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润滑添加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油性剂,极压剂和摩擦调整剂等润滑添加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化学反应特性,研究了各添加剂之间的配伍效果,交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①润滑油粘度问题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内燃机润滑油是粘度越大越好,这是不正确的,当然粘度少了也不行,必须适当。目前世界上各个工业发达国家所使用的内燃机润滑油都倾向于低粘度加抗磨添加剂,如日本近年生产的省能润滑油就是这样。根据流体力学、润滑的理论及实践证明,当油膜厚度δ>0.6μm时,润滑油膜符合于流体润滑的理论,则摩擦阻力决定于润滑油膜的内摩擦,因此动力损失大小也就取决于润滑油的粘度。内燃机的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各摩擦副得到充分的液体润滑,才能保证变摩擦副表面金属的固体摩擦为润滑油液体摩擦,而要保证得到液体润滑,润滑油的粘度问题,就成为  相似文献   

3.
润滑油在无特殊添加剂(如油性添加剂、极压添加剂等)的情况下,其粘度大小,是润滑溜在摩擦面上形成油膜厚薄的决定因素。在此情况下,油的润滑性能主要取决于粘度。而润滑油的粘度,对消耗在机器摩擦面上的功率损失、零件的磨损、机器起动的轻快和摩擦零件的温升等有很大影响。从润滑能力来看,最理想的润滑油应该是粘度低,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由于润滑油中的极性物质分子与金属表面按触时能发生静电吸引并产生垂直方向的定向排列,使极性分子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第一层极性分子层,其余极性分子也互相发生静电吸引而定向排列。与此同时,油中非极性的碳氢化合物(烃类)在电场作用下,也变成暂时极性分子,产生静电吸引和定向排列,从而形成油膜。这层油膜可达800~1000个单分子长度的  相似文献   

4.
拉削的润滑属于复杂的边界——极压混合润滑,宜采用含有油性剂和极压剂的复合润滑剂。我厂过去在拉削中主要使用乳化液和硫化油。乳化液虽冷却性能好,但润滑性能差,其润滑膜易在高温高压下破裂,造成金属间的局部干摩擦,拉刀寿命很低;且乳化液使用周期短,一般7~14天即腐败变质,严重污染工作环  相似文献   

5.
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进行了40Cr摩擦环和TiO_2陶瓷喷涂摩擦环分别与45钢摩擦块和锌基合金摩擦块的环-块试样摩擦磨损试验。试验所用润滑油分别为32号抗磨液压油、32号导轨油以及阻尼油与油性剂T451和极压抗磨剂T306复配的润滑油。结果表明:TiO_2陶瓷涂层摩擦环匹配下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小于40Cr摩擦环匹配下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锌基合金摩擦环的摩擦因数远小于45钢的摩擦因数,锌基合金摩擦环的磨损量大于45钢的磨损量;32号抗磨液压油润滑时的摩擦因数略小于32号导轨油的摩擦因数,但是磨损量较大。阻尼油与油性剂T451和极压抗磨剂T306复配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润滑具有摩擦阻力小,使用温度范围广,可以采用各种润滑方法及能适应较高d_m·n值(线速度)等优点,所以油润滑在滚动轴承部件上使用较为普遍。滚动轴承的油润滑主要包括:润滑油品的选择和润滑油量的确定这两大内容。一、滚动轴承用润滑油品的选择方法 1.润滑油品的选择从用稀油润滑的滚动轴承失效实例分析中可知:其失效原因多数由于润滑油粘度不足而引起的。油的粘度低,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就差,油膜易破裂。油的粘度太高,则摩擦力矩大,发热多,动能耗量也大。  相似文献   

7.
JQ-1切削剂是由广州机床研究所研制、广东顺德县桂洲红旗润滑材料厂生产的一种新颖润滑剂。它的大致成分如表1所示,含有氯、磷极压剂、油性添加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这些物质在切削区高温高压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诸如氯化铁、氯化亚铁、氯氧化铁、磷酸铁等反应膜,增强了切削液的润滑作用和抗压强度,使刀具前刀面和切屑之间、刀具后刀面和切削面之间实现边界润滑(即边界摩擦),避免了于摩擦,从而利于切削加工和  相似文献   

8.
在内燃机实际运行中,润滑油的粘度直接影响到润滑油膜的状态,因而活塞环在缸套中不同位置时的摩擦、润滑状态各不相同。文中以缸套活塞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润滑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缸内压力、温度、油膜厚度和摩擦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润滑油膜厚度和摩擦系数随转速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剪切稀化导致润滑油粘度减小是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缸套活塞环的润滑油粘度指标。  相似文献   

9.
周骏  陈贤  陈童 《现代零部件》2005,(12):86-87
滑动轴承是各种传动装置中广泛采用的支承件,特别是在高速运转机械中,为了减小摩擦,提高传动效率,要求轴承与轴颈间脱离接触并具有足够的油膜厚度,以形成液体间的摩擦状态。它利用轴颈本身在回转时产生的泵油作用,将润滑油带入摩擦表面之间,建立起压力油膜,将两个摩擦表面分离开来,形成液体摩擦,从而避免两个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和磨损。液体摩擦的特性决定于所使用的润滑油粘度,而与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无关,液体润滑是一种较理想的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0.
1.极压剂的出现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表明,相同粘度的矿物油,其烧结状况却不尽相同。油性差是指以相同粘度的油所测得的摩擦系数之差。作为提高矿物油油性的“油性剂”,往往是往矿物油中添加少量的各种油脂作为诱导体,使其油性与动植物油相同。为保证油性的定量化,研制出油性测定机,用以测定摩擦系数。油性剂便是  相似文献   

11.
我厂自配一种磨床主轴润滑油,用在外圆、内圆、平面、曲轴、花键、螺纹等磨床砂轮主轴部位,解决了主轴与轴承的润滑和防锈问题。我们把磨床的砂轮主轴箱习惯地称作磨头,所以把这种润滑油叫做汉江2号防锈磨头油。 一、配制起因 我厂的各种磨床产品及设备,大部分的主轴滑动轴承部位采用油浸式润滑。磨床在工作时有转速高、轴承间隙小、负荷轻的特点,要求润滑油的粘度低、油性好,以适应主轴高速运转时减少摩擦阻尼,并在微量的轴承间隙中有效地形成良好的油膜,并具有防锈蚀性能。 过去,我们曾用“9:1混合油”(九份煤油加一份20号机械油),作为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润滑油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降解及其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偏苯三酸三异辛醇酯(TMTO)、偏苯三酸三异壬醇酯(TMTD)以及偏苯三酸三异十三醇酯(TMTT)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结构对偏苯三酸酯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润滑性能有较大影响,链长最长的TMTT的减摩与抗磨性能优于TMTO与TMTD。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DSC)及热重分析仪(TGA)研究四球试验前后3种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及热分解性,并测试摩擦试验前后润滑油的黏度与酸值变化。结果表明: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过程会导致偏苯三酸酯类基础油黏度升高、酸值降低、氧化安定性下降;润滑性能良好的基础油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减缓润滑油本身氧化反应的发生;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偏苯三酸酯一部分在机械剪切及水解作用下分解会生成小分子的化合物,另一部分在氧化作用下聚合生成大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全膜润滑条件下油性添加剂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球-环光弹流油膜测量试验台对PAO10 (聚α-烯烃)以及分别含有质量分数0.2%硬脂酸、 0.2%棕榈酸和0.2%肉豆蔻酸油性添加剂的PAO10 (分别记为PAOS、PAOP和PAOM)进行膜厚和摩擦因数的测量,研究在球-环接触下油性添加剂对PAO10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膜润滑状态下,硬脂酸、棕榈酸和肉豆蔻酸3种油性剂对PAO10油的膜厚和摩擦因数都有影响;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加,膜厚随之增加, PAOM、PAOP和PAOS的膜厚小于PAO10膜厚,并且随着油性添加剂链长增加依次减小,其中PAOS膜厚最小;滑滚比对油性剂作用有明显影响,随着滑滚比增加油膜受到的剪切应力增加,导致油性剂吸附效应降低; PAOS、PAOP和PAOM膜厚和摩擦因数降低主要因为是油性剂在钢球表面形成的吸附膜具有疏油性,而且随着油性剂分子链长增加固液界面间的结合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4.
张芹  石薇薇 《润滑与密封》2014,39(10):114-118
介绍国内外油溶性润滑油减摩添加剂(简称油性剂)的种类、合成及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总结一些文献中关于油性添加剂作用机制的报道,并对油性剂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何霞 《润滑与密封》2018,43(4):8-14
采用纳秒激光烧蚀技术在铍青铜盘试样表面加工3种不同参数圆形微凹坑织构,选用石油装备中常用的低黏度L-CKD150润滑油和高黏度复合锂基润滑脂为润滑介质,开展不同润滑环境下销-盘摩擦学实验,对比分析L-CKD150润滑油和复合锂基润滑脂对织构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差异。实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润滑环境下,合理参数织构均可有效提高表面润滑性能、减少摩擦磨损;润滑介质对织构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差异与接触压力有关,接触压力较低时,L-CKD150润滑油润滑性能优于复合锂基润滑脂,接触压力较高时则复合锂基润滑脂润滑性能更优;相同工况下,相比于L-CKD150润滑油润滑,复合锂基润滑脂润滑时最优织构直径更大。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活塞组-气缸套固体部件间瞬态导热的基础上,把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活塞环、润滑油膜、气缸套和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将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和润滑油膜传热模型引入流体动压润滑分析理论,建立了活塞环-气缸套的三维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一6110型柴油机的活塞环-气缸套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表面粗糙度、活塞环平均基准压力对该摩擦副润滑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活塞组-气缸套间的固壁导热直接影响活塞环-气缸套的温度场,进而影响到该摩擦副的润滑摩擦状况;随活塞环平均基准压力的增大,膜厚变薄,油膜温度增加,粘度减小,油膜摩擦热除上死点附近有所增加外,其余部分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对活塞环-气缸套系统进行三维润滑摩擦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当表面粗糙度增加后,油膜厚度、摩擦热、温度都有所增加,油膜粘度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一、温度问题和能量方程 在一般教材中所介绍的流体润滑计算方法都是按等粘度进行的,即假定油膜各点温度相同。而实际上,由于摩擦热的影响,油膜各点温度是不同的,且高于人口处的供油温度,这样就使得油膜内的粘度普遍低于供油粘度,而且油膜各点的粘度值不同;进而影响油膜压力分布和承载能力。在高速重载条件下,摩擦热还将使得滑动表面热变形,甚至引起润滑油的失效。 除了极轻的载荷和极低的速度之外,油膜的温度问题都是重要的。考虑摩擦热的影响,流体润滑有两种计算方法: 1.按等效粘度的等粘度解 等效粘度是根据油膜温升确定的,为要决定温升…  相似文献   

18.
高载荷条件下石墨-石墨摩擦副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制的高载荷条件下摩擦因数测试装置,研究了石墨/石墨摩擦副在空气、水和油介质中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在4~15MPa范围内,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副在空气、水和油介质中的摩擦因数都逐渐降低;在油介质中摩擦副的摩擦因数最小,在水介质中摩擦因数变化最平稳,在空气中摩擦因数最大,且随载荷的增加变化幅度最大。磨损表面原始形貌对比分析表明,在空气中,摩擦副表面处于边界润滑状态,主要磨损机制是粘着磨损和犁削;水润滑条件下为轻微犁削;油润滑条件下,摩擦副表面处于为边界润滑和流体润滑状态,油中的减摩剂对试样表面有抛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往复式试验机上研究实际加工表面球-盘式接触混合润滑摩擦特性,比较采用不同黏度润滑油光滑接触摩擦力的大小。针对表面粗糙度幅值和纹理对摩擦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润滑时较高黏度润滑油的摩擦力较小;表面粗糙度幅值在混合润滑时对摩擦力影响较大,且随速度增加而增强,边界润滑时影响很小。与纵向纹理相比,横向纹理表面的摩擦力较小且稳定,低速时这种差别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空间润滑油能否满足处于边界润滑工况下的扫描机构8年长寿命要求,分析润滑油在空间环境下的摩擦磨损和长寿命润滑性能。以空间合成碳氢润滑油RP4751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真空螺旋摩擦试验系统(SOT)和滑动摩擦试验系统(SRV)测试润滑油的名义润滑寿命(每消耗1μg润滑油时钢球转动的圈数)、磨斑直径和滑动摩擦因数,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RP4751润滑油在真空环境下滑动摩擦因数较小、耐磨寿命较长,具有良好的真空边界润滑性能和较高的名义寿命;红外透过率分析结果表明,SRV试验前后润滑油未发生质变。利用2台RP4751润滑油润滑的扫描电机开展1∶1真空寿命试验,结果表明:RP4751润滑油润滑时电机寿命满足红外地球敏感器运动机构的8年在轨运行寿命需求;试验得到的电机轴承中的钢球润滑寿命大于等于2 943 r/μg,该结果与SOT试验的润滑油名义寿命3 598 r/μg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其他空间运动机构润滑油的选用及长寿命润滑设计提供重要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