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长气田延气2-延128井区先导试验区建成投产后存在井口设备和地面集输管线承压高、安全风险大;容易生成水合物、注醇量大;集气半径小、单个集气站纳入井数少、站点多和永久占地多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对续建的一期地面集输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提高了集输工艺技术的适用性。优化后,集输站集气半径增加1.4倍,单个集气站纳入井数增加2.3倍,集气站数量减少8座,集气站减少用地面积约15%,运行费用降低20%以上;平均单井采气管线长度减少50%以上,管线工程量减少54.6%;单井注醇量减少50%,单台注醇泵注醇效率提高约150%。地面集输工程投资降低了2.8亿元,单口气井地面工程投资降低42.3%。2014年工程项目顺利投产,目前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
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是气田开发中一个重要环节,地面集输工艺水平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气田开发总体技术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主要介绍了涩北三大气田的地面集输工艺,采取多气层同时开采,集气站实行混合布站方式,采用"高压采气,站内一次加热、节流、常温分离,高、低压2套集输管网,分气田集中脱水、集中增压"总的集气流程.在国内外大型整装气田中,较早提出并实现了高低压2套集输管网,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大大节约压缩机电力消耗,降低工程造价;采气管线同层串联工艺,改善低产井的热力条件,减少采气管线长度,减少集气站进站阀组及节流阀组数量,降低投资;集气站实现"无人值守,站场巡检"模式建站,实行无人值守数字化技术;针对气田出砂出水的特性,研制出适合气田气质特点的分离器等专有专利设备.整个地面工程落实"优化、简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为其他气田的地面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气田集输工艺设计是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建设适应性、先进性、经济性的主要体现。集输工艺技术的优化是实现气田合理开发的主要途径,也是工程建设各方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结合长庆子洲-米脂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的情况,对天然气无液相输送新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及沁南煤层气田属低孔、低渗、低产、低丰度、低饱和度、低压的“六低”气田。针对“六低”天然气田和煤层气田的特点,工程设计采用“枝上枝”集输工艺新技术,论述了“枝上枝”集输工艺的特点及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系统流程。“枝上枝”集输工艺新技术通过在苏里格气田苏10井区和沁南煤层气田的应用,解决了苏里格天然气田和沁南煤层气田存在的地面建设投资高、开采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节约地面建设投资和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鄂尔多斯气田特点及相邻区块的开发特点,国家对延长气田提出了经济合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规模效益开发的地面集输工程建设要求。对延长气田已有试气参数进行分析,将天然气集输系统与管输压力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气井能量,提高气田集输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通过高压集气、中压集气和低压集气三种集输方案的论述和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集输方案,即按照中压集气方式对志丹双河地面工程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顺利完成了地面工程的建设投产,实现了延长气田规模效益开发。此天然气集输工艺方案对其他类似区块的效益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更为环保、高效的集气工艺,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新区块开发的地面建设投资,大牛地气田专门建设一座中压集气试验站,进行中压集气的试验研究.中压集输主要是在气井内安装井下节流器来降低井口压力,进而达到降低集输管线压力,从而实现多井串接的目的.经调研和计算,同样的产能建设规模,采用中压集输的地面建设投资仅为高压集输地面投资的51.4%,而每年运行成本相当;同时中压集输的集气半径大,同样的产能建设,建站数量仅为高压集输的20%,节约用工人数50%以上.  相似文献   

7.
2007年,胜利油田在纯梁采油厂高89区块开展了低渗透油藏CO2驱先导试验。对应目前CO2驱先导试验区,地面生产系统腐蚀严重部位是高890集输干线、后续的联合站和污水站处理系统。由于CO2驱采出液的混入,导致高含水输送介质中CO2含量大幅增加,目前含量在100 mg/L以上,造成高890集输干线、油站储罐出口管线和污水站沉降罐出水管线多次腐蚀穿孔。为此提出了缓蚀剂、耐腐蚀材料和防腐涂层联防的腐蚀控制措施,可将系统的均匀腐蚀速率控制在0.076 mm/a以下,确保纯梁高89区块CO2驱先导试验区高含CO2地面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延长集输管线和后续处理站点的使用寿命,节省地面工程改造投资。  相似文献   

8.
延安气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形复杂,属低渗致密低产气田,存在储层薄、物性差、气藏叠置关系复杂、单井产量低、压力递减较快以及复杂地貌条件限制布局等情况,导致了气田总体布局困难、管线易发生冻堵、工程建设难度大、运行管理复杂、产能投资较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延安气田已开发投产区块的地面工程实践,并借鉴周边气田地面集输的先进经验,对延安气田集输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以延安气田某低产井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集输工艺、站场布局、水合物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陕北低产气田的节能降耗工艺技术。该工艺经济适用,安全可靠,节约投资和能耗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十年的勘探开发,延安气田进入了快速上产阶段。为了探寻合适的地面集输工艺,基于延安气田分阶段分区块对多种集输工艺的试验情况,分析了高、中、低压集输工艺以及橇装LNG集输工艺的特点,并对试验过程中存在的单井计量无法满足要求,注醇不合理,管线积液严重,泡沫排水影响下游生产,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展开了技术革新和研究,最终形成了"以中压集输为主,低压集输和橇装LNG集输相辅"的地面集输工艺技术,极大地提高适应性和经济性,推动地面工程向着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安全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库曼斯坦某气田集输增压方案比选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合同区某气田集输采用了多井高压集气、单井节流、集气站加热节流、后期增压和气液混输工艺。根据气田单井分布、单井压力和产量递减情况,对各气区集中增压和天然气处理厂集气装置集中增压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考虑了不同增压工艺对集气干线管径、流速和压缩机组装机功率及配置的影响,同时对两种增压方案的优劣和经济性进行了比选,推荐采用各气区集中增压方案。建议在方案比选中考虑增压方案对站场设备和管道流速的影响,避免由于压力和产量的波动而严重影响设备和管道的正常运行。结论认为:该气田集输增压方案应综合考虑集气干线、压缩机装机功率和机组配置、站场设备和管道适应性分析3大因素,使优选出的增压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确保气田平稳开发和运行。  相似文献   

11.
华东油气分公司在2015年完成延川南煤层气田5亿方产能建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地面集输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延川南地面集输系统特点及实施、运行经验,为今后相似煤层气田开发地面集输系统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是非均质性极强的致密岩性气藏,储层之间连通性极差,地质情况复杂,有效储层难以预测,具有低压、低渗、低产、低丰度等特点。"枝上枝"集输工艺是天然气田集输工艺管网开发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的集气模式相比具有投资省、见效快,人员能够集中管理、设备集中便于维护及具有多级分离等优点。通过对"枝上枝"集输工艺技术与传统苏里格集气模式进行介绍,从成本投资、管理方式、设备管理、生产运行等方面对苏10井区和苏6井区进行对比,提出了该项技术在苏里格气田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复杂山地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地面集输系统处于高压、高含硫、高腐蚀工况条件下,加大了运行风险.为提高气田地面集输系统的适应性,确保气田安全平稳运行,针对不同气田气井产出物的种类、湿气定义及复杂山地特型管网形成的流体流态、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含游离水天然气持液率对湿气集输工艺流体不利流态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复杂山地集输管道敷设方式所形成的特型管段结构会形成液相沉积,对管道安全运行影响较大;湿气持液率小于5%的湿气集输,液相水对集输工艺安全运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湿气持液率大于5%的湿气集输工艺宜采用气液分相分输工艺.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布站模式及压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田布站模式及压力系统确定是一个多约束条件的总体优化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本文以苏里格气田为例,通过对气藏特性、外输用户压力、集输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分析,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运行成本、能耗、流程适应性,对其压力系统及布站模式的形成予以梳理及探讨,旨在提供一种气田压力系统及布站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萨曼杰佩高含硫整装凝析气田的地面工艺,分析了运行情况及适应性,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为阿姆河右岸天然气开发项目的下步开发、设计、建设及同类气田地面工艺设计、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由于煤层气开采具有“低产、低压、低渗、井多”等特点,国内煤层气田的开发主要参考苏里格气田等低压气田的地面集输工程设计,其地面集输工程主要存在集输管网布局及工艺参数不合理、投资较大、能耗较高等问题。因此针对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特点,对煤层气集输管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和特点以及不同集输管网形式的适应性,发现应用分级优化方法能很好解决集输管网优化问题,提出基于集输管网等效水力模拟图的集输管网管径优化方法,在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地面工艺技术,通过大量实验和不断的改进完善,从“保证安全、降低投资、提高效益”的目标出发,形成了“井下节流,井口不加热、不注醇,中低压集气,带液计量,井间串接,常温分离,二级增压,集中处理”的“三低”气田地面集输总流程,是继四川气田(单井中压集气工艺)、长庆靖边气田(多井高压集气工艺)之后的第三种气田地面工艺模式。2006年,该工艺技术在苏里格气田产能建设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建成了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0×10^8m3,平均单井地面建设投资与同类型气田相比下降了50%,且这种能耗水平低于邻区靖边气田采用模式的能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靖边气田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气藏资源和地层能量迅速衰竭,部分气井井口流动压力已不能满足气田正常生产需求。为了保证靖边气田55亿m3/a的生产规模,实现气田长期稳定、高效开发,在原有常温地面集输工艺的基础上,又研究试验了上、下古气藏合采地面集输工艺及整体增压地面集输工艺。文章介绍了这三种延长稳产期的地面集输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9.
长庆气田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投产或已规划建产气田共9座,气田产能呈跳跃式增长,产能总规模已位列国内之首.其中,苏里格气田的地质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它的成功开发是长庆气田油气当量实现5000万t/a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其地面集输系统的工艺技术成为国内“三低”气田开发的典范.文章按气田建设的先后顺序,分别叙述了长庆气田区域内各气田地面集输系统所采用的核心工艺技术、各自的特点及适用的范围;同时介绍了各气田分别采用的MDEA脱硫脱碳天然气净化工艺及丙烷制冷低温分离的天然气脱油脱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页岩气田采取滚动式开发模式,开发初期具有产能和压力波动大、井数繁多、地理条件复杂等特点。我国页岩气发展起步较晚,页岩气地面集输系统工艺技术还不够完善。通过对页岩气集输系统布置方法、井场和站场工艺以及净化处理技术分析可知,常规集输系统布置理论在页岩气田的应用中存在考虑因素不全面、适应性差等问题;滚动式开发模式要求动态调整页岩气集输井场工艺,造成压缩机组运行偏离设计工况等问题;常规天然气净化技术不能适应页岩气田产量和压力变化。针对地面集输过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了集输系统工艺技术研究新方向,为我国页岩气集输技术攻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