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眼轴眼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OPs)波幅值,探讨眼轴长度变化对视网膜内层微循环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不同眼轴患者64例(128眼)。常规眼科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后以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仪(IOLMaster)测量患者眼轴长度,其后应用罗兰电生理仪进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记录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波幅值。比较不同眼轴眼振荡电位幅值的变化。结果:根据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仪测量眼轴结果,将眼轴长度分为5组。分别为短眼轴组(AL<22.00mm),正常眼轴组(22.00m≤AL<24.50mm),长眼轴组(24.50m≤AL<28.50mm)及超长眼轴组(AL≥28.50mm)。根据视电生理测量仪记录的振荡电位子波幅值计算Ops波幅值(∑O)。短眼轴组平均∑O为176.45±34.64μv,正常眼轴组平均∑O为138.43±38.78μv,长眼轴组平均∑O为91.39±29.83μv,超长眼轴组平均∑O为58.43±19.99μv;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96,P<0.01)。结论:随着眼轴的逐渐增长,视网膜振荡电位幅值逐渐下降。视网膜内层微循环功能随着眼轴长度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ERG-OP_s)是一项网膜生理功能的检查,反映了视网膜的血循环状态。它是 ERG 的一个亚成分,叠加在 b 波上升相的数个节律小波。国外50年代末开始用于临床,国内至今尚末见有此报道。本实验对 OP_s 的记录、测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100例130眼正常人网膜生理功能进行调查。材料与方法受试者100例130眼(其中30例双眼受试)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为13—63岁。视力均在1.0以上、眼底正常,除外高血压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经大样本(240眼)正常国人视觉眼电图检测工作,探索了视觉眼电图10项诊断指标与眼别、性别、年龄的关系,并结合101只各种视觉疾病眼的检测结果,确定了各诊断的正常值范围。本文进一步分析表明,以往仅观察Arden比或其它单项电位比值性诊断指标判断视觉眼电图的标准有片面性,对各电位幅值性诊断指标均等程度受损的一类异常不敏感,故诊断率较低。要想全面分析视觉眼  相似文献   

4.
64例正常成人视觉眼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觉眼电图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并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4例(128只眼)20~40岁正常成人进行视觉眼电图检测,并对各指标的取值范围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各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其中Arden比、暗谷电位与各指标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结合Arden比与暗谷电位作为EOG的诊断指标可有效地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庞明 《广西医学》1991,13(2):120-121
心室晚电位是心室舒张期内迟晚出现的碎裂电活动,其特征是在QRS波终末部至ST段内高频、低幅的尖波。通过检测晚电位,可预测一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源性猝死。本文着重对50例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晚电位检测分析。一般资料 (一)采用ART1200EPX型晚电位记录分析仪,记录分析100例。其中,室性早搏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岁。(二)检测方法: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26只正常眼进行了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在两种不同背景光亮度(明适应和暗适应)和两种不同刺激光强度下,记录ERG的振荡电位(OPs)。通过付立叶(Fourier)变换,对ERG进行频谱分析及滤波处理,分离出OPs,分别测定分离后OPs的最高能量、主频率、振幅和潜伏期。结果显示,在两种背景光亮度下,随刺激光强度增加,OPs振幅增高、潜伏期缩短、最高能量升高。相同刺激条件下,暗适应ERG的OPs最高能量大于明适应ERG。OPs主频率随刺激光增强而升高;从暗适应状态进入明适应状态,主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电乍理实质.方法:对41例已有临床口眼联动现象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了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放置在下唇方肌内记录,嘱患者做眨眼或闭日运动,观察下唇方肌肌电图信号的变化,健患侧对比分析,探讨联动现象的电生理实质.结果:在做眨眼或闭目运动时,所有患者患侧降口角肌内均能记录到异常的联动电位,呈两种特征,闭日时为一种连续的、波幅较低的随意动作电位样的冲动,眨眼时表现为一种与眼睑运动同步的持续30~350毫秒的多相电位.在做健侧下唇方肌检查时,发现8例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健侧有周嗣性面瘫史的2例引出了异常联动电信号,另有6例引出了纤颤电位.这6例曾经历过健侧面部的针灸或小针刀治疗,其余健侧肌电图正常的33例健侧面部均无疾病、手术或创伤疗史.结论:①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病理生理基础足神经错向再生,本应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纤维与支配降口角肌的神经纤维产生了联系.②面部针灸、小针刀有可能损伤颅外段面神经分支或末梢.  相似文献   

8.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病,我们在治疗内源性葡萄膜炎的同时,观察部分患者的视网膜电流图的电生理改变。发现在被检查的74眼中ERG表现异常的超过半数以上,其中生期病人23眼有22眼振荡电位异常。而10眼为AB波幅降低伴Ops减弱,23眼平均视力0。53;慢性期51眼中正常ERG为14眼,AB波幅降低伴Ops异常15眼,熄灭ERG8眼,5眼为单纯Ops减弱,7眼为AB波降低,慢性患者中平均视力只有0.26,  相似文献   

9.
安闽生  雷森  金加发  周传堃  葛正庆 《西部医学》2011,23(11):2134-2136
目的评估乙酰胆碱对房颤犬心房复杂碎裂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暴露左右房,多级电极导管置于左、右心房记录碎裂电位,A组于肺静脉脂肪垫处注射乙酰胆碱,B组于上腔静脉处注射乙酰胆碱。分别于右心耳(A组)、左心耳(B组)给予BURST刺激,诱发房颤观察房颤发作后碎裂电位于两组记录位点有无差异。结果 A组房颤诱发后,左房均可记录到碎裂电位,右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B组房颤诱发后,右房能记录到碎裂电位,左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结论碎裂电位产生与局部乙酰胆碱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56人106眼和正常人35人70眼进行了眼电图(EOG)检测。结果发现DR前期或/和视力≥1.0的糖尿病患者已出现EOG的改变,表现为光峰电位、基电位和暗谷电位降低,暗谷时间延长,并随视网膜和视力损害加重变化更明显。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已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光感受器和脉络膜循环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新一代眼前节分析和诊断设备Pentacam对正常眼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221名正常人(442眼)进行Pentacam检查,人群分为5个年龄组,其中40岁以下50名(100眼);40~49岁50名(100眼);50~59岁50名(100眼);60~69岁50名(100眼);70及70岁以上21名(42眼).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各年龄组之间前房容积、虹膜角膜角(前房角)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中,前房参数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眼前节各参数与年龄因素有显著相关性.男女性别之间前房参数的差异大多出现在60岁之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1年随访动态改变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20例年龄60~75岁的高血压患者, 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 1年后再次进行相同数据的收集。比较2次的血压测量结果, 按血压升降情况将患者分为血压升高组和血压降低组, 比较2组BMI和WC的变化情况。结果:男性血压升高组的吸烟率和饮酒率明显高于血压降低组(P<0.01), 锻炼情况显著少于血压降低组(P<0.01);女性患者中, 2组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血压升高组的锻炼情况明显较血压降低组少(P<0.01);血压升高组中, 男性与女性BMI和WC第2次测量均较第1次测量明显升高(P<0.01)。在血压降低组中, 第2次测量男性和女性BMI和WC均较第1次明显降低(P<0.01)。取2次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 BMI和WC之间的差值, 分别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与BMI及WC之间的关系, 结果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 血压升高和吸烟、饮酒及锻炼等情况有关, 且BMI和WC的变化与血压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NAION患者48例50只眼和非ANION患者50例50只眼的肱动脉压、眼动压和眼压进行比较,结果NAION组的肱动脉、眼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非NAION组(P<0.05),而眼压显著高于非NAION组(P<0.05)。眼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与眼之差均显著低于非NAION组(P<0.01)。结论相对的低血压,高压眼和眼动脉压与眼压的不平衡是引起NAION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将古方十全大补汤十味药用醇提、水煎、醇沉工艺制成1:1的十全大补口服液,应用于放疗癌症患者,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临床治疗发现,一个疗程后用药组病人T细胞亚群OKT_3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OKT_4、OKT_4/OKT_8比值有显著提高P<0.05,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RBC-C_(36)比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RBC-IC比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两项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白细胞计数一个疗程后下降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女性发生骨质疏松(O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对OP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337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将患者分为OP组(n=210)和正常骨量组(NBM组,n=127),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肾功、血脂等指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绝经时间、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多因素回归模型对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发生OP诊断预测价值。 结果 OP组患者的年龄(P<0.001)、糖尿病病程(P<0.001)、初潮年龄(P=0.001)以及患者绝经时间(P<0.001)均高于NBM组,而OP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NBM组(P=0.0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10,95%CI=1.01~1.21,P=0.031)、绝经时间(OR=1.17,95%CI=1.07~1.28,P<0.001)、合并肾病(OR=3.52,95%CI=1.42~8.75,P=0.007)及有钙摄取(OR=11.41,95%CI=4.94~26.34,P<0.001)为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而BMI(OR=0.86,95%CI=0.78~0.95,P=0.002)和有习惯性锻炼(OR=0.28,95%CI=0.13~0.60,P<0.001)为保护性因素。以这些变量构建的预测概率分值经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919,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665,诊断效能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9.8%。 结论 年龄大、绝经时间长、合并肾病、低BMI及缺乏习惯性锻炼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钙摄取与OP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可能与有OP倾向的女性有意增加钙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弱视的色觉损害以及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期诊断和评价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临床价值,探讨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表现和差异。【方法】 应用同亮度不同颜色棋盘格的刺激,比较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儿童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组。①三组儿童组内比较发现:除绿/灰刺激后产生的P1波潜伏期比其它颜色刺激延长之外;其它颜色刺激产生的P1潜伏期两两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种颜色刺激产生的P1-N2振幅在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组和屈光不正组儿童在蓝/灰(P = 0.004)和蓝/黄刺激(P = 0.01)后的P1潜伏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在红/灰刺激(P = 0.007)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③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蓝/灰(P = 0.02)和蓝/黄刺激(P = 0.01)后的P1潜伏期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红/灰(P = 0.005)和黑/白刺激(P = 0.009)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④屈光不正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各种不同颜色刺激后,两组之间的P1潜伏期及P1-N2没有显著差异 (P值均大于0.05)。【结论】 正常眼和弱视眼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存在差异,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之间则不存在差异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助于弱视的早期诊断和视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海南地区成年人椎体骨密度(BMD)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建立各年龄段BMD均值和与设备自带同性别BMD峰值比较的标准差(T-Score)均值,以及了解本地区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情况.方法 使用定量CT(QCT)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1080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者进行腰椎BMD检测,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MD值和T-Score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OP发生率进行χ2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60~69岁、70~79岁男女间的BMD和T-Scor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男性组及女性组中,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BMD和T-Score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在男性和女性组中,不同年龄段及同年龄段男女之间的O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OP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男=0.527,r女=0.797).结论 男、女各年龄段的BMD和T-Score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男、女各年龄段的OP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骨关节炎(OA)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00例女性OA患者(OA组)和101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第1~4腰椎(L1~4)、股骨颈、全髋等部位骨密度(BMD)。统计分析各组与OP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OA患者OP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0.01),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OA患者OP组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非OP组(P<0.01),OA患者绝经后组各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组(P<0.01),OA患者OP组较非OP组年龄更大,绝经时间更长,孕产次数更多(P<0.01)。OA组OP女性未来10年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女性OA患者发生OP和骨折风险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其OP的发生和多因素相关,增龄、绝经年限长、孕产次数多是OA患者发生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Chen XS  Xu YF  Tang YX  Wang Y  Zhang MD  Lou FY  Liang JH  Chen C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40-3043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变异及相应脑激活区.方法 在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名健康成人做了ERN检测及脑激活部位的比较.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ERN潜伏期在Cz(健康对照组:49ms±13 ms,患者组:58 ms±14 ms,P<0.01)、Fz(健康对照组:47 ms±13 ms,患者组:60 ms±11 ms,P<0.01)、C3(健康对照组:50 ms±14 ms,患者组:57 ms±17 ms,P<0.05)和C4(健康对照组:51 ms±12 ms,患者组:60 ms±13 ms,P<0.01)上明显延迟,波幅Cz(健康对照组:7.5μV±3.1 μV,患者组:5.0 μV±2.8 μV,P<0.01)、C3(健康对照组:8.0μV±3.7 μV,患者组:5.5 μV±4.0μV,P<0.01)、Fz(健康对照组:7.7 μV ±3.8 μV,患者组:5.0 μV±3.1 μV,P<0.01)、Pz(健康对照组:7.5 μY±3.0 μV,患者组:4.5 μV±3.3 μV,P<0.01)较健康对照组低.(2)ERN潜伏期和波幅变化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之间缺乏显著性相关.(3)精神分裂症组脑岛、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等处激活明显低下.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RN波幅和潜伏期异常,可能反映了本组患者内在错误监控机制存在缺陷,此特点仍需进一步随访.(2)脑岛等处功能异常导致的精神分裂症错误监控功能障碍,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