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151块沙三段接触变质岩特征及变成孔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实验技术手段,在对罗家地区罗151和罗152等井的古近系低压接触变质岩岩石学特征和变质亚带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和变质反应分析认为,罗151块接触变质岩储层段属于低压角闪石角岩相,变质的主蜂温度为430—670℃;孔隙空间主要是围岩接触变质阶段产生的变质原生孔隙,并计算出矿物变质反应前后摩尔体积的变化率。由此提出了变成孔隙的概念,较好地解释了该区辉绿岩外接触变质带孔隙发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长庆气田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探井的压汞、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系统地研究长庆气田奥陶我化壳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参数、孔隙和喉道的类型、大小及其组合;在确定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可分为进行储层孔隙结构分类及模糊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风化店地区已开发的砂岩油层组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寻找新的潜力油气藏迫在眉睫.相邻区块辉绿岩油气藏的发现,使风化店地区火成岩油气藏得到关注。该地区火成岩油气藏规模较小,有利目标区难以明确,针对这一问题,从火成岩及其蚀变带的分布入手,在详细分析录井显示的基础上,对火成岩储集层电性、岩性及物性特征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火成岩侵入带与孔二段油气藏的关系,发现Z111断块高部位井区可作为油气开发的有利目标区.明确了该地区进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罗151块火成岩油藏储集层概念模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钱峥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6):72-74,94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罗 1 51块火成岩油藏储集层成因类型可分为晶间微孔隙角岩、冷凝气孔—溶蚀孔辉绿岩冷凝边、冷凝缝辉绿岩体边缘及中心带 ,其中冷凝缝辉绿岩带根据其裂缝产状进一步分为水平、垂直和网状裂缝等类型。根据储集层成因类型及不同产状类型裂缝的分布规律 ,建立了工区储集层概念模型 ,纵向分为 4个带 ;平面分为 3个区。结合罗 1 51块辉绿岩体侵入期次的划分 ,可对工区有利储集层分布进行预测。照片 2图 2参 3 (邹冬平摘 )  相似文献   

5.
柯克亚气田古近系凝析气藏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特征研究是气藏储层评价预测及滚动勘探开发方案制定的地质依据。为此,以岩心资料为基础,借助铸体薄片鉴定,分析了柯克亚气田古近系凝析气藏的储层沉积岩石学特征、储层微观空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特征,并结合毛细管压力分析资料,进行了该气田储层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认为:区内古近系凝析气藏储层空隙类型主要以孔洞、粒内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压溶缝;储层孔隙结构有溶缝型、中孔中喉型、中孔细喉型及小孔细喉等4种类型;其中溶缝-孔隙型储层是该气田古近系凝析气藏的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背斜顶部及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6.
针对白家海凸起侏罗系J1b1段储层油水同出的情况,有必要开展储集层研究与含油性评价.本文利用岩心样品、测井及试井资料,通过各种分析、测试等手段,论述了研究区八一段碎屑岩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物性及流体的相渗特征.发现白家海凸起八道湾组八一段存在如下油气藏特征储层的含油性与碎屑岩粒度及岩石物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储层物性、微观特征,认为储层物性是影响含油气性的关键;压实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导致含油饱和度不高;本区储层的孔隙结构特性、含油饱和度、相渗特征等决定了八一段储层的产液特征.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下第三系砂岩储层是冀东油田的主力储层,发育多种孔隙类型但以次生孔隙为主,物性变化复杂。综合运用沉积、成岩和油田水分析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物源和沉积相控制了储层的岩性和原始物性,是其后一切变化的基础;机械压实作用是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后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辉绿岩及其接触变质岩储层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冀中廊固凹陷辉绿岩及其接触变质岩——斑点板岩的储层特征。确定曹家务构造的火成岩为浅层侵入的基性辉绿岩,紧邻侵入体的围岩有一套烘烤变质的斑点板岩。应用自然伽马、电阻率及自然电位这三条主要测井曲线能有效地划分确定辉绿岩和板岩。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反映辉绿岩及板岩中裂缝比较发育,认为这两种储集岩类的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溶孔次之。孔隙度的资料表明:板岩的储集性能明显优于辉绿岩,因而认为板岩储层好于辉绿岩储层。  相似文献   

9.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根据大量常规薄片与铸体薄片的鉴定与统计,通过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等手段,对歧口凹陷中新生代火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对火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中新生代火成岩可分为6大类20余种火成岩岩石类型;其中,以安山岩和玄武岩类物性最好,其次为辉绿岩和凝灰岩,英安岩最差;火成岩储层的形成与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与构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溶蚀作用、蚀变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城壕油田西259井区长3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城壕油田西259区块长3特低渗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评价了该储层的储集性能。长3油藏的储层物性总体较差,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等孔隙发育,孔隙结构属小孔隙、微细喉道类型。长3油藏的特低渗透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明显好于水下分流间湾,而且成分成熟度低和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成岩压实、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进一步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特低渗透特征。将长3油藏储集岩分为3类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储层分布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