则较前面各期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周围血细胞计数对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脾脏肿大、SPV增宽、PLT计数下降可能对较严重的肝纤维化(S3或S4期)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实质回声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寻找超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依据.方法 对19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肝穿活组织检查及超声检查,其中S130例、S264例、S360例、S438例,并对100例健康人进行超声检查,将肝脏实质回声形态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0、S1分期中细颗粒状肝脏实质回声所占百分比最高;S2分期中粗颗粒状最高;S3分期中条纹状最高;S4期中网格状最高.肝实质形态与S分期的相关系数是0.818.通过肝实质形态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8.0%,诊断的正确率为90.4%.结论 肝实质回声形态与肝纤维化程度呈高度正相关.细颗粒状肝实质回声形态难以区分健康人与S1期患者,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肝实质回声形态与S分期相对应,但并不能完全准确判断S分期,说明各S分期中肝实质回声形态改变并不存在绝对特征性表现,也间接说明肝脏纤维化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各分期之间并没有截然分界.肝实质回声形态的确立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是比较理想的指标且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和肝脏纤维化程度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同时应用针刺活检患者肝脏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法进行染色,判断肝脏标本的纤维化改变程度。分析二者关系。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TGFβ1在肝纤维化的S0、S1、S2、S3、S4期分别为(14.66±5.40)、(20.58±3.78)、(24.91±4.42)、(29.23±6.46)、(28.17±6.53)ng/m l;对照组为(16.20±4.35)ng/m l。对照组与S0组相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1、S2、S3、S4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3与S4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对早期判断肝纤维化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新旧分类方案的优缺点。方法对749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肝炎肝组织切片采用叨年(上海)方案和95年(北京)方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炎症分级(G)显示:G1~G2主要是CPH和轻度CAH的轻、中、重三个亚型与G2、G3、G4对应。纤维化分期(S)显示:CPH分布于S1~S2,CAH分布于S2~S1,S1共407例,其中CPH和CAH各占50%。G3、G4共280例在S2、S3、S4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5%、27%和22%。结论新分类法不易区别CPH与轻度CAH。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不呈正比,轻度慢性肝炎一型中包括了原CPH和轻度CAH,建议将此型按病变程度分为A、B两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B超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临床确诊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B超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肝脏疾病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者57例,其中乙型肝炎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甲型肝炎。结论:经B超检查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改变102例B超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2000年该科应用B型超声波对10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胆囊显像观察。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与肝脏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因胆囊结石行择期胆囊切除术,同时做术中肝活检的39例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与4例非胆石症病例的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39例的肝实质和肝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肝损害可能是胆囊结石的一个成因,而不是后果,胆囊结石病的反复发作又加重了原发性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Ⅳ-C水平,并与临床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二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呈良好的正相关(P〈0.01)。二项指标分别在慢性肝炎中型、慢性肝炎重型能主肝硬化中渐次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同期B超检查结果准确率不高。结论:二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上较B超检查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004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患者,行肝活检病理检查和B超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0例慢乙肝中B超阴性66例,阳性94例;病理学检查肝组织阴性25例,阳性135例,其中诊断为慢性肝炎113例,早期肝硬化22例。慢乙肝中B超肝回声异常与病理肝炎症活动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慢乙肝中、重度中诊断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比例分别占60.18%和32.35%。结论:B超检查对慢性肝炎诊断的准确率不高,不能判定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但B超诊断为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应考虑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罗玲 《重庆医学》2006,35(19):1812-1813
肝脏穿刺活检术(简称肝穿)是确诊各种原因不明的肝脏肿大,肝功能正常或异常者,鉴别各种肝脏疾病,黄疸起因和诊断寄生虫病等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也是临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考核疗效的重要指标.原来的盲穿法由于成功率不高,易出现并发症,现已少用.B超引导下的穿刺,由于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成功率高,现在临床开展较为广泛.统计我院2003年7月~2005年9月共进行肝穿刺活检术480例,其中仅1例并发肝脏出血.现将肝穿前、后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肝活检与B超在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62例B超检查未诊断为脂肪肝但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的结果, 并结合肝功能、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进行分析.结果62例B超检查未诊断脂肪肝的患者, 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提示肝细胞脂肪变性5%33%.其中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23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1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4例, 分别占37.01%、29.03%、27.42%、6.45%;病理提示5%≤肝脂肪变性≤19%有45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18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2例, B超改变以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和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为主;病理提示20%≤肝脂肪变性≤33%有17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6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5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5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1例, B超改变主要表现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和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分析患者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和血糖对B超改变的影响, 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越大, 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脂肪变性程度越大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结论 对脂肪肝的诊断, 当肝细胞脂肪变性低于1/3时, B超检查不能表现出脂肪肝的特征性改变, 应密切观察B超或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脂肪肝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9例在B超引导下经胸壁对肺部外围病灶进行穿刺肺活检。结果28例阳性,阳性率96.5%。其中9例进行了肺叶切除,肺活检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本组未发生严重合并症。此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4.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诊断肝结核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肝结核无特异性病症,临床上很难做出诊断,易误诊为肝癌、肝泡型包虫、肝血管瘤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诊断肝脏占位病变的主要手段。我们对曾被误诊为肝癌及泡型肝包虫的3例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自动切割取材活检后确诊为肝结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长期不愈或HBsAg阳性患者进行肝穿活检。以做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了降低因盲穿而造成的一些并发症,提高一次成功率,加快肝穿术后的恢复。我院开展了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技术。我们对盲穿和B超引导下肝穿的一次成功率、并发症、操作时间、不良心理因素及术后恢复和护理进行了比较。B超引导下肝穿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了因盲穿而造成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快了肝穿术后的恢复。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分辨力超声仪发展,脂肪肝呈明显增多趋势。对于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影像学可能是有效手段之一,最近国外报道,与组织学检测相比较,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67%。Mathiesen等报道了北欧150例不明原因转氨酶轻至中度增高的元症状性患者中,其中经肝活检证实有60例(40%)患者为脂肪肝,因此,肝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单纯性脂肪肝如继发于肥胖者可不必做肝活检。但对于局限性脂肪肝或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可疑的无症状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怀疑重型肝炎系小泡性脂肪肝所致等,肝活检是唯一确诊手段.目前,广大同仁对脂肪肝的研究产生许多新的观点,为了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对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了比较。我们在电视腹腔镜下作腹腔手术的同时,给202名患者做了肝组织检查,与手术前B超诊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冯丽丽  汪晓军 《北京医学》2013,(12):1036-103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简称慢乙肝肝纤维化)是由于乙肝病毒长期慢性刺激.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过度增生和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是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减缓或防止发展为肝硬化。因此.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脏B超检查异常情况及相关性。方法:调查269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结果:肝脏B超检查阳性的共78例(29.00%),其中脂肪肝43例(15.99%)、胆石症35例(13.01%),肝脏B超阳性率与用药年限呈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5);80%以上的患者都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因素也是肝胆疾病易发的因素之一。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肪肝、胆石症发生率较高,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关,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肪肝、胆石症发生率较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定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监测身高、体重,健康宣教对指导临床早期发现脂肪肝、胆石症及指导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脏占位B超与MRI图像诊断分析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医院(116032)李西有肝脏占位病变通常指肝癌、肝血管治、肝羹肿,是肝内常见的良、恶性肿瘤.虽然B超对肝脏占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存在,给正确诊所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MRI的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